昨天終於有機會觀看了電影《金剛川》提前點映。從影院出來已經晚上八點,眼眶還微紅。一個多小時到家後,情緒仍難平復。稍微歇息後,仍無睡意,乾脆打開電腦寫了這篇觀影感悟。
寫完發現已快凌晨兩點,仍是輾轉難眠。因為一部電影,六個多小時候讓自己情緒還難以平復,這種情況很少見。
回到電影主題。
在電影《金剛川》首波口碑解禁之時,就有不少影評人感嘆:「這是今年的王炸。」
更有人直接說:「這是當前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最好體現。」
立項只有半年,8月開機,9月定檔,10月上映的《金剛川》,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從上映前片方提供的信息來看,那就是一個字:炸。
一是班底實力夠。
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奠定影片利落硬核的風格。
主演包括張譯、吳京、鄧超、李九霄、魏晨……翻看主演的作品履歷,個個都接得住戲,壓得住場。
二是影片中真實的戰爭故事夠「炸」夠慘烈。
用片中的一句臺詞就可以精準描述:「俺能聞到那股焦糊味,俺們這些人,真的沒有一個怕死的。」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作為一部任務片,已經在尺度上做了儘可能的突破。
血肉橫飛的血腥場面、斷肢殘骸的特寫鏡頭,都在影片中被不遺餘力地展現出來。
之所以把金剛川這個大眾有些陌生的名詞作為故事核心,也是在於這個地方見證了整場戰役中,最慘烈的犧牲和最驚人的奇蹟。
金剛川是朝鮮境內的一個地名,山谷危聳,江水湍急,江上的一座橋是戰士通往金城前線的必經之路,也是唯一的道路。
《金剛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即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也是重中之重的「終極戰場」。
《金剛川》就講述了前線戰士拼死渡過金剛橋的一天一夜時間裡,是如何在敵人的重重圍困之下,將被炸毀的橋一次次重新建起,最終成功通過的故事。
所有人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哪怕對岸就是最激烈的戰場,要面對的是最無可避免的犧牲。
但可能又有觀眾會想,整整一天一夜的渡河戰爭,是怎樣濃縮到122分鐘的電影中的。
這就是《金剛川》另一個特別之處,需要看了電影才能體會到。
那就是電影採用的多視角敘事結構,分別是:步兵小戰士的成長、美國飛行員的尊嚴及高炮手的信仰。
在戰爭的陰雲之下,所有的人既是歷史的塵埃,又各有各的英雄夢想。
拍出兩部《繡春刀》的路陽擅長心理刻畫和細膩情感的呈現,將一個小戰士的成長之路塑造得有血有肉,從一開始的一心想拿獎章到後來的英勇犧牲,極具震撼力。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擅長電影重工業流程,著重呈現了美國空軍與中方戰士的殊死搏鬥,特效場面不輸好萊塢大片。
而管虎則平衡了兩人的剛與柔,三線平行又相互補充交融,給真實的故事賦予戲劇張力,給戰爭的殘酷賦予了飽滿的人性。
據總製作人梁靜分享,電影中的這三條線,其實是在相隔一百多裡的三個地方拍攝的。
在丹東的拍攝團隊還遇上了幾十年難遇的颱風、洪澇,戲裡的戰士搶修生命線,戲外的電影人抗住壓力趕工,都將真實的中國速度燃到了極致。
三線並行的敘事方式巧妙新奇,但也不是盡善盡美。
打頭的第一個視角的故事略顯單薄乏味,一上來就是小戰士的成長故事,難免讓人感覺又落入了傳統戰爭片的俗套。
一些刻意的留白也會讓觀眾產生缺乏細節的感覺,從而很難沉浸在故事中,習慣了分分鐘高能的歐美戰爭片,恐怕很難適應這種節奏。
但只要後面的視角一層層展開,觀眾就能逐步意識到這樣安排的良苦用心,才能在腦海中拼湊起完整的故事。
因此,《金剛川》的觀影體驗其實是一個層層升高的過程。
而整部影片情緒的最高點莫過於歌曲《我的祖國》的出現,配合著影片的最高潮段落,沒有人能抵抗得住那一刻的暴擊。
當「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旋律一出來,周圍的觀眾沒有一個不為之動容。
《我的祖國》正是《上甘嶺》的主題曲,1956年的這部影片也是第一部紀念抗美援朝戰役的電影。
就像《我的祖國》能夠一瞬間喚起國民情懷,這首歌似乎也能順利地穿越時空,將今時今日的《金剛川》與60年前的《上甘嶺》打通相連。
從黑白到imax,從含蓄真摯到豪情壯闊,跌宕的國家命運也印刻在這由小到大的銀幕上,也讓電影這雕刻時光的藝術,如此的動人和浪漫。
除了以上對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更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劇中的演員,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張譯。
作為一部群像電影,張譯這部分故事的精彩程度,以及他與吳京之間的化學反應,幾乎要蓋過了其他故事的光芒,甚至讓人產生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感覺,但是幸好張譯撐住了。
從上映前曝光的特輯中可以看到,在炮兵和美國空軍的決戰中,張譯大喊到缺氧暈厥,人緩過來就繼續拍。
三個月上映四部電影的張譯,無縫銜接了復甦後的院線銀幕,從寂寂無名到如今資源好得讓人豔羨。
扛得住大導的大製作,也扛得住影片的高光時刻,張譯,明年不拿影帝很難收場。
說回電影《金剛川》,從選材上來說,相比起近代其他波瀾壯闊的歷史瞬間,抗美援朝這段故事對於很多新一代來說或許已成為失落的記憶。
作為任務片,影片的結尾跳脫出了故事本身,以真實的影像記錄作為收尾——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在專機的護送下,回歸魂牽夢縈的故土。
闊別了這麼多年,當年十七八歲的少年們,歡迎回家。
能引導觀眾去追尋與銘記一段塵封的歷史,讓「金剛川」這樣一個陌生的名字重新為人所知,大概就是這類型電影的終極意義,恭喜《金剛川》做到了。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