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金剛川》,這可能是今年國內的王炸作品了

2020-10-23 愛美方程

昨天終於有機會觀看了電影《金剛川》提前點映。從影院出來已經晚上八點,眼眶還微紅。一個多小時到家後,情緒仍難平復。稍微歇息後,仍無睡意,乾脆打開電腦寫了這篇觀影感悟。
寫完發現已快凌晨兩點,仍是輾轉難眠。因為一部電影,六個多小時候讓自己情緒還難以平復,這種情況很少見。

回到電影主題。

在電影《金剛川》首波口碑解禁之時,就有不少影評人感嘆:「這是今年的王炸。」

更有人直接說:「這是當前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最好體現。」

立項只有半年,8月開機,9月定檔,10月上映的《金剛川》,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從上映前片方提供的信息來看,那就是一個字:炸。

一是班底實力夠。

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奠定影片利落硬核的風格。

主演包括張譯、吳京、鄧超、李九霄、魏晨……翻看主演的作品履歷,個個都接得住戲,壓得住場。

二是影片中真實的戰爭故事夠「炸」夠慘烈。

用片中的一句臺詞就可以精準描述:「俺能聞到那股焦糊味,俺們這些人,真的沒有一個怕死的。」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作為一部任務片,已經在尺度上做了儘可能的突破。

血肉橫飛的血腥場面、斷肢殘骸的特寫鏡頭,都在影片中被不遺餘力地展現出來。

之所以把金剛川這個大眾有些陌生的名詞作為故事核心,也是在於這個地方見證了整場戰役中,最慘烈的犧牲和最驚人的奇蹟。

金剛川是朝鮮境內的一個地名,山谷危聳,江水湍急,江上的一座橋是戰士通往金城前線的必經之路,也是唯一的道路。
《金剛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即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也是重中之重的「終極戰場」。

《金剛川》就講述了前線戰士拼死渡過金剛橋的一天一夜時間裡,是如何在敵人的重重圍困之下,將被炸毀的橋一次次重新建起,最終成功通過的故事。

所有人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哪怕對岸就是最激烈的戰場,要面對的是最無可避免的犧牲。

但可能又有觀眾會想,整整一天一夜的渡河戰爭,是怎樣濃縮到122分鐘的電影中的。

這就是《金剛川》另一個特別之處,需要看了電影才能體會到。

那就是電影採用的多視角敘事結構,分別是:步兵小戰士的成長、美國飛行員的尊嚴及高炮手的信仰。

在戰爭的陰雲之下,所有的人既是歷史的塵埃,又各有各的英雄夢想。

拍出兩部《繡春刀》的路陽擅長心理刻畫和細膩情感的呈現,將一個小戰士的成長之路塑造得有血有肉,從一開始的一心想拿獎章到後來的英勇犧牲,極具震撼力。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擅長電影重工業流程,著重呈現了美國空軍與中方戰士的殊死搏鬥,特效場面不輸好萊塢大片。

而管虎則平衡了兩人的剛與柔,三線平行又相互補充交融,給真實的故事賦予戲劇張力,給戰爭的殘酷賦予了飽滿的人性。

據總製作人梁靜分享,電影中的這三條線,其實是在相隔一百多裡的三個地方拍攝的。

在丹東的拍攝團隊還遇上了幾十年難遇的颱風、洪澇,戲裡的戰士搶修生命線,戲外的電影人抗住壓力趕工,都將真實的中國速度燃到了極致。

三線並行的敘事方式巧妙新奇,但也不是盡善盡美。

打頭的第一個視角的故事略顯單薄乏味,一上來就是小戰士的成長故事,難免讓人感覺又落入了傳統戰爭片的俗套。

一些刻意的留白也會讓觀眾產生缺乏細節的感覺,從而很難沉浸在故事中,習慣了分分鐘高能的歐美戰爭片,恐怕很難適應這種節奏。

但只要後面的視角一層層展開,觀眾就能逐步意識到這樣安排的良苦用心,才能在腦海中拼湊起完整的故事。

因此,《金剛川》的觀影體驗其實是一個層層升高的過程。

而整部影片情緒的最高點莫過於歌曲《我的祖國》的出現,配合著影片的最高潮段落,沒有人能抵抗得住那一刻的暴擊。

當「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旋律一出來,周圍的觀眾沒有一個不為之動容。

《我的祖國》正是《上甘嶺》的主題曲,1956年的這部影片也是第一部紀念抗美援朝戰役的電影。

就像《我的祖國》能夠一瞬間喚起國民情懷,這首歌似乎也能順利地穿越時空,將今時今日的《金剛川》與60年前的《上甘嶺》打通相連。

從黑白到imax,從含蓄真摯到豪情壯闊,跌宕的國家命運也印刻在這由小到大的銀幕上,也讓電影這雕刻時光的藝術,如此的動人和浪漫。

除了以上對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更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劇中的演員,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張譯。

作為一部群像電影,張譯這部分故事的精彩程度,以及他與吳京之間的化學反應,幾乎要蓋過了其他故事的光芒,甚至讓人產生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感覺,但是幸好張譯撐住了。

從上映前曝光的特輯中可以看到,在炮兵和美國空軍的決戰中,張譯大喊到缺氧暈厥,人緩過來就繼續拍。

三個月上映四部電影的張譯,無縫銜接了復甦後的院線銀幕,從寂寂無名到如今資源好得讓人豔羨。

扛得住大導的大製作,也扛得住影片的高光時刻,張譯,明年不拿影帝很難收場。

說回電影《金剛川》,從選材上來說,相比起近代其他波瀾壯闊的歷史瞬間,抗美援朝這段故事對於很多新一代來說或許已成為失落的記憶。

作為任務片,影片的結尾跳脫出了故事本身,以真實的影像記錄作為收尾——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在專機的護送下,回歸魂牽夢縈的故土。

闊別了這麼多年,當年十七八歲的少年們,歡迎回家。

能引導觀眾去追尋與銘記一段塵封的歷史,讓「金剛川」這樣一個陌生的名字重新為人所知,大概就是這類型電影的終極意義,恭喜《金剛川》做到了。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未映先火 或成今年票房王炸?
    有看過該片的影視媒體直言(@電影票房),「這是今年的王炸。」10月16日晚,影帝張譯在平遙影展面對眾多媒體說道,「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口碑決定票房。截至發稿,貓眼專業版顯示,該片想看人數已經超過10萬人,排行第1名。預售總票房2188萬,首日預售票房達1769萬;影片首日排片14萬場,排片佔比達65.9%。
  • 相信我,《金剛川》絕對是今年院線最後的王炸
    據拓普數據統計,今年國慶檔8天大盤報收39.44億元。對比往年,2017年國慶檔總票房26.56億元,2018年19.08億元,今年國慶檔雖然相比去年同期數據(44.65億元)下滑11%,但仍然創下了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國慶檔的強勢反彈無疑是給電影行業打入了一劑強心針。
  • 吳京張譯不愧年度王炸,今年最燃戰爭片,《金剛川》實至名歸
    和歷史原型故事中一樣,《金剛川》電影的拍攝也經歷了很多不可能。原定今年十月要上映的《冰雪長津湖》,但因為年初的疫情,導致劇組無法開機,遂有了這部臨時搭建劇組完成的《金剛川》,就像電影中奔赴前線的志願軍戰士一樣,這個臨時組局的劇組也完成了一次不可能的任務。
  • 《金剛川》:「拼盤」下的戰爭獻禮片,會是年末「王炸」嗎?
    口碑市場上,《金剛川》正式上映前,各類小規模媒體觀影與粉絲放映活動之後的第一波評價已經溢出,電影媒體與行業KOL對電影給出的「年度王炸」、「抗美援朝70周年第一炮」、「票房不炸都難」等關鍵詞已經為電影口碑大規模發酵提供基礎。
  • 就這還王炸?《金剛川》怕是會被吹沉
    看完《金剛川》首映,失望遠大於感動。首先得說這部電影的重點在於「改編」二字,改編的意思是電影≠歷史,它取材於70年前抗美援朝一些戰役事件,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化加工,所以奔著「了解真實歷史」的觀眾要留個心眼了,因為這片子跟真實歷史有較大出入。
  • 《金剛川》會是今年的票房王炸嗎?
    剛剛告別國慶檔的「熱戰」,影迷們好不容易贏來了一周的喘息時間,提檔至本周五的《金剛川》打破了這一寧靜。如果說《八佰》正式吹響了2020年影院復工大潮的號角,那麼《金剛川》很可能將在剩下的3個月裡再次掀起一波觀影熱潮。
  • 《金剛川》沒成為票房王炸,這三點拖了後腿?
    首映就過億的《金剛川》,在上映一周後儘管排片仍然接近50%,但票房不過6個億。對於一部冀望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成為引領票房帶動紀念活動走向高潮的作品,《金剛川》的高開低走有點掉鏈子了。《金剛川》以4億投資、3位國內硬核導演、一系列國內直男演員組成主創團隊,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藍本,講述了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階段,志願軍在金剛川上直面敵軍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捨身修補交通要道上一座木橋的故事。
  • 這會是今年的王炸麼?
    國慶檔後市場趨冷,《我和我的家鄉》已佔據半個多月頭名,排片與佔比都嗷嗷領先,看曲線估計還能拿個3億左右,只比《祖國》少4億,今年的形勢下算是非常不易了本周新片依然不多,但有一部年度超級重磅來了,有請《金剛川》!!
  • 《金剛川》首日票房1.04億,「拼盤」下的它會是年末王炸嗎?
    口碑市場上,《金剛川》正式上映各類前小規模媒體觀影與粉絲放映活動之後第一波評價已經溢出,電影媒體與行業KOL對電影給出的「年度王炸」「抗美援朝70周年第一炮」「票房不炸都難」等關鍵詞已經為電影口碑大規模發酵提供基礎。
  • 王炸導演+金剛天團 《金剛川》成今年最有風骨的電影
    備受期待的戰爭電影《金剛川》上映不到四天票房直指四億,穩穩扛住了國產戰爭片大旗。這部集齊了今年最狠戰爭片管虎、中國最強科幻片郭帆、以及憑藉《繡春刀》系列電影名聲大振的路陽,三個王炸導演的年度「預定爆款」,自8月宣布開拍,就吊足了觀眾胃口。
  • 部分大V提前觀影《金剛川》,提到最多的是「王炸」
    很快,美國空軍就發現了這一情況,便炸毀了這一帶的樹林,頓時,整個樹林就陷入了火海。也就出現了預告片中出現的那一句臺詞:「俺能聞見那股焦糊味」。而且已經有大V媒體提前觀影,他們提到最多的是「王炸」。如果不是買的通稿,那麼這部電影,真的有可能會大爆。
  • 吳京新片《金剛川》口碑出爐,質量票房穩了,國產電影中的王炸
    最近一段時間,一部國產電影浮現在很多人觀眾的眼前,因為這部大片屬於剛剛拍完又急忙上映的那種類型,所以很多觀眾都有點驚訝,這部電影就是即將於10月底上映的《金剛川》。從《金剛川》首場看片會來看,點映口碑爆炸了。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不少參與看片的媒體和大V都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據知名的票房研究大V表示,這部電影質量爆了。這位大V透露,原本還擔心製作時間不夠,會導致電影質量比較粗糙,但是看完之後發現是多餘的,這部電影就是今年的王炸,也是國產電影工業水平的最好體現。
  • 王炸《金剛川》:這是無畏的英雄,這是英雄的祖國
    金剛川的戰鬥就是「架橋-炸橋-護橋」的反覆。犧牲的意義就是護住這條生死橋。同一時空,三個不同視角,讓戰鬥不再只是硝煙戰火。明知可能「隨時送死」,但沒有人退縮。因為渡河的橋必須架起,因為正義的戰爭必須勝利。在這無數次架橋、被炸、修橋的循環往復中,劉浩完成了自我成長,他開始明白,戰爭不只是上陣殺敵,勝利需要每一個渺小的人做出巨大的努力,包括犧牲。
  • 預售破千萬,八月開機十月上映,天團王炸陣容,金剛川註定不一般
    《八佰》自8月上映以來,拿下8月和9月單月票房冠軍,36天日票房冠軍,這樣的成績,在今年全球票房市場都慘澹無比的情況下,有很大的概率一直保持到年底,成為全球年度票房冠軍。而在《八佰》上映的這段時間裡,導演管虎也沒有閒著,另一部反應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在他的操刀下也快速上馬,集結了十分強悍的天團王炸陣容,甚至有望超越《八佰》。
  • 今年電影「王炸」來了,票房預測50億!《金剛川》上映一周前口碑先引爆,這家A股公司或可「打個翻身仗」
    此外,負責《封神三部曲》後期特效渲染的其中兩家深圳的工作室也從9月25號開始,被臨時抽調,參與《金剛川》的後期。而趕工期的電影歷來不被看好,比如《新喜劇之王》,2018年12月份殺青,2019年春節上映,3個月的製作時間,成片效果欠佳。
  • 今年電影「王炸」來了,票房預測50億!《金剛川》上映一周前口碑先引爆,這家A股公司或可「打個翻身仗」
    此外,負責《封神三部曲》後期特效渲染的其中兩家深圳的工作室也從9月25號開始,被臨時抽調,參與《金剛川》的後期。 而趕工期的電影歷來不被看好,比如《新喜劇之王》,2018年12月份殺青,2019年春節上映,3個月的製作時間,成片效果欠佳。2019年國慶檔電影《攀登者》也曾面臨趕工的壓力,最終票房成績也說明影片成色。
  • UME影城 |《金剛川》來襲:《八佰》之後又一部王炸
    《金剛川》繼《八佰》之後,又一部硬核戰爭大片提檔上陣,今年的王炸就要來啦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影片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 2020「王炸」影片《金剛川》上映,英雄從不只是數字
    10月23日,被稱為今年「最後王炸」的影片《金剛川》上映。這部影片的歷史背景取自70年前發生的抗美援朝戰爭。截至目前,該片票房已經破3億。而《金剛川》則幫助觀眾們了解那一段歷史、抵達那一段歷史。可他們卻被金剛川這條水流湍急的大河攔住了去路。作為一條位於金城前線附近的河流,金剛川在地圖上看甚至難以找到準確的坐標。但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主力部隊,必須要讓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而金剛川水深湍急,架橋是唯一的選擇。
  • 今年電影「王炸」來了 票房預測50億!這家A股公司或可「打個翻身仗」
    此外,負責《封神三部曲》後期特效渲染的其中兩家深圳的工作室也從9月25號開始,被臨時抽調,參與《金剛川》的後期。而趕工期的電影歷來不被看好,比如《新喜劇之王》,2018年12月份殺青,2019年春節上映,3個月的製作時間,成片效果欠佳。
  • 《金剛川》原來只是個替補,這部電影才是正宗,陣容堪稱「王炸」
    最近上映的金剛川可謂是含著金鑰匙上映的,上映前無論是片方還是觀眾都對其報有很高的期待,因為今年正值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舉國上下都在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緬懷70年前抵禦美帝國主義入侵而犧牲的先烈們,影片選在這個節點上映可以說是非常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