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或許發現第一顆系外衛星:可能"非常適合居住"

2021-01-10 覽潮網

  系外行星克卜勒-1625b及其可能的衛星,其大小估計與海王星相當。研究人員稱,這顆潛在衛星以及其他類似的系外衛星,甚至可能具有自己的衛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系外衛星是指在太陽系之外圍繞某顆行星——稱為「系外行星」——運轉的衛星。自2009年至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克卜勒探測器和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任務已經發現了將近4000顆系外行星,但天文學家只對一顆系外衛星進行了描述,並且仍然不確定它是不是一顆衛星。

2018年10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大衛·基平(David Kipping)和他的研究生亞歷克斯·提徹(Alex Teachey)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首次報告了這顆潛在的系外衛星。

利用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兩位研究者分析了系外行星克卜勒-1625b(Kepler-1625b)飛過恆星時的觀測數據。這是一顆體積與木星相仿的行星,它在經過恆星時會遮擋部分光線。通過對恆星光變曲線的分析,就能確定行星的特徵。

這種觀測方法被稱為凌日(掩星)法。天文學家正是利用該方法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不過,在觀察克卜勒-1625b飛過恆星前方的過程時,研究者發現了兩個驚喜。首先,這顆系外行星飛過恆星的時間比預計的早了1.25小時,這表明某些東西正在對其產生引力牽引作用。其次,在行星完全經過恆星前方之後,光變曲線中出現了一個很淺的缺口,這可能暗示著克卜勒-1625b背後還拖著一顆衛星。

大衛·基平說:「我們已經儘可能排除了其他可能性,比如探測器誤差、系統中其他行星的活動,或者其他恆星的活動等,但我們無法找到其他任何一個假說,能解釋我們手上的所有數據。」

這顆潛在的系外衛星體積與海王星相當,大約為克卜勒-1625b的三分之一。一般衛星的體積通常比它繞行的行星小得多,因此這樣的體積相當驚人。就目前的行星-衛星系統形成模型而言,這樣的衛星如果真的存在,那應該是非常罕見的。

據推測,克卜勒-1625b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幾倍,而潛在衛星的質量可能僅是它的1.5%。這種質量比例類似地球和月球。在地月系統中,月球被認為是巖石行星碰撞的殘骸形成的。不過,天文學家認為克卜勒1625b及其可能存在的衛星屬於氣態星球,並不是由巖石組成,因此這顆系外衛星可能是通過不同的過程形成的。

「我們現在還不能急著打開香檳慶祝,」亞歷克斯·提徹說,「但一切看起來很令人興奮,很吸引人,可能也很有說服力。」

在系外衛星上尋找生命?

一些科學家宣稱,系外衛星可能是「非常適合居住」的世界,這意味著它們是很好的生命演化場所。這是因為,這些衛星並不會局限於利用來自系統中母恆星的光能,相反地,它們能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例如:

反射光。來自附近行星的反射光或熱輻射可以提供長期穩定的溫度,並可能促進生命的演化和繁衍。

放射性元素。諸如鈾、氡等放射性元素可能存在於類似地球體積的系外衛星的巖層深處,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元素緩慢衰變,將熱量釋放到衛星表面。

潮汐力。一顆大型系外行星——如木星或土星的體積——的引力可能會牽扯系外衛星,產生潮汐力,類似於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作用產生的潮汐變化。當巖石組成的系外衛星表面受到系外行星引力的牽引時,所產生的熱量就能到達衛星表面。

在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中,大約存在著175顆衛星。其中許多衛星都具有上述特徵,有兩顆還成為尋找外星生命的有力候選:木星的衛星歐羅巴(木衛二)和土星的衛星恩克拉多斯(土衛二)。

這兩顆衛星都具有冰凍的表面,覆蓋著由行星引力作用造就的蜿蜒條紋,溫度不超過攝氏零下128度。然而,就在它們表面以下幾公裡的位置,都存在著巨大的液體海洋,含有超過地球水體總量的液態水。有液態水存在的地方,就可能存在生命。

其他系外衛星在哪裡?

一些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可能有很多這種具有亞表面海洋的冰凍衛星,它們的數量或許是類地行星的100到1000倍,但非常難以發現。

克卜勒-1625b的母恆星距離地球約8000光年,這一距離使其從地球上看只是非常小的光點,但通過先進的探測技術,科學家能發現行星經過它前方時產生的微弱輪廓。對於克卜勒-1625b的這顆衛星,由於它的體積很大,因此探測起來相對較為容易。然而,對於其他體積類似歐羅巴——相當於地球體積的四分之一——的系外衛星,探測它們在恆星前方經過時留下的信號「缺口」就不那麼容易了。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這些缺口太小,無法被清晰辨認。因此,想要找到更多的系外衛星,我們還需要多一點耐心。(任天)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再次發現適合地球生命居住行星 表面溫度宜人
    藝術家想像的恆星GJ 667C與另外兩顆橙矮星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除地球外最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有22光年遠,與地球有一些相似的特點:地表多巖石,溫度可能與地球地表溫度接近,這為液態水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同時它也「在適於居住的地帶」圍繞一個「自己的太陽」轉動。
  • 科學家發現外星人居住的星球,科幻電影將成現實?
    廣袤的宇宙眾多星球林立,在這浩瀚的星系中,銀河系仿佛大海中的一艘孤帆,而我們生活其中的地球更像船上的一顆沙礫般平凡。但在所有平凡的星球中,地球又是那樣特別,只因地球誕生出了生命。但,科學家在遙遠的外太空無意發現了一顆異常美麗的行星,如果在地球上觀察它,與其它行星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卻被很多科學家認為——這顆美麗的行星極有可能會孕育出生命。
  • 天文與太空:盤點可能適合居住的10個系外行星!
    天文與太空:盤點可能適合居住的10個系外行星!科學家利用幾個因素來確定系外行星(一顆繞太陽運行的恆星)是否被認為是適合居住的。主要因素是系外行星的半長軸(從系外行星到它的恆星的平均距離)與恆星的可居住區域的比較。可居住區域是一顆恆星周圍的區域,其中類似地球的行星表面可能有液態水。沒有這種能力,地球就不可能像我們所知的那樣擁有生命。
  • 什麼星球才適合居住! 國外科學家提出新定義, 只有一顆行星符合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僅僅因為這個恆星系內存在八大行星,還因為這八大行星中存在地球這樣的星球。然而前段時間國外研究指出,銀河系內或許遍布宜居行星,這意味著地球不再那麼獨特了。為此國外許多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系外宜居行星,那麼他們有什麼發現呢?
  •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星系,或存在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研究人員在美國時間本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中稱,地球附近的一顆恆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系統之一。這項研究顯示,這個星系至少有兩顆,也許有三顆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一般指超級類地行星。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大小可能從接近地球的大小到地球的數倍大小。
  • 除了地球,它是唯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卻被科學家無情排除
    所以,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的星球,成為了科學家們目前比較重要的任務。首先,科學家們想到的是地球的近鄰——火星,為此,荷蘭在2013年啟動了「火星一號」的探測任務,而這個探測器目的是計劃在2023年前能啟動火星移民計劃。不過,根據各種數據表明,火星目前還不適合人類生存,它的氣候太過惡劣,且早晚溫差高達幾百度。
  • 不尋常天體被發現!「第二地球」或近在咫尺!人類可能永久性居住
    對於系外行星來說,大家應該不陌生了,在我們太陽系之中都有很多,太陽系外就不用說了,可能更多。而自1995年首次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對於大對數的系外行星來說,都是屬於宜居行星區域,所以不排除有生命或適合居住的可能性。
  • 人類在銀河系又發現兩顆類地行星,或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目前人類除了已經發現的火星和月球可以移民以外,又發現了兩顆或許可以移民的行星,克卜勒186和克卜勒62f。科學家在深入研究了這兩顆類地行星之後發現,他們與地球的相似度遠超人類預期,他們或許真的是我們人類理想的第二地球。克卜勒186F距離地球大約500光年,是人類發現的首顆不僅出於宜居帶而且大小與地球相當的系外行星。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德兩國的科學研究人宣布了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適宜居住的星球,他們發現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要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不是最完美的:宇宙或許有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的星球
    也一直在盡力的尋找,這麼多年一點消息都沒有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達到,不是因為沒有,是因為我們的技術還沒達到,地球上的環境正在日益惡化,我們急需找一個能夠移居的星球,來實現未來的星際移民,雖然我們可以轉移到離地球比較近的火星上,但是火星上環境太差,人類只能穿著厚厚的太空衣在上面活動,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和地球一樣,有豐富的物種和美麗的大海,還有山川河流的星球長期以來科學家在尋找可能適合生存的系外行星時
  • 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還有哪些?
    我們太陽系最近的鄰居「比鄰星」,並且發現了它的宜居帶內,還有一顆類地行星「比鄰星b」,但是綜合來看它並不是特別適合人類居住,那究竟符合哪些條件的行星才算得上是適合居住的行星呢,這就要提到一個概念叫「行星適居性」,它是一種天文學裡對星體上「生命的出現」,和繁行潛力」的評估指標,和「繁衍潛力
  • 人類適宜居住的第2 星球?科學家:我們沒有資格去那裡生存!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正在積極尋找第2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多數人的認知當中認為在宇宙當中確實存在這樣一顆星球,畢竟宇宙當中的星球達到了上億萬顆,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看,太空當中存在第二星球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 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
    如果說人類尋找新能源是為地球的未來提供更多選擇,那麼在宇宙中尋找下一個「地球」或許就是給人類的未來提供備選出路。就在前些天,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與地球近似的行星,並推測其星球表面可能含有液態水。由於它處在宜居帶,這樣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很快成為了科學界討論的焦點。地球大小?
  • 科學家發現人類可居住行星,或存在生命,距離地球很近!
    克卜勒2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或存在生命?未來可抵達!隨著地球資源的開採與利用,估計地球資源將會枯竭。於是人類開始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開啟移民計劃。從上個世紀開始,美國宇航局NASA就已經開始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開始尋找第二星球。
  • 系外類地行星光譜中首次發現水分子
    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系外巖石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有趣的是,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所謂的宜居帶中,讓它成為銀河系中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跡象的地方之一。由克卜勒太空天文臺發現的K2-18b行星位於110光年之外。初步掃描表明,這顆系外行星是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說,它是一顆比地球大的巖石行星,而且具有大氣層。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這是TESS發現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 即使它是巖石星球,TOI 700d也可能不會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顆非常有趣的行星將會是一個與地球非常不同的地方,因為它處在一個非常不同的環境中。
  • 53光年外,克卜勒的繼任者新發現一顆行星!
    在整個職業生涯裡,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一共發現了兩千多顆系外行星。偉大往往是可以傳承的,NASA的新一代行星獵手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正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早在2018年4月,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就被送入太空,並在進行一系列熱身和測試後,於2018年8月正式開啟科學觀測,與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實現完美交接。
  • 科學家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宇宙中分布著無數的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雲等等天體,我們抬頭仰望星空,除了月球,以及太陽系內的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外,滿眼所見的都是宇宙中的恆星,或者是遙遠的星系。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他作為史前最早的文明之一與外星文明的聯繫非常緊密。蘇美爾文明的這些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和論證的,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歷史人群和科學派的認同。但是這個蘇美爾文明有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第一批蘇美爾人到底是從哪來的。經過研究和推論,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認為蘇美爾人肯定是黑頭髮的亞洲人,不是歐洲或非洲人。但這時候有人說了。就在印度還真發現了一些類似蘇美爾人的生活遺蹟。
  • 科學家發現一顆星球,或已形成了海洋!
    帶著這些疑問,科學家也踏上了尋找第二地球的道路。木衛二生命的誕生並非巧合,簡單來說,如果一顆星球上擁有充足的液態水和適宜的溫度,那麼即使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下,也有可能孕育出生命。畢竟在地球誕生的初期,地球上是沒有氧氣的,直到藍細菌出現後大氣結構發生改變,喜氧生物才登上了歷史舞臺。所以說科學家在尋找第二地球的時候,也著重注意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