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攝影技巧丨如何把食物拍得更加誘人

2021-02-17 攝影吳師自通

拍攝美食對裝備不是很挑,手機都可以拍。但論最佳效果,還是要用單反。建議選擇 50mm 以上的鏡頭,或是變焦鏡頭

拍攝時難免需要給陰影部分補光。沒有反光片等專業設備的話,可以用鏡子代替,女士的化妝鏡就夠用了。

寒冷季節最好隨身攜帶鏡頭布。美食只能在剛端上桌、冒著熱氣的時候拍,很可能會導致鏡頭起霧,需要用上鏡頭布。


拍美食,大光圈是必須的,至少得把光圈開到 f/4。

由於食物不會動,這是掌握手動模式的好機會。切換到手動模式,體會不同的快門、 ISO 組合的感覺。

不要使用閃光燈。閃光燈的光集中而亮度高,會使拍攝出的物體線條剛毅,輪廓分明。很適合拍攝穩重堅強的男性,但不適合美食。


閃光燈下的食物看著不夠美味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就是用 RAW 格式,以便進行後期處理。後期處理,已經成為攝影藝術必不可少的一環。

僅僅幾步簡單的色調、亮度、對比度、飽和度調整,就能讓你的美食照一下子誘人許多。


最常用的是45度視角,這也是人眼的實際視角,會讓畫面顯得很自然,視野也較全面。

菜品擺放也可以選擇45度傾斜,比較生動活潑。

側面視角離食物更近,代入感更強,會讓觀眾產生自己正坐在桌邊,附身準備開吃的錯覺。

缺點是視野受限,只能看到側面,所以更適合拍攝漢堡、蛋糕等層次分明的食物。


俯視視角具有最豐富的視野,但細節表現不明顯。拍攝單一的菜餚會使得照片缺乏趣味性與內涵,但這個視角卻非常適合拍攝多樣美食的組合。

整桌菜的「全家福」用這個視角拍攝,再合適不過。


顏色多樣、構成複雜、結構精美的單盤菜色,俯拍也未嘗不可。


學會攝影構圖讓它們看起來更舒服順眼也有學問。

我們常常用俯拍來為食物們進行凹造型,這裡給大家介紹3種構圖:

三角是一個十分穩定又不會無聊的結構,

所以你可以有主次之分地將三個食物擺成三角關係。

像這樣,以巧克力片作為重點整個畫面顯得清晰乾淨!

拍飲品也可以套用整個構圖方法一樣很好看。



在拍攝畫面裡取一個對角線就OK!


是不是怎麼拍都好看!

連早餐都拍出了不一樣的美感。



把你想突出的菜拿到中間,讓其他菜都成為陪襯就對了,如果只有一道菜就選擇合適的焦點,把背景模虛化。

為了效果更深刻,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顏色反差越大越好。


突出一食物的美是不是也很好看!

比起人造光,自然光比較發散而柔和,顯色性更強,線條更柔順。幾乎所有頂級美食照片都是自然光下拍攝的。

選擇靠近窗邊的餐桌,讓自然光透過玻璃斜照在菜餚上,效果最好。


如果食物本身顏色鮮豔,最好選擇淺色背景,使畫面更為明亮。淺色背景能凸顯鮮豔的顏色,而明亮的畫面能使觀眾心情更為舒暢。


無法運用自然光,需要自己打光時,要注意選擇光線的方向。

儘量避免正面打光,正面光分布均勻而平淡,不凸顯層次和結構,更缺乏光影效果。

儘量讓光從側方、後方來,陰影過於明顯時可用鏡子進行補光。180°環形側後打光是最理想的效果。


側後環形光拍攝效果

美食照的誘人,關鍵在於代入感。合理利用環境中的元素,為觀眾營造代入感,能為你的照片加上不少分。

錯落擺盤,在畫面中添加餐具、餐桌紋路、桌面飾品等環境元素,凸顯用餐的氛圍,值得一試。


除了餐具之外,桌布、裝醬料的容器、桌板、託盤、植物,都是你拍攝的神助攻,甚至是包包飾品,以及你的美腿都可以讓視覺變得豐富,有助於打造出意境。

簡單的食物有了手抓包和墨鏡現讓菜品顯得更時髦


沒有人會喜歡寡淡無聊的相片,尤其是在拍攝美食的時候,背景、食物、道具顏色都差不多,自然沒什麼亮眼之處可看,所以建議大家適當為畫面增加多一點色彩


比方說,如果你想要拍攝餐盤中的牛扒,那麼碟子裡最好有對比色的食材做襯託,如新鮮翠綠的蔬菜等等,一點點的反差就會讓整個畫面鮮活起來,變得更加飽滿。

這可以說是近兩年很流行的一種攝影方式,會更有一種「呈現美食」的意境,不需要添置道具,雙手出鏡就足夠填滿留白。


這個辦法也尤其適合在拍攝街邊小吃的時候使用,人在路上,無法停下來進行擺盤,那麼就在附近物色一面淨色的牆,或者是繽紛精彩的街景作為背景來拍照好了。

整理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把食物拍得誘人的小妙招(全文)_尼康 Z6_數碼影音新聞-中關村在線
    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將自己日常的美食拍下來發到社交平臺上,吃飯前給食物拍照已經成了固定環節。那麼要想拍出誘人的美食照片,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尼康官方樣張攝影是光的藝術,想要拍攝出誘人的美食作品,光線是應該重點關注的。
  • 手機拍食物小技巧,拍出來不要太美
    「能拍得好食物,就能拍得好照片!」
  • 黃磊御用食品造型師Lito,教你美食造型魔法,讓食物更好看誘人!丨分享會
    喜歡拍美食的人經常會糾結怎麼樣才能把食物擺得更好看本周,我們請來了被稱為美食界人肉PS機的
  • 淺談食物攝影
    好多朋友問我是不是學過攝影,問我拍攝技巧,我每次都答應大家,我會寫攝影技巧的,但是一直沒有付諸行動!
  • 美食美學 食物攝影技巧
    嗨空間 | 嗨設計| 嗨活動 | 嗨評選| 嗨設計 |食物,不僅僅是口舌之約,視覺上的傳達與留念也是現代人鍾情的表達方式之一。只要稍稍移動一下鏡頭,讓主體偏離中心,就會使整個畫面平衡起來。小技巧三:Depth of Field 控制景深景深,用初學者的語言講就是「照片中清晰和朦朧的關係」。
  • 美食攝影|如何讓甜點拍起來更加誘人
    甜點被越來越多的吃貨朋友所熱愛和追捧甜品店、烘培店也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這些色彩豐富又美味的甜品,不論本身味道如何
  • 拍攝 11 招速成 | 如何用手機把食物拍得美若女友
    如何用手機把食物拍得美若女朋友?11個實用技巧,讓你記錄下食物最美的樣子。
  • 36種方法教你如何用手機把食物拍得美若女友
    對食物最大的尊重,就是拍完最美的照片,然後心滿意足地吃掉呀。吃貨君總結了數年的食物拍攝技巧,首次整理公開。講真,每次吃飯都覺得,沒有拍出好看的圖片就好像這頓飯都白吃了。說實話,這36個技巧裡隨便掌握幾個,都可以把食物拍得美若女友了。
  • 技巧 食物攝影的人情味
    俯拍之外的攝影角度須特別考慮手與食物互動的景深、角度、框景和構圖,是本文舉例重心。與之前提過的同理,因是近拍,右手部份入鏡即可,免得雙手過於搶鏡,然右手倒也不能不出現,要不然第一張的湯匙和第二張的麵包就少了被使用和被食用的感覺,像是無端插入。左手則擔負捧食器的任務。雙手在此予人穩定與溫馨,湯匙和麵包則引導視線。拍手捧食器的食物照,須先考慮讓食物在食器內達到視覺均稱,即大盤不裝小量食物,小碗不擠得過亂。
  • 6條大師級食物攝影小技巧,教你如何優雅地刷屏
    其實食物攝影也是大有學問的,有故事的照片不會單調。今天框哥教大家幾個給食物拍照的小技巧,瞬間甩開刷屏黨三條街有木有。在拍攝小吃攤上的食物時,我有了一個新的準則:額外取一些盤子、餐巾、餐具和調料品,有時候點兩份相同的菜(當然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拍攝)。    攝影小貼士:那些格外嘈雜混亂的街頭小吃可以在鏡頭前表現得很不錯,但記住你要有能力去辨別它。試著把菜重新裝盤,如果需要增強色彩,甚至可以把它其中一種材料添加更多。
  • 攝影小貼士:食物那些事兒
    :文化以及我們是如何與食物產生關聯的。攝影小貼士:多想想人們是如何與食物產生關聯,又靠什麼維繫這種關聯的。相信我,不少最有趣的攝影作品都蘊含著這個思路。它們需要花費時間和想法,但可以增加食物圖片的故事性。攝影小貼士:當製作一個食物的場景時,想一想如何講述一個關於食物的故事:用凌亂的勺子來表現動態,添加水滴和麵包屑來表達情感,通過組合擺放的材料賦予場景張力。
  • 眼之盛宴丨食物攝影的故事
    這三個版塊也符合食物攝影發展的脈絡:從作為單獨被攝物體而存在開始,漸漸增加對人和食物關係的探討,再拓展到以食物為基礎發揮創造力的探索。名為「眼之盛宴」,實際如何,且以眼觀之。 靜物 第一部分「靜物」以深藍色的展牆呈現。
  • 28種方法教你如何用手機把食物拍的美若女友!
    △ 形狀不規則食物放黃金分割點的情況看著挺複雜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放在左邊或者右邊一點拍就可以了,這樣會顯得整張圖片更加的高級一點~有的時候拍一個食物的細節部分,更能夠表現出肉質的鮮嫩,湯汁的美味,看起來會比拍整個一盤菜更加的有感染力!
  • 玩味 8種方法讓你的朋友圈食物照集得更多贊
    我們這些吃貨,時常為自己的攝影技術捉急,好好一頓「高大上」的美餐有可能被我們拍得慘不忍睹。
  • 香港攝影師Raymond Wong談食物攝影與造型
    「所謂食物造型,除了要懂得擺盤技巧,讓食物在碟上呈現美麗的姿態外,最關鍵的,其實是如何讓食物能長時間保持其形態。」Raymond講解著。說到這裡,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必定是雪糕等在室溫下會短時間內融化的食物。沒錯,要拍出一幅仔細的食物相片,過程動輒需要一個小時以上,加上被高熱的燈光照射著,若主角是一杯真的雪糕,成品相片中可能只見到一灘奶昔狀的液體了。
  • 貼士 教你如何拍出美食大片!
    給食物一個「定妝照」,似乎成了像日本人吃飯前會很禮貌地說句いただきます一樣重要的日常餐食儀式。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把食物拍得美美的呢?▲圖:@AlieZ要注意不要過分追求焦外虛化,如果因此讓食物本身模糊掉就得不償失了,看不清你拍攝的食物是美食攝影的大忌哦。
  • 周末鑑片丨《古怪食物》:歪果仁拍的完爆《舌尖》的美食紀錄片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部甩《舌尖中國》n條街的美食系列紀錄片:《古怪食物》此節目主要以美國人的觀點,介紹世界各地令人作惡、特別且古怪的食物。每一集中,大叔會介紹某一國家或區域的食物,完整呈現食物的取得、供應以及品嘗的過程。是不是有點小期待呢~
  • 拿手機拍食物被人嘲笑了?那是你不會拍
    來到二十一世紀,這種關係更加緊密,「相機食先」成為全球的流行文化,攝影與進食變成兩個分不開的行為,姑且稱為「攝食」。今年還出現了個新詞:instagrammable。食物上桌,大家第一時間關心的不是味道怎樣,而是它能不能放上Instagram(IG),是否instagrammable。若在IG搜尋#food就可以找到超過一億八千萬張照片,是IG最主流的相片之一。
  • 香港著名食物攝影教父|汪恩賜|2017中國巡迴講座活動
    不僅專業技巧獨步一方,更因為他還是在內地舉辦專業攝影教學的第一人。1990年代,汪恩賜跟隨品牌活動走遍八省,在當時不知商業攝影為何的內地,講解拍攝和布燈技巧的講座每場曾吸引近500人到訪,其中不乏日後在內地成就的專業攝影大師。      這次巡迴講座,汪恩賜將會分享他入行數十年的專業攝影經歷,他對食品拍攝的理解和心得;食物造型技術在拍攝中的作用和應用;美食文化在影像中的輸出和體現等。 即將功成身退時,大師傾囊相授:
  • 這種「恐怖」又誘人的食物,中國人最懂
    圖/視覺中國什麼是這個世界上最恐怖又最誘人的食物?是開罐後無所不在且有難以消散惡臭的鯡魚罐頭?是以「屎」為料的黑暗料理牛癟火鍋?還是有敲骨吸髓之樂趣的雞頭鴨頭鵝頭豬腦羊腦兔腦闊?不,都不是。在中國各地,有一種食物叫血腸,把糯米泡軟後,和血混合在一起,然後把混著血的糯米塞進腸衣裡,上鍋蒸熟是普遍的吃法,做好的血腸,顏色黑紅,有米香有內臟香。▲ 拌血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