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路祥》是一部複雜的電影,符合中國人慣有的精神特色,表面看起來不差,越往深處看越覺得不差,大有言有盡意無窮的意味,人生、現實與政治等,仿佛把一切都講盡了。這種電影才是中國的好電影嗎。
這麼說也不確切,因為好電影的標準是什麼沒有搞明白。到底什麼什麼樣的電影才是好電影,以前想過,答案現在早忘掉了,說明以前的答案不夠好,至少不夠簡潔不夠深刻。現在想想,沒必要定義或者標籤化好的電影,你有你的判斷,我有我的判斷,只要吹噓得不那麼令人尷尬,就成了。
簡單舉個例子,如果有人說《鬼子來了》是好電影,我願意陪他把酒言歡;如果有人說《小時代》是好電影,我只能好奇地看著他,心底默念一句,這人傻子還是白痴?
與《榴槤飄飄》相同,《細路祥》也是描述小人物與底層社會,說到小人物,《細路祥》的主角細路祥恰好是小孩子。故事仍然發生在《榴槤飄飄》中香港的那片街區,阿芬還是那個阿芬,只是故事的主角由外來人阿蓮換成了土生土長的細路祥。
這種表述是不太恰當的。事實上,《榴槤飄飄》拍於2000年,而《細路祥》是1999年的電影,只是依據劇情,個人覺得,現在看來,先看《榴槤飄飄》好一些,關鍵點在於阿芬,《榴槤飄飄》中阿蓮與阿芬一家是有緣相識成為朋友,《細路祥》中兩個少年人之間懵懂的情感佔據很大的分量,阿芬一家的故事在《細路祥》中得以更完善地講述。
這種表述是不太恰當的。事實上,《榴槤飄飄》與《細路祥》雖然時間上相差一年,但是在內容上,兩部電影卻可以做到完美銜接,而這個銜接點就是阿芬。兩部電影關於阿芬的故事的描述都是完整的,雖然她不是最中心的人物,但阿芬一家與阿蓮與細路祥都是作為重要角色細緻刻畫的。
細路祥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孩子,阿芬是跟隨父母來到香港的大陸孩子,阿蓮是來到香港謀生的北方女子,他們都處於普通甚至底層的圈子裡。值得一提的是,陳果的妓女三部曲之一《香港有個好萊塢》中周迅飾演的東東同是大陸來客。不過,在人物關係上卻差別很大,阿蓮是以服務客人為工作的妓女;東東以身體勾引別人,實際目的卻在勒索敲詐;阿芬與細路祥是不諳世事的孩子,他們之間建立純真的感情,不過時代與環境卻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主角的變化來看,陳果的「香港三部曲」與「妓女三部曲」的視角是全面的,因為大陸與香港兩地人均有作為影片的主要關注對象,在小人物的故事中展示時代的風貌,六部電影做得可謂完美。
可電影本身做不到全面,因為它要像語言一樣表達東西,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說出實在性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容,做到面面俱到就會成為一種奢望,阿蓮的故事只能有一個版本,細路祥也不例外。
換一個角度,講好故事才是關鍵,香港三部曲?當真就輸了。小人物代表不了香港,就像優秀學生代表不了全體學生。標籤化,太容易讓人誤判了。
不安與惶恐,是我在《細路祥》等幾部電影中看到的東西,這種不安與惶恐,不僅僅是成年人的生活狀態,比如阿蓮、阿芬父母、細路祥父母、阿屏母親等,更多的是故事發生的環境,一位位社會成員生活在一起營造而成的眾生相,整體的氣氛是令人不安的,破舊的房屋,暴躁的治安人員,好勇鬥狠的年輕人,與死亡靠得很近的絕症患者等等。影片中的人的美好靈魂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溫暖與韌性,可現實的冰冷則是更為實實在在的東西,總體看來,全是悲劇。
看一部電影,個人沒有多少時間去了解背後的複雜問題,更多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到一些遠離當下生活卻能給自己當下的世界觀人生觀以衝擊的東西,要不就是完全圖一個新鮮刺激。事實上,常在河邊走,早晚能遇到魚躍水面的驚喜場面,總會有一些令人印象的東西讓人思緒漫飛,這時候電影本身爛不爛好不好倒顯得次要,人的情緒與狀態更重要。
照我的個人感受,更願意把《細路祥》定義為青春片,當然這種青春片不是大眾約定俗成的青春片,而是字面意思上的描述青春的片子。
試想,青春是一個多麼大多麼感染人的主題,以青春兩字為類型名字的電影應該是相當嚴肅的內容。懵懂愛情是青春,回不去的回憶是青春,敢想不敢做徒生感慨也是青春。這麼看的話,青春包含太多傷與逝的氣息。
而《細路祥》則有些不同,關於青春,這部電影的角度是環境與人,一個孩子在一個喧鬧雜亂的社會環境中的表現,哪些是個性的東西,哪些是環境塑造的東西,孩子的眼光與行動反映出的抵抗也好無奈也好誤解也好無意識的妥協也好,都是有深度的,至少比沉溺於個人的喜怒哀樂或者帶有明顯功利娛樂化傾向的劇情電影中描述的東西要好得多。
作為香港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與《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相比,《細路祥》少了成年人的激烈的衝突,死亡與絕望的氣息消退,市井小民在香港回歸之際的狀態得以還原,依舊是偏向現實的作品,以一個孩童的經歷展現一個街區甚至一片社會的風貌。
沒有人可以逃得過童年的經歷,它會深深印刻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孩童是天真爛漫的,可孩童不是一張毫無痕跡的白紙,當心中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見識到更多的人與事,孩子也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正如細路祥作為家中的送貨仔,往混混的飲料中添加東西,美其名曰「細路祥」牌飲料。
細路祥身上有一個活潑調皮勇敢固執的靈魂,可現實卻是灰濛濛的一片,想要尋找與父親鬧矛盾被趕出家門的哥哥,結識阿芬,獲得純潔的友情與快樂,卻遭受雙方家長的冷淡對待,離家出走躲在阿芬家中,最終卻被父親強行抓回家,只能選擇一個人傷心悲憤地吶喊。
正如影片海報塑造的氛圍那樣,細路祥一個人蹲守在成人匆忙的世界中,呆呆的神情,一臉心事地注視著前方,好像被前方什麼特別的東西吸引,又好像他的心思飛到了遠方,人顯得思緒渙散,略顯愁容。阿芬還是離開了香港,細路祥騎單車追尋,這一錯過,幾乎就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