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穿越者
6月8日,2017愛奇藝世界·大會在北京開幕。
在名為「2017,愛奇藝的娛樂世界」的主題演講中,龔宇表示,歷經多年發展和探索,愛奇藝已經成長為集內容分發能力和貨幣化能力於一身的娛樂平臺,不斷創造出全新的創作、運營、變現模式,推動行業變革。
歷經7年的光陰,愛奇藝已經從單純的觀看平臺發展為涵蓋立體娛樂形式的開放娛樂生態王國。
另外,龔宇在會上還宣布,愛奇藝已經從原來簡單的依靠品牌廣告轉向用戶收費與廣告共生的商業模式。
網際網路已經從免費時代慢慢過渡到付費時代
在「為內容付費」已經為網際網路用戶所普遍接受的大環境下,網絡內容和文娛內容付費將如何發展?
愛奇藝給出的答案是優選內容將進入付費時代。即在先行試水成功的網絡劇、網絡大電影和網絡綜藝之外,包括動漫、少兒、紀錄片等在內的各領域的頭部內容,都將進入付費分帳體系。這意味著,高品質、為觀眾所認可的內容,將攝取更多的收入分成,內容生產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馬太效應將徹底激活內容生產,成為網絡內容的格局拐點。
龔宇最先談及的也是愛奇藝的商業模式轉型。他表示,網絡視頻這個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這個行業是靠創新來驅動的。這種創新不僅是技術的,也包括商業模式、內容創作方面的。對於愛奇藝來說,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司的商業模式也從簡單依靠於品牌廣告,發展到目前幾年前開始已經有了規模性的用戶收費這種商業模式,到目前為止,用戶收費與廣告收入佔比是1:1。
龔宇認為,除了廣告和向用戶收費,還有IP價值的延伸、衍生的開發等等,這些都是一些創新,這種創新讓視頻行業更有發展的空間,讓整個行業中的這個生態中的所有參與者都有更多的想像力,有更多的回報。
對於網絡視頻行業重要的內容創作,也因為傳播方式的創新而在變化。龔宇認為這主要是,用戶群變了,也許是同樣的用戶群,但是是用不同的觀看方式,他的思想境界變了,他的需求變了。這些變化要求內容創作也隨之變化,這些傳播技術的變化,創新出新的形態的作品形式。
在外界飛速變化的境況之下,龔宇也表示愛奇藝也要變,「用戶在變,內容創作方式在變,傳播方式也在變,對愛奇藝來講,其實也在變。過去七年愛奇藝曾經將自己定位為,讓人們平等便捷地獲取更多、更好的視頻。但是現在愛奇藝的願景改為,做一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偉大娛樂公司。所以我們要用技術創新,無論是原來的雲計算技術還是現在非常流行的人工智慧技術,原來解決的效率問題,生產效率,包括我們觀看視頻的效率,原來需要固定的時間在大屏上插上一個電腦看,現在隨便一個手機,3G也好,4G也好,WIFI也好,能看1080P甚至4K,甚至小手機屏投到大屏上看也不是問題。」
龔宇認為,到目前為止,行業還沒有非常值得驕傲的劃時代意義的網劇出現。所以愛奇藝希望用三個計劃來孵化現象級網劇。
據悉,「海豚計劃」是愛奇藝針對超級網劇採取的定框架、定價招標的全新內容合作形式,繼委託製作、聯合投資製作、PGC分帳新增的第四大主流合作模式。它與2016年推出的PGC分帳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海豚計劃」是針對愛奇藝製作的超級網劇進行的招標,在設置保底價滿足製作和一定保底利潤空間的前提下,通過網際網路以外的其他收益進行分成。
作為國內領先的視頻平臺,愛奇藝擁有強大的內容獲取能力、分發能力以及內容貨幣化的能力,對於頭部內容的獲取,愛奇藝已通過「採購+自製」等方式取得了領先行業的優勢,此次「海豚計劃」的發布乃是愛奇藝內容創新領域裡面的又一舉措,同時,頭部內容的「保底+發行分成」模式的推出,也意味著繼「內容付費」模式成功推廣之後,愛奇藝在內容分發、貨幣化能力上正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與此同時,「幼虎計劃」,是本次大會愛奇藝推出的推動網絡視聽行業「新生」人才創業扶持計劃。愛奇藝將以「平臺+資金」的形式扶持年輕的製片人,以及有製片能力的導演和編劇進行內容創業。
為解決影視行業演員片酬過高造成的製作成本過高的問題,愛奇藝針對有潛力的藝人攜手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資深教師劉天池共同推出「天鵝計劃」,通過篩選將為優秀的年輕藝人打造「愛奇藝明星訓練營」,為影視培養新生力量。進入愛奇藝訓練營的藝人將出演愛奇藝出品的大戲。
【附】龔宇演講記錄:
(經過編輯,有刪減)
愛奇藝的各位好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愛奇藝世界。
我們認為,具備有兩個大的核心能力才能讓這個世界、這個生態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第一個核心能力是內容分發能力。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核心的一個資產是內容,內容分發能力比較強,同一部劇在愛奇藝,在這個網站在這個平臺上播放量要足夠大,大到最好佔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樣一部劇,如果獨播的話,在這個平臺可能是20億,在那個平臺可能只有10億。
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能力,但是不夠,還需要第二個,貨幣化能力,因為我們都是商業機構,我們投入優質內容,用戶看,我們要獲取回報,雖然回報的方式不同,廣告、用戶收費太多,但是對於一個娛樂世界,作為一個生態角度來講,同樣的投入產生更多的流量,分發能力強,更重要的是要產生更多的收入,有了更多的收入才能支撐我們這個娛樂世界,我們這個生態系統發展得更快更好,給大家更高的回報。
內容分發能力用什麼來衡量?用市場份額。
市場份額是什麼?有很多指標,無論是4月份一個月平均每天的用戶數,一個月總用戶數排去總時長,愛奇藝都是第一位的。看最大市場份額的移動終端,愛奇藝也一樣排第一位。
4月份,用戶時間的分配,我們終於艱難的爬上了第二位,雖然距離第一位還是很遙遠。也就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這個世界,4月份8.36%的時間消耗在了愛奇藝上。這是用若干個指標來衡量了一下內容的分發能力。
貨幣化能力,可以用「一魚多吃」來形容。
第一個貨幣化方式是廣告,品牌+信息流。廣告有傳統的品牌廣告,有最近剛剛誕生兩三年的信息流的廣告,一定每個人都在使用,把內容跟廣告都當成個性化的信息,這樣用戶體驗是好的,這樣貨幣化的方式能力也強。
第二個貨幣化的方式是用戶付費,方式有訂閱的(有包月、包年的),也有點播的方式。現在無論是中國還是北美還是其他地區,用戶更接受的是訂閱這種方式,大家交了一份錢隨便看,這種消費心理感覺特別好,會刺激用戶消費,訂閱價格未來一定是漲的趨勢,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個是傳統的紙媒的出版,發行是傳統的電視臺,或者DVD、藍光或者其他娛樂消費場景的發行。
第四個是衍生開發,去年我們建了一個衍生開發和授權的團隊,來幫助我們合作夥伴一起做開發。
第五個是遊戲平臺。中國的遊戲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影遊、漫遊這幾年已經有很好的案例,有數個案例遊戲的收入要遠遠高於廣告的收入,甚至是訂閱的收入,甚至是出品方賣版權的收入,高很多倍。
分享一些網際網路時代內容方面的趨勢,我們怎麼來定義我們未來發展的策略,跟我們之間的合作背景密切相關,也許不對,希望大家指正。
一個是頭部內容的長尾效應和馬太效應。長尾並沒否認馬太效應,就是越好的東西越好,被大家關注的頭部內容會更被關注,這種馬太效應他並沒有否定。其實在網際網路這個時代,馬太效應會更明顯,因為大家口碑傳播的綜合成本會更低,我看這部劇好,看這部電影好,發一個朋友圈,發一個在微信群或者微博裡的傳播,瞬間太多人知道。所以在網際網路時代做頭部內容,前途會更光明,回報會更大。
另外從流量角度講,會有流量黑洞效應。一部好劇出現了,別的黯然失色,就是因為這部劇在這個時間段上線,它的流量全集中在這個頭部內容上,所以馬太效應會更明顯。
但是同時間長尾內容也會更有空間,所謂的長尾理論,也是因為網際網路的存儲、傳播甚至製作的綜合成本會更低。
這樣看,小眾的內容找到自己精準的用戶群,綜合成本更低。比如說小眾電影的文藝片,一個電影院裡有幾個廳,除了放文藝片,他為了生存,還放商業片,因為他做了很多年,這個城市的人口才知道有這個電影院。
在網際網路上尋找播放的成本很低,他可以用點播隨時看。如果用貨幣化方式做科學了成熟了,再小眾的片子,只要有他自己精準的用戶定位,他一定有自己的回報,讓他自己的小眾內容能夠持續發展。所以我們認為頭部內容的馬太效應跟長尾理論都會因為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有很大的空間。
每一種內容的創作者應該都有他自己的回報,我們怎麼來應對這個趨勢?
第一個,我們即將進入了一個優選內容大量的開始付費的時代。優選內容,就是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分支裡面的頭部內容,比如大眾的內容,頭部內容肯定付費。小眾,比如紀錄片或者單品類的一個內容也可以付費。
因為我們的時代的精力、資金、人力都有限,所以我們肯定是優選大眾型的內容,我們一起投資,一起合拍的內容。和我們直接從優秀的合作夥伴採購的內容。我們讓它成為付費的內容,這是頭部內容,而且是大眾型的頭部內容。這是我們都要承擔風險的。
太多的面對窄眾的目標精準的受眾的、專性很強的內容,我們來承擔每一分錢也不可能是一個健康的生態。所以,風險共擔,回報共同分享,所以就有了網絡大電影低成本的,比如類型片、文藝片的付費,這是在2014年的嘗試。
去年做的一些小品類的網劇,但是在這些品類裡的質量很高。網大和網劇是過去時,從現在開始擴展到綜藝節目,特別是有粉絲向的。有粉絲向的動漫、少兒、紀錄片,一下變成了付費,平臺和內容製作方分帳,所有這些內容,雖然在它的領域是頭部內容,但是不可能我們全投資全採購,我們要做一個有層次的健康的生系統。
頭部內容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網劇中的超級網劇,就是近於美劇模式。中國的電視劇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就是投資規模越來越大,總規模越來越大。然後它的貨幣化是就是賣品牌廣告,播出方式對用戶來講基本上是免費。
所以為了佔據一個好的收視時段,拿到好的收視份額,好的收視率,大家覺得電視劇越長越好。從2009年平均一部電視劇35集到了2015年的45集,去年的數據我沒拿到,我估計在50集左右,或者是接近。現在60集、80集、90集還有100集的劇目也越來越多,但這是電視的播出方式。
到目前為止,行業還沒有非常值得驕傲的劃時代意義的劇出現。所以我們有三個計劃來促進這件事。
第一個,海豚計劃,在明天下午會公布細節,在網劇論壇。定框架,什麼題材,大概什麼規格,比如說一季是12集,每集是45到60分鐘,一季兩季或者三季一起拍。
第二個計劃是幼虎,創作的核心人員是製片人,我們把我們的定製劇或者他或者我們初期研發的項目,給他項目的資金,從開始做起,不讓他們承擔資金上的壓力。
第三個是天鵝計劃,我們這個行業,演員的片酬太高,高到全行業都很難受。在座的大家很多都是製作方,或者是內容製作的投資方,我們是需要買內容或者製作內容。怎麼辦?我們培養新人。雖然今年、明年可能不見效,但是相信兩年三年五年一定會見效。
第三是升級版分甘同味計劃,這是已經好幾年的計劃。我們這個行業的一個好朋友,土豆的創始人,特別著名的一句話,短視頻UGC是工業廢水,只消耗流量、帶寬、伺服器,不掙錢,確實幾年前是這樣,但是最近一兩年突然這種信息流的方式,發現工業廢水不是廢水,是有價值的。
首先雜亂的這種小視頻、短視頻或者非常長尾的視頻,通過信息流的個性化的方式,讓這些內容找到了喜歡看這些內容的用戶,同時夾雜著有價值的廣告,跟這些信息流一起投到用戶的眼睛裡。發現原來的廢水,原來一個垃圾廠,現在能掏出最有價值的東西,現在突然喜歡這號的人一下容易找到這些素材,這些舊貨,或者是新貨,非常小眾的,非常容易找到,這是技術創新帶來的好處。
我們把很多個短視頻頻道改成了信息流的方式,同時也做了一個叫「愛奇藝頭條」的短視頻,也帶動了本身的APP,流量在迅速暴漲,雖然基本沒發布過,但是還是流量暴漲。
新的觀看方式,新的貨幣化方式誕生了。我們做了一下預測,這些PGC的小的內容的生態合作夥伴,會從這項升級版的分甘同味裡面獲得更多的分成應該增加一倍。
我們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就是內容的創作者,怎麼樣把內容創作者和平臺和用戶甚至是客戶能夠連接起來,做一個開放型的平臺?用「愛奇藝號」,實現了一部分功能。未來還會普及到在座的各位大佬,
這幾個周末,愛奇藝每天的設備數都超過了3億,信息量奇大無比。光是移動的App都是1.5億以上,再加上PC、網頁等,加起來超過了3億,數據量太大。在有些城市大概晚上9點半到10點半的時候,30%的網際網路的流量大概是愛奇藝一個網站產生的流量,需要太多的技術去解決。
我們希望通過這麼一個平臺,愛奇藝號,把愛奇藝擁有的能力,內容的分發能力,貨幣化能力,能夠轉移到我們內容創作者合作夥伴上,讓他們享受到多方面的能力。
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合作夥伴,也許是做頭部的內容,做爆款的內容,也許他就是一個個體的創作者,做他喜歡的內容跟一小批受眾喜歡的內容,這些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要發自內心的尊重他們,知道他們的訴求,無論是情懷還是商業目的,讓他們能夠在一個平臺裡面、娛樂世界裡開心。我們的方向就是創造被所有合作夥伴利用的價值。這次愛奇藝世界大會的主題是新生、創新、主導,大家共同繁榮。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