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三聲編輯部 三聲
��本號引起極度舒適,建議星標一下
作為同時兼具聲音、影像與文字的體裁,視頻不僅接觸門檻低,還在呈現、解釋複雜信息上有天然優勢。視頻為圖文創作者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間,內容消費升級已然成為趨勢。
作者 | 任彤瑤
編輯 | 周亞波
一種聲音認為,2020年上半年,成為了許多創作者從圖文內容轉向視頻內容的開端。
巨大的用戶需求和顯性的傳播效率都在支撐著新賽道的「底盤」:自2012年以來,網絡視頻行業的用戶規模一直呈增長趨勢。據CNNIC統計,截至2019上半年,網絡視頻用戶總規模達7.59億,佔網民整體的88.8%。數據反映著視頻內容在用戶端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加速著內容形式的迭代。
相關內容平臺已經呈現著新增視頻內容創作者增速遠超圖文創作者的趨勢。一部分嗅覺敏銳的內容創作者已經觀察到了這種變化,嘗試的意願與相關的困難並行而生,對平臺而言,如何更好地與這種內容變化的趨勢共進,既是推動平臺內容往前進的需要,也是在轉型過程中與創作者建立連接、形成共贏的良機。
作為在圖文端已有龐大積累的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以一種更加積極、更為主導性的姿態投身到這種變化當中,便兼具著底氣與需要。6月9日,為助力創作者,西瓜視頻正式啟動了「活字計劃」,招募圖文創作者轉型視頻,並提供包括流量、運營與工具在內的全方位扶持。
從圖文到視頻,一場顯性的變化正在發生。
01 | 媒介更迭:供求與想像
從文本年代到視頻年代,中國在媒介形態上已經經歷了一次較為徹底的拐彎。
視頻化的習慣已經在消費者端形成。峰銳資本合伙人李豐在談及媒介形態轉變時曾指出,用戶的需求在媒介形態上被教育,接下來會碰到巨大的供不應求。會拍視頻和有質量視頻的人,會比當年的公眾號裡面的好帳號、會寫文章的人還要稀缺。
西瓜視頻在本月發布的《圖文作者跨體裁趨勢報告》,可以為理解這種趨勢提供一些參考:2019年網絡視頻類應用使用時長的佔比持續增長,而網絡文學、新聞類等文字類內容都有所下降。
作為同時兼具聲音、影像與文字的體裁,視頻不僅接觸門檻低,還在呈現、解釋複雜信息上有天然優勢。在滿足了基本的消遣之後,受眾對視頻內容有了更多品類與質量上的需求,人們越來越習慣在視頻中獲取更具質量的信息。
相比於1分鐘以下的短視頻和半小時以上的長視頻,10分鐘左右的視頻,在展現泛知識內容上有明顯的節奏與信息容量優勢。典型的例子是,疫情期間人們對優質信息的需求集中增加,「回形針」等多個科普視頻帳號,憑藉硬核的科學內容、精湛的製作迅速走紅。
隨著視頻用戶增量天花板臨近,為爭取用戶注意力,多個視頻平臺都推出措施,扶持中等長度的PUGC視頻創作。從科學技術領域外擴,商業、財經、歷史等領域的視頻也逐漸成為了熱門品類。
相對的是,圖文創作領域供給和消費的動力正在逐年下降。《圖文作者跨體裁趨勢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橫屏視頻在供給和閱讀停留上已經對圖文形成全面領先。2020年第一季度,橫屏視頻創作者的周均新增人數是圖文的1.95倍,日均閱讀量達到圖文的2.5倍;視頻的日均用戶停留時長達到圖文的3.5倍。
視頻為圖文創作者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間,內容消費升級已然成為趨勢。
02 | 置身浪潮:嘗試與痛點
已經有一批圖文作者察覺到視頻領域的機會。
歷史愛好者「萌蛋人」此前主要活動在圖文領域,以公眾號文章的形式做歷史科普。去年他從Youtube上看到知名科普帳號OverSimplified的視頻,受到這個帳號和「三國全面戰爭」宣傳片的啟發,他開始自學用簡單線條的動畫講述歷史故事。
今年1月,萌蛋人在西瓜視頻上傳了第一個講三國歷史的動畫,不少觀眾留言鼓勵,認為這種歷史梳理的方式有趣易懂。此後萌蛋人基本保持每周更新一個6到8分鐘的動畫,五個月時間積累了53萬粉絲。
「轉型做視頻這個事,沒有人絕對行和絕對不行,都要去試一試。」萌蛋人的轉型嘗試獲得了回報,他明顯感覺自己的知名度和真正的粉絲量有顯著增加,收入回報也提高了。
除了個人創作者,媒體也加入了轉型的嘗試,36氪、虎嗅等媒體也陸續上線了視頻板塊。
遠川文化旗下的知名財經帳號「飯統戴老闆」在2月開始嘗試視頻創作。瑞幸事件後,財經類博主「半佛仙人」數月前的分析視頻獲得了廣泛傳播。這讓遠川文化COO夏遠薏再次思考起視頻的優勢:「其實在這之前,已經有很多分析師做過文字分析了,但是傳播效果都沒有視頻好。」
不僅是傳播門檻降低,視頻在變現能力上也有相對的優勢。《視頻內容形態發展報告》指出,當粉絲量區間為1萬~10萬,10萬~100萬和100萬以上時,視頻創作者月收入分別是圖文創作者的2.64倍、1.72倍和2.51倍。
對圖文作者而言,文本功底將會將會為視頻創作提供最重要的內容根基。視頻製作大致可以分為「提出問題-資料研究-敘事邏輯-文本寫作-可視化-後期字幕音樂」幾個環節,圖文寫作覆蓋了可視化之前的全部步驟。
「知識類視頻的創作者不是憑空而起的,他們本身是很優秀的圖文創作者,因為前期有高質量的內容,因此可以很快積累起播放量。」西瓜視頻的運營負責人Judy表示。
但轉型的路並不一定順暢。相比圖文,視頻的投入成本更高。在具體製作中,圖文和視頻的表達邏輯有差異,對缺乏視頻經驗的作者來說,挑選內容和撰寫文本的思維需要轉換;另外視覺審美、後期素材的版權等問題也需要綜合考慮。
03 | 平臺助力:扶持與工具
面對新的信息載體,圖文作者要如何更順利地轉型,並保持產出節奏和質量?
只靠創作者本身無疑是吃力的。更理想的狀態是,有拓品類、留住創作血液需求的平臺,和有轉型需求的圖文創作者能進入一種更為良性的互動,各取所需。
6月9日,為助力創作者,西瓜視頻正式啟動了「活字計劃」,招募圖文創作者轉型視頻,並提供包括流量、運營與工具在內的全方位扶持。
2019年初,西瓜視頻發布新的定位,要做「聚合多元文化的綜合視頻平臺」,同年6月開始發力知識類視頻,近一年知識類內容在西瓜的觀看量增長23倍,活躍的作者量增長20倍,內容量增長416倍,各行業專家、機構、個人陸續成為創作者加入到西瓜視頻,湧現出一批優秀創作者。
據統計,僅在今日頭條平臺中,萬粉以上且加V的圖文作者,就有超過40%正在轉型或考慮轉型視頻——這對迫切需要作者豐富內容體系的西瓜視頻而言,正是機會所在。
據了解,除了流量及現金鼓勵,「活字計劃」還會在多個維度為創作者提供支持。
在內容方面,真人出鏡、純文字視頻、素材剪輯、動畫製作,是目前圖文轉型視頻製作的四種常用路徑。西瓜視頻配備了專門的製作團隊,從選題、策劃、剪輯等全環節提供定製服務,為創作者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式,還會製作相關教程、組建線上訓練營。而為轉型作者量身定做的,更低門檻的剪輯工具和獨立後臺也已經投入了開發。
在商業化方面,西瓜視頻可以為優質作者提供對接廣告主、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等多元的商業化模式;而通過和抖音、今日頭條的深度內容協同,進駐西瓜的作者可以通過多種題材與用戶展開多形態的互動。
西瓜視頻市場與娛樂中心總經理謝東升表示,相比於其他平臺,新人在西瓜視頻中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投入,有專項的流量包支持和分成收益。
同時,西瓜視頻擁有大量且多樣年齡層、領域、身份的用戶。通過影視、直播、遊戲、科技、文化共29個頻道,超過500種細分品類內容,不同類型的內容都能在西瓜找到自己的受眾。「而智能推薦能夠幫助優質內容觸達更多用戶,這種及時反饋,可以讓作者根據數據的變化來做內容的調整。」
「轉型要重新找到表達與運營的節奏。」 知名自媒體人薑茶茶,在「活字計劃」的圓桌論壇中總結道。對圖文作者和西瓜這樣的視頻平臺而言,機會和挑戰都在路上。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原標題:《內容消費升級,西瓜視頻助力圖文作者轉型視頻》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