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17:41:51 來源:威海新聞網
秋意漸濃,威海大地瓜果飄香、疊翠流金。一張張樸實無華的笑臉,與一個個美麗鄉村、樣板片區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威海市把鄉村振興作為今年12項重點工作攻堅突破任務之一,將樣板片區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總抓手,市縣鎮三級聯動。如今,在鄉村振興樣板片區帶動下,廣大鄉村已實現產業村村有、美景連成片,百姓收入持續增長……這幅「威海版」鄉村振興圖景,正變得越來越豐富、色調越來越鮮亮。
示範——「片區高地」成招商引資「熱土」
一張桌子、幾把矮凳、數頁紙的規劃圖……清華大學博士李久太又開始和他的團隊展開一場全新的討論,主題是那份已被他們修改了數十遍的南海新區小觀鎮樣板片區規劃圖。
一邊是一流高校的學者,一邊是淳樸的村落,這兩項看似毫無聯繫的事物,在鄉村振興樣板片區這一「紅娘」牽線下,寫出了一個精彩的鄉村振興故事。
三農穩,天下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後,2018年底,威海市根據區域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確立了首批10個市級樣板片區,從全國聘請七支鄉村規劃師團隊,分類探索濱海型、山區型、城郊型的實現路徑,統籌考慮村居建設、產業發展、文化傳承和生態涵養等要素,在保持鄉土氣息、田園風光、民俗特色的同時,以片區為抓手,打出威海鄉村的「特色牌」,唱響田園「地方戲」。
靠山的村莊多念「山」字經,靠海的村莊多作「海」文章,遵循著片區打造的「山海經」,一批特色迥異、示範效應的樣板片區呼之欲出——
以全國農村綜合型改革試點實驗為依託,乳山市白沙灘鎮濱海田園樣板片區大力發展「新六產」,牡蠣海參聯合蘋果藍莓,將濱海田園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地處丘陵的臨港區14個蘋果專業村跨鎮聯手,建設起三產融合的「麓源果鄉」;南海新區城鄉均衡發展樣板片區抓住全域新型社區建設的核心,正在探索一條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戲臺」上的精彩,少不了「後場」的支持。今年,威海市籌措鄉村振興專項資金5.1億元,在10個市級樣板片區帶動下,將片區範圍擴展到市縣鎮三級,數量擴容至80個。如今的威海,三級樣板片區已涵蓋700個行政村,佔全市行政村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全市所有涉農鎮街樣板片區實現全覆蓋。
在全市大小鄉村展現「自我」的同時,這片精心打造的「片區高地」,也成為威海市招商引資的「熱土」。
「照這個速度下去,明年5月,我們的項目就能有初步的建設成果!」對照著手中的進度表,文登區界石鎮黨委宣傳委員於翠說著身邊的變化。
身處崑嵛山生態經濟樣板片區,依託轄區村莊自然特色,去年界石鎮與新農創集團籤約,打造春分小鎮,將總投資8億元的文旅大項目「帶回了家」。兩個月前,項目正式動工建設,周邊12個村子「資源變現」的結果指日可待。
放大區域特色,盤活農村資源,今年,全市大小80個樣板片區已新增產業項目379個,完成投資33.2億元,包括新農創、魯商集團在內的10餘家重點企業。這些項目成為威海市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升級——「一村一品」的故事每天在上演
每年十月份,是威海無花果最甜美的季節。
連日來,經區無花果產業樣板片區內的威海紫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每年,500噸無花果在這裡講述著另外一個「甜蜜」的故事。
之前,每到無花果採摘季,因為果難賣和儲存難,果農都很頭疼。無花果產業樣板片區建設後,無花果交易中心、冷鏈儲運中心等紛紛建成,一批無花果研發深加工項目落地,一顆小小的無花果被加工成果茶、果酒、露酒、蒸餾酒、飲料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這條休閒零食產業鏈,正在從田間地頭伸向四面八方。
產業振興,折射在一顆果子裡,也在一片茶葉中延續。
今年8月,裡口山近郊休閒樣板片區的清怡茶園項目開始試運行。茶園裡隨處可見山間小徑、石凳、吊椅、木橋、木樁這樣的林間小品,看似自然隨意,但都是設計師細心雕琢而成。兩個月來,被茶藝體驗、森林康養、團隊團建、研學旅行等項目吸引,來體驗的團隊絡繹不絕。項目全部投入運營後,預計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全年為村集體增收18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0個。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必須讓農村資源要素活起來。在高新區健康文旅樣板片區內,初村鎮佃裡院經濟股份合作社的聖女果大棚裡,聖女果長勢正旺。這塊原本撂荒的土地上,建設起開心農場板塊,這批聖女果作為首批入場的果樹,6月份成熟開始採摘以來,已為村裡帶來8萬多元的收益。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威海市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廣大鄉村紮實推進。
大力發展質量農業。今年首次將190萬畝、70萬噸的糧食種植和產量任務分解到各區市並列入鄉村振興考核,今年首次出臺春玉米最低收入險政策,春玉米播種面積比常年增加10萬畝。
加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開展蘋果、西洋參、花生等12大農業特色產業建鏈強鏈補鏈工作,完善產業體系。率先在全國發布現代蘋果威海地方標準32項,西洋參地方標準3項,用標準化、品牌化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
產業融合度穩步提升。目前,威海市新建農業產業項目399個,完成投資37億元,引進建設千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11個,構建農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生產要素相互滲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
如今,以農業發展的特色化、專業化帶動樣板片區建設,西洋參、蘋果、地瓜、大姜、花生等農產品正在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有效提升附加值和競爭力,「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故事每天都在威海沃土上流傳。
蝶變——鄉村環境成了「新賣點」
最近,榮成市寧津街道辦事處林家流村村委會主任劉學飛沒事就愛在村裡不停地轉悠:「我得再尋摸點海草房,趕緊打造起來。」
今年十一假期,林家流村人氣飆升,成為鄉村旅遊的一匹「黑馬」。既沒有鄉村旅遊的「賣點」,又沒有發展產業的基礎,林家流村如何實現「變身」呢?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市堅持「面子裡子一起抓、生態生活兩相宜」,按照村莊不同功能定位、產業發展等實際,制定美麗鄉村三年提升計劃,著力打造「村美、民富、業興、人和」鄉村新畫卷。
由此,林家流村完成了公廁改造、道路硬化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隨後,該村劃入石島風情樣板片區,又完成了綠植栽種、房屋院牆美化等建設。保「本底」、壯「家底」之後,村子開始充分利用海草房等優勢,備好一窗風景與一份詩意,大力開發鄉村旅遊項目。眼下,靜寂小漁村,住進了四海遊客。
以80個樣板片區為載體,威海市把分布在海景線、山景線、紅色旅遊線和環城帶「三線一環」區域內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原有的景點景區、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有效聯接,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40餘萬戶,農村規模化供水村莊達到1904個,美麗鄉村覆蓋率已達73.8%,列全省第一位。越來越多的鄉村正在開啟一條「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通道。
綠了山水,美了環境,農村也自然而然有了「精氣神兒」。
眼下正是收穫蘋果的日子,可在臨港區草廟子鎮西李家夼村,每個走過村委大院的村民,總要多走兩步,往公告欄上看一眼——第三季度的信用積分馬上張貼公布,村民們早就等不及了。
「實施信用積分後,老百姓都爭著幹活兒!」談起村裡的變化,西李家夼村黨支部書記楊玉華說道。將信用建設工作與美麗庭院、精緻農家結合起來,如今的街坊四鄰們不比誰穿得貴,不比吃得好,就比誰的信用分數高。只要村裡大喇叭一響,200多名村民都變身成志願者。
用好文明一塊牌,鄉風村風美起來。在綜合考慮交通、教育、醫療、商業、休閒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動農村「七改」和「三清一改」的前提下,我市發揮守信激勵的正向引導作用,將「信治」融入鄉村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勁頭在基層提速,熱情在鄉野流淌。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村環境志願服務隊2400多支,97%的農村和社區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生活質量「更上一層樓」的村民們,正在隨著鄉村治理體系和鄉風文明建設的進程,收穫著更多幸福感。(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楊彩明 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