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首名篇背後有怎樣的故事?一個個大咖如何快意恩仇、神採飛揚?
換個角度讀詩詞,會發現不同的詩意。
超級憤青駱賓王、千古情聖杜甫、逆襲牛人高適、完美男神王維、
文藝大叔孟浩然、花間浪子溫庭筠、大女主體質李清照、全能天才辛棄疾……
三十位詩詞大神,涉及近三百首詩詞經典。
全書考據精到,融詩、史於一體,串起唐宋文壇一個個耀眼的瞬間,
從中可以窺見一部起伏跌宕的熱血歷史。
這本讀起來非常過癮的「詩詞小說」,是一個以前沒見過的文學江湖。
唐詩宋詞骨灰級愛好者、微信公眾號大V「少年怒馬」的致敬之作,
作者簡介
本名馬子陽,微信公眾號「少年怒馬」掌門。
喜歡唐詩宋詞、紅樓夢,愛講故事、愛調侃,能把複雜枯燥的知識寫成段子,這本書就是一次嘗試——是一本讓你讀得下去的詩詞故事。
自 序
為什麼會有這本書?
這幾年裡,我研究過很多詩人詞人。我把歷史記載和詩歌作品進行對照,企圖還原出一個個真實的人物。
可是很遺憾,他們依然面目模糊。
我所知道形象最豐滿的詩人,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賈雨村。
在《紅樓夢》裡,賈雨村寫的詩並不多,如:「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這三句隱隱有唐詩的影子,說的是自古男人最愛說的三個詞——
女人、野心、懷才不遇。
如果《紅樓夢》是一段歷史,並在這裡停下,我們對「詩人賈雨村」的認識,就是「一個雄心萬丈且浪漫的才子」。
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真實的賈雨村是什麼樣子。
我們對唐詩宋詞那些作者的認識,何嘗不是這樣。
史書的版面很稀缺,只能記載帝王將相,一個小詩人,在歷史上是留不下什么篇幅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厲害吧,「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夠極致吧,「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夠絕?吧。
可除了幾首孤零零的詩,你對張若虛、張繼和王之渙還了解多?少?
這不怪我們,翻遍歷史的犄角旮旯,有關他們的記載也不過百十來字。相當於他們只發了一條朋友圈,然後就消失在歷史的汪洋。
所以,讀者諸君也不要指望我還原出一個真實的詩人,所謂「真實」就像時間一樣,過去了就永遠追不回來了。
我只是儘量給大片留白的詩人生平,添枝加葉,修修補補,並力圖使這個講述過程,不至於枯燥乏味。
如果這本書,能讓你喜歡唐詩,多讀一遍唐詩,我將欣慰之極。
算起來,我對詩詞的喜歡始於童年。
家裡有一本《毛澤東詩詞》,那是父親的藏書。他自己讀的時候,喜歡拉上我當聽眾。我聽多了,就會背了。印象最深的一首,是《沁園春?長沙》。
初中,課堂上講《沁園春?雪》,又到了那個眾所周知的環節——朗讀並背誦全文。我一口氣背誦了好幾首主席詩詞。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學霸體驗。
父親還喜歡對聯、書法,看到人家寫大字,總要觀摩半天,評價這個橫寫得不好,那個鉤很帶勁。現在想想,他一個農民,面朝黃土還有這種雅興,也挺魔幻的。
漢字,真的有魔力。
本書一部分內容來自我的「少年怒馬」公眾號,原文不足之處,已盡數做了調整修改。另一部分是第一次跟讀者見面。
碼字那段時間,我每天穿梭在上海的地鐵上,白天寫PPT(演示文稿)、見客戶,晚上讀李白、杜甫,我覺得自己是一隻行走的古董,感覺比魔都還魔幻。
最大的收穫,是我的生活多了一些詩意。
中唐有個叫朱慶餘的書生,把自己的詩挑些滿意的,裝訂成冊,送給張籍過目——就是寫「恨不相逢未嫁時」的那位。
作品送出之後,朱慶餘很忐忑,不知道自己的詩張大佬喜不喜歡,於是就寫了一首《閨意獻張水部》試探: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在詩裡他把自己比作一個新媳婦:洞房花燭夜之後,天亮了細細化妝打扮,要見公婆。但她有點不自信,就低聲問老公:我化的妝符不符合當下的潮流?
他的真正意思是:我的詩,能不能入您的眼?
在寫作這條路上,我也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朱慶餘,也忐忑,也想早點知道:
畫眉深淺入時無?
少年怒馬
媒體評論
八百春秋渡過,怒馬少年揮手。指點眾詩人,卻是文風依舊。知否?知否?總是詩美人瘦。——SU~27
「汨羅江殤學院」,不得不佩服專屬語言。一文串起這麼多大咖經典,簡直是少年妙手拾起詩針詩線繡出來的。——止水微瀾
三百年興亡在筆下一氣呵成。——奕
讀這樣的文字,能重拾已消失二十多年的讚賞和愉悅。——邱生
青衫磊落少年行,*愛怒馬亂彈琴。——棉花糖
閱讀此文章,將獲得嘴角上揚技能。——隋丹
上課的時候,忍不住向學生推薦了你的號。反正他們天天玩手機,多少讓他們學點傳統文化。——可人
聽過單口相聲,可沒聽過這麼好玩的、講唐詩的單口相聲。——鄧雯文
我不願意在朋友圈轉你的文章,因為我生氣這樣的文章不是我自己寫的。——行雲流水
戲精楊廣:會作詩,更會作死
歷史給過楊廣一個成為偉大帝王的機會,可惜,他卻用來揮霍。
楊廣是怎麼成為隋煬帝的?讓我們從一部教科書級別的宮鬥說起。
話說,隋文帝楊堅滅了南朝陳、統一全國之後,就非常重視接班人問題。當時的太子,是楊廣的哥哥楊勇。
楊勇這個人,在歷史上存在感很低,沒什麼才華,也沒什麼大錯。可是在楊廣眼裡,哥哥當了太子,就是天大的錯。
於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奪嫡之戰上演了。
老媽獨孤皇后最討厭男人花心好色,楊廣就冷落一眾姬妾,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專一好男人,只跟正妻秀恩愛。而楊勇這個二貨卻整天搞選美。
老爹隋文帝和獨孤皇后每次派下人來,不管身份貴賤,楊廣夫婦都在門口迎接,臨走厚禮贈送,很會來事,簡直是孝子賢媳的楷模。
有了陳後主的教訓,隋文帝憂患意識很強,最討厭皇子們沉迷聲色,不學無術。楊廣就把樂器上的弦弄斷,任它落滿灰塵。這是在向隋文帝傳遞一個信息:喏,我不喜歡聲色。
當然,這都是小事,還不足以讓老爹換太子。楊廣的奪嫡計劃裡,還差一個重要的人設——詩人。
彼時,國家剛剛統一,文化一片荒蕪,文壇流行的是南朝盛行的宮體詩。
顧名思義,「宮體詩」就是在宮廷創作、寫宮廷的詩,這類詩一般格調低下,內容不是美女,就是美女的用品。用聞一多的話說,當時的詩壇「人人眼角裡都是淫蕩,人人心中懷著鬼胎」,這樣的詩是「蜣螂轉丸」——屎殼郎推糞球。
這樣的文學,顯然不符合一個大帝國的形象。隋文帝大筆一揮,不要寫小黃文了,要弘揚正能量。
怎麼弘揚呢?
一個雄健俊朗的時代剛剛過去不久,那是文壇上一個響亮的名字:建安。
於是,隋朝集團的文人、朝臣們,開始了名為「重走建安路」的改革試驗。成績最好的一個,就是楊廣。
歷史書中的楊廣是被貼了臉譜的,人們只知道他是一個壞皇帝,卻不知道他還是一位好詩人。
在老爹的號召下,楊廣先交出兩篇大作,其中一篇就叫《春江花月夜》。沒錯,跟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的那首同名。這不是巧合,《春江花月夜》原本就是樂府舊題,它的首創者不是別人,正是上文的陳叔寶,不過陳叔寶寫的是豔曲,而楊廣用同樣的題目,寫出了完全不同的詩意,請看他的前四句: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詩人的趣味,終於擺脫了「妖姬」「後庭」,擺脫了「淫蕩」「鬼胎」,投向「春江」「明月」「星空」,清新疏朗,一掃俗豔。
還記得張若虛的頭兩句嗎?「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不是類似的意境。
再來看他第二首詩,名叫《野望》: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語言質樸,只用20個字就描摹出一幅意境悠遠的孤村晚景。
這首詩有多厲害呢?許多年後,秦觀忍不住致敬,寫出了他的大金句——「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天淨沙?秋思》也是千古名篇吧,請重讀一遍: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都是日落時分過孤村,看到烏鴉,寂寞蒼涼的詩境一模一樣。詩人叫馬致遠,所以多了一匹瘦馬。
這樣清新質樸的詩,在那個人人盡「淫蕩」「鬼胎」的宮體詩時代,簡直是一股清流。
這樣厲害的詩,加上楊廣「美姿儀」的顏值,他就是個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智慧與人品並重的絕世好男人。
原陽民間薦書
山海情劇情介紹及人物原型
獵場( 不能錯過的教科書般的劇本範例)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武志紅重磅新作!)
棄貓 當我談起父親時(村上春樹2021重磅新作)
在《沉默的大多數》,看見王小波的智慧
豐子愷萬般滋味,都是生活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烏合之眾 : 大眾心理研究
人生海海 何必在意一時沉浮!
杜甫傳 一部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千古詩史
曾有少年時:大唐才子風華錄
我的姑姑三毛 賈平凹:這是我讀過寫三毛最好的一本書!
想念,往往不是刻意的 往事,想念中的美好,總在不經意間呈現。
明天的煩惱明天再煩
倉央嘉措: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原陽桃子哥的創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