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讀陸遊《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經老師講解,一個含恨垂死、沉鬱悲涼的老者便成為了我心中的陸遊。
後來在課外讀到《釵頭鳳》,被一句「錯、錯、錯」「莫、莫、莫!」堵得心痛到一時難以呼吸,因此心裡添了一位頓足悔恨、悽楚痴情的中年人陸遊。
這兩個陸遊形象在我腦海不時浮潛,使年幼的我懵懂間發現:一個人是多元化組成的,不是一句豪放派、婉約派或者山水田園、時政現實就能描繪出來的。及至老師教導:「讀詩詞、讀朝代、讀人」,便覺得讀的越多,聯繫起來細品,那一個個名字變得血肉豐滿起來,遙遠的唐宋也隨之活泛開來。
慢慢的我就養成這種一直「以詩詞讀人讀朝代」的方式,直到朋友送了一本馬子陽的《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發現竟有更進化的版本「以人、朝代讀詩詞」。
作者馬子陽以唐詩宋詞骨灰級愛好者為文化底蘊,以經營詩詞公號大V「少年怒馬」為文筆功底,在書中選取大小李杜、王孟、元白、劉柳、蘇辛 ,以及李清照、陸遊等唐宋代表詩人詞人,以現代的立場、開闊的視角、幽默的筆調,用小說化或者獨白的方式,另類解讀他們的人生故事,並對詩歌經典做個性化解讀。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仿佛一本「詩詞小說」,展現了一個以前沒見過的文學江湖。
01性情各異 人與其文
唐宋經濟空前繁榮,民風開放、平等重人,受建安遺風影響,文人敢言敢書。開放自由的文風,使得詩詞大咖慢慢形成自己的寫作觀念及風格,在那群雄並起的年代,可謂各放異彩,百家爭鳴。
例如蘇東坡陷「烏臺詩案」,太皇太后以「以詩作入獄,開國百餘年尚無先例」勸說宋神宗放人。唐宋詩詞的寫實自由,從中可見一斑。正是如此,才使得後人有可能根據作品推斷作者的真實性情,再由作者生平事跡及性情去鑑賞某一作品的真意。
而有些詩詞,從字面來看與從作者生平事跡及性情去看,是大相逕庭的。
在唐宋有兩位很有意思的大咖,一位是晚唐的「說到做到」黃巢,另一位是南宋的「做到說到」辛棄疾。
1、「說到做到」的黃巢,最為人所知的是兩首詠菊詩,先要當「青帝」,後要「透」長安。後來在藩鎮混戰中,還真被私鹽販子頭目黃巢撿了個便宜,入主長安。可惜入主長安後的黃巢已忘了詠菊的初心。黃巢這棵「菊花」渴望的不再是世人賞識,而是權勢和奢靡享樂。其後從長安敗逃出走,也不忘攜帶宮女享樂。為了解決軍糧給養,甚至開創了抓壯丁以人肉做軍糧的先河。
再品詠菊二詩,不見才子,不過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桀驁黑老大。
時代給了黃巢機遇,可他辜負了時代。
2、「做到說到」的辛棄疾,出生在被金兵所佔的淪陷區,長大後身負國讎家恨,拉起一支抗金義軍。辛棄疾有一項壯舉:親率50名騎兵連夜襲擊5萬人的金軍大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敵軍,活捉叛徒張安國,又立即狂奔千裡,把張安國押到臨安,交給南宋朝廷處置。
因此,與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耍嘴皮子不同,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雖豪氣衝霄,不過是一句實話而已。
可惜,南宋朝廷卻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辛棄疾不受起用,空自蹉跎半生。
再看「想當年」,多少無奈辛酸淚。
上天給了南宋一個辛棄疾,可時代辜負了他。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就是這麼教人「回看」詩詞的一本書。
每個大咖所做的詩詞,與他的家境、時代、甚至際遇和性格,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相識的人,通過性格思想的加工,都藏在一個人的氣質裡,又表現在作品中。人與其文,相互印證,才能讀出詩詞中的真意。
02朝代更替 詩詞傳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鮮衣怒馬少年時》中,唐宋大咖的江湖關係粗分兩種:
1、傳承:血脈方面比如唐詩的開山祖師王績,他的族孫就是寫出《滕王閣序》的王勃;
蘇味道是家蘇洵、蘇軾、蘇轍的祖宗。門派方面有「新樂府掌門人」白居易,「花間派創始人」溫庭筠。引用化用方面,李清照的一句「知否,知否」,便是從大唐開元初年的孟浩然歷經李商隱、韓偓、李存勖、蘇軾、秦觀等文人400年的集大成者。
2、朋友、粉絲:願替劉禹錫遠貶的柳宗元;聽聞白居易被貶而「垂死病中驚坐起」的元稹;留存15首詩想李白的杜甫;喝杜甫「詩灰」的張籍;希望做李商隱兒子的白居易……
在《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中,作者選取大小李杜、王孟、元白、劉柳、蘇辛 ,以及李清照、陸遊等唐宋代表二三十位詩人詞人,以現代的立場、開闊的視角、幽默的筆調,用小說化或者獨白的方式,另類解讀他們的人生故事,通過組織人際關係脈絡,幫助讀者構建唐宋詩詞的文化框架。
03詩詞字畫 交相輝映
都說詩詞字畫不分家,《鮮衣怒馬少年時》裡面不僅有唐宋詩詞,還寶藏著傳世字畫珍品。
李白的唯一傳世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宋徽宗評價:「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杜牧的唯一傳世真跡《張好好詩並序》,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
更少不了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及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蘇軾《寒食帖》
唐朝閻立本《步輦圖》,以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為內容,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北宋郭忠恕的《臨王維輞川圖》,「詩佛」王維,人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明朝帝師董其昌為賞王維的畫,三至杭州。
書中另贈折頁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千裡江山圖》,作者王希孟,是宋徽宗趙佶的親傳弟子,是他學有所成時獻給宋徽宗所作,據說為了完成這幅巨作,當時年僅18歲的王希孟心力受損,畫成不久就英年早逝。
《千裡江山圖》採用礦物顏料上色,其「青綠山水」的設色,是隋唐時期最早完善起來的一種山水畫形式,而筆墨技法為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
元代書法家溥光:「該畫『予自志學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近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色鮮明,布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裡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為不妄雲』。」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選取這幅《千裡江山圖》大有深意:一來這畫的設色、技法集隋唐、北宋之大成;二來,《千裡江山圖》中既有開闊無垠的山河,又有曲折入微的水村野市,對於理解唐宋詩詞的出塵入世之意境,非常有幫助。
結語: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的「水煮」風,或許在學術專家看來是不夠嚴謹的,但作者多達25本的參考書目,就是嘗試為破碎得只剩下名言名句的唐宋詩詞構建一個系統的框架,為普通唐宋詩詞愛好者提供一種新的鑑賞途徑。
因此,《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對唐宋詩詞愛好者來說:一曲菱歌抵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