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的 詩詞、歷史與人

2020-11-19 休想大蘿蔔

少時讀陸遊《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經老師講解,一個含恨垂死、沉鬱悲涼的老者便成為了我心中的陸遊。

後來在課外讀到《釵頭鳳》,被一句「錯、錯、錯」「莫、莫、莫!」堵得心痛到一時難以呼吸,因此心裡添了一位頓足悔恨、悽楚痴情的中年人陸遊。

這兩個陸遊形象在我腦海不時浮潛,使年幼的我懵懂間發現:一個人是多元化組成的,不是一句豪放派、婉約派或者山水田園、時政現實就能描繪出來的。及至老師教導:「讀詩詞、讀朝代、讀人」,便覺得讀的越多,聯繫起來細品,那一個個名字變得血肉豐滿起來,遙遠的唐宋也隨之活泛開來。

慢慢的我就養成這種一直「以詩詞讀人讀朝代」的方式,直到朋友送了一本馬子陽的《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發現竟有更進化的版本「以人、朝代讀詩詞」。

作者馬子陽以唐詩宋詞骨灰級愛好者為文化底蘊,以經營詩詞公號大V「少年怒馬」為文筆功底,在書中選取大小李杜、王孟、元白、劉柳、蘇辛 ,以及李清照、陸遊等唐宋代表詩人詞人,以現代的立場、開闊的視角、幽默的筆調,用小說化或者獨白的方式,另類解讀他們的人生故事,並對詩歌經典做個性化解讀。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仿佛一本「詩詞小說」,展現了一個以前沒見過的文學江湖。

01性情各異 人與其文

唐宋經濟空前繁榮,民風開放、平等重人,受建安遺風影響,文人敢言敢書。開放自由的文風,使得詩詞大咖慢慢形成自己的寫作觀念及風格,在那群雄並起的年代,可謂各放異彩,百家爭鳴。

例如蘇東坡陷「烏臺詩案」,太皇太后以「以詩作入獄,開國百餘年尚無先例」勸說宋神宗放人。唐宋詩詞的寫實自由,從中可見一斑。正是如此,才使得後人有可能根據作品推斷作者的真實性情,再由作者生平事跡及性情去鑑賞某一作品的真意。

而有些詩詞,從字面來看與從作者生平事跡及性情去看,是大相逕庭的。

在唐宋有兩位很有意思的大咖,一位是晚唐的「說到做到」黃巢,另一位是南宋的「做到說到」辛棄疾。

1、「說到做到」的黃巢,最為人所知的是兩首詠菊詩,先要當「青帝」,後要「透」長安。後來在藩鎮混戰中,還真被私鹽販子頭目黃巢撿了個便宜,入主長安。可惜入主長安後的黃巢已忘了詠菊的初心。黃巢這棵「菊花」渴望的不再是世人賞識,而是權勢和奢靡享樂。其後從長安敗逃出走,也不忘攜帶宮女享樂。為了解決軍糧給養,甚至開創了抓壯丁以人肉做軍糧的先河。

再品詠菊二詩,不見才子,不過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桀驁黑老大。

時代給了黃巢機遇,可他辜負了時代。

黃巢 菊二首

2、「做到說到」的辛棄疾,出生在被金兵所佔的淪陷區,長大後身負國讎家恨,拉起一支抗金義軍。辛棄疾有一項壯舉:親率50名騎兵連夜襲擊5萬人的金軍大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敵軍,活捉叛徒張安國,又立即狂奔千裡,把張安國押到臨安,交給南宋朝廷處置。

因此,與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耍嘴皮子不同,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雖豪氣衝霄,不過是一句實話而已。

可惜,南宋朝廷卻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辛棄疾不受起用,空自蹉跎半生。

再看「想當年」,多少無奈辛酸淚。

上天給了南宋一個辛棄疾,可時代辜負了他。

辛棄疾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就是這麼教人「回看」詩詞的一本書。

每個大咖所做的詩詞,與他的家境、時代、甚至際遇和性格,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相識的人,通過性格思想的加工,都藏在一個人的氣質裡,又表現在作品中。人與其文,相互印證,才能讀出詩詞中的真意。

02朝代更替 詩詞傳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鮮衣怒馬少年時》中,唐宋大咖的江湖關係粗分兩種:

1、傳承:血脈方面比如唐詩的開山祖師王績,他的族孫就是寫出《滕王閣序》的王勃;

蘇味道是家蘇洵、蘇軾、蘇轍的祖宗。門派方面有「新樂府掌門人」白居易,「花間派創始人」溫庭筠。引用化用方面,李清照的一句「知否,知否」,便是從大唐開元初年的孟浩然歷經李商隱、韓偓、李存勖、蘇軾、秦觀等文人400年的集大成者。

2、朋友、粉絲:願替劉禹錫遠貶的柳宗元;聽聞白居易被貶而「垂死病中驚坐起」的元稹;留存15首詩想李白的杜甫;喝杜甫「詩灰」的張籍;希望做李商隱兒子的白居易……

在《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中,作者選取大小李杜、王孟、元白、劉柳、蘇辛 ,以及李清照、陸遊等唐宋代表二三十位詩人詞人,以現代的立場、開闊的視角、幽默的筆調,用小說化或者獨白的方式,另類解讀他們的人生故事,通過組織人際關係脈絡,幫助讀者構建唐宋詩詞的文化框架。

03詩詞字畫 交相輝映

都說詩詞字畫不分家,《鮮衣怒馬少年時》裡面不僅有唐宋詩詞,還寶藏著傳世字畫珍品。

《上陽臺帖》

李白的唯一傳世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宋徽宗評價:「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張好好詩並序》

杜牧的唯一傳世真跡《張好好詩並序》,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

《祭侄文稿》

更少不了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及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蘇軾《寒食帖》

《步輦圖》

唐朝閻立本《步輦圖》,以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為內容,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臨王維輞川圖》

北宋郭忠恕的《臨王維輞川圖》,「詩佛」王維,人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明朝帝師董其昌為賞王維的畫,三至杭州。

《千裡江山圖》(局部)

書中另贈折頁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千裡江山圖》,作者王希孟,是宋徽宗趙佶的親傳弟子,是他學有所成時獻給宋徽宗所作,據說為了完成這幅巨作,當時年僅18歲的王希孟心力受損,畫成不久就英年早逝。

《千裡江山圖》採用礦物顏料上色,其「青綠山水」的設色,是隋唐時期最早完善起來的一種山水畫形式,而筆墨技法為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

元代書法家溥光:「該畫『予自志學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近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色鮮明,布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裡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為不妄雲』。」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選取這幅《千裡江山圖》大有深意:一來這畫的設色、技法集隋唐、北宋之大成;二來,《千裡江山圖》中既有開闊無垠的山河,又有曲折入微的水村野市,對於理解唐宋詩詞的出塵入世之意境,非常有幫助。

結語: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的「水煮」風,或許在學術專家看來是不夠嚴謹的,但作者多達25本的參考書目,就是嘗試為破碎得只剩下名言名句的唐宋詩詞構建一個系統的框架,為普通唐宋詩詞愛好者提供一種新的鑑賞途徑。

因此,《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對唐宋詩詞愛好者來說:一曲菱歌抵萬金

相關焦點

  •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
    換個角度讀詩詞,會發現不同的詩意。超級憤青駱賓王、千古情聖杜甫、逆襲牛人高適、完美男神王維、 文藝大叔孟浩然、花間浪子溫庭筠、大女主體質李清照、全能天才辛棄疾…… 三十位詩詞大神,涉及近三百首詩詞經典。全書考據精到,融詩、史於一體,串起唐宋文壇一個個耀眼的瞬間, 從中可以窺見一部起伏跌宕的熱血歷史。
  • 《鮮衣怒馬少年時》,一日看盡長安花。如此「古詩新湊」意趣橫生
    《鮮衣怒馬少年時:唐宋詩人的詩酒江湖》另類爆笑解讀三十餘位唐宋詩詞大神,帶你闖入上百位詩人朋友圈,文藝大叔孟浩然、大女主體質李清照、完美男神王維......一本容易上癮的詩詞小說,一部起伏跌宕的詩詞歷史,讓你抓心撓肺也要讀完。
  • 鮮衣怒馬少年時「少年怒馬」首次出書,另類解讀三十位詩詞大神
    全書考據精到,融詩、史於一體,串起唐宋文壇一個個耀眼的瞬間,從中可以窺見一部起伏跌宕的熱血歷史。這本讀起來非常過癮的「詩詞小說」,是一個以前沒見過的文學江湖。唐詩宋詞骨灰級愛好者、微信公眾號大V「少年怒馬」的致敬之作,隨便翻一頁,讀就對了。 戲精楊廣:會作詩,更會作死歷史給過楊廣一個成為偉大帝王的機會,可惜,他卻用來揮霍。
  • 中國八大詩人≠唐宋八大家
    說起唐宋八大家我們都比較熟悉,而當我們說到中國八大詩人的時候,大家則會下意識地跟唐宋八大家混在一起。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們就會找到答案。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他的詩,最核心的評價是真性情,也就是記錄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由感而發,從而體驗生活中的真善美。上榜第三位詩人,李白
  • 「看清平樂」,盤點北宋最強詩詞天團的詩與酒
    想當年起早貪黑背誦他們詩詞的日子歷歷在目吧!北宋商業發達,詩人們經常聚酒樓吟詩作賦,自古以來,詩人與酒都有很深的淵源,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北宋詩詞天團的詩與酒。最後這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堪稱千古佳句,流傳甚遠。範仲淹另一首在電視劇中被御史官說擾亂軍心的詩句《漁家傲 麟州秋思》,「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這是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承擔了北宋西北邊疆防衛重任。這首詩抒發了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 鮮衣怒馬,不復少年時
    少年聽雨是什麼樣的感覺?左右是紅巾翠袖相伴,早晚間是紙醉金迷相接,一時一地之間風情萬種,春風駘蕩,綺豔交織著醉生夢死的宴享氣氛。歷代詩人用他們看似平凡的筆墨描繪出一幅幅精彩絕倫的詩卷。少年聽雨,在歌樓之上,旁邊有紅燭,夜沉昏昏,羅帳輕盈。這些片段的意象通過組接敘述,交織出現,傳達出少年一擲千金的風流生活。可能在三月揚州,可能在都城臨安,我們不知。但少年卻實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他們一步步沉淪,一步步沉酣在自己的人生春秋之夢中。風簫吹斷於水雲之間,重按霓裳,遍徹羽衣之歌,奢靡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
  • 2021年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唐宋詩詞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年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唐宋詩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常識相關考點是唐宋詩詞。   一、盛唐風採   而最能展現唐代精神風貌,代表唐代詩歌高度的就是偉大的詩人李白。李白的詩充分展現了盛唐時期人們的自信與抱負,神採飛揚,充滿理想與激情,他將樂府詩的寫作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李白的七言絕句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被後人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
  • 鮮衣怒馬少年時
    鮮衣怒馬少年時1900 候玉美 老師趙豔萍「青春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裡的靜物,而應該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而舞的韻律。"青春是鋒芒畢露的傲骨,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也是鮮衣怒馬的少年時光。生命的輪盤裡,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見過的。"這是寶玉和黛玉初見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裡,安妮公主糊裡糊塗的遇見。
  • 唐宋詩人修改詩詞作品舉例
    唐代詩人頻改詩作的事例更多。杜甫寫詩,總是吟了又改,改罷又吟,一首詩要修改多次,所以他說:「新詩改罷自長吟」。 杜甫善作律詩,格律詩的用字至關緊要,幾乎每個字都須耐心琢磨,仔細玩味。恰如老杜詩句「吟成一個字,捻斷數根須」,這雖然有些誇張,但說明杜甫在詩的每個字上都下了苦功夫。
  • 詩詞|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
    ——唐·李白《少年行二首·其一》在春風得意之際,那些五陵俠少馳騁著駿馬,沐浴著明媚的陽光,出入於花海酒肆,無拘無束,在歡歌笑語中忘懷了一切,不知什麼叫時光與金錢,不知什麼是愁苦與憂思~李白的這首詩,沒有明顯的褒貶,也沒有在暗示什麼微言大義。從這句詩可以看出,這些少年俠客是幸福的。
  • 《紅樓夢》林黛玉的詩詞水準,能否比得上唐朝宋朝的著名詩人?
    好比紅樓夢裡的詩詞,最初我感覺簡直餘味無窮啊。可後來可能接觸的多了,覺的雖然詩都寫的符合角色身份以及場景。但是平心而論,脫離紅樓夢這本書,脫離角色光環,詩詞真的沒有我想的那麼好。曹雪芹無論在書裡,林黛玉教香菱作詩,還是他自己另外的著作裡,以及他朋友的回憶。都有這種觀點,寫詩一定要出新出奇,要立意奇巧,語不驚人死不休。
  • 唐宋詩詞中的運河記憶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運河歷史記憶中的形象在詩人詞人筆下得以淋漓盡致地呈現,或壯觀,悲喜交織;或旖旎,暢意傷懷……唐宋詩詞中的運河形象,從運河的悲情人生開始,轉而變得風情雅致,最終走向真情不朽。1.悲情之始運河的開鑿,是一項巨大的水運工程。這項工程的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
  • 錢鍾書 | 詩分唐宋
    俞文豹《吹劍錄》曰:「近世詩人好為晚唐體。不知唐祚至此,氣脈浸微,求如中葉之全盛,李、杜、元、白之瑰奇,無此力量。今不為中唐全盛之體,而為晚唐哀思之音,豈習矣而不察也。」稱「中唐全盛」,正謂作者處世乃唐代之「中」,而作者成章則唐詩之「盛」。區別井然。葉橫山《汪文糾繆·唐詩正序》曰:「就初而論,在貞觀則時之正,而詩不能反陳隋之變」亦此旨也。
  • 待到山花爛漫抗疫成功時,尋夢詩城奉節,有詩有酒有遠方!
    一座令人流連忘返的城市一定有著其獨特的味道疫情期間也是這些味道最令人思之欲狂這個味道叫「與詩與酒與遠方」……待到山花爛漫抗疫成功時你我詩詞為伴 把好酒幾壺尋一個「遠方」與君同飲慶功酒 何其樂哉……那麼這慶功酒一定得好好選奉節,一座與詩與酒與遠方的城市有著2300多年歷史傳承的重慶奉節從古至今擁有李白、杜甫劉禹錫、陸遊等上千文人墨客留下的不朽名篇上萬餘首《早發白帝城》、《登高》
  • 王安石經典詩詞:實用的詩,參禪的詞
    王安石以變法聞名天下,留名青史,與此同時他還是偉大的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留有作品《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王安石在詩、文、詞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這首詩寫於1050年,詩人剛剛三十歲,在地方上為官八年,深知非變法不能改變當前局面,變法又勢必會遇到阻力,但是他一向抱負遠大,此時已經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期待與憧憬。在途經飛來峰時,塔高景美,旭日初升,詩人不禁借景抒情,表達了自己胸懷開闊、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決心。
  • 貓奴陸遊、炫妻狂魔杜甫……詩詞大神背後的另一副「面孔」
    我們自小就熟讀很多詩詞名篇,然而對於那些如雷貫耳的詩詞大神,我們實際上知之甚少。詩人們快意恩仇、神採飛揚的人生背後,竟然都有鮮少了解的頗為有趣的另一副「面孔」。貓奴陸遊:為接貓回家以「鹽」做聘禮在我們的記憶中,詩人陸遊本就擁有多面的人生,是「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志士,也是「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的高雅文士,更是「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的痴情公子。然而,最讓人意外的,愛國詩人陸遊被冠以「大宋第一貓奴」的頭銜,吸貓成癮。
  • 「詩酒趁年華」,蘇軾的詩詞也是我們詩酒的青春
    通過蘇軾的五首詩詞,我們一起來探索青春的美好。就像這首詩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於同樣的事物,不同角度,不同眼光去看,結果就大不相同,青年的迷茫之處就在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俗話說:「旁觀者清。」等到我們有了工作經歷,有了社會經驗,我們再去看青春,會啞然失笑,原來那時的自己好幼稚。等我們笑完,我們又會悵然若失,原來迷茫的青春很讓人留戀。
  • 酒與詩
    李白鬥酒方能詩百篇,所以今人讀他的詩仍能嗅出酒香縷縷,令人心馳神往。另有杜少府、陸放翁、蘇東坡、曹孟德、辛稼軒、範希文、白樂天……數不勝數。大膽一些講,沒有了這看上去跟白開水差不多的透明物,中華古典詩詞曲賦定會黯然失色。酒,大概是中國文化的催化劑。酒是何物?辭典云:用糧食水果等含澱粉或糖的物質經發酵製成的含乙醇的飲料。客觀中性,亦淡而無味。
  • 詩詞之美慰藉人心 BBC最新紀錄片推介詩人杜甫
    最終,他病逝於從潭州開往嶽陽的一條小船上,時年59歲。 年少時,杜甫在江寧結識了一位僧人好友旻上人。三十年後,身在長安的杜甫,託付回江寧省親的友人許登,給旻上人捎去一首詩。聽說你逢人便講杜甫做了高官,其實,我早已是頭髮斑白,只會醉酒昏睡的落魄之人。」 這篇言辭質樸的詩中,沒有提及仕途的苦難和煩憂,只是流淌著昔日的溫情。親如兄弟的友誼最值得珍視,世事維艱時,一腔憂國憂民都化為了友人間的欲說還休。
  • 唐朝詩人失意時寫了一首隨感詩,流傳至今成經典,還被納入教科書
    古人給我們留下大量的詩篇佳作,古詩帶有音樂的美感,含蓄,朦朧,寓情於景,要表達的情感,意義都融入到詩中,我們在欣賞詩歌時不僅感悟詩人內心情感的真誠流露,還能享受到詩歌的樂感美,古人還有邊朗讀詩作,邊搖晃著頭,像打節拍一樣,陶醉在詩詞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