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一夜秋雨一夜涼,拾得片片落葉黃。小雪時節剛過,長沙氣溫驟降至5度,持續一周的低溫格外「凍人」,很多人換上大棉襖,一時間人們都顯得臃腫起來。想起一周前20多度高溫下,仍有愛美的小姑娘穿著漂亮的「動人」裙裝,不由感嘆「氣溫小姐」真是任性。
打新市場迎來了一則比長沙寒流更冷的消息。11月26日,浙商銀行登陸A股第一個交易日,開盤僅10秒便破發,成為2012年以來「最慘的新股」,朋友圈裡大家都在用各種調侃「比慘」。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卻是一個標誌性的轉折:它打破了近年「新股不敗」的神話。
近日收到一條微信,一位朋友告之準備退出股市,說「現在對股市沒什麼期望了」。現在市場行情雖然慘澹,但整體估值卻是處於歷史低位,理性的投資人沒有理由過於悲觀。好的投資往往產生於壞的時候,可以預見,這位朋友避開了短期漲跌的波動,必然也將與市場未來潛在的大漲無緣。
股市中很多人對投資總是「半信半疑」,因為半信,行情好的時候會轉為全信,高位追加資金,變成「追漲」;因為半疑,行情差的時候會轉為全疑,低位撤回資金,成為「殺跌」。即使有機會逃離個股上的「追漲殺跌」,但終究無法跳出自己的「主觀判斷」,最終難免以投資失敗收場。
我們活在茫茫人海,時刻都存在取捨選擇;人生有如驛站,緣到自相逢,緣盡必兩分。楊天南老師說過: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言行為自己打分!人生在世,相逢未必相知,相知未必相信,相信未必相守,相守未必長久。
楊天南老師翻譯的《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剛剛上市,譯者序言中寫道:1969年是巴菲特資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嶺,因為在解散合夥公司,拿回屬於自己的2650萬美元時,巴菲特向世人發出了一個響亮的聲音:「從現在起,我不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錢了!」這真是每位投資管理人都夢寐以求的時刻。
然而,這對於有意追隨巴菲特的投資人來說是極度失落的時刻。因為那一刻,搭乘巴菲特個人致富列車的大門正式關閉。
巴菲特解散合夥公司,其實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有能力長期在股市取得盈利的優秀投資者,財務自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解決自身財務需求後,是否願意繼續幫助五倫之外的人,除了彼此之間情誼的深度,基本上只取決於投資者本人願意為他人做貢獻的程度。
投資股市長期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難的,這點完全不會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七虧兩平一盈」的殘酷事實(個人所著《穩贏投資,上班族股市致勝之道》一書中對此有詳細的數據論證),說明絕大多數人投資終將失敗。事實上,註定少數人成功的行業才符合基本常識和經濟規律,才能得到長期良性可持續發展。
中國股民總量已經突破1.5億,每一位進入市場的股民,初心都是想來賺錢的,心甘情願到股市虧錢,一個都沒有。美好的賺錢願望與必然虧錢的殘酷事實交織在一起,是沉迷於自己的幻想,還是相信冰冷的現實?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用心想一想。
作為普通人,如果能及早分辨自己有沒有投資能力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它不僅可以讓自己避免虧損,更能將白白耗費的美好時光,充分作用於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工作、事業中去。拿出用心研究股市技術,時刻關心帳戶漲跌的精神,必能取得一番不小的成就;不經意間,也許就能打造出自己的「第一桶金」。
事實上,儘早打造「第一桶金」,是投資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安放自己的「第一桶金」,才是需要別人幫助的難題。
通貨膨脹時刻侵蝕著我們辛苦積攢的財富,看似收益很高,實則並不靠譜的P2P和各種理財騙局更是時刻覬覦著投資人的本金。如果剛剛打破的「新股不敗」只是談資,那當前9000名通過招商銀行「錢端APP」投資14億元已逾期的人們,心中「剛兌」之山無疑已經崩塌。選擇極度保守的渠道,以圖確保本金安全的人們,如今也難免心慌迷茫。
在此映襯之下,那些能夠帶領別人走上財富長期增長道路,德才兼備的投資管理人確實是極度稀缺的。努力工作奮鬥,慢慢積累本金,識別和跟隨自己熟悉信任,德才兼備的優秀投資管理人,是人們取得投資成功的第二條正確道路。他們不能解決你當前的問題,但有能力幫你解決十年後的財務問題。
巴菲特解散合夥公司的時候,給全體投資人出了一道選擇題:要麼拿著錢和巴菲特一起投資「伯克希爾」,要麼拿回自己的錢。實質上,透過表象,投資人面臨的真正難題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心(忽略一切其它因素,繼續緊緊跟隨德才兼備的巴菲特),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眼(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
這是一個重大的時刻,事實上它足以影響這些人的餘生。因為解散合伙人公司後的五十餘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累計上漲超過3萬倍,當初選擇跟隨巴菲特的任何一筆財富,都已經足以實現幾代人的財務自由。
這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題!
因為唯有時光可以作答。
這道題真的很難選嗎?
不,你更應該相信自己的心。
2019年12月7日
文 / 吳 飛
來源: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