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長月收入可達6位數!小社區到底藏著哪些大商機?

2021-01-18 新零售商業評論電子版

作者:田巧雲,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

「這是一門流量生意嗎?」

「流量焦慮」正成為網際網路大廠的心病,沒有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流量型網際網路企業,在用戶增長到達一定階段後,必須尋找新的流量增長點。

集聚大量用戶的社區成了「流量新大陸」,針對社區人群的便利店、生鮮電商、前置倉等各種業態此消彼長,最近,社區團購再度成為了主戰場。

今年3月,拼多多基於微信生態推出團購工具「快團團」小程序;5月,滴滴宣布在成都成立橙心優選,進軍社區團購業務;3個月後,美團優選在武漢接手美團買菜業務,切入社區團購賽道。

這幾天,又有媒體曝出,京東內部正籌劃名為「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將推出社區團購品牌「頭條買菜」,快手也在著手調研社區團購業務的可行性……

對此,微信小程序「群接龍」營運長梁小橋認為:「網際網路大小廠們涉足社區團購,一方面是因為流量問題,另一方面是相比其他零售業態,社區團購的獲客成本相對較低。」

從蠻荒到割據

如今掀起的社區團購混戰,已經是這個賽道的第二波熱潮了。

兩年前,社區團購就曾獲得一波資本的熱炒。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自2018年開始,先後有10多家社區團購平臺獲得資本青睞,融資額一度超過40億元。

然而,資本也非萬能。

一方面,社區團購起步於鄰裡間瑣碎而細微的需求,中間有社區團長作為紐帶;另一方面,社區的地理局限性,使得生鮮類的產品品類、價格以及規模化較難解決。

因此,在過去幾年裡,大廠和資本雖然屢次出手,卻始終沒能啃下社區團購這塊硬骨頭,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品牌。

今年3月,在新冠疫情較為集中的時期,很多社區被封閉隔離。這一局勢下,盒馬等一些生鮮零售企業,開始走進社區收集居民需求,再將商品送到小區門口,無意中進行了一次市場再教育,讓更多人了解了社區團購。

幾乎就在同時,拼多多推出專門用於團購的小程序「快團團」,其功能與「群接龍」幾無二致。經過大半年的發展,快團團一改之前的低調,轉而通過降低交易佣金等方式拉攏社區團長,以爭奪市場份額。

毫無疑問,社區團購業務的要素除了高效的供應鏈,團長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得團長者得天下」的說法並不為過。

在團購1.0時代,團購企業利用高額補貼等方式吸引團長加盟,但很快陷入一個窘境——一旦補貼停止,團長迅速轉移平臺,或者一個團長活躍於多個平臺,團長的留存率以及對平臺的忠誠度都很低。

對團長而言,誰補貼高就在誰上面賣貨,天經地義;對平臺來講,沒有團長就沒有用戶,社區團購業務也就徒有其表。

如今來看,早期社區團購模式中,團購平臺的強行接入的確會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一方面,團長手握商品渠道和用戶資源,自行開團不香嗎?

另一方面,團長並非平臺僱員,除了依靠高額補貼吸引團長入住以外,無法為其提供更多價值,又怎能要求團長對平臺有忠誠度呢?

於是,社區團購從團購企業折戟的蠻荒時代轉而進入區域割據時代。

現在在上海,很多小區都有自己的社區團長,但他們可能不屬於任何團購公司。團長們根據手上的資源採取最簡單有效的團購方式——在群裡發布團購信息,貨品直接到家或者送到提貨點,再由消費者到提貨點提貨。

在二線甚至以下城市,社區團購逐漸留存了一些精耕細作的品牌,比如2018年在湖南起家的興盛優選,如今團購做得風聲水起,2019年交易額已突破100億元,線下合作門店達到30萬家。

「我在興盛優選團過一次生蠔,商品品質有點低於自己的預期,後續也談不上什麼服務,感覺和在平時常用的那些平臺買東西沒什麼兩樣。」一位在南京經常參加社區團購的許女士告訴零售君。

事實上,包括興盛優選在內的不少社區團購企業,雖然已經進入不少城市,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仍然是一個區域型企業,離開自己深耕的區域市場,其供應鏈以及服務的標準化都很難得到保障。

拼多多的野心

今年9月,艾媒諮詢發布《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指出,在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巨大的市場前景吸引了一批非零售網際網路企業跨界加入,如滴滴、美團分別通過二線城市試點的方式跑步進入社區團購,並快速攻城略地。

近日,有消息稱,京東內部正籌劃名為「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而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以及短視頻行業的優秀生快手也已磨刀霍霍向社區了。

相比這些企業,拼團界的鼻祖——拼多多不僅動作快,野心似乎更大。

「最近拼多多旗下的快團團在推明星團長項目,月流水達到20萬元就可以申請成為明星團長。」上海某社區團長一甲(化名)介紹,快團團會把明星團長在團長群中推出。

這意味著,在快團團裡,明星團長就成了大團長,除了能在自己輻射的區域銷售商品以外,還能獲得其他團長分銷帶來的分成。業績好的明星團長,月入六位數並不稀奇。

除此以外,快團團還深得拼多多「低價策略」真傳。雖然其商業模式是提供團購工具收取服務費,但相比同行1%的收費,快團團收費極低——手續費千分之六,目前還有優惠,可返還一半,也就是千分之三,且提現到銀行卡完全免費。

簡單算一筆帳,假設一個團長一個月的流水是10萬元,按千分之六計算,需要支付手續費600元,如今按目前的優惠只需要支付300元,這對團長來講,幾乎可以忽略開團成本,極具吸引力。

由於快團團是一個基於微信的工具,它還需要微信支付千分之六的費用,所以快團團其實是在燒錢搶人。

燒錢搶人的背後,一方面在於快團團知道團長的作用對社區團購而言有多重要,另一方面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團長手中的那些渠道資源也。

據一位團長向零售君透露,他在快團團上開了一個團,短期內有不少人參團,但沒多久品牌方就接到了來自快團團的合作邀請。快團團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構建自己的商品庫,通過團長的數據和資源,他們可以快速識別爆款,並獲得更具競爭力的價格。

從平臺角度來看,此舉有望破解之前社區團購一直沒法解決的幾件事。

一是自有的渠道和團長的渠道相加,可以大大豐富自家的商品庫,今後團長們可以實現一鍵開團;

二是基於快團團的團購業務,將產生豐富的銷售數據,哪些商品熱銷,哪些商品滯銷,一目了然,團長們也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據數據選擇開團商品;

三是快團團還提供了分銷制,讓團長們在得到常規開團收入之餘,還有機會獲得跨區域團長分銷帶來的利潤。

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大大增強團長與平臺的黏性,長遠來看,甚至可以形成依存度。

不過,從團長角度來看這並非好事。當商品資料及用戶數據等信息最終沉澱在快團團後,團長們雖然開團發貨更加便捷,甚至收入也比原來更高,但也不再不可取代。

在今年Q3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拼多多戰略副總裁David Liu表示,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大量的投資,讓基礎設施能夠很好地適用於農產品。

可以設想一下,一旦快團團社區團購業務模型跑通,拼多多極有可能利用快團團模式以及生鮮平臺多多買菜的供應鏈資源,再造一個「拼多多」,從根本上緩解拼多多必定要面臨的流量危機。

社區團購新想像

社區團購的這次戰火,是從北京、上海、深圳以外的二三線甚至更下線的市場燒起來的。

在梁小橋看來,這主要基於不同企業在不同城市擁有的資源不同。無論是滴滴、美團還是拼多多,他們一般會選擇從自己擁有強資源或者合作夥伴的城市切入並試錯。

他認為,社區團購表面看起來是一門流量生意,但實質是一個需要通過服務來精耕細作的「慢生意」。

作為一個團購工具,群接龍堅持提供服務不碰貨,讓團長自己掌握選品和渠道權,不少團長通過群接龍提供的分銷資源,一個月團購額從之前的數十萬達到了數百萬。

一位在生鮮電商行業人士認為,「當社區團購行業完成了行業初期教育後,資本的入場可以幫助企業向標準化方向發展,然後在這個過程中精耕細作,最終找到社區團購最高效的運營模式。」

前不久,在2020中國全零售大會上,盒馬總裁侯毅透露阿里已成立了社區團購事業部,此舉被外界解讀為阿里要砸錢支持「親兒子」進軍社區團購。

另據一位盒馬的內部人士向零售君透露,未來盒馬的確會以「盒馬集市」的名稱開展社區團購業務。

事實上,盒馬此番進入社區團購業務並非阿里心血來潮,而是有跡可尋的。

作為阿里零售實驗先鋒隊,2019年底,盒馬在深圳開出首個社區mall盒馬裡時侯毅就曾說過,「只要消費者有需求,我們就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消費價值和消費體驗。」侯毅當時還指出,盒馬是基於場景的邏輯而生長的。

而對零售業來講,社區是再自然不過的場景了。

今年,盒馬開始通過開設盒馬mini社區店,進一步向社區「下沉」。盒馬一直堅持的會員運營,也成為其深耕社區的有效基礎。

從供應鏈來看,盒馬早早就建立盒馬村以及源產地農產品直採系統,並形成了強大的自有商品體系,今年盒馬還在上海新開了一家X會員店,不少境外品牌通過直採直供的方式進入盒馬的商品體系。

未來,如果藉助阿里覆蓋全國的數字農業供應鏈體系以及盒馬自有的多溫層物流倉儲系統,在開展團購業務時,既能提供高性價比的特色商品,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務。

當前,滴滴、美團、拼多多,頭條、快手和盒馬已扎堆進入社區團購,新的參與者們將會怎樣重新構建社區團購,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改變正在發生。

正如侯毅所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目前,社區團購僅處於萌芽階段,今天大家看到的,一定不是未來最終模式。很多人雖然佔據了社區團購的某種交易形式,其實這些不值一提。」

相關焦點

  • 程式設計師辭職轉行十薈團社區團長 月收入翻倍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十薈團最新資訊 > 正文 程式設計師辭職轉行十薈團社區團長 月收入翻倍
  • 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
    跟電商的一對一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輕、更接近用戶需求,成本低而效率高。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扎堆推進生鮮社區團購業務,像徐文娟這樣的團長成了各家爭搶的「香餑餑」。團長月入可達上萬元下午2點,在東湖高新區清水源小區一期2棟門前,徐文娟正對照著4頁訂單表,將各種蔬菜生鮮一一分裝,然後通知鄰居們到此自助取貨。
  • 社區團購運營:美團優選團長收益如何?解析團長管理體系亮點
    2020年7月,美團宣布全面進軍社區團購業務,成立「優選事業部」,推出了「美團優選」社區團購小程序,並提出了「千城計劃」,即一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拓展1000個城市業務。截止到2020年12月為止,拓展的進度是300多個城市,但是勢頭十足。
  • 社區團購戰事: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
    通過合作,平臺得以以輕資產模式入局社區團購,但隨著競爭的迭代,合作方話語權開始分化:團長逐漸式微,甚至擔心平臺「去團長化」;同時嗅覺靈敏的「打工皇帝」逐漸誕生,部分看到商機的倉儲投資人,開始在社區團購平臺競爭帶來的商機中建立起地域上橫跨南北,由雲倉到網絡倉再到團長的供應系統,在同平臺的合作中掌握更大話語權。
  • 社區團長月入萬元,是如何做到的?
    社區團購的風口由於今年的不同尋常,社區團購增長的很快,不管是團購平臺,還是團長,還是上遊的各種產品,數量都在劇增。我店鋪加入的一個平臺,截止到今年10月底,加入該平臺9個月左右,總營業額是40多萬,純收入6萬多,每天、每月不是很穩定,時多時少,平均下來每月7000多元,算上其它幾個平臺,平均月收入近萬元,是我店鋪的主要收入,但比起一些大咖,還差得很遠。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同在武昌區的李新(化名)經營一家散裝白酒酒坊,早上8點前後,他開門營業,一邊守著酒坊,一邊對接社區團購業務。社區團購的舞臺上活躍著很多馬大姐和李新這樣的個體戶,兼職做團長讓他們有了一份可以增加收入的副業。除此之外,社區團購還催生了很多全職團長。濟南歷城區的張琳(化名)女士做全職團長已經三年多了。她每天上午收貨理貨,下午按時給小區的鄰居們分貨。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九成團長爭搶一成佣金團長是一門真正賺錢的生意嗎?媒體報導上看起來是的。自10月以來,多家媒體相繼報導,加盟社區團購,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但據招商證券統計,頭部5%-10%的團長們貢獻了80%-90%的銷售額。
  • 社區團購的團長們,現在怎麼樣了?
    除了商家之外,團長在社區團購裡面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今晚的直播有幸邀請的特約首席提問官是李老師,一位來自證券公司的資深分析師。莊帥:李老師好,先跟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李老師:莊老師聊一下目前團長的整體用戶畫像大概是什麼樣的?比如說男的、女的,他們是幹什麼的?以及作為一個團長需要承擔哪些責任?會有哪些好處?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
    做完這些,她才開始起床、做家務,以及等著社區團購平臺的送貨車陸續到來。同在武昌區的李新(化名)經營一家散裝白酒酒坊,早上8點前後,他開門營業,一邊守著酒坊,一邊對接社區團購業務。社區團購的舞臺上活躍著很多馬大姐和李新這樣的個體戶,兼職做團長讓他們有了一份可以增加收入的副業。除此之外,社區團購還催生了很多全職團長。濟南歷城區的張琳(化名)女士做全職團長已經三年多了。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社區團購這場當前最火熱的零售創新業態,團長毫無疑問是整條鏈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面向終端消費者最關鍵的要素。各大巨頭交鋒的第一戰場,也正是對團長的爭奪。但在與一線團長的溝通當中,我們發現,少有團長的日收入過百,主要復購人群並不買菜。社區團購掙錢嗎?一個行業掙不掙錢的最直觀體現,是一線從業者入局意願是否火熱。比如17年前的淘寶,根本不需要什麼邀請入駐,小賣家開店意願很自覺很狂熱。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2、「團購大戰」不斷吸引團長加入,這就不再是一個躺賺的工作,1元錢也要送貨上門。社區團購到底會走向壟斷還是驅動競爭?會創造價值還是自我毀滅?6月,滴滴旗下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上線,它們與老牌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一起,成了圍剿居民菜籃子的「新四國大戰」。
  • 社區團購中的團長是什麼角色?成為團長應該怎麼做?
    社區團購與其他電商模式相比,區別之一就在於團長模式的建立。團長通常會以小區或者周邊幾百米範圍為單位建微信群,每天負責推送商品信息,推薦引導用戶下單。到貨後團長就會通知下單的用戶來指定地點自提。團長這個角色在社區團購中起到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許多社區團購平臺為了保持團長的積極性,讓團長們所能獲得的報酬數目也非常可觀。所以市面很多團購平臺會把銷售金額按百分比抽取作為佣金分配給團長,以保證社區團長的宣傳積極性,然後團長通過用戶下單量來獲得利潤,下單量越多團長收入就越高。
  • 蘇寧範春燕:蘇小團30%的兼職團長月收入超5000元
    「來自南京的小劉加入蘇小團僅僅2個月,2月份的實際收入就在12000多元,而月收入5000元的團長,佔比超過30%。」 蘇寧零售用戶與平臺經營集團副總裁範春燕分享道。在3月30日舉行的蘇小團「大咖團長」經驗交流會上,500多名頭部團長濟濟一堂,就精細化運營心得、蘇小團戰略定位、頭部團長的權益增值等系列內容和各業務負責人展開了激烈且有效的討論。(圖:蘇寧快消集團總裁助理鮑俊偉現場分享)連結用戶與平臺的頭部團長社區等場景天然有多種社群,這為社交電商的發育提供了土壤。
  • 當社區團購團長,能月入數萬元?這位團長說:是真的,但是錢不好掙…
    對於這樣新型購物模式小觀也曾做過報導在留言裡有不少網友對社區團購表達了擔憂最為擔心的還是電商介入社區團購後形成壟斷之後再兩頭漲價也有曾經使用過社區團購的網友表示買到的產品並不好小觀聯繫到了一位擔任過社區團購「團長」的業主在她看來,這個團長並不好做G小區業主可可,向記者講述了今年以來團購在其小區風生水起和引發的爭議。
  • 10平米小店月均流水15萬:「靠譜女團長」成社區紅人
    姚雪是北京市一家社區菜亭的店主,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成了京東旗下社區團購業務「區區購」的團長後,憑藉著經營菜店多年積累的人脈、周到的服務和豪爽的性格,如今的姚雪已經成為了鄰居們交口稱讚的「明星團長」。對於團長來說,京東社區團購是易推廣、高收入、零風險的社區團購平臺。
  • 社區團購,是天使還是魔鬼?
    最近,這股風越吹越烈,美團表示必須拿下這個戰場,滴滴表示對社區團購的資金投入沒有上限,還有一些平臺在暗暗使勁。一時間群雄逐鹿、狼煙四起。2、大致推演這一場戰爭的走勢:(1)一部分敏銳的創業者發現了商機,進入社區團購,並享受紅利。
  • ...的團長:做社區團購讓自己有了事業 收穫的是幫助鄰裡的被需要感
    來源:中國網科技「很多人可能還沒聽說過#社區團購#,但這塊市場已經很火熱了!我一個月佣金收入就有1到2萬元。」在北京通州某小區業主家中,專職做社區團購團長的小周這樣跟記者分享。在2020年下半年,網際網路巨頭們一股腦衝進了社區團購,包括美團、滴滴、阿里、拼多多……最近,京東也重金加碼社區團購,7億美元投向社區團購「老兵」興盛優選。京東近期還專門組建了面向下沉市場的戰略新興業務京喜事業群,其中業務就包括主打社區團購的京喜拼拼。那麼,如此火爆的社區團購到底是什麼?從團長小周的故事裡可以窺見一斑。
  • 美團旗下的賺錢項目,在家當社區團長,一個月也能做到萬元收益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利用社區團購賺錢的項目。我們知道,最近一年社區團購特別紅火,很多年輕的消費者都在嘗試社區團購,大家為什麼選擇社區團購平臺買東西呢,主要因素是價格很便宜。社區團購是預購+按需集中到批發市場採購,並送貨上門,減少了中間環節,使得商品價格更具優勢,直接讓利給客戶。
  • 社區團購的鐮刀,已經悄悄地伸向團長
    事情是這樣的,他是這個月中旬剛剛加入到社區團購平臺,因為店面位置好,而且店內空間大,所以平臺的工作人員三番幾次的上門拜訪,邀請他加入團長行列,說辭就是既能引流又能多一筆不菲的佣金收入,並拿出其他做得好的門店成績給他看。
  • 美團濟南召開團長見面會,預計團長收益可達上萬,來勢洶洶
    不過也因為他的優勢多,成本低的特點,吸引了許多玩家入局,其中美團入局社區團購後,動作頻頻,今天赤焰信息就與大家來探討下美團的新動態。美團成立事業部2020年7月7號時,美團正式對外宣布,成立美團「優選事業部」,美團高級副總裁陳亮正式接管社區團購業務,這一動態,意味著美團未來將注重社區團購的發展,會大力發展社區團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