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

2021-01-18 第一財經

「最近有十幾個平臺在遊說我給他們當『團長』。」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徐文娟是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的團長,手握近200人的客戶資源,高峰時期的一次下單量相當於搬空一個中等規模的超市。

如今,徐文娟每天都會從社區團購平臺裡篩選物美價廉的商品向群成員推薦:52元兩斤的基圍蝦、0.99元一斤的豆芽菜、1.98元兩斤的土豆……這些商品一發群裡,常常就被一搶而空。

跟電商的一對一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輕、更接近用戶需求,成本低而效率高。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扎堆推進生鮮社區團購業務,像徐文娟這樣的團長成了各家爭搶的「香餑餑」。

團長月入可達上萬元

下午2點,在東湖高新區清水源小區一期2棟門前,徐文娟正對照著4頁訂單表,將各種蔬菜生鮮一一分裝,然後通知鄰居們到此自助取貨。

「最初接觸社區團購,僅僅是為了『自救』。」回憶起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繁雜的事務和緊張的心情,徐文娟記憶猶新。

1月23日,原計劃回老家過年的徐文娟一家,因為封城被困在了武漢。家裡的米缸見底了,冰箱裡也沒囤什麼食材;出不了小區大門,外賣代購跑腿費又漲到100元一次,買菜成了一件難事。小區業主群裡,越來越多的居民也像她一樣在為買菜發愁。

無意間,徐文娟接觸到社區團購平臺,從此開始了她的「團長」生活。疫情期間,每天上午,徐文娟都會收集鄰居們的採購需求,將需求分類製作成表格,晚上一到秒殺時間就為大家搶購。第二天收到平臺發送的到貨通知後,徐文娟就立刻換上外出的專用外套,戴上口罩和手套到小區大門口取貨,和志願者一起分貨。按戶分配完成後,再在群裡通知鄰居們分批到小區籃球場自助取貨。

本是一項因疫情催生的工作,徐文娟卻意外收穫了鄰居們的信任。武漢解封後,已對社區團購流程駕輕就熟的徐文娟便正式做起了「團長」。

「雖然武漢早已解除封鎖,但經過一場疫情,社區團購的消費方式已在武漢悄然紮根。」徐文娟說,高峰期時,徐文娟的團購群一次下單量可以「搬空」一個中等規模的超市,團長一個月的佣金分成能到七八千元。「像洪山區的錦繡龍城、武昌區的百瑞景這些年輕居民為主的小區,單個團長的日訂單量可保持在150~200單的水平,按每單10%的佣金分成計算,團長月收入可輕鬆過萬」。

巨頭挺進社區

社區團購市場異軍突起,吸引巨頭入局。

去年,蘇寧率先推出了社區團購業務「蘇小團」。今年則有大批巨頭同時進入。

6月,滴滴打造的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已經先後入駐四川的成都、綿陽、內江和重慶市等多地。9月11日,滴滴宣布,橙心優選在川渝地區日單量突破50萬單。

今年7月7日,美團發布組織調整公告,稱將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由美團高級副總裁、美團最高管理決策機構S-team成員陳亮負責。

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在武漢和南昌兩座城市上線,小程序「多多買菜」也已投入使用。

9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進軍社區團購賽道。

除了直接運營,也有公司選擇以投資方式切入這一領域。阿里投資了十薈團,而騰訊投資興盛優選。11月30日,十薈團宣布完成1.96億美元(約合12.9億元人民幣)的C3輪融資。

11月30日在美團第三季度財報的電話會議上,美團創始人王興在被問及社區團購相關問題時表示:「美團在7月初開始這個業務。我們也很難相信,僅僅一個季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這個市場。」

同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創始人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有媒體報導稱,京東正籌劃的社區團購項目為「京東優選」。

巨頭湧入,是為了社區團購巨大的市場。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受疫情影響,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級別。

同時,社區團購這一業務有助於網際網路公司觸達下沉市場。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疫情給了社區團購發展的機會,同時加快了用戶的培育。它作為本地生活板塊的重要拼圖,佔據一、二線城市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打通下沉市場。

「團長」爭奪戰

「一般用戶新習慣只需21天便可培養起來。武漢封城3個多月,這意味著武漢有無需培養的龐大用戶根基,搶奪社區團購的市場份額不去武漢去哪裡?」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食享會從2016年開始涉足社區團購業務,公司總經理黃志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疫情前,該平臺僅覆蓋武漢60個小區,疫情發生後,這一數據在高峰時曾達到6000個。不過,近期受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影響,這一數據又減少至3000多個。

「網際網路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線上流量見頂,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希望回歸線下維持用戶增長,線下入口就繞不開社區。」黃志華說,而團長在社區團購中是連接平臺與顧客之間的樞紐,可以說「得社區者得線下,得團長者得社區」。

激烈的社區團購團長爭奪戰,徐文娟有著親身體驗。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餓了麼、美團、拼多多甚至滴滴的地推工作人員最近都來家裡找她開團,各種團購平臺的邀請電話更是接到手軟。

「一些新開的團購平臺主要通過優惠較大的秒殺和特價菜來引流。」徐文娟貨比三家,最終新開了美團優選的團購,一方面是商品補貼力度就非常大,超市裡賣8元一斤的醜橘,它賣3元一斤;另外「給團長的佣金也高,最高分成比例可以達到25%」。

像徐文娟這樣被新平臺吸引開團的團長不在少數。為了穩住優質團長,社區團購老玩家們也紛紛推出一系列對策。比如食享會就對銷售額達到10萬元以上的團長給予7500元的獎勵,還與優秀團長合夥開設線下門店,同時差異化安排引流商品,吸引團長保持開團熱度。

儘管想方設法保地盤,但擅長高打高舉爭奪流量市場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還是實實在在地瓜分了社區團購老玩家的一部分市場份額。

黃志華透露,食享會原計劃開設10000家線下門店的目標,現在已壓縮到只開1000家;原先的全國布點也收縮成深耕江蘇、浙江、江西和湖北四個省級市場;預計今年的GMV(成交總額)約為35億~40億元,「若沒有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入局瓜分,這一數字可擴大4~5倍」。

不過一位長期觀察社區團購的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巨頭如果僅僅通過打價格戰來引流是很難長久的,社區電商要走得長遠,還需要消費者、供應商、門店、物流四輪驅動,「合理的價格、穩定的品質、優質的服務才能做得更久」。

然而,社區團購是十分重視線下體驗的行業,對於網際網路巨頭而言也是一種挑戰。

一位社區團購從業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社區團購線下工作十分繁重,包括供應鏈搭建、物流配送、招募團長、售後等多個環節。例如在搭建供應鏈時,需要尋找源頭供應商,這是社區團購平臺在價格和庫存問題上的關鍵一環。

「源頭供應商是關鍵。」該從業人員表示,「如果源頭供應商能直接對接基地,不僅能把控商品品質,還擁有定價權。即使(社區團購)平臺無法消化這麼多庫存,源頭供應商還有其他渠道例如餐廳、二級批發商可以消化這些庫存。」

但他表示,直接與源頭供應商建立合作並非易事,「線下產業的水很深」。

相關焦點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團長們的身份各異,有社區小賣部老闆、餐館老闆、寶媽、創業者種種。各大媒體的報導中反覆強調,團長是一門多好的生意:無需門檻,收入過萬。關於這場風口之戰,或許將成為中國商業史上最艱難漫長的一戰。如果你想了解得足夠多,那麼你需要離得足夠近。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但這背後更多的是自己不做,便會被其他店搶生意的焦慮感,驅使這些小區實體店店長,成為社區團購的中流砥柱。「我們小區附近,有十來個站點,連理髮店都成了團購站點。」一家長沙嶽麓區的雜貨店老闆老劉(化名)說。抱著大家都做,自己也必須做的念頭,老劉在今年10月加入興盛優選,又接連成為美團優選、橙心優選三家團購平臺的團長。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01誰在做團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濟南歷城某小區的張琳是一位寶媽,在家全職帶孩子,後來她接觸到社區團購,並逐漸成為團長。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誰在做團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濟南歷城某小區的張琳是一位寶媽,在家全職帶孩子,後來她接觸到社區團購,並逐漸成為團長。她說不指望這個掙錢,主要是方便帶孩子。
  • 社區團購團長、視頻 UP 主…… 復盤今年五個火爆職業
    今年這五個火爆職業,你願意考慮下不?|2020 復盤 19 世紀末,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在英倫三島鋪開。在萊斯特,織布工內德·盧德認為織布機搶了自己的工作,憤怒地砸毀了象徵著先進生產工具的織布機,盧德主義者因此成名。200 多年之後的現在,人們早已經了解了科技的能力,學會「順勢而為」。
  • 程式設計師辭職轉行十薈團社區團長 月收入翻倍
    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僅需要在微信群中與鄰居日常互動聊天、推薦商品,有的團長便可以月過萬元。然而,這個「新職業」真的如此輕鬆嗎?業績激增的背後又有著什麼秘訣呢?十薈團西南大區的資深優秀團長小新,講述了自己月入過2萬元背後的故事。
  • 社區團購火了!濟南有上百家平臺爭搶,一座樓上有10個「團長」
    一座樓上10個「團長」從兼職做成主業「我們小區現在至少有七個團購群。」在王靜居住的小清河南路一小區裡,每天都有送貨車往返在幾個團購提貨點上,這其中有超市、菜鳥驛站、小飯館等等,在做著原本主業的同時經營著社區團購這份「副業」。
  • 社區團購戰事: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
    文\冒詩陽劉興拉了一車新疆阿克蘇蘋果到重慶,貨車剛到店門口做好分揀,團長們就陸續開車過來把各自的蘋果拿走了。就憑社區團購的生意,劉興做到了月流水超過100萬。鐵打的中間商,流水的團長。花名「詩戀」的水果店老闆在本地社區團購交流群中陳述擔憂,她也在兼職做團長,但社區團購搶了她原本的生意,現在的兩項業務像是左右手互搏。而更讓她擔心的是,平臺通過團長完成滲透後,「過河拆橋」是早晚的事——平臺要麼自建前置倉,要麼保留一兩個實體店團長作為提貨點,大多數實體商販都會被淘汰。
  • 社區團長月收入可達6位數!小社區到底藏著哪些大商機?
    集聚大量用戶的社區成了「流量新大陸」,針對社區人群的便利店、生鮮電商、前置倉等各種業態此消彼長,最近,社區團購再度成為了主戰場。今年3月,拼多多基於微信生態推出團購工具「快團團」小程序;5月,滴滴宣布在成都成立橙心優選,進軍社區團購業務;3個月後,美團優選在武漢接手美團買菜業務,切入社區團購賽道。
  • 10平米小店月均流水15萬:「靠譜女團長」成社區紅人
    姚雪接過奶奶的手機,三下五除二熟練地在群裡發出了接龍信息,之後又手把手教會了老人。奶奶道謝之後滿意的離開了,因為明天一早,她就能收到她孫子最愛吃的五花肉了。 姚雪是北京市一家社區菜亭的店主,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成了京東旗下社區團購業務「區區購」的團長後,憑藉著經營菜店多年積累的人脈、周到的服務和豪爽的性格,如今的姚雪已經成為了鄰居們交口稱讚的「明星團長」。
  • 社區團購的鐮刀,已經悄悄地伸向團長
    事情是這樣的,他是這個月中旬剛剛加入到社區團購平臺,因為店面位置好,而且店內空間大,所以平臺的工作人員三番幾次的上門拜訪,邀請他加入團長行列,說辭就是既能引流又能多一筆不菲的佣金收入,並拿出其他做得好的門店成績給他看。
  • 燒錢大戰與搶人大賽: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入局之初投入10億重金補貼爭奪團長資源,兩個月之內開城數量達到60個。美團方面,在「千城計劃」推動下,截至11月20日,美團優選已覆蓋23個省191個城市,開城數量反超多多買菜。阿里自然也不會缺席,旗下的菜鳥驛站、盒馬生鮮也都在發展社區團購項目,今年9月盒馬事業群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
  • 悅厚:社區團購系統如何實現團長裂變?管理團長?
    對於社區團購平臺來說,團長是吸引用戶的「第一大助力」,團長通過微信社群推廣商品,並要思考如何促進消費、提供周到服務、解答諮詢,以及如何處理糾紛和協助售後,只有最好這幾點,才能夠提高銷售量。 但是社區團購平臺對於團長的管理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基本上都需要專業的社區團購系統進行支持,就好比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系統後,在運營社區團購時,可以靈活幫助團長快速營銷推廣、增加用戶量,幫助供應商完善供應鏈,提供司機導航、團長分銷等眾多有特色功能。並且需要做好管理和協調工作。 社區團購系統如何實現團長裂變?
  • 社區團購的團長們,現在怎麼樣了?
    李老師:莊老師直播間的觀眾大家晚上好,我是二級市場做零售研究的,一直是一、二極的話題都比較關注。最近社區團購是個大熱點,我們也寫了相關的研究報告,包括上周還去了長沙,親自去調研,線下的團長還有興盛優選那邊的人都做了交流。目前這個階段團長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所以我收集了身邊的一些行業內、券商、研究所一些朋友的問題,在這裡借這個機會向莊老師提幾個問題。
  • 社區團長月入萬元,是如何做到的?
    社區團購的風口由於今年的不同尋常,社區團購增長的很快,不管是團購平臺,還是團長,還是上遊的各種產品,數量都在劇增。我店鋪加入的一個平臺,截止到今年10月底,加入該平臺9個月左右,總營業額是40多萬,純收入6萬多,每天、每月不是很穩定,時多時少,平均下來每月7000多元,算上其它幾個平臺,平均月收入近萬元,是我店鋪的主要收入,但比起一些大咖,還差得很遠。
  • 社區團購運營:美團優選團長收益如何?解析團長管理體系亮點
    2020年7月,美團宣布全面進軍社區團購業務,成立「優選事業部」,推出了「美團優選」社區團購小程序,並提出了「千城計劃」,即一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拓展1000個城市業務。截止到2020年12月為止,拓展的進度是300多個城市,但是勢頭十足。
  • 社區團購燒錢不靈了?1人身兼4個團,錢燒了團長沒留住
    巨頭燒錢搶菜是盲從嗎?顯然不是。有人評論,眼下社區團購是學霸們的新一輪競賽。僅從巨頭切入的時機和戰場來看,學霸們的用力無比巧妙。巨頭選的時機足夠好,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已經完全跑通。十薈團聯合創始人陳郢,在其完成8000萬美元C2輪融資時對投中網直言,不同於上一波「散兵遊勇」式的行業競爭,如今社區團購的市場局面讓資本看到了「勢在必行」。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誰在做、怎麼做、未來會如何?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誰在做團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濟南歷城某小區的張琳是一位寶媽,在家全職帶孩子,後來她接觸到社區團購,並逐漸成為團長。她說不指望這個掙錢,主要是方便帶孩子。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成園小區只有嚴九妹開的一個團,但隨著疫情推動社區團購需求量的大幅增長,如今再加上美團、滴滴、盒馬等巨頭的入場,短短幾個月小區裡就有了十幾個團。實際上,團長數量一夜激增、平臺瘋狂補貼爭奪市場的現象正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隨著巨頭的攻城略地,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戰爭早已打響。11月10日,滴滴宣布橙心優選日單量超700萬單。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2、「團購大戰」不斷吸引團長加入,這就不再是一個躺賺的工作,1元錢也要送貨上門。社區團購到底會走向壟斷還是驅動競爭?會創造價值還是自我毀滅?6月,滴滴旗下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上線,它們與老牌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一起,成了圍剿居民菜籃子的「新四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