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燒錢不靈了?1人身兼4個團,錢燒了團長沒留住

2020-12-23 TechWeb

社區團購的火還在繼續燒。巨頭們的公關部門忙著對外降火,不想太高調,奈何這場戰役參戰的選手越來越多,火越來越旺。

這幾天,2年沒露面的劉強東準備親自下場帶隊,誓要拿下第一的程維在滴滴內部會議再下軍令狀,就連每日優鮮都加入地推大戰,「返場」拉新送雞蛋。這讓原本已經進入拼多多和美團兩強爭霸的局面,又生出許多變數。

不止巨頭滿血參戰,資本也跟著瘋狂。短短數月,已經有近百億資金進來分食這個萬億市場。

圖:來源招商證券

據不完全統計,十薈團、興盛優選、同程生活等社區團購平臺年內累計獲得超90億人民幣(約94.8億元)的融資。這其中,還沒包括大廠「圍獵」興盛優選的那筆傳聞中的60億美金。

如此之快的速度,如此巨量的資金,巨頭們是否在跟風盲從?百億資金入市打到現在,戰況如何了?制勝點又是什麼?

1、巨頭燒錢「搶菜」,是跟風盲從嗎?

巨頭燒錢搶菜是盲從嗎?

顯然不是。有人評論,眼下社區團購是學霸們的新一輪競賽。僅從巨頭切入的時機和戰場來看,學霸們的用力無比巧妙。

巨頭選的時機足夠好,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已經完全跑通。十薈團聯合創始人陳郢,在其完成8000萬美元C2輪融資時對投中網直言,不同於上一波「散兵遊勇」式的行業競爭,如今社區團購的市場局面讓資本看到了「勢在必行」。

招商證券的一份研報將O2O超市、生鮮電商、社區生鮮店、社區團購的盈利模型做了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這四種模型中,只有社區團購和O2O超市淨利率為正,而且社區團購是個更加輕資產的模型。

圖:來源招商證券

巨頭親自下場的地點選擇得也很巧妙。這不是一個全新的戰場,你看社區團購戰火紛飛的長沙、武漢、成都,無一不是上一波創業者們已經徵服過的城市。興盛優選CEO周穎潔最近在朋友圈說,社區團購是個沼澤地,如果沒有客觀認識沼澤地的規律,越用力越猛烈陷得越深。

但其實,巨頭們並沒有一腳踩進泥裡,而是站在了被興盛優選、十薈團們做好市場教育的水泥路上。

社區團購這門生意足夠性感,給了巨頭們充分的想像力。柚子投資合伙人彭程指出,社區團購還有可能發育出類似「消費降級連鎖王者」Dollar General那樣的產品,廣泛布局於三四線城市的低價生鮮連鎖。

Dollar General是美國的「1元店」,市值已經超過370億美金。

最重要的一點,巨頭們可以藉助社區團購進一步開拓下沉市場。王興也說,美團在嘗試了不同的業務模型後,最終選擇了美團優選,因為這個模型最高效,能幫助美團滲透到市場,尤其是四五六線城市。

既然必須在此決戰,那麼拿下區域賽點就變得關鍵。團長和供應鏈管理成為社區團購接下來的賽點,最先打響的是團長爭奪戰。

招商證券一份報告數據顯示,頭部5%~10%的團長貢獻了80%~90%的銷售額,作為連接C端的唯一核心渠道,團長成為現階段巨頭們爭奪的焦點。

2、BD大戰:短短幾個月,角落都被搜刮乾淨了

一批批地推鐵軍被重新招攬回新戰場,超市老闆,報刊亭個體戶,寶媽們通過BD拓展成為各個平臺的兼職團長。

團長之爭異常火熱,一位入職美團優選深圳區的BD人員告訴投中網,入行得趁早,他幹了沒兩月就離職了。「我入職晚了,市場資源都被其他同事搜刮完了。就是這短短幾個月,角角落落都被搜刮幹了。」

這不妨礙巨頭們的搶人節奏,BD、運營、研發的招聘信息遍布於豆瓣、獵聘、百度貼吧。美團還把目光放在了離職員工身上,在離職群裡廣發老兵召回帖。

投中網與多位 BD、HR溝通後發現,橙心優選開出的底薪最為豐厚。以深圳為例,目前橙心優選給BD開出的無責任底薪為5000元,高於美團優選的4450元。

從BD的提成機制來看,美團優選和橙心優選不一樣,前者基於團長的成交金額提點,而後者憑團長的單量提點,一份水果算一單,一瓶水也算一單。

美團優選BD所拓展的團長7天銷售額達到350元,會有165元提成。橙心優選BD所拓展的商鋪一周達到70單,提成是50塊錢,周單量達到140,提成是50*2,以此類推,一家商鋪每個月的提成最多1600元。

至於BD每個月的KPI、試用期長短、是否繳納五險一金、正式工還是外包,目前幾家社區團購平臺各地情況均不太一樣。

在門檻上,雖然各家招聘啟事均要求有快消、O2O、社區團購從業經驗,但在實際的招聘中,應聘者口齒伶俐、性格開朗即可順利入職。

BD到位了,第二步就是搶團長。

有媒體報導稱,滴滴、美團、拼多多等巨頭為了快速進入市場,會以幾倍薪水從興盛優選、十薈團等公司挖人。但挖團長並不是長久之計,巨頭還是得親自去開拓新團長。

在這場巨頭不能輸的戰役中,團長是社區團購能夠運轉的前提,團長的運營能力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截至目前,註冊成為任何一家社區團購平臺的團長,無需支付押金及其他費用,平臺還會向團長返10%-15%的提成。

關於提成比例,在成都開便利店的顧團長告訴投中網,平臺和團長所約定的10%的抽成比率只是一個綜合提成率,百貨、日化的提成要高一些,蔬菜水果的提成會低一些。平臺搞特價的商品沒有利潤,相應提成就少。

在煙臺開超市的王團長告訴投中網,他兼職的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沒有統一的提成率,綜合來看,抽成比率在8%上下,提成低的有3%-4%,高的有10%。「提成沒有規律,今天和明天同一款商品(比如芹菜)的抽成比例也不一樣,具體的提成率只有平臺知道。」

各平臺並不會給團長們付保底工資,所以都沒有籤排他協議,也就是說,一家商鋪可以同時成為好幾家社區團購的自提點。

王團長在被多多買菜「收編」後,迅速被美團優選盯上。王團長告訴投中網,「美團優選一看我們是多多買菜的自提點,直接就跟我籤了。美團、拼多多喜歡扎堆,這樣物流配送方便。」

成都的顧團長目前已經湊齊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三家巨頭,正向興盛優選提交申請資料,一旦成功,顧團長馬上將身兼四團。

顧團長這麼做的理由也很簡單,「一起做可以多賺點錢。」

橙心優選工作人員告訴投中網,「我們不建議商家既做橙心優選也做美團優選,但也沒有硬性規定。如果他想做的話,兩樣都可以做,市場融合度還是可以的。」

為了快速鋪開業務,除了線下的實體小店,寶媽群體也被BD們盯上了。美團優選合肥地區的BD告訴投中網,註冊成為團長不是必須要有店面,寶媽在家也可以做。「在家做的話,顧客來家裡提貨,要是願意也可以送貨上門。有的(團長)自己家還要買東西呢,這樣還能拿15%佣金。」

在這場搶菜大戰中,巨頭想要搶佔社區市場,線下小店想要獲取額外收入,看起來是雙贏。然而,沒拿到一分錢保底工資的團長得負責收貨、社群運營以及處理售後等工作。

說的好聽是團長,但巨頭實際上並不用承擔固定成本,這些線下店老闆為何甘願成為巨頭們的「打工人」?

3、一人身兼4團,錢燒了團長沒留住

個體戶們搖身一變成為團長,還是在巨頭的戰場裡薅了羊毛。

在成都開便利店的顧團長一開始不怎麼看好社區團購。

11月初,顧團長從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這三家平臺上收到的總提成,每天不過幾十塊錢,沒什麼意思。只因不牽扯太多精力,所以一開始也沒那麼抗拒。

煙臺的王團長更慘,當時只做了多多買菜一家的生意,每天的提成不到10塊錢。

短短20天過後,情況變了。

王團長欣喜地跟投中網分享:昨天多多買菜有10個人下了35單,訂單總金額超過600元,自己能拿到50多塊錢的提成和獎勵。另外,下單人數超過10人,多多買菜還每天獎勵團長3塊錢。現在一天300-400元的銷售額不是啥難事,對應的提成加上獎勵在30元左右。這麼一算,一年下來她能多賺1萬塊錢。更重要的是,成為自提點後,王團長超市的顧客也多了起來。

但不是每個團長都賺到了錢,沒賺到錢的團長正在火速退出戰場。

招商證券報告顯示,目前巨頭快速搶佔市場,團長成為稀缺資源,美團優選採用傳統網際網路打法,主要以地推、掃街、拜訪的方式獲取團長,拼多多則通過電話拜訪,快速搶奪興盛優選的團長。美團地推每拓展一位團長,獎勵160元,滴滴的「橙心優選」和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是130元。

巨頭們BD沒少花錢,一個團長拉新獲客單價在80-160元不等,加上支付給BD的底薪和提成,百億資金燒出個「狗熊掰玉米」——撿一個丟一個,燒錢效率著實有點低。

成都的顧團長和煙臺的王團長都發現了這個問題。

「多多買菜業務員每拓展一個商戶平臺給30塊錢獎勵,BD為了拿提成,是個店就籤下了。我們小區最多的時候有6-7個自提點,我們前面10米有一個自提點,後面50米還有一個。」王團長向投中網吐槽,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的BD籤完合同就沒再露面了,平時啥忙也沒有幫。

在王團長看來,BD為了個人利益盲目拓店,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平臺是重大失誤方,平臺對於自提點沒有設置附加條件。BD拓店前應該對區域做詳細的市場調研,綜合人口密度、交通通達度、周邊商超等情況來設置自提點的數量。

尤其,這場團戰初期打得相對溫和,像成都顧團長身兼4團的場景,絕不會發生在如今的出行和外賣場景中。

團長對於社區團購戰役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顧團長說,消費者一般也見不到平臺,有牢騷都向團長發,團長其實扮演的角色是平臺代言人。

「選對團長,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團長初期的利益非常微薄。現在倒好,平臺把補貼都給到了BD,他們濫竽充數籤了一堆店。BD得做有利於平臺發展,有利於消費者體驗的事情。」

巨頭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橙心優選總裁劉自成在接受媒體採訪就表示,幫助團長最終會作用於用戶。社區團購有一定的社交屬性,團長不願意欺騙客戶,因為他的客戶大都是鄰居街坊,或同一個小區的業主。社區團購的用戶對平臺的服務感知不直接,更多是通過團長獲得,所以留住用戶,最核心的是對團長準時、穩定地交付,同時用戶側保持商品的價格與質量優勢。

目前來看,社區團購是任何一個巨頭都不會主動捨棄的市場。這場不能輸的戰役,巨頭們該怎樣做才能打贏?

招商證券指出,社區團購滲透率提升需要解決兩方面問題:第一,供應鏈來保證商品的質量;第二,社區團長的服務和流程的標準化。

正如前文提到的,雖然巨頭沒有一腳踏入沼澤地,攜巨資可以直接搶奪現成的優質團長,但隨著戰役逐漸擴大,將來的局面沒有現成團長可挖了。屆時燒錢效率會進一步降低,巨頭們將不得不走進泥地,重新走興盛優選們的來時路——打地基,建標準。

相關焦點

  • 難打的燒錢之戰:社區團購的西西弗斯之困
    截至11月底,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已經覆蓋了全國範圍內,除北京、上海、深圳之外的十四個省市。十薈團、橙心優選、同城生活等都在持續跑馬圈地,今年5月滴滴組建的橙心優選目前已在四川、陝西等20個省市上線,當前字節跳動內部考慮自己孵化社區團購,在討論方案中,項目被命名為「今日買菜」。此外,京東也已經集中整合了其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專門設置了社區團購業務部。
  • 避燒錢鋒芒:社區團購「原住民」投身持久戰
    對於巨頭入局後的社區團購市場,十薈團CEO陳郢如此形容。滴滴投入不設上限、美團推出千城計劃、拼多多也來勢洶洶。巨頭兇猛,夾縫中的「原住民」境遇顯然不太樂觀,巨頭高薪請BD,大量聘團長,同時關於興盛優選、美家買菜等企業員工被以更好的待遇挖走的消息不脛而走。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2、「團購大戰」不斷吸引團長加入,這就不再是一個躺賺的工作,1元錢也要送貨上門。社區團購到底會走向壟斷還是驅動競爭?會創造價值還是自我毀滅?6月,滴滴旗下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上線,它們與老牌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一起,成了圍剿居民菜籃子的「新四國大戰」。
  • 社區團購,會消滅菜市場嗎?
    社區團購會便宜很多是因為供應鏈的縮短,運輸存儲成本損耗減少。菜市場的菜是這麼來的,菜販找農民收菜5毛一斤,運到本地批發市場定價成1塊,銷售地批發商A大叔以1塊的價格採購之後運到銷售地,定價3塊,接著銷售地的生鮮批發商B從A手裡拿到菜,定價4塊,供貨給下一個城市的菜市場和超市,再然後,菜市場定價4塊5賣,超市以5.5賣,然後就是咱們買菜人逛超市逛菜市場買菜啦。
  • 「1分錢」「1元錢」貨品減少,爭議浪尖的社區團購要「退燒」?
    0.99元能買1斤蘿蔔或買400g南豐蜜橘,新人專享貨品區10隻口罩只需1分錢此前以價格戰爭搶用戶正把社區團購從資本風口推到爭議浪尖。12月17日,新京報記者在美團優選等部分社區團購平臺查詢,發現諸如「1分錢」貨品已悄然下線,不見蹤影。同時,一些主要的社區團購平臺目前也難見1元以下商品了。
  • 今天,你「團」了嗎?社區團購爆紅背後藏隱憂,聽濟南市民怎麼說
    「1分錢買盒雞蛋,9分錢買棵白菜,1毛錢買斤土豆」——如此誘人的低價,恐怕只有社區團購敢喊。社區團購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的迅速擴張和它帶來的方便是顯而易見的。12月11日,我們發出了一份關於社區團購的調查問卷,在收回的問卷當中有71.07%受訪者表示小區裡有團購,他們之中有61.15%受訪者偶爾「團」,28.93%受訪者經常「團」,僅有9.92%受訪者從沒「團」過。而大家在社區團購中更傾向於購買果蔬、生鮮和零食等食品。
  • 燒錢大戰與搶人大賽: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在一線城市居民還感到陌生時,社區團購混戰的號角已經在低線城市響起。11月30日,社區零售品牌「十薈團」宣布完成阿里巴巴聯合領投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這是十薈團今年獲得的第四輪融資。此後一天就有消息稱,社區團購創業公司「興盛優選」即將開啟新一輪融資,融資額初步定在2億-5億美元,估值達50億美元左右。
  • 滴滴的社區團購,繁榮主要靠燒錢
    社區團購業務上線的第105天,橙心優選宣布單日訂單量突破280萬單。 作為業務跨界的最大的一步棋,國內最大網際網路出行平臺滴滴,在團購業務的燒錢方面毫不手軟。不僅花費20億補貼C端,其為地推團隊也提供了巨額補貼,招募地推團隊的帖子中稱「狂燒50億補貼獎勵合伙人」。
  • 看鑑零售|人力資源視角看社區團購—團長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傳統零售行業以百果園旗下的熊貓大鮮、物美旗下的多點拼團為主,傳統零售行業的頭部玩家也想進軍社區團購搶一杯羹。社區團購吸引力那麼,為什麼社區團購有這麼大吸引力?其實直接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光是從社區團購中分離出來的生鮮市場,規模就達到4萬億,任誰都不願意放棄!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目前,除了賽道頭號玩家興盛優選公布其團長數(超過30萬+,每周新增1萬左右)以外,新入局的網際網路巨頭,對其發展的團長數量都閉口不談,而將數據重點放在訂單量上。但我們不難推測出三大網際網路巨頭(美團優選、拼多多、滴滴)在各省市的布點狀況。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
    馬大姐從去年4月做社區團購,取貨點就是她的裁縫工作室兼居住室。談及做社區團購的初衷,她說,疫情期間生意不太好,想多掙點收入,做服裝加工的她有一定的顧客基礎,社區團購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最開始她選擇的是興盛優選。「其他平臺小區裡都有人做了,就這個還沒人做。」而當她付諸行動的時候,同一小區又有三個門店的店主也加入進來。後來,其他平臺也陸續找到馬大姐,於是她兼職的社區團購平臺多了起來。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這樣的場景,也是2020年聲勢浩大的社區團購戰爭中一個典型的樣本縮影。巨頭們通過支付佣金給社區小賣部、超市店主的形式進入這個戰場,期望利用團長的信用和人脈為自家平臺拉來新用戶,試圖打通一個個這樣身處城市,但還未受到團購和電商深刻影響的社區。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我是團長推薦的,第一次用這個平臺購物,商品一共花了58元,首次消費還拿到了新人補貼40元,自己沒花多少。要是在市場買,至少還得多花40元。」她給中國吉林網舉例,作為平臺新人,新人專屬的特惠商品太豐富了,特惠搶也搶不完。平臺上10枚雞蛋才4.59元,1斤土豆僅售0.99元,價格是肉眼可見的低。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修羅場
    01 戰略高地拼多多要砸5億入局社區團購;大連即將進入買菜不要錢時代;盒馬正在醞釀在北京、上海做社區團購;王興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美團優選這次必須贏下來;滴滴程維這次做橙心優選,也是下了決心要拿下,這場戰役不能輸。
  • 社區團購大混戰,燒完錢後吃虧的會是誰?
    不得不承認,今年疫情對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很多中小企業因此破產,但危機中往往也藏著黃金,這不,社區團購乘機站上了風口,成為今年最大贏家。但是成功通常都不是一帆風順,社區團購逐步壯大的同時,低價、燒錢、惡性競爭、搶奪小攤販生存空間等各種爭議也接踵而來。
  • 社區團購,僅僅是價格的較量嗎?
    傳統的食品供應鏈需要流經供應商、經銷商、批發市場、菜場商超終端等環節,而社區團購由平臺直接向供應商採購,再由團長在各自門店分銷,省去了中間環節,壓低了成本,再加上平臺「燒錢」補貼,自然衝破了原有的市場體系。
  • 當社區團購團長,能月入數萬元?這位團長說:是真的,但是錢不好掙…
    「素鴨好吃,啥時再團?」「豬排已到貨架,需冷凍,各位趕緊去拿。」徐匯G小區,業主們一個「美食生活分享群」日出而作,日落也不息,熱議的團購商品從水果、麵包到軟水鹽、吸塵器,近期最大一筆訂單1.5萬元,買的是溫州魚餅。和G小區一樣,上海大量社區業主群的生活日常及社交姿勢,正被團購這一新興商業模式滲透。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 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先說結論:1、社區團購絕不僅是賣菜,這只是開始,所以被巨頭搶生意的,不只是賣菜的小攤小販。2、就連供貨商也站出來反對,是因為社區團購導致竄貨亂價,打亂了供貨商的價格體系。3、燒錢補貼引起的價格戰是導火索,低於進貨價銷售,是引發眾怒的重要原因。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這一降溫讓巨頭、讓人們冷靜了下來,巨頭開始宣布科技創新領域的新成就,人們也仔細思考社區團購這一模式。其實,這一模式並沒問題,人們反對的不是社區團購,而是巨頭們瘋狂燒錢搶奪市場,意圖形成壟斷的行為。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成園小區只有嚴九妹開的一個團,但隨著疫情推動社區團購需求量的大幅增長,如今再加上美團、滴滴、盒馬等巨頭的入場,短短幾個月小區裡就有了十幾個團。實際上,團長數量一夜激增、平臺瘋狂補貼爭奪市場的現象正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隨著巨頭的攻城略地,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戰爭早已打響。11月10日,滴滴宣布橙心優選日單量超700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