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要不要生孩子?最近,網上關於此類話題的討論此起披伏,令人驚訝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害怕結婚和生育。
在一項關於沒錢要不要孩子的問卷調查中,有3萬多人參加了這項調查,超過66%的人選擇了不支持。
反對的人認為:
「如果你沒有經濟基礎,但硬要生孩子,你有能力教育好他嗎?」「如果沒有經濟基礎,你有時間陪你的孩子嗎?」「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你能保證你能滿足孩子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嗎?」
另一方面,支持者認為: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和健康的身體遠比金錢重要。」「你不能沒有錢就不生孩子。孩子是愛情的結晶,而不是金錢的結晶。」
大多數年輕人更關心撫養孩子的成本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生孩子"這個話題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問候:你什麼時候生第二胎?但是從近年來中國的出生率來看,今天的人們甚至不想要孩子,更不用說有第二胎了。認為沒錢生什麼孩子?
生活費用、教育費用、各種時間和精力的費用都是巨大的。
有些人曾經計算過,在中產階級撫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大約等於買一套一二百萬套的房子,而最普通的家庭基本上也要花幾十萬元。
活了幾十年,好像都沒掙到這麼多錢,那我們哪來的勇氣去撫養孩子呢?
很多老一輩的觀念是"養兒防老",所以即使生活條件很差,多個孩子也不過是一雙筷子而已。
但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考慮更多的是:「與其孩子生下來和自己受苦,不如乾脆放棄他降臨的權利。」
知乎上有位網友說的很扎心:大部分說沒錢別生孩子的人,可能都是曾經那個「沒什麼錢」家的孩子,只有他們,才能切膚體會到生來不公的心酸與苦楚……
那些童年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沒有良好的成長環境的人肯定深有體會。正因為他們經歷了這樣的童年,所以他們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到同樣的遭遇。
曾經有這樣一則新聞,一對夫婦住在一棟大約10㎡的房子裡,他們兩個都沒有穩定的收入,主要靠撿破爛和做零工謀生,但是他們有八個孩子。
當一位記者問他們為什麼生這麼多孩子時,丈夫回答說:多生幾個孩子,總有一個有出息,這樣我們全家就能好起來……
如果把生孩子看做是一場賭注,這8個孩子中有一個會"好運",但是另外7個沒有出息的孩子呢?你怎麼對他們以後的生活負責呢?
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環境,他們很難完成逆襲。
一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並不多,愛、充足的食物、溫暖、陪伴就已足夠。但對於這些核心需求,越是貧窮的家庭,就越缺乏這些。
孩子們的幸福和錢有關係嗎?
但我們換種心態來看,它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困難。只追求物質條件,人們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之前看《奇葩說》,馬薇薇說,如果窮人不應該有孩子,那麼那些醜陋的人就不應該有孩子,那些基因缺陷的人更不應該有孩子,這樣下去根本就沒有人有資格生孩子。參賽選手之一陳詠開也曾說過:孩子的幸福與金錢無關,孩子真正關心的是他們的父母是否幸福。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一個孩子的成長與他父母的教育有關,如果你準備好引導他健康成長,陪伴他健康成長,物質上匱乏點是沒有問題的。
相信看過《三十而已》的父母可能有這樣一種感覺:除了主線上的小家庭外,每集結尾都有一個關於開早餐攤位的故事:父親送快遞,母親做炸蔥餅,兒子靜靜地坐在一旁。
雖然他們不能給孩子們提供學區房,不能讓孩子們上家教課,也不能給孩子們華衣錦食。只是平平淡淡過好每一天,用愛滋養孩子的心靈,足以打動人們的心。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生活在底層的人,很難"經營"好一個家。但大多數觀眾看完後覺得,這是這其中最幸福的家庭了。出生在家庭底層的孩子只要有愛,也能健康快樂。
當然,為了最大限度地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作為父母,也要絞盡腦汁,加倍努力,爭取為孩子帶來更好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