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專家比假古董更多可怕!

2021-02-12 古玩收藏
縱觀中國古董行業,歷經上下五千年千錘百鍊,孕育出無數的人才,奇才,大師,同時也造就了許多欺世盜名之徒,看今天的古玩市場,假專家比假古董更多更爛,偽學者比偽古玩更糟更賤!正是這些假專家和偽學者的淺薄、刻薄與嗜利、勢利,直接導致了古玩鑑定與古玩收藏市場的混亂、紊亂和紛亂。所以說,要徹底杜絕和根治古玩市場的造假、販假其實並不難,只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真正負起責任來,造假、販假者就絕無藏身之地;而真正難的是對歷史遺存的辨假、識假與定假,這絕非可以一刀切和簡單化所能妥善處置的,搞不好就是又一場文物的浩劫!只有從根本上徹底掃除假專家和偽學者以正視聽,才能從源頭上真正遏制古玩市場的假冒偽劣。古玩鑑定更不同於考古鑑定,考古鑑定的前提是鑑定對象本身的真實性業已毫無疑問,其核心和重點是綜合考證鑑定對象本身所涵孕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人文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至於其經濟價值則基本不在考慮之列;而古玩鑑定首要和核心的任務是確認鑑定對象的真與假、新與舊,重點是據其存世量、珍稀度估算其經濟價值。  長期以來,考古鑑定為政府所支持、支撐和壟斷,國家投入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進行了較為深入、細緻、系統的理論整理、梳理和研究,並做了相當數量的文物搜集、發掘、歸檔等工作,使得考古鑑定的研究和實踐都取得了相對驕人的成效和戰績。而古玩鑑定由於受制於經濟條件和老文物法的限制歷來僅僅局限於個人愛好和單打獨鬥的層面,既缺乏廣泛、深入、系統的理論研究,又沒有全面、準確、及時的材料搜集、補充和更新,更缺乏專業、專門、專職的從業人員和機構,當今所有的所謂的古玩鑑定的從業人員和機構,無一不是是順應新文物法的頒布而迅速升溫的文物市場的需要而從考古鑑定的人員和機構脫胎、轉化甚至兼職而來。而事實早已充分證明,古玩鑑定絕對不同於考古鑑定,以考古鑑定的理論、方式、方法、思維和眼光來搬用、套用、從事古玩鑑定,簡直與令風馬牛硬相及者無異!而所有這些從事考古鑑定半路出家來從事古玩鑑定的所謂專家、學者,其實際的古玩鑑定的經驗、水平、能力和起點其實並不高於所有入門級涉足古玩鑑定、古玩收藏甚至古玩買賣的任何人,而且如果其思想僵化、自以為是、不能正視現實的話,則其作為、過程和結果必更遠遠低於、卑於、劣於古玩新人!因為古玩新人的立足點和起始點充其量是零而決不會是負數,他們的頭腦是一張未被浸染的白紙,學什麼、寫什麼、記什麼便就是什麼,沒有顧慮,沒有門檻,沒有條條框框;而所有那些從事考古鑑定半路出家來從事古玩鑑定的所謂專家和學者則不同,思維已成定式,頭腦早已裝滿並不也同樣適用於古玩鑑定的經綸而不去刪除與更新,對古玩鑑定而言,這些不適用、不實用因而不可使用的條條框框便反而成為沉重的包袱和多餘的負擔,是負數,是羈絆!央視播出的「傳世檔案」中介紹,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出土於北京六鋪炕的窖藏元代至正年的青花鳳首扁壺,本為碎成48塊且有17處殘缺的殘片組合修復而成,因有大量的旁證物件,其真實性已毫無疑問。但現實卻是除修復者和知情人外,所有陶瓷鑑定專家和陶瓷收藏家、愛好者幾乎眾口一詞:新活!理由就是軟道不明顯、修胎太規整、底足太規範、發色太豔麗、畫工太精緻,所有風格特點均不符合元代青花特徵!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播出的向家林捐贈四件宋代定窯精品給鎮江市博物館被拒絕一案更為令人憤慨、發指和不齒,一大幫年齡夠大、職稱夠高、職務夠多、光環夠亮、成果夠豐的所謂的專家、所謂的學者和所謂的權威們,面對著稀世珍寶居然異口同聲:新仿!理由竟然是:器型從未見過,是為臆造;胎體、釉色與定窯瓷片標本不符,故為新仿;毫無使用痕跡,自為新出;綠定尚未得到學術界認可,必是後造;上面有簡化的「愛」字,當屬今燒無疑!看一看這些證據,看一看這些理由,看一看這些心態,看一看這些能力,看一看這些水平,看一看這些嘴臉!這就是當今中國古玩鑑定甚至考古鑑定和文物鑑定的現狀、能力和水準!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問題的所在:當今的所謂古玩鑑定專家們,也都不過是只信眼睛、只信自己、只信理論而根本就沒有抓住古玩本質特徵就敢、就能、就可以生搬硬套、妄下斷語的歷史屠夫、藝術莽漢而已!

如果這件元代至正年的青花鳳首扁壺不是讓那些專家、學者親眼看到它的出土,而是來自民間又沒有人尤其是有名人能證明其確切的出處的話,試想其結果和命運又將如何呢?肯定是國家又少了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歷史又多了一重無可彌補的傷疤!而向家林式的悲劇、慘劇、鬧劇每天又將有多少出華夏大地上正在上演呢?自以為是的、傲慢張狂的、君臨天下的的專家們!其實你們的淺薄、無知、執拗與刻薄才是古玩鑑定與古玩市場之大敵!比之造假、販假者其行為更可憎恨、其毒害更為巨大、其後果更為嚴重和不可彌補!因為造假、販假者充其量只是騙些錢財而已,而你們的淺薄、無知、執拗與刻薄、輕佻則足以導致國寶的流失、藝術的毀滅與歷史的湮滅!其罪不可謂不大,其孽不可謂不深,其惡不可謂不兇頑醜陋也!古玩鑑定只有正誤、對錯、是非,沒有專家、學者、權威!擺什麼臭架子、裝什麼死皇帝!在恢弘浩瀚的歷史面前、在攝人心魄的藝術面前、在鬼斧神工的工藝面前、在真假是非莫辨的客觀真實面前,無論你是學富五車的專家,是汗牛充棟的學者,是德高望重的權威,還是目不識丁匹夫,都是小學生、都是活孫子!古玩鑑定崇尚客觀、理性、公正,鄙視光環、頭銜、地位、履歷、年齡、職位、職務和職稱!可悲的是在當今的古玩鑑定行業和領域,靠職稱、頭銜唬人,靠年齡、履歷蒙人,靠光環、地位騙人者若過江之鯽,熬年頭混飯吃、撈名頭騙飯吃、找由頭蹭飯吃的所謂專家、學者、教授、研究員比比皆是,為人民幣服務、替人民幣辦事、看人民幣說話者大有人在!專業水平之低下、道德操守之卑微、言語表情之狂妄簡直令人髮指和齒寒!  古玩鑑定是古老的新領域、新天地,因而需要新方法、新思維。可惜由於古玩鑑定開放時間的短暫和理論探討的缺失與實戰經驗的殘破,導致古玩鑑定領域裡的重重誤區與層層迷霧,問題突出,矛盾尖銳,後果嚴重:   以學者為專家,理論化、理想化、教條化、簡單化、玄虛化、程式化、表面化等問題嚴重而突出。古玩鑑定是一項實戰性、實用性和實效性都極強的科學、嚴謹而嚴肅的系統性、工程性工作,其首要的、核心的任務就是區分新舊、辨識真假、甄別偽贗。而學者由於工作的環境、對象、氛圍的局限,實戰上手的機會並不多,很多學者自己並不同時也是同類研究對象的收藏家甚至收藏者,他們大多僅僅局限並滿足於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的搬運、轉述、整理與研究,而他們關注、探討和研究的對象、範圍和程度,都嚴重脫離古玩市場的實際,嚴重背離古玩鑑定的立場、方法和原則,理論化、理想化、教條化問題突出,毫無針對性、區分性、實用性和實戰性、實效性,以現成的考古鑑定的理論體系、方式體系、方法體系生搬硬套古玩鑑定,其結果就是眼高手低、漏洞百出,或指真成假,或認假為真,或辨新作古,或論古做新,外加簡單化的粗暴、玄虛化的解說、程式化的刻板、表面化的膚淺、威權化的自得、金錢化的取向,把個古玩鑑定的市場鬧得是雞飛狗跳、莫衷一是,出爾反爾、自相矛盾,主觀隨意、毫無誠信,絕對自我、崇尚金錢,出賣良知,恬不知恥!很多人以為學者就等於專家,學者就都是專家,學者甚至優越於專家。其實不然,學者就是學者,學者絕對不等於專家。學者與專家之不同在於:學者專理論、長理論、擅理論而少實踐、缺實戰、不實用,而專家則正相反,重實踐、尚實用、善實戰,至於理論則因人而異,總體而言遠不如學者理論的系統、細緻、嚴謹和周密,或多或少、或長或短,實用即可、夠用便罷。一言以蔽之,學者是理論家,而專家是實戰派。理論與實踐當然是密不可分的,世界上沒有純粹的理論家,也沒有純粹的實戰家。但他們畢竟術業有專攻,傾向各不同。不是說學者就不如專家,也不是說學者就沒有用武之地,更不是說理論和理論研究就毫無意義和價值;而是說學者和專家各有自己的領地和專長,可以互相滲透、修煉和轉化,卻不可以互相替代和取代;學者的本分在專家未轉化為學者之前是不能勝任的,不勝而任就會出醜、露怯、丟人,同理,專家的工作和任務在學者未鍛鍊、修煉、轉變為專家之前也是不能越俎代庖的,硬要舞刀上陣則必然力不從心、手不隨眼、腳不跟步,漏洞百出、飴笑方家!而古玩鑑定屬於實戰性而非理論性的具體工作,只有這方面的專家才能勝任,學者如果不修煉成專家的話則難堪此任。把不是專家的學者當成專家來看待和使用,其結果就是讓理想主義、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極端唯心主義或者極端唯物主義泛濫成災!真與假、新與舊、好與壞、仿與贗想起來、論起來、說起來似乎是如此的簡易與簡單,但真正看起來、辨起來、分起來卻又分明是這樣的複雜與難辦!因為在歷史的傳承過程中,古玩的真與假、新與舊、好與壞、仿與贗並不是水火不容、涇渭分明的,而是魚目混珠、泥沙俱下、錯綜複雜的,既有被歷史塵封、遺忘和遺棄以至於破敗疲敝、混跡於破爛垃圾中的奇珍異寶甚至國家重寶,也有喬裝打扮、扭捏作態、蒙人騙世的假贗之流,既有被扭曲、篡改的真品甚至珍品,更有作偽、作舊的新貨,既有光亮如新的老貨,又有老態龍鐘的新品!也許似是而非,也許似非而是,也許真中有假,也許假裡顯真,那真是令人可以充分體味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至幻絕境!沒有火眼金睛的好眼力,沒有降龍伏虎的真功夫不暈頭轉向、無所適從才怪呢!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一把能夠涵蓋古今、舉世公認、屢試不爽的金科玉律式的尺子,可以準確無誤地來丈量、明辨、區分、標識和定性古玩的真與假、新與舊、好與壞、仿與贗!有人說看胎質的構成和顏色就能準確地區分真與假、新與舊、好與壞、仿與贗!果真如此嗎?事實早已充分證明,無論是宋代的香灰胎,還是元代的糙米胎,亦或康熙的糯米胎,新舊、真假、好壞、仿贗已一般無二、如出一轍!有人說看底足足以明新舊、真假、好壞、仿贗,還有人說看釉色、釉質、釉厚,有人說看器型、文飾、做工、手頭、重量甚至聲音、氣味和味道等等等等,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但事實也都充分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方法、任何一種途徑、任何一種技巧可以作為一種標準、一種依據、一種尺度去準確、精密地辨識、區分、標示真與假、新與舊、好與壞、仿與贗!

很多所謂的密要、訣竅、絕招、經典都不具有概括性、典型性、指導性、示範性和可操作性,其說法的本身也許是真實而正確的,但卻具有獨特性甚至唯一性,其經驗和過程均不可重複和複製。也就是說此對而彼錯、此正而彼誤、此通而彼滯,看似頭頭是道的理論和說法卻並不能左右逢源、上下貫通、前後照應、一通百通、屢試不爽,而是八處碰壁、四面楚歌、一塌糊塗!這充分說明:前面所有關於古玩鑑定的理論探討和工作實踐都統統停留在淺表化、個性化、具體化的膚淺階段,距離抽象化、典型化、概括化、真理化的實質性階段還有相當遙遠的空間和差距!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古玩傳統和現實,我們又怎麼可以理論化、理想化、簡單化地膚淺和粗暴?又豈是你學過的、認為的、堅持的一票否決或一票肯定就可以撥雲見日、一錘定音得了的?不可為、不能為而硬為之,其結果自然是肯定了似是而非的而否定了似非而是的,點金成鐵、指鹿為馬,張冠李戴、顛倒黑白,扭曲歷史、辱沒文明,放縱虛偽、張揚醜惡,擾亂市場、毀滅收藏。

 

溫馨提示:圖片、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為學習分享,不作商用,轉載請註明來源。

傳統文化、古玩古董、香道茶道、心靈雞湯

相關焦點

  • 比假古董更可怕的,是假專家
    那麼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個觀點是,假古董固然可怕,然比假古董更可怕的,是難以辨認的假專家,下邊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首先,假專家的言論,會誤導無數如同白紙一般的新人,對他們以後的收藏之旅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 男子拿20萬拍的古董來鑑寶,專家:假的,但賺大了,值500萬美元
    男子拿20萬拍的古董來鑑寶,專家:假的,但你賺大了,值500萬美元近些年,人們的生活水平進步不少,一些殷實之人就想到了保藏,買一些古玩在家中既美觀能裝修,還有保存價值,最重要的是還值錢,保藏的時刻越久,價格越高。有時候,這些古玩的賣出的價格是收購價格的幾十上百倍還多。
  • 王剛回應砸2億古董事件:沒有砸錯,假的就是假的,我挺同情對方
    王剛:當年砸寶的事情過去了很多年,這一件事情當然是假的,那一件東西就是贗品,假的就是假的,沒有砸錯。王剛回應砸2億古董事件:沒有砸錯,假的就是假的,挺同情對方的!回憶這一件事情,其實算是古董收藏界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很多網友表示不能怪王剛老師。既然是在節目上面,當事人拿著東西走上了節目就要同意這一類節目的做法。而王剛砸寶的行為並沒有錯,而且法律也證明了這一點。
  • 敗家妻子借高利貸收藏,老公:假的直接離婚!專家:誰敢給你鑑定
    敗家妻子借高利貸收藏,老公:假的直接離婚!專家:誰敢給你鑑定說到中國的文化,那時候也是非常的歷史悠久了,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傳承,現在這片土地有多少的文物和古董,我們無法看到過去的歷史,只能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和古董來了解過去的歷史,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不少人開始對文物古玩感興趣,一時間文物收藏大熱,但是這也使得文物市場變得魚龍混雜,為了防止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損害,很多專家坐鎮鑑寶節目,幫助對這方面不是太了解的人鑑定寶貝同時傳授經驗。
  • 女子拿一幅畫去鑑寶,專家卻說是假的,女子:你們可知道我是誰?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古董基本上都很值錢,如果是一些年代久遠的古董,其價值則更不用了。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古董之所以值錢,絕不僅僅只是因為它的年代而已,還有古董本身存在數量的多少和做工是否精細等。就拿古代流傳下來的銅錢來說,它們存在的數量非常之多,所以實際上它們並不值錢。還有一些做工粗糙的陶瓷等器皿,也同樣不值錢。
  • 10件世界著名的假古董和買下它們的冤大頭
    小編相信不管你是初來乍到的菜鳥,還是在古董市場浸淫多年藏家,都或多或少碰到過「打眼」的時候。在這裡,小編總結了10件著名的偽造品和那些被假貨坑了的冤大頭不得不說的故事。《泰晤士報》與《新聞周報》為了鑑定這些文件的真實性請來了一批專家。歷史學家休•特雷弗-羅珀認為它們是真的。然而,當《Stern》把日記公開之後,發現這些筆記是在近幾年偽造出來的。而且,鑑定了該文件真實性的那位「歷史學家」根本不認得德語。後來證實這些日記是記者海德曼從一位名德國藝術家(也是一位偽造家)手裡買來的。
  • 故宮《清明上河圖》是假的?和許願藥不然一起鑑古董漲知識!
    在古董屆,一件貨真價實的古董,可是遠比一套房值錢。不過,古董可觀的利潤,也被很多不法分子盯上。想了解古董屆的水到底有多深?看親王馬伯庸小說改編的《古董局中局2 》,揭秘古董圈那些事兒。《古董局中局2》由拍攝《龍嶺迷窟》的費振翔導演執導,第二季多了幾位歌手加盟,除了魏晨飾演亦正亦邪的藥不然,沙寶亮飾演硬漢警官,還有一眾老戲骨撐場。
  • 「偷雞不成蝕把米」,尼姑帶假佛像求鑑定,反被專家戳穿騙局
    因為假古玩實在太多,而現在的人大多是剛剛接觸這一領域,很多人都沒有辨別的能力,為了求得一個真相,便有人帶著自己的藏品去鑑寶節目中,讓專家幫忙鑑定一下。 接著,這位尼姑就把東西放到了專家的面前。佛像一到眼前,節目中的幾位專家就認真地觀察起來。
  • 有多少人不知道古董真品遠多於贗品,中國古董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現在往往只出現前兩種情況,因為專家說「對」你要付錢,說「不對」你也要付錢,他說「不懂」你會給錢嗎?於是為了錢,專家什麼都「懂」了。六、 不知道古董即便被專家鑑定為假,也應索要證書(只要收 過 錢)到醫院看病,只要花錢掛過號,有病沒病醫生都會在病歷簿上寫下診斷意見。
  • 上千萬的古董被專家鑑定成仿品,太荒唐了
    在古董收藏界有著很多的小故事,而大部分的故事是建立在人為的基礎之上。用馬未都的話來講就是只要是入了收藏界這一行,不管你的多大的能耐,都繞不開打眼這一個話題。包括自己也是一樣,年輕的時候可沒少打眼,也見過最荒唐的打眼記。
  • 王一博被報假警:無知的人有多可怕
    名氣大了,被更多人喜歡的同時,也會被不少人討厭。近來,王一博被報假警事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不僅感慨,作為一名黑粉,無知真的很可怕。自從參加了《創造101》,參演了《陳情令》《有翡》以來,王一博可以說是名聲大噪,人氣一路飄升,獲得了很多粉絲。他的成功,是他一點點努力得到的。
  • 落入「古董局中局」,常德一大爺花22萬元買下243枚假銀元
    把發財的大好機遇讓給你尤其在古玩市場漸欲迷人眼小心血汗錢花出去了卻買來不值錢的贗品假貨最近常德一大爺就遭人「套籠子」花高價買到了假古董「鑑定專家」拍板價值不菲的銀元大爺花22萬多元購入243枚↓↓↓家住穿紫河轄區60多歲的鄭大爺平日喜歡收藏古董字畫銀元,在常德某古玩店結識了自稱「鑑定專家」的黃某,黃某見鄭大爺喜歡收藏,便預謀對其實施詐騙
  • 家裡給傳下來的古董,可能八成都是假的,大家幫忙看看
    16.家裡給傳下來的古董,可能大概八成都是假的,大家幫忙看看哈哈哈哈哈17.這一個應該不會是假的了吧,但怎麼就越看越眼熟呢?這個髮型還像個桃似的。18.思來想去這張照片必須讓大家開開眼,你說馬桶上邊裝顯微鏡多奇葩啊!設計師是怎麼想的呢?
  • 尼姑拿佛像上鑑寶節目,專家鑑定為假,她卻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因為假古玩實在太多,而現在的人大多是剛剛接觸這一領域,很多人都沒有辨別的能力,為了求得一個真相,便有人帶著自己的藏品去鑑寶節目中,讓專家幫忙鑑定一下。於是,在一次鑑寶節目中,有這麼一位尼姑,她帶著一尊佛像前來請求專家鑑寶。上臺時首先要對自己帶來的寶物進行介紹,而這位尼姑則十分驕傲地說到,這尊佛像已經被人供奉了數百年了。
  • 王剛誤砸價值2億古董被告上法庭,為何最終物主卻倒貼3300元
    毫不誇張地說,王剛只要一不拍戲,就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去淘古董上,他曾自己爆料說,他們家出了一套沙發不是古董,其他睡的、用的、玩的全部都是古董。因此王剛對古董也是深有研究,可以算得上半個專家。原來,按照節目規則,每個想要在節目中鑑定寶貝的收藏者,在上臺前都要籤一份協議,協議中的內容就是,如果專家鑑定的古董是假的
  • 我是古董商(30) | 江河日下
    有些人對《我是古董商》這個標題感覺不是很舒服,因為不夠含蓄也不夠文學,同時商業氣息又顯得不太體面,但是我並不打算改正這一點,我就是願意做這樣平實的陳述——我認真地做古董生意,認真地賺錢,認真地說話,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我既不是老師,更不是大師,我也只是古玩界的一個小學徒,就這樣輕輕鬆鬆地表達一些自己的觀點,輕鬆愉悅,我覺得挺好的。
  • 假醫生、假外教、假老師……請3·15帶走他們!
    所以小編今天也化身打假衛士,來打一波假。不過今天我們要「打」的,刺激了!賣「裸藻」(一種號稱比冬蟲夏草的功效強幾十倍的神藥)的時候,他事「中華醫學會主任委員、全國方劑學專家」;第三位:高振宗(忠)第三個名字會變化的專家,他是「壯陽補腎專家」高振忠▼
  • 著名主持人古董詐騙2億被刑拘!!!
    一,著名主持人陳維聰古董詐騙2億被刑拘 主持人、講波佬、政協委員、廣東電視臺知名主播陳維聰在廣州本地幾乎無人不識。然而,近日網上爆出陳維聰夫婦涉嫌古董詐騙2億元被警方刑拘。
  • 26元網購的「古董」,專家說是200萬的真品,希望趕緊繳納鑑定費
    26元網購的「古董」,專家說是200萬的真品,希望趕緊繳納鑑定費市場向來都是有風險的,無論是什麼市場,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亂象,而這樣的亂想,在古玩市場中最為常見。不少開始投資古玩的人,應該都有被騙過的經歷,時至今日,古玩市場的亂象已經不止出現在文物販子上,就連所謂的鑑定專家,也已經變成假的。人其實都保有僥倖心理,當某些鑑定公司打電話過來,或是自己主動打電話給鑑定公司,說自己手裡有價值百萬甚至千萬的收藏品時,每個人的心中就會不由自主地興奮。但世界上真的有這等好事?天上會白白掉下一個餡餅嗎?顯然不會。
  • 古董鑑定,高手在民間
    他們挑選古董的眼光,和鑑別「功夫」不是一般專家可以比,就是國家頂 級專家也未必能比得上。  為什麼一些專家不如民間高手?因為民間高手一般是以古玩為業的玩家或經營者,他們有壓力,如果東西買錯,得自己承擔責任,得自己賠錢,甚至傾家蕩產。所以逼使他們扎紮實實的學習專研,在市場摸爬滾打,練就火眼金睛,以實戰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