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收藏中大家都聽說過一個詞——「打眼」。小編相信不管你是初來乍到的菜鳥,還是在古董市場浸淫多年藏家,都或多或少碰到過「打眼」的時候。在這裡,小編總結了10件著名的偽造品和那些被假貨坑了的冤大頭不得不說的故事。
1970年,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亨利福特博物館購入了一把椅子。據說,這把椅子曾為威廉•布魯斯特所用,此人是1620年開拓出麻薩諸塞灣殖民地的一位先驅。
事實上,這把椅子並不是產自17世紀的古董。它誕生於1969年,是一位名叫阿爾芒•拉蒙塔涅的藝術家在自己的工作室裡製造並做舊的。亨利福特博物館以為這把椅子是真品,為此花了9000美元將其買入。到了1977年時,經X射線測試,證實這把椅子是用現代工具做出的冒牌貨。
德國維爾茲堡大學貝爾寧格博士是一位醫學教授,卻對化石有著特殊的熱愛。
1725年,貝爾寧格博士碰到了或許是本世紀最牛的化石——3個年輕人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石頭——每塊石頭上都刻著各式各樣的圖案。貝爾寧格買下了這些石頭。之後幾個月,他又從這些小夥子們手上購入了許多被陸續挖掘出來的石頭。1726年,貝爾寧格發表了一篇名為「Lithographiae Wirceburgensis」的文章,其中詳盡地記錄了他收集的204塊石頭,並提出了好幾個關於它們來源的理論。
其實,這些化石的來源可沒那麼複雜,它們只是些偽化石而已,被人工雕琢後,作為惡作劇賣給了貝爾寧格。
1983年4月,德國的新聞周報《Stern》的駐倫敦記者格爾德•海德曼入手了一批阿道夫·希特勒的日記。
《Stern》花了大約600萬美元將這批日記買入,並打算跟倫敦的《星期天泰晤士報》聯合發表。《泰晤士報》與《新聞周報》為了鑑定這些文件的真實性請來了一批專家。歷史學家休•特雷弗-羅珀認為它們是真的。然而,當《Stern》把日記公開之後,發現這些筆記是在近幾年偽造出來的。而且,鑑定了該文件真實性的那位「歷史學家」根本不認得德語。後來證實這些日記是記者海德曼從一位名德國藝術家(也是一位偽造家)手裡買來的。
2003年,經大英博物館和佳士得拍賣行鑑定,古埃及圖坦卡蒙國王之孫——阿馬納公主的雕像為真品,是3300多年前完成的。同年,伯頓博物館買下了這座雕塑。展出不久後人們便發現它是贗品。
公主的雕像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古董——她的出生地不是古埃及,而是英國大曼切斯特郡伯頓市。肖恩•格林哈爾在他父母的棚子裡完成了這座雕塑,他與父母一起製作並販賣假古董已經17年,並通過這個賺了不下100萬美元。
荷蘭畫家漢•凡•米格倫(Han van Meegeren)以偽造約翰內斯•維米爾的畫作而聞名。在他偽造的眾多作品中,聲名最為遠揚——或者說最臭名昭著的,是《以馬忤斯的耶穌與門徒》。
凡·米格倫的《以馬忤斯的耶穌與門徒》大約誕生於1936年,在1937年就通過了歷史學家亞伯拉罕•布雷德休斯的鑑定測試,在為期兩天的鑑定工作後,布雷德休斯確認這是一副完好的維米爾真品。這件事曾在《柏林頓雜誌》上登出。所以《以馬忤斯的耶穌與門徒》賣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價格,直到1945年才被發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都靈裹屍布是一塊引起了長達數世紀爭議的布。它對於天主教徒來說有著神聖的意義——據說,它在耶穌下葬的時候包裹過他的屍體,上面還留有他的面容。不過,除了虔誠的信仰之外,這個傳說的真實性沒有任何的客觀依據。1988年,通過碳-14年代測定,這塊布上的纖維來自於中世紀。這個結論向科學界證明了這塊所謂的裹屍布是偽造的,它並不來自耶穌受難的時期。
然而,2005年,發表於《國際熱化學學報》的新研究發現,裹屍布其實來自於1300年到3000年前。據說,這個錯誤被歸因於1988年的碳測試只鑑定了布上的一小塊布料,而不是整塊裹屍布。
2010年,倫敦國家美術館發現他們收藏的一幅15世紀的油畫是假的。
《聖母聖子與天使》曾被當作畫家弗朗西斯科的早期作品,於1924年被倫敦國家美術館購入。1954年,一幅幾乎一模一樣的畫作出現在了倫敦的一個拍賣會上,以至於兩幅畫的真實性都受到了質疑。1988年,在拍賣會上的那幅畫被驗為真品後,倫敦國家美術館開始仔細研究起自己收藏的這一幅。後來,他們發現這幅畫並非古董,它更有可能是來自19世紀的作品,而不是之前估出的1490年。畫上塗過樹脂,而樹脂的裂紋也是人為造成的,而這些都讓這幅畫看上去年代久遠。
以馬內利•多梅內克是一位在1846年去到了美洲的法國傳道士。1850年他回到法國,出版了一些關於印第安土著文化以及講述他在美國傳奇經歷的書,其中解釋了一批符號和簡筆畫的意義,這些符號是巴黎阿斯納圖書館的一個館員給他看的。
多梅內克認為,這份被他稱為《野生印第安人》的資料在美國土著文化中意義非凡。然而,這些符號被公開之後,很快便有人指出,這不過是一個德國小孩隨意畫下的圖案而已。
君士坦丁獻土據說是一份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書寫的法令,要把西羅馬一帶的部分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北義大利贈給教宗西爾維斯特一世,作為答謝教宗治好他麻風病以及把他轉入基督教的禮物。
事實的真相跟所謂的饋贈相去甚遠。這些於756年歸教宗所有的土地很可能是通過教宗史蒂芬二世跟矮子丕平的交涉所得,無非是教會跟法蘭克帝國之間的政治遊戲而已。1440年,君士坦丁獻土被指為是偽造的。洛倫佐•瓦拉指出了文件中的幾個客觀錯誤,比如其中提到了幾座當時並未建成的廟宇,以及君士坦丁其實從未患過麻風病的事實。天主教會承認了法令是偽造的,並於1929年將相關土地歸還給了義大利。
「庫洛斯」特指年輕人的裸體雕像。這個直立的少年有兩米高,雙臂側放,左腳向前,目光直直望向前方。位於美國加州馬裡布市的蓋提博物館於1980年看上了這座希臘庫洛斯,據說花了近1200萬美元將其購入,而這座雕像有可能是個贗品。
博物館是在1985年買進此雕像的,賣主是一個來自巴塞爾的藝術品商人。在買入它之前,蓋提博物館花了兩年時間做鑑定。理論上來說,這座雕像有可能出自6世紀末期的雕塑家之手。然而,人們無法辨別石頭表面的脫白雲化(石頭表面的老化方式)是否人為造成。其次,在當時選擇用這種大理石作為材料也顯得有些可疑。從風格上說,蓋提庫洛斯就顯得有點奇怪了,它像是一個把不同時期的風格東拼西湊所做出的產物,而這個問題同樣存在於另一座已經被鑑定為贗品的庫洛斯身上。在這座雕像的真假之迷被解開之前,蓋提庫洛斯的簡介卡上特別說明道:這座雕像有可能來自公元530年,也有可能是1980年左右造出的贗品。
古董真假的鑑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不是一朝一夕說學就能會的,它需要在長期地學習和實踐中去不斷總結、積累。
文物寶庫頻道一直致力於向廣大藏友傳播正確的收藏理念和實用的鑑別知識,幫助大家在收藏道路上少走彎路、收穫快樂。由文物寶庫頻道全力打造的大型系列收藏專題講座——【論藏】,已經走過了兩年多的寒暑,陸續開辦了玉器、瓷器、書畫、錢幣等各類收藏講座活動,獲得了藏友們的認可與支持。
2016年,【論藏】將再次起航,為您的收藏道路點亮明燈,為您的收藏生活增加餘韻。
長期諮詢熱線:13603998093
18639005833
想了解頻道活動動態
想了解 文玩鑑賞知識
請在微信公眾號中
搜索
「文物寶庫頻道」
微信號:HN6560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