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車展上,吉利汽車發布了一個重磅的信息「CMA超級母體」,看起來名字很大氣,其實就是一個新造車平臺。
當然,了解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的朋友們肯定不會對這個CMA平臺感到陌生,作為吉利投錢,沃爾沃研發出來的產物,CMA平臺無論是電子架構先進程度、模塊化程度還是機械素養都絕對對得起沃爾沃豪華品牌的身份。
所以,我們也就看見了諸多沃爾沃車型採用全新CMA平臺研發製造,也看見了吉利和沃爾沃合夥的品牌領克拿出了CMA平臺的產物,包括領克01、02、03和05,這些與沃爾沃共享CMA平臺的產品至今已經收穫了不俗的口碑與銷量,更是助力領克成為了目前中國自主高端品牌中最炙手可熱的那一個。
同時,這一次成都車展吉利發布「CMA超級母體」,其實除了基於CMA平臺打造的全新中大型轎車未來將上市之外,更多的是多了一層宣告的含義「未來我們將用CMA平臺製造更多的新款吉利汽車,競品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其實對于吉利汽車而言,他們的競爭優勢並不止於CMA平臺,事實上,他們還有一個定位低一個尺寸級別,但同樣品質極為國際化的造車平臺BMA,主打的是A0級和A級車市場,並且,目前除轎車繽瑞之外,基於BMA平臺打造的SUV產品已經達到了4款之多,分別是繽越Pro、繽越ePro、ICON和領克06。
其中繽越ePro是繽越Pro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相當於目前BMA平臺的SUV就是三款。同時,這三款車尺寸接近、價格區間接近,可能就有消費者會有點糾結,三款車該怎麼選,難度區別就僅僅只是設計、用料以及品牌溢價不同嗎?
答案是否定的,三款車其實各自對應的是不同的細分市場,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價格區間接近、但實際為三個階梯,品質有區別
很多朋友認為三款車價格區間接近,這一點筆者不否認,但是事實上來說,接近其實並不等於相同,在筆者看來三款車其實只是部分價格區間有小幅度重疊,但如果考慮實際價格,其實是從低到高的三個價格階梯。
我們以汽車之家的指導價來看,毫無疑問三款車的價格階梯是繽越
當然,這其中我們必然要考慮品牌溢價的不同,吉利品牌本身要更親民一些,其溢價能力是差於領克品牌的,所以這也是為何繽越和icon都較領克06更加便宜的原因,尤其是icon,其整體品質是強於繽越的,但是依然不貴。
而除了品牌溢價不同帶來的影響之外,其實導致三車呈現三個價格階梯的原因還在於品質不同,這一點從做工用料與配置可以看出來,雖然同為BMA平臺,但是三車在用料成本和配置層面是有差異的。
我們以已經正式上市的繽越pro/epro和icon之間對比來看,雖然同為BMA平臺,但是兩車定位不同,icon軸距長了40mm,屬於入門緊湊級,而繽越卻屬於偏大的小型SUV;同時,除了軸距不同之外,兩車後懸架結構是不一樣的,繽越為扭力梁非獨立懸架,而icon則是採用了多連杆獨立懸架,這就導致兩車成本不同,icon的成本更高使得售價自然更高,當然行駛品質會更高。
同時可以看見的,動力系統方面雖然BMA平臺都是1.5T 177馬力的渦輪增壓引擎,但是更貴一個臺階的icon卻在1.5T的基礎上加入了48V輕混,不僅使得最大馬力來到了190匹,且百公裡油耗還獲得了一定的降低,動力更強還更省油。
此外,如果您願意花點時間去4S店或者車展直接對比三車的話,您還會發現三臺價格階梯化的BMA平臺車型在內飾的用料方面是有顯著差距的,從用料與內飾品質來說繽越
定位不同,設計不同,空間實用性亦不同
而看了上面一段之後,肯定有部分朋友會有這種感覺了「是不是三臺車的差異說白了就是成本不同,進而品質不同呢?」
答案:不完全是,確實從價格來說,更高的價格會有更好的品質,但是另一方面其實三臺車面對的細分市場客戶是不同的,因為有一些設計的細節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們說空間實用性,最便宜的繽越反而最好,而最貴的領克06表現最差。
這是三臺車的後備箱,可能從圖片上來看不是很直觀,但在成都車展上,筆者親自去現場對比感受了三臺車後備箱實用性,直接說結論,定位小型SUV的繽越後備箱比定位於入門緊湊級SUV的icon和領克06都大,無論是絕對尺寸還是空間設計下的實用性都是最好的,其次是icon,而領克06的後備箱空間實用性表現最差。
當然,從這三臺車追求的人群不同來看,這一設計無可厚非,繽越的定位人群相對而言會對車的諸多方面有更剛需的要求,因此雖然其軸距最短,但是後備箱卻最實用空間最大,並且雖然軸距略短,但是吉利通過「薄化和軟化」前排座椅靠背的設計,其實繽越的後排乘坐表現是完全持平icon和領克06的。
唯一的問題,「薄化和軟化」會降低車廂內的質感,不過,這不是繽越的消費者追求的,如果有這方面的追求,icon和表現最好的領克06無疑更值得。
所以最後總結一下,三款BMA平臺的SUV車型,看似定位接近實則區分很明顯,如果您在意的是品質感、設計感與品牌影響力,無疑領克06是最合適的;而如果您在意性價比和空間實用性,那就選繽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