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地震獨立紀錄片10部

2021-02-07 Aha Videos


       「災難是一個特殊的背景,在這個不同尋常的背景下,人性的光明和陰暗被凸顯的一覽無遺。」

——杜海濱



《1428》


杜海濱導演2009年作品,於威尼斯電影節完成世界首映,影片分別拍攝於震後10天與震後210天,記錄了受災一線的本地群眾的真實狀況,本片也是最早完成的關於512大地震的獨立紀錄長片之一。


官方正片連結:

https://open.163.com/movie/2015/3/7/P/MAK5DVH1O_MAK5G2I7P.html


2008年5月12日14 :28, 四川大地震發生。


第一部分:地震後10天。


公眾的悲痛欲絕、救災的十萬火急,在鋪天蓋地的報導和施救之中,「生存」成為最重要的一個詞:竭力尋找搜救親人的個人、痛徹心扉的家庭,救出山裡受災養豬場的牲畜,在倒塌的瓦礫間收集菲薄的報廢金屬……廢墟之上,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在遊蕩,就像塔羅牌中的「愚人」,冷眼旁觀近乎荒謬的厄運突如其來降臨的悲慘世界;一位和尚與一位道士這樣總結了地震:「地震的肆虐,是因為土地爺已經長久不被供奉在我們的廟宇裡了……」。


第二部分:地震後210天。


四川的這個嚴酷隆冬,村民正在準備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重建計劃和救災資金落實中的問題,讓流浪漢和他的親人頗為不滿。為了迎接中央領導的到訪,徹底的村莊清理和帳篷難民安置正在進行(顯然每個人都將在冬天到來前住進新安置房的諾言還沒法完全兌現)。簡易安置房區,質量低劣的變壓器造成停電,中斷了大家的晚餐。


新年的早晨,俯瞰北川-受災最為嚴重的縣城:遊客們絡繹不絕地到來,不時與兜售最悲慘場景DVD光碟、紀念相冊的攤販討價還價,在7萬人頃刻喪生的廢墟前帶著觀光意味拍照留念……



《活著》

知名紀錄片導演範儉2011年完成512大地震紀錄片《活著》,葉紅梅和祝俊生是汶川地震中倖存的一對夫妻,不幸的是,他們8歲的女兒在這場大地震中遇難。像葉紅梅夫婦一樣的家庭還有很多,2009年他們大多住在臨時板房區等待家園重建,同時也希望能再次生育一個孩子,讓死去的那個生命"輪迴"到新生命中。


範儉完成的對大地震10周年特別製作的新紀錄片《十年:吾兒勿忘》,可在騰訊視頻查看。影片中也有對《活著》主人公家庭的再拍和回顧。


導演闡述


我們絕對不是要刺痛,我們給的是更溫暖更有生命力的東西,至少《活著》是很溫暖很有生命力的情懷的。單單從製作的精良程度上,是因為我已經做了這麼多年紀錄片,我有一個積累,再一個是因為我們這個項目是國際聯合製作的,你要作為國際聯合製作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否則人家也不會給你投錢。


我們本來以為葉紅梅生不了了,她自己也這樣認為,我們回到北京開始準備後期了,結果沒幾天,就懷上了,所以說整個讓我感覺生命特別的無常,首先地震很無常的剝奪了這些孩子的生命,然後在長久的孕育當中又出現了很多突發性的東西,你想要這個生命來的時候偏偏不來,遲遲不來,當你放棄了他卻來了,而他們一直想要的是個女兒,但是最後給你的就是一個兒子。


然後生命又非常的有常,有常是指生命有著巨大的慣性在裡面,慣性就是生命得一直往前走,不能往後退。他們夫婦一直希望他們的生命回到地震以前的狀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包括很多母親,她做夢總是夢見地震以前的一家三口,夢醒了之後就哭,所以生命是只能往前,包括周圍其他人的生命狀態,包括所拍的菜地,這些生命都在往前,包括這個城市也在往前走。


《五月一天》

四川籍導演馬佔東2002年便開始獨立拍攝製作紀錄片,2006年成立圖謀工作室,致力於紀錄片拍攝製作。其2011年作品《五月一天》聚焦地震受災家庭的劫後生活,北川人鄧勝銀在外打工,地震時他在縣城的妻子朱嘵蓉幸運地躲過了災難,而剛去上學的孩子卻再也沒回來。


本片記錄了北川人朱嘵蓉一家在災後一年多時間裡的生存狀態。從臨時安置點到板房,失去孩子的這對夫婦似乎是這場災難之外的人。他們以四川人特有的生存哲學,應對著周圍的人以及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的各種事情。


導演闡述  


我的拍攝對象是來自北川農村的一對夫妻,地震中他們未滿九周歲的兒子去世了。有一天早已接受這個現實的母親,突然聽說她的兒子當時是逃出了教室的,而震後五個多月的時間裡卻全無訊息。這突出其來的傳聞令她幾近崩潰,幾個月來我從沒看見過她哭得那麼無望。


開不開機,讓我很猶豫。最終我從拍攝者轉換成他們可以傾訴的朋友。我知道從工作角度看,也許我錯失了一些好鏡頭。當一個拍攝對象毫無保留地在你面前展示一切時——紀錄片道德底線的邊界在哪裡?這是紀錄片製作者無法迴避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沒有「作者」的介入,生活的片段原本不是那樣的。


自此之後我不再有意識地問他們在五•一二以前的一切。因為那種對拍攝對象誘導性的提問,以獲得影片作者想要的答案以及那種「事件發生前後不同生活的對比」的設計,這不應該是我的工作方式,我想。紀錄片的價值不在於沒有拍到的,而在於你拍到了什麼。


《眾生》

陳心中導演2009年作品,影片拍攝於汶川大地震的半年之後,展示了重災區什邡市紅白鎮和起周邊地區幾個普通人物和家庭的災後重建的生活。


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當地一個道觀的主持62歲的林理峰。因為道教在其方法論上,存在直接幹預現實生活的各種手段,諸如看風水,解孽生禍事等等,所以當地災民帶著災後生活和精神狀態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向林主持求助,反映了人的生存在突然受到重創之後,對信仰和神性力量的需求。


這是一部拍攝於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紀錄片,主要人物是一個在破敗的道觀裡一心為災民超度亡靈、消災祈福的道士;一對在地震中失去兒子之後,再次懷孕,一心盼著新生命降生的中年夫婦;和一個失去了唯一的孫子之後,靠在簡易棚裡為村民理髮來打發老年時光的剃頭匠。


村民們表面的生活平靜如水,但在波瀾不驚的生活表面之下,是難以彌合的深深的傷痕。


《去大海的路上》

曾留學加拿大的古濤在2010年後開始專注於紀錄片的創作,其作品《去大海的路上》曾於2010年在加拿大上映,本片研究的是兩個地震倖存者的夢想,記憶和感官知覺,抒情和困擾,反映了災害日益頻繁時期脆弱的人的條件。


古濤的新作《馴馬》獲得了南特三大洲影展的最高獎。


電影作者古濤在2008年震後5個月後在地震災區進行了實地走訪並拍攝了這部短片。這是一部用8毫米與16毫米黑白膠片拍攝的作品。作者採用純手工的光學印製(optical printing)實驗手法將紀錄片素材與抽象影像融匯成獨特的影像表達,加以豐富的聲音設計(sound design),呈現出現實結構中的詩性。


《殤城》

導演趙琦參與製作了《歸途列車》、《千錘百鍊》、《大同》等數部紀錄電影的製片工作,《殤城》是其導演作品。


2008年5月12日,一場巨災襲擊北川。老北川縣城被徹底摧毀,死亡人數達到兩萬。影片跟隨三個遭受地震嚴重打擊的家庭,見證了在三年中,他們如何從零開始,重建生活。一個慈祥的父親、一位與老母相依為命的離婚大姐和一個叛逆的男孩,他們代表了千千萬萬的普通中國人。他們在從傳統向現代快速轉變的路上,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


《殤城》採用紀實跟隨性拍攝與客觀觀察的方法相結合,講述了一個真實、震撼又略帶感傷的故事。


《獨·生》

《獨·生》獲第 41 屆美國學生奧斯卡獎,影片採取了客觀觀察與跟拍的方式紀錄了三個地震失獨家庭試圖重建家庭的旅程。


第一個家庭蔣家失去了念初二的兒子,幾年後家中幸運地誕生了一個調皮的女兒。雖然收入微薄,但他們極力地為女兒提供無盡的愛與物質支持。


第二個家庭方家的女兒沒有逃出高一(3)班的教室,而他和她均年事已高,喪失了再生育的能力。她決心領養一個女兒並在尋女之路上歷盡挫折,而他顧忌自己的高齡,而使得兩人在討論這個家中最重要的話題時產生了嚴重的隔閡。孤家寡人的顧家已完全不成家,她失去了丈夫、女兒以及幾乎所有至親。她試圖拋開所有的塵事慾念,皈依佛門。


《冬去春來》

周侯衡,胡婷婷聯合執導,《冬去春來》是一部關於在四川大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少年用DV影像紀錄地震過後人們的生活變化以及自己在生活上面臨的新選擇,聚焦五個在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少年,本片從孩子的視角展現在大地震後人們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


《紙房子》

範坡坡,鄭曉執導的紀錄片,「我一直跟我的學生講,這個項目的主要目的並不只是造房子。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搭建一座中日友誼的橋梁……」帶著這樣的想法,日本建築師坂茂來到了中國四川成都。


2008年,「512」大地震,成都市華林小學的兩棟教學樓變成危房。坂茂設計的紙管結構房子,恰好適合作為過渡校舍使用。這位素以大膽使用材料聞名的建築師,曾為世界各地的難民搭建避難所,這次成都之行似乎更有企盼。然而美好願望的背後,也不得不面臨各種困難。8月份的成都,炎熱的夏天讓人焦躁不安。二十多個日本學生與中國志願者難以溝通,民族與國家的觀念仍舊牢固地存在大多數人的記憶裡,不同的工作方式又拉大了彼此的鴻溝……


但為了共同的目的,大家必須克服重重困難。在孩子們的期待中,三棟「紙房子」終於竣工完成……


導演闡述:

得知「紙房子」即將動工,這個事件一下子吸引了我們。帶著一臺小DV和對紀錄片的熱愛,我們來到成都探尋這個理想化的建築。過程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順利,但卻因此得到一些意外收穫。


《愛過》

汶川地震過去十年時,在地震後出生的孩子漸漸長大。父母面對著「震後一代」,心裡卻惦記著地震前那個生命,如父如母的責任被記憶與情感糾纏。這心心念念,何時放下?


大災難對親情的破壞是長久的,並非血緣所能挽救。災難造成了愛的阻斷和疏離,新的血緣關係也不足以強大到抵制巨大災難和創傷的影響,血緣修復不了情感,甚至變得不重要。我們努力讓觀眾理解這些父母內心的糾結,畢竟他們親歷了那場災難。這是範儉「地震三部曲」的第二部。



-Aha視頻三周年-


微博:@Aha視頻 | 微信公眾號:ahavideos



相關焦點

  • 512大地震獨立紀錄片12部
    杜海濱導演2009年作品,於威尼斯電影節完成世界首映,影片分別拍攝於震後10天與震後210天,記錄了受災一線的本地群眾的真實狀況,本片也是最早完成的關於512大地震的獨立紀錄長片之一。知名紀錄片導演範儉2011年完成512大地震紀錄片《活著》,葉紅梅和祝俊生是汶川地震中倖存的一對夫妻,不幸的是,他們8歲的女兒在這場大地震中遇難。
  • 由12部獨立紀錄片記錄的「5·12」大地震縮影
    今天,是「5·12」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我們用12部獨立紀錄片去回看那段記憶,並試圖與當下相連,獲得理解,進行反思。影片分別拍攝於震後10天與震後210天,記錄了受災一線的本地群眾真實狀況,本片也是最早完成的關於「5·12」大地震獨立紀錄長片之一。簡述:2008年5月12日14 :28, 四川大地震發生。
  • 512汶川地震紀念|災後重建的四川是什麼樣?這兩部紀錄片告訴你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汶川發生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11年前,在汶川地震之後的一年,CNEX向所有關心人與土地、關心人與生活空間、關心下一代生存環境的紀錄片工作者發出邀請,一起來眺望「下一代的家園」,有兩部承載著「512地震」歷史的紀錄片——《1428》(115&58min)和《紙房子》(20min)出現在名單中。
  • 512大地震後的映秀
    2019年7月~映秀地震遺址映秀街景512大地震遺址     震前,漩口中學是映秀的標誌性建築物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都汶公路全線80%的道路被損毀,10餘千米的路段被崩塌的山體完全覆蓋,50餘座橋梁受損,7座橋梁完全垮塌,數十處山體滑坡。2012年11月,映汶高速通車,都汶高速全線貫通。
  • 512地震毀滅北川整個縣城,原址廢墟保留至今,新縣城成旅遊景點
    512大地震後的北川人民怎麼樣了?舊址廢墟保留完好,新縣城成旅遊景點。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破壞了超過10萬平方千米的區域,受災區達200多個縣市,69227人為此失去生命,17923人失蹤,數百萬人失去家園。
  • 「最不務正業」校長葉志平:他讓2300師生躲過512大地震
    時至今日,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忘記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這場環繞地球6圈的地震波可以說是破壞力極大的一場地震,區域的破壞和人們的傷亡,都讓中國上下一同悲痛。汶川地震中發生了很多的故事,讓國人感動,這場浩劫之後讓人們更加團結,更加熱愛祖國,熱愛生活。
  • 這兩部關於汶川地震的紀錄片獲得了西湖國際紀錄片獎
    年 10 月 20 日晚,第二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閉幕式暨優秀紀錄片分享會落幕。大會現場,騰訊新聞聯合出品,範儉、餘潤澤導演的系列紀錄短片《十年:吾兒勿忘》獲評「D20 優秀系列紀錄片」;騰訊新聞聯合出品的紀錄長片《愛過》獲評「IDF最具潛力發展計劃」。汶川地震已過去十年,部分失去孩子的父母選擇了再生育。悲傷能否撫平?生命能否替代?親情能否轉移?範儉用一系列紀錄片——《活著》《十年:吾兒勿忘》《愛過》,試圖呈現這些複雜的心理和情感。
  • 日本「3·11」大地震紀錄片導演:拍攝是有暴力性的,很多記者沒意識到這一點 穀雨訪談
    02 10  海嘯發生後的南三陸町政府災害預防部大樓。她住在日本東北部大地震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宮城縣南三陸町,大地震奪走了她5位親人的生命,摧毀了她距海邊只有30米的家。此後,她住過避難所、簡易房,繼續參加學校的合唱團、讀書、高考,日子看似平靜,卻充滿艱辛。但在地震之後的絕望中,她一直在努力尋找希望,和父母一起重建生活。看完這部紀錄片,文章開頭那位認為自己不應該活著的女人慢慢原諒了自己,決定繼續活下去。
  • 社會場域中的獨立紀錄片
    [3]    目前得到學界和業界廣泛認可的概念形式應該是「獨立紀錄片」一詞,但將近10年來,還是不斷有人對「獨立」作出新的闡釋,如崔衛平指出:「『獨立製作』的『獨立』意味著非官方機構製作」;[4]峰萬裡將獨立紀錄片看作是官方機構之外的「民間力量」製作的「民間紀錄片」;[5]詹慶生、尹鴻認為「獨立」意味著非官方機構製作,並且將沒有進入體制內的審批程序或者沒有在體制內的主流媒介渠道播映的紀錄片影像作品作為判斷影片是否是獨立製作的一個標準
  • 12 年過去了,經歷過 512 汶川地震的人怎麼樣了?
    題圖:央視網新聞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時 28 分 04 秒,四川汶川發生 8.0 級地震。近 7 萬人喪生,1.8 萬人失蹤,37 萬餘人受傷。2020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十二周年祭。12 年過去了,經歷過 512 汶川地震的人怎麼樣了?
  • 「看見驚奇」杭州站招募|汶川地震紀錄片《媽媽》背後的故事
    創維將用最新的科技成為你的「眼」,突破時空的限制,與你一起追溯歷史,看汶川地震十年後的重塑與新生。「遺忘才是終極的死亡」,這是電影《尋夢環遊記》裡米格在尋找夢想和家人時得出感悟,也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紀錄片《媽媽,我還是想你》裡主人公張丹玥的心聲。那場地震讓11歲的張丹玥失去了母親,十年後她希望通過母親生前的學生、老師、好友拼湊出母親的形象。
  • 大地震前兆!
    唐山大地震前兆紀錄片:大震前必有異像?動物最先感知?在《唐山警示錄》和紀錄片《掩埋》等描述唐山大地震的材料中,都花了大量篇幅去說動物逃亡、地聲、地光、地磁變化、氡氣變化、溫度變化,以此說明地震不是不能預報,而是地震專家對此不夠重視甚至玩忽職守。然而這些所謂異象,到底有多少人是當時就知道的,還是事後進行誇張陳述的還不好說。
  • 設計師不容錯過的10部紀錄片!
    今天小編為大家精選了10部紀錄片,一起來重溫經典,學習經典的設計思想吧!這部紀錄片值得每一個產品設計師都看看。NHK史無前例獲得了這位一向嚴苛的動畫導演的同意,得以派出一名紀錄片導演貼身拍攝宮崎駿的日常起居及其難得一見工作場景。
  • CCTV9推出10部精彩紀錄片,足不出戶看大片
    CCTV9推出10部精彩紀錄片,足不出戶看大片 2020-02-02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8年評分最高的10部紀錄片
    「2018評分最高的10部紀錄片」裡,美國參與製作的有5部,來自日本的有3部,剩下兩部分別來自韓國和尼泊爾。今年大熱的《四個春天》、《馴馬》則入選了「2018年度最期待華語獨立佳作」,分別排名第一和第六。
  • 地震帶甦醒?美國震完印尼震,都是大地震!和厄爾尼諾有關嗎
    這兩天,接二連三的地震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熱點話題,比如我國四川宜賓連日來發生多次地震,讓不少四川人驚魂未定;而7月5日-7月6日,美國加州南部地區連續出現兩次6級以上地震,最大地震為6.9級,並且自7月4日以來已經發生了大小地震4700餘次,而在5日大地震過後的一小時內,當地還發生了3場高於5級的較大規模餘震
  • 國產獨立紀錄片《囚》
    昨天,2020.10.8,今年十一假期的最後一天去北京看了馬莉的紀錄片《囚》,很喜歡這部近5個小時的、近似黑白色調的、獨立製作的國產紀錄片,這部等待了三年的電影,看完後才明確的意識到如果不是遠赴帝都觀看這場小範圍的、觀摩性質的觀影,那因為素材、時長都絕難大範圍正式公映的這部紀錄片肯定還是繼續難得一見的苦等狀態。
  • 豆瓣高分電影《唐山大地震》你看過嗎?震撼人心催人淚下!
    本期分享《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在它初生的時,我已經開始關注,最開始我以為它是部災難片,可後來看了故事大綱後,我知道,這是一部描寫親情大片,描寫震後人民是怎麼一路走過來的片子。作為親情片,它已經很完美了,充分的賺取了人們的眼淚,也震撼了人們的心靈,沒經歷過地震的人們,也許無法理解地震來時,他們的恐懼,地震後,他們從絕望裡是如何堅強的走出來,
  • 紀錄片《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
    六集紀錄片《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選取了經歷過512地震的六個不同類型人物 講述了一個地震失獨家庭再育、養育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災區群眾經歷創痛之後,重新擁抱新生活的成長故事。 2、 兒童心裡幹預專家王潔玉。 講述了華西的兒童心裡幹預專家王潔玉,十年來不懈努力,幫助災區兒童走出心裡陰霾,重新樹立生活信心的故事。
  • 價格合適 華為 D 14寸(16+512)大促中
    (中關村在線 西安行情)華為MateBook D 14寸(16+512)i5-10210銀/灰W版筆記本,目前該款筆記本電腦在西安經銷商「虎巴商城(中信偉業)」火熱銷售中,喜歡的朋友不妨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