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毒舌英語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冬至快樂!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特殊的一個,
在這一天祭祖、吃團圓飯,
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
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春節。
請問哪位小夥伴家鄉有「冬大過年」的風俗習慣?
你們家過「冬」是吃湯圓還是餃子呢?哈哈,快來暴露身份吧^@^
今天是冬至日,那麼英文裡「冬至」如何說嗎?二十四節氣又怎麼說呢?
可能有小夥伴們會不屑地說,這些不會說有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考試不會考到。但是,ds君可不這麼認為,因為——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日前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時十年,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終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申遺成功標誌著「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為世界所認可,這是中國人應該驕傲的事,而推廣中華文化必然是中華兒女的責任。
不過,其實現在對於二十四節氣的譯法,國家還沒一個統一的標準。
ds君經過對多個版本進行比較,同時結合新華網的一些報導,挑選了一個較為簡練易記的版本,供小夥伴們參考,趕緊學起來!
The 24 Chinese Solar Terms
中國二十四節氣
The 「24 solar terms」 originated and was first used in China. It was creat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needs of agriculture. It’s determined by the changes of the sun’s position in the zodiac throughout the year, with two segments each month. Ancient Chinese people used it to guid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pecial climate signs such as floods and drought, cultural ceremonies, family gatherings and even healthy living tips. Nowadays the 「24 solar terms」 is still being used by farmers and followed in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part from China.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中國,並且最先在中國使用。它是人們在幾千年前根據農業實用需要而創造出來的。它由太陽全年在黃道十二宮的位置變化來決定,每月有兩個節氣。古代中國人民用它來指導農業生產,標示洪澇和乾旱等特殊氣候特徵,提示文化儀式、家庭聚會,甚至健康養生技巧。現今,二十四節氣依然被農民使用,並且在中國以外的世界許多被其他地方沿用。
Spring Begins, The Rains, Insects Awaken, Vernal Equinox, Clear and Bright, Grain Rain are all in spring.
Summer Begins, Grain Buds, Grain in Ear, Summer Solstice, Slight Heat, Great Heat are all in summer.
Autumn Begins, Stopping the Heat, White Dews, Autumn Equinox, Cold Dews, Hoar-Frost Falls are all in autumn.
Winter Begins, Light Snow, Heavy Snow, Winter Solstice, Slight Cold, Great Cold are all in winter.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都是在春天。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都是在夏天。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都是在秋天。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都是在冬天。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節氣,通常在12月21日或者22日。在這一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中國人為什麼都比較重視這個節氣呢?據說和「陰陽」相關。人們認為,過了這一天,白晝一天比一天長了,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陽」氣逐漸回升,因此也算是個吉利的日子啦。
冬至是家族團聚的一天。在這天,中國南方的家庭會包湯圓、吃湯圓,以象徵團圓的意思。不過在中國北方,似乎更多的人會吃餃子。當然還有很多地方有不同的風俗,快來看看你們家是不是這麼過「冬」的:
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景仲冬至舍藥留下的。
羊肉湯
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糯米飯
在江南和廣東一帶,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和糯米飯的習俗,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擂圓
擂圓又叫「冬至圓」是浙江台州人們冬至的重頭戲,老傳統。「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圓圓潤潤」,與平日裡吃的湯圓相比,「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
釀酒
蘇州人民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麻餈
浙江金華一帶有冬至吃麻餈的風俗,麻餈也是閩南、江西傳統的漢族名點,春節等傳統節日食俗,歷史悠久,備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
湯圓
湯圓本是漢族元宵節的團圓食俗,但在廣東潮汕地區漢族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把冬至當作團圓節,有吃湯圓的習俗。
南瓜餅
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餅,大街小巷瀰漫著南瓜餅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