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變味了?|| 深度

2021-02-09 無冕財經

以往,很多人的日常是,著急找飯店用大眾點評,有閒了跟著大眾點評必吃榜打卡,到了飯店,點菜都不看菜單,直接參考大眾點評網友的推薦,大眾點評曾是吃喝玩樂的最佳指南。

而如今,「大眾點評必吃榜再次踩坑,再也不相信必吃榜了」、「以前只要出去吃飯幹啥都會看大眾點評,現在覺得真的好坑,因為在好評裡找到兩三條真實差評太難了,」網友在微博上吐槽。

▲網友吐槽大眾點評必吃榜。

大眾點評上的「職業大V」不是秘密。平臺跟大V的大部分合作以免費試吃試用的方式實現,少部分有償點評的費用在百元上下,根據帳號等級浮動。由此牽出的是一整條刷點評產業鏈:第三方公司聯絡商家、組織大V、派單體驗、「交作業」,整套流程一氣呵成。

一邊是用戶反饋虛假好評擾亂消費決策,而另一邊,商家也對大眾點評的評價體系感到困惑,因為他們經常遭遇同行或顧客的惡意差評。

眾多網友最直觀的感受是,大眾點評變味了,看到的真實評價越來越少,虛假好評和惡意差評卻越來越多

曾經小而美的大眾點評,在被美團合併後,商業化導流的氛圍越來越重,內容越來越雜,當一個以高質量UGC內容為生的社區,失去了它的口碑,大眾點評的靈魂還在嗎?

 能刷好評,也能刪差評

好評如潮的店鋪到店之後發現「踩坑」,答案顯而易見,這些好評是刷的。

張文在黑貓投訴上提到,自己被拉入了佛山地區V6以上高級用戶群,發現一篇篇洋洋灑灑的(150字+3張圖片)好評,能讓一家剛剛開張不足一個月的新店霸佔佛山地區網紅店榜/美食熱門榜/口味榜/評價榜第一,大量高級亮V帳號扎堆寫好評,背後居然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第三方獲得巨額酬勞,商家短時間內靠大量『好評』迅速增加口碑曝光量,虛假顧客免費品嘗美味佳餚,看似皆大歡喜的結局,實則對消費者誤導消費,用欺騙手段來吸引顧客,讓正常營業的商家被排擠,大眾點評的口碑已為末日黃花。」張文表示。

▲網友投訴截圖。

隨後,深燃聯繫到張文,他表示:「現在的大眾點評淪為了刷單人員的天堂。」據他描述,早期大眾點評推出霸王餐的時候,在每個城市挑選了一些高級別大V作為帶隊隊長,每一次商家做霸王餐,會員抽中之後,都有帶隊隊長組織這些人去體驗。久而久之,這些帶隊隊長和第三方刷單公司相互勾結。不過在2020年12月,張文所在的大眾點評官方大V群解散了。

張文向深燃展示了他所在的刷單群的聊天記錄,群裡從早到晚不間斷在發布刷單任務:「佛山-禪城-同濟路附近-西餐,品酒,吃西餐,環境可以,1號,300-500的餐,要求:必須正式露臉點評,點評質量好優先,時間:1.6-2.6周末均可到店。」

▲刷單群裡在派單,受訪者供圖。

在四個多小時裡,該群就發布了12個不同商家的刷單需求,張文告訴深燃,這個組織號稱有50個500人群,也就是25000個高級大V,覆蓋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深圳等珠三角地區。大V吃喝免費,有幾十塊錢車補,他們模擬正常人消費,有套餐的買套餐,有買單功能的用買單功能。

刷一單商家需要付出什麼成本呢?深燃以新開店要刷單為由聯繫到一個給大眾點評刷好評的第三方公司負責人,對方表示:「有點評、收藏、探店一起的整包方案,也有半包的,如單獨發『好物』,需要發票的話公司有統一版本的合約可以籤訂,新店建議一次不要刷太多。」

至於具體價格,對方指出,包點評不包精選的一般「打卡」(點評多為一句話評論,精選多為內容150字以上,配9張圖,內容詳盡),收費標準是會員等級*13元;「好物」需要商家提供照片,文案第三方提供,收費是等級*10元;點評+收藏一般收費為等級*15元。

▲刷單方對話截圖。

也就是說,如果要求大眾點評7級會員完成點評,收費為7*13元,即91元;完成好物,收費為70元;點評+收藏則是105元。另外,大V探店的標準是,1萬以上粉絲的達人,免費吃飯外加300元報酬。

第三方組織從商家手裡收大價錢,落到大眾點評大V手裡能有多少錢呢?

多位資深大眾點評會員告訴深燃,根據自身等級和粉絲數量多少不等,如果只是簡單的收藏、點評發圖文,一般一條幾十到幾百不等,而探店則是除了免費吃喝,還有幾百元報酬

菲菲是大眾點評5級用戶,級別不算高,但他有5萬個粉絲,所以經常有第三方公司找上他寫點評,他曾經接過一些刷單,對方提供圖片和文案,他無需到店,直接發布,酬勞是300元。

不僅有單次服務,深燃在淘寶上搜索發現,還有不少商家做大眾點評運營業務。深燃按其中一家淘寶店的提示加了微信,對方表示,不接單獨刷單業務,因為「平臺有風控,單刷會被過濾」,只接受包月或更長的套餐包。「單月服務收費2800元,包括刪除差評、收藏200-300個、問大家4條、評價8-12條、訪問量每天100-200,銷量8-12個。」

▲大眾點評運營商家。

根據該商家的說法,在大眾點評上不僅能刷好評,還能刪差評。刪除差評服務被對方說得很玄乎:「不找差評用戶,也不找官方,用後臺大數據來識別,我們熟悉規則,利用了平臺的規則在操作。」

不過,深燃追問後發現,對方所謂的刪除差評並不是徹底刪除差評,而是把差評從精選中調入全部評論裡,「顧客點擊差評也看不到。」他還展示了很多刪除了的大眾點評7級用戶的差評。

▲刪除的差評截圖,受訪者供圖。

如果在一個以內容為核心價值的社區裡,好評可以花錢刷,差評可以花錢刪,這無疑是致命的漏洞。

對此大眾點評方面回復深燃稱:「對於虛假點評和黑色產業鏈,大眾點評一直嚴厲打擊、採取零容忍的態度,2019年4月至今已處理違規評價超過4000萬條,違規商戶6萬餘家,違規帳號7.5萬個。」

 商家稱遭遇大V要挾、惡意差評

眾所周知,大V在大眾點評生態裡非常有話語權。在大眾點評的機制裡,寫100字的點評配3張圖,一個月寫4次,你就可以升到橙V,橙V可以吃霸王餐(「霸王餐」於2020年11月更名為「免費試」,為了方便理解,本文仍用霸王餐稱呼)。橙V會員總共有V1到V8這8個等級。如果升到V8會員,出去吃飯基本不用花錢,每年會有用不完的優惠券,而且不少人表示,V8會員只要願意,去吃飯的時候跟老闆打個招呼,事後給個好評,老闆願意給你免單

網上有人說,店鋪剛開業時,最簡單的爆單方法,就是砸錢請一堆V8會員過來體驗。同城的V8會員都有群,互相認識,幾百個橙V給你好評,你就不用愁生意了。但話語權如此強的大V,不配合起來也夠難纏。

芳草開了一家美容店,她發現,作為新店,沒有消費記錄和大眾點評的評價,根本不會有新訂單,而且美團平臺通知他們,一旦檢測到商家自己的店員、家人朋友消費和點評,將會永久關店。

美團平臺的初衷是為了避免熟人刷單,向用戶展示客觀公正的評價內容,但這卻對一些商家造成了困擾。「平臺把我們所有可能積累原始評價的方式都封死了,新店想獲取用戶評價只能購買平臺的霸王餐。」芳草只能花了5000塊錢買了100份霸王餐,結果遭遇到進店客戶的惡意差評。

「有一位客戶做完她抽中的免費項目,還要求再給她做超過免費項目範圍的臉部和肩膀SPA,我們表示沒辦法加做時,她說我很會寫評價的,你們這樣子的話我很難寫評價。後來她就寫了一個3星的評價,雞蛋裡挑骨頭,說進門沒人給她換鞋,躺著的時候有點冷,工作人員沒有提前給蓋毯子之類的。」芳草回憶。

她還遇到一個客戶,「我們的霸王餐明確寫了周一到周五工作時間到店,這個用戶多次打電話要求周末來做,被拒絕後,她又說當晚要來,問營業到幾點,我說十點半,對方說,那我過不去,你們加班等我吧,我們說太晚了沒辦法等,她說那我會給你們差評。」

消費之後惡意威脅給差評是一種,還有的是沒消費過的匿名用戶惡意差評,芳草的店就遇到一個這樣的用戶,「評論內容非常低俗,甚至說我們進行不正當業務。」

受差評困擾,芳草去找大眾點評官方申訴,要求刪除惡意差評,甚至提供了監控錄像和錄音,仍然沒能解決問題。

大眾點評的說法是,霸王餐是為了幫助商戶輻射更多的用戶到店,用戶體驗後有可能轉化成商戶的忠實顧客,也有可能向其他人推薦,幫助商戶二次傳播。霸王餐與參與用戶的等級無關,抽獎時也不會向LV等級高的用戶傾斜,平臺不幹預用戶的評價內容。

「無消費的惡意差評是違反平臺規則的,如果商戶認為用戶的評價存在問題,可以申訴,大眾點評的公信力運營團隊會根據商戶提供的信息進行複查核實。對于勒索商戶的行為,我們一經核實將會對用戶進行嚴厲處罰,包括但不限於大幅降低等級、不再允許參加平臺的任何福利活動、甚至永久封號等。」大眾點評方面告訴深燃。

「大眾點評嚴厲打擊刷單行為,並力推自己的霸王餐服務,可是它提供的產品又不能夠保證服務質量,被大V要挾,惡意給差評情況沒有約束機制,商戶買它這個產品很頭疼,就走向了第三方組織,都是花錢,刷單至少大部分是好評,且不會被大V惡意要挾。」芳草說。

在她看來,大眾點評的霸王餐這個產品有缺陷,商家無論怎麼投訴、舉證指出霸王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平臺置若罔聞。

商家楊姍也曾遭遇惡意差評,她告訴深燃,新店剛起步時,遇到有人無消費惡意差評,自己朋友在評論裡懟了一句,這個人就天天刷差評,還揚言刷到店家關門為止,差評的確影響了客流量,向大眾點評投訴也沒用,最後這個人連刷了十多條差評才罷休。「什麼時候才能做到保護雙方,達到公平公正合理?」楊姍憤怒地說。

在芳草看來,惡意差評充斥的原因是在大眾點評上發表評價的門檻很低,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過來寫差評而不必接受監督或懲罰。刷單行為猖獗也很好理解,在她看來,對新店來說,想積累一些原始評價無非兩條路,買大眾點評的霸王餐,相當於有平臺抽中的人來探店,或者找第三方組織的人來探店,也就是刷單

「我覺得我們這些大眾點評的商家被大V綁架了,就好像他們可以用一條好評去要挾全世界。」芳草說。

 大眾點評怎麼了?

產品經理判官認為,很多人感覺到大眾點評變味,跟產品性質、用戶口味差別、美團外賣和大眾點評的整合、信息流推薦導向有關。

「大眾點評在上遊,生產流量,美團在下遊,消耗流量。在美團體系內,美團是個商業產品,大眾點評更像一個社區產品,這些內容本身參與了商家的排名、曝光、到店客戶,因此大V對商家很重要,就催生了有償好評。」

同時,在他看來,同一個菜在店裡吃和外賣吃差別很大,很多店的堂食和外賣是兩撥廚師在做,外賣可能提前做成了半成品,這兩套內容的評價放在一起會矛盾。而且評價有很大的主觀性,好吃和正宗就是兩回事。「大眾點評像短視頻,美團像直播,很多東西在短視頻裡很好看,一開直播就翻車,美團和大眾點評兩個產品協同是好事,但整合有一定難度。」

此外,判官觀察發現,打開大眾點評總是彈出一些看似不正規的店,點進去其實也就是足療、按摩、SPA,但裡面的評價會讓人誤以為是色情服務,如果按信息流來推商家信息,打色情擦邊球的內容點擊率肯定高,在這樣的導向下,商家容易找人主動生產這樣的內容,用戶為了提高自己的評價權重,也會故意拍這種照片。

「如果一個產品混合了社區、評價體系、UGC,再加上信息流分發,很難做好。有的大V來平臺上是獲取流量的,通過打卡、炫富等手段漲粉,有的是有償刷單,因為利益相關,要替商家說話,這些內容容易傾向於不客觀甚至誇張。」判官告訴深燃。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將大眾點評上用戶的評價有水分總結為兩個原因:樣本量不夠大、利益相關。

首先是樣本量的問題。大部分人在一家店吃飯之後想到要寫評價,通常是體驗特別好或者遇到特別坑的事,這樣,平臺上的評價容易極端化,要麼滿分,要麼差評。再加上,平臺的激勵機制是給活躍用戶更多的福利,這樣原本活躍的少數人被激勵更加活躍,逐步讓一批人在體系內處於較高位置,甚至能操縱大部分輿論。實際上,大V的評價和普通人的評價是一樣的,不是因為他是大V,他的評價就更可信、更客觀

第二點是利益相關。大眾點評上的評價和商家的利益牽涉比較大,商家會想盡辦法來控制店鋪的評價,就需要買霸王餐或者找第三方刷單,刷單的自然是好評,而抽到霸王餐的,通常是抱著感恩的心態,傾向於給好評。這都導致了用戶的評論因為利益相關而不客觀。

王超拿豆瓣做對比,豆瓣做的是書籍、電影等,雖然公司體量不大,但它的內容非常有價值,一方面豆瓣的評分體系做得好,用戶貢獻的評論質量很高,另外,豆瓣用戶在上面買書買電影票的人很少,沒有太多的利益相關,相反直接關聯商業的淘票票和貓眼上的影視作品的評價就會有水分。豆瓣上從來不知道誰是大V,某條評價權重高只是因為評論內容好。

「對平臺來說,儘可能少影響用戶的評論。對普通用戶評價的權重提高,或許讓整體平臺的風氣更好一些。」王超表示。

大眾點評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在做調整,如對方提到,平臺上的LV等級自2020年8月進行了更新,通過大數據綜合計算排名,並每周更新LV等級,遵守平臺規則、持續貢獻評價、且評價質量高、對其他消費者幫助大的用戶能夠升級,而違反平臺規則的將會被降級處罰。

 大眾點評還能信嗎?

成立於2003年的大眾點評,是最早一批獨立的第三方消費點評平臺,定位是「美食推薦」,用戶可以在大眾點評上自由地發表消費評論。這一直是一家慢公司,成立數年後一直是有流量沒收益。成立於2004年的口碑網是其直接對手,二者雖然都相繼拿到了融資,但大眾點評憑藉高質量的內容將有阿里加持的口碑網比了下去。

2010年,美團成立,同樣推出團購業務的大眾點評和美團站在了同一賽道。隨後在「千團大戰」的慘烈廝殺中,美團突出重圍。2015年,成立了13年的大眾點評被成立5年的美團合併。這也意味著,屬於大眾點評獨立的時代過去了,剩下的是美團點評。

2018年,美團點評在港交所上市。隨後架構幾經調整,原大眾點評核心團隊已經不在美團點評擔任要職。去點評化還不止於此,2020年9月,美團點評發布公告稱將公司名稱簡化為「美團」,以建立統一的品牌形象。至此,大眾點評的身影進一步弱化。

如今,在大眾點評的界面上有美團的入口,大眾點評上最有價值的評論內容也在美團上展示,原本大眾點評上最賺錢的商家推薦、排序等付費服務也收歸美團。表面看這是二者的深度整合,也有人指出,大眾點評成為美團的導流工具。

但大眾點評向深燃強調:「大眾點評和美團是由兩個團隊獨立運營的業務,大眾點評以內容平臺為發展方向,美團以交易平臺為主。用戶從來沒有在大眾點評APP中點擊連結自動跳到美團APP,根本不存在大眾點評給美團導流的情況。」

然而,站在美團的角度,一家口碑很好的店,商家甚至不需要購買曝光量,也不用買平臺的霸王餐,付費意願高的是新商家或口碑並沒有那麼好的店,這就形成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平臺要賺錢,肯定是付費商家愈多越好,但如果一個新的商家或者口碑差的商家通過買流量、買霸王餐,甚至刷單,把店鋪推到了推薦榜單上,長久來看傷害的是整個生態。但是因為這件事只是損害了用戶的體驗感,用戶包容度也比較高。」王超指出。

王超認為,迫於流量,商家尤其是新店只能選擇大眾點評,而且在目前的行業格局下,美團已經發展成巨頭,很難有挑戰者誕生了。沒有資金願意去支持新的平臺,用戶即使體驗差,也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他認為,從商業模式、用戶機制、產品來看,大眾點評上的評價內容想保持客觀很難,對於有些評論,用戶只能僅作參考。

只能說,如今的大眾點評,已經不是那個你可以閉眼跟著吃,無意識追隨做選擇的地方了,魚龍混雜的平臺上,你我都需要一雙慧眼。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文、芳草、楊姍、菲菲為化名。)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原標題為《大眾點評變味了?》原文發表於2021年01月11日。無冕財經已獲得轉載授權,並稍作編輯。如有其他需要,請聯繫客服小冕(微信號:xiaomian0504)。內容已獲獨家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無冕財經現已覆蓋今日頭條、搜狐財經、網易財經、鳳凰新聞、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號、新浪微博、UC頭條、百家號、企鵝號、雪球號、螞蟻財富號等平臺。

都到這裡啦,麻煩點個「在看」再走,這樣才不會漏掉無冕財經更多新文章!

相關焦點

  • 大眾點評變味了?
    ,大眾點評曾是吃喝玩樂的最佳指南。由此牽出的是一整條刷點評產業鏈:第三方公司聯絡商家、組織大V、派單體驗、「交作業」,整套流程一氣呵成。一邊是用戶反饋虛假好評擾亂消費決策,而另一邊,商家也對大眾點評的評價體系感到困惑,因為他們經常遭遇同行或顧客的惡意差評。眾多網友最直觀的感受是,大眾點評變味了,看到的真實評價越來越少,虛假好評和惡意差評卻越來越多。
  • 大眾點評變味了:沒了「大眾」,容不下「點評」
    網際網路生活裡,評價機制的存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不僅僅是電商平臺,外賣平臺、網約車平臺、本地信息平臺…而我們消費前也習慣看一看軟體中的評價,就像小編吃飯必看大眾點評……網友吐槽 / 圖源深燃而如今," 大眾點評必吃榜再次踩坑,再也不相信必吃榜了 "、" 以前只要出去吃飯幹啥都會看大眾點評
  • 刷好評、刪差評、大V要挾商家,大眾點評變味了?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唐亞華編輯 | 黎明以往,很多人的日常是,著急找飯店用大眾點評,有閒了跟著大眾點評必吃榜打卡,到了飯店,點菜都不看菜單,直接參考大眾點評網友的推薦,大眾點評曾是吃喝玩樂的最佳指南。
  • 「除名」後,大眾點評過得怎樣?
    當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已經納於騰訊系麾下,並宣布合併。在向大眾徵集過合併名稱後,雙方最終用了「美團點評」,是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名字。但僅僅5年時間,「點評」就被徹底從名字中去除了。「除名」後不久,還沒穩下來的大眾點評又被媒體「點名」。2021年1月11日,財經媒體深燃發布一篇《大眾點評變味了?》
  • 控評的大眾點評,正在失去年輕人
    當虛假好評和惡意差評越來越多,真實評價反而越來越少,這個曾經備受信賴的第三方消費點評平臺,似乎正在失去自己的立足之本。但事實上,對網際網路稍有記憶的網友都不難發現,近年來一直飽受爭議的大眾點評,其實早就變味了。
  • 紫金新評:大眾點評變味兒,小心用戶用腳投票
    而這些,大眾點評都可以幫你解決,這是傳統網際網路的用戶,特別喜歡的方式。打開大眾點評,不需要你耗費腦筋,參考網友們給出的推薦,就可以找到陌生城市裡吃喝玩樂的最佳地點。這是不少經常出差或者旅遊的人們,慣常的操作。實際上,用戶點評的模式,在早期是非常具備吸引力的。當時的點評者分享美食經驗,甚至是「炫耀」,這個形式一度非常的活躍。
  • 控評的大眾點評 正在失去年輕人
    當虛假好評和惡意差評越來越多,真實評價反而越來越少,這個曾經備受信賴的第三方消費點評平臺,似乎正在失去自己的立足之本。但事實上,對網際網路稍有記憶的網友都不難發現,近年來一直飽受爭議的大眾點評,其實早就變味了。
  • 300元刷好評、大V要挾商家:合併後的大眾點評,不再屬於大眾!
    V點評,大眾點評越來越不大眾了! 猶記得2003年,大眾點評成立的時候,其創始人洪濤的初心在於尋找更多高質量的美食。當時還處於pc時代,大眾點評的用戶質量很高,甚至把用心點評當成炫耀的資本。小而美,是大眾點評最早的標籤。
  • 大眾點評點評後不顯示,大眾點評過濾評價的原因
    大眾點評點評後不顯示,大眾點評過濾評價的原因。商家們應該都知道,優質的好評是引流客戶到店鋪消費的關鍵,所以不少商家們都花費很多時間、金錢、精力在點評版塊上,叫親戚朋友、僱傭寫手們寫好評。但是後面商家可能會發現,那些五星好評不顯示/被刪除,這是什麼原因?
  • 大眾需要點評模式,但恐怕不再需要「大眾點評」了
    相信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大眾點評是一個古早的應用,在2020年驟然看到這個名字頗有「懷舊」之感。想當初大眾點評也躋身於網際網路第一梯隊,可發展到今天,存在感反倒越來越低了。但大眾點評的存在感低,並不代表消費者與市場不需要點評模式了。
  • 大眾點評為何高調講起「酒店與結婚」的故事?
    1、大眾點評重組BU核心是「營收」我們首先來梳理一下大眾點評的目前的事業部情況,張濤對媒體表示大眾點評從9月份開始的BU化,拆分的事業部包括預訂事業部、團購事業部、結婚事業部和酒店事業部四個業務,大眾點評聯合創始人李璟表示,拆分事業部實際上是看中了這四個事業部的未來的價值潛力。
  • 微信有了美食:騰訊正式入股大眾點評
    東方早報2014年2月20日報導 昨天,微信「我的銀行卡」菜單下多了項新業務「今日美食」——這是大眾點評在微信平臺獲得的移動端重要入口
  • 大眾點評容不下點評
    眾所周知,無論是什麼APP,賣家都沒有權利刪除買家的評價,可大眾點評上的這家餐廳,卻莫名其妙沒了差評...這就有意思了。於是網友們順理成章的開始懷疑,大眾點評幫助這家餐廳刪除了差評。後來餐廳出了道歉聲明,但網友們懷疑的大眾點評刪評卻始終沒有後續。如今再去搜索,就連相關信息都少得可憐。
  • 大眾點評「亡」於2020
    據說2003年的點評網早期用戶,是將這個網站當做一個美食家老饕們分享經驗甚至有些炫耀意味的平臺。 在2008年以前,大眾點評網上有一大批的資深吃客,他們對大眾點評早期的貢獻非常巨大,一些高級用戶的評論可能導致一些餐廳一夜成名,天天客滿,這極大地推高了大眾點評的影響力。
  • 大眾點評,前路在哪裡?
    2015年,在資本方的撮合下,大眾點評併入美團後,有報導稱,大眾點評的創始人團隊和高管團隊,曾經嚎啕大哭,心裡有很多不甘,因為大眾點評當時已經12歲,而美團才成立5年時間,但胳膊扭不過大腿,最後市場上出現「新美大」:美團在前,大眾點評在後。
  • 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大眾點評商家怎麼管理
    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大眾點評商家怎麼管理?「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這個話題在網上經常有商家會問到,有些商家反映,自己找了朋友寫了幾條評價,就被大眾平臺加入黑名單進行實時監控,還把評論給屏蔽了,導致現在店鋪沒有曝光量,也沒有訂單量,到底要怎麼管理店鋪,才能讓店鋪運轉起來呢?
  • 從大眾點評APP新版,看美團點評在「下半場」如何回歸用戶價值
    而這些亮點的背景是,消費升級和品質革命已然到來,大眾點評APP的新版恰恰是抓住了這一機遇,迎合用戶和商戶的需求,回歸用戶價值。新版立足用戶價值 多維度提升場景化體驗美團點評合併後,美團與大眾點評形成了基於差異化、互補化的協同發展效應。而隨著大眾點評APP新版的上線,這種協同發展效應表現的更為明顯。
  • 大眾點評優惠碼在哪找 大眾點評10元立減紅包_18183專區
    18183首頁 大眾點評優惠碼在哪找 大眾點評10元立減紅包 大眾點評優惠碼在哪找 大眾點評10元立減紅包 來源:18183
  • 大眾點評怎麼刪除商戶
    怎麼刪除大眾點評商戶信息 大眾點評商戶如何刪除 大眾點評商戶怎麼註銷 大眾點評商戶怎麼取消 【找\/私dianping01 交流】大眾點評商戶怎麼撤銷 如何徹底取消大眾點評商家信息 大眾點評商戶信息怎麼刪除 大眾點評商家怎麼刪除店鋪,聯繫過大眾點評客服,也聯繫過大眾點評銷售,但是給出的答覆都是一樣的
  • 上大眾點評,不花錢有這些事可以做!
    我大概按照新公司到後期發展的過程擬定了做相關平臺的順序:大眾點評——視頻號——公眾號——社群——小紅書——微博——小程序——官網——婚禮紀——抖音——社區——淘寶,以上順序僅供參考。之前文章有提過,每個婚慶公司都需要重視大眾點評和美團,原因是這兩個APP幫助消費者充分了解了每個商家的情況,打破了信息不對稱這條鴻溝,也就改變了買賣之間的博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