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評的大眾點評 正在失去年輕人

2021-02-08 新浪科技

來源:新周刊

刷單控評的大眾點評,糊弄不了年輕人了。/《武林外傳》

「周末去的網紅店又踩雷了,這是探店還是玩掃雷?」

每個城市,大概都有那麼幾家讓當地年輕人深惡痛絕的熱門餐廳。這些店鋪往往品質未見多好,門口排號人數卻不少,怒而差評後仍舊源源不斷的客流量仿佛在提醒你,它存在的意義就是被拔草。

快用大眾點評,隨時隨地發現踩雷店。/大眾點評宣傳片

近日,財經媒體「深燃」的一篇報導,讓知名點評平臺「大眾點評」上備受詬病的刷單現象,再次被放到聚光燈下審視。

據悉,從專業公司聯絡商家、組織大V,到派單體驗、發布評價,整個流程走下來,有著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而另一方面,普通商家也常常陷入「惡意差評」的要挾,一條來自大V的差評,往往會導致店鋪的評分驟減。

當虛假好評和惡意差評越來越多,真實評價反而越來越少,這個曾經備受信賴的第三方消費點評平臺,似乎正在失去自己的立足之本。

但事實上,對網際網路稍有記憶的網友都不難發現,近年來一直飽受爭議的大眾點評,其實早就變味了。

在網紅店的點評頁,找差評比找對象還難

第10086次踩坑後,身在美食荒漠的小周終於開悟了——或許世上本來不存在必吃榜,刷好評的人多了,也就出現了必吃榜。

本以為新《廣告法》實施後,活在廣告裡的各式彩虹屁都會絕跡,沒想到,用戶點評區倒成了最大的法外之地。

網友「一隻猛獁卷」就對這種虛假繁榮的現象表示十分困惑——打開點評軟體,甭管什麼店,一水兒的五星好評不說,評語還誇張得嚇人,動輒「當地最好吃的XX」「XX人絕對不能錯過」「回國後吃過最正宗的XX」……

如此泛濫的好評,不知道食客是味蕾有問題呢,還是剛剛逃難回來?

無腦好評的背後,寬容的舌頭和乾癟的錢包,兩者必居其一。/《武林外傳》

去年夏天,被群嘲的患癌up主「虎子的後半生」,無意中掀開了點評軟體中部分「職業大v」生態的冰山一角。

有網友扒出了虎子的大眾點評帳號,發現虎子點評過很多家餐飲店鋪,其中不乏海鮮、火鍋等大眾認知中的消費較高的場所,由此引發了「有錢吃飯,沒錢治病」的質疑。

一句「阿龍海鮮環境優雅」,更是成為了繞不開的網絡流行梗。人們想不通,一個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的人,即使胃口依舊很好,又究竟是為什麼會如此積極地撰寫點評?

這就跟大眾點評的運營規則分不開了。

用戶被鼓勵頻繁發布點評,以此來提高帳號的活躍度以及中獎率(也就是大眾點評上的「霸王餐」),從而獲得免費或性價比很高的品嘗美食的機會。

知乎提問裡,有人已經發現了這個華點。

當然,無論是平臺,還是提供霸王餐機會的商家們,都沒有規定說體驗了「霸王餐」就只能打好評。

然而,絕大多數體驗者都會選擇這樣做。他們並非是存心欺騙,甚至還可能發自內心地覺得挺好,但前提是沒花錢。

在沒有產生實際花費的情況下,只要體驗不是特別糟糕,留下一份圖文並茂的好評,幾乎是人之常情。畢竟,白吃又白喝,還要啥自行車?老話常說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就是這個意思。

更何況,撰寫點評本來就是這些職業大v的日常任務之一。

作為一個橙v(大眾點評上的vip用戶),每個月要完成不少於四條的點評,一旦完不成,下個月立馬降級。降級後,不但vip標識會從橙色褪成灰色,相應的福利待遇也會受到影響。

某種程度上說,大v們也是平臺的打工人。/Pixabay

看到這,職場老油條們大概已經嗅到了一絲KPI的氣息。然而,對於這種陷阱,橙v用戶並非沒有察覺。

在大眾點評的社區論壇裡,一位發布過46條點評的杭州用戶不無抱怨地表示,感覺自己變成了給點評打工的,「每天累死累活做任務,賺那幾個破積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vip們辛苦做任務累積而來的積分,除了用來換購和抽獎,在消費時還可以抵現,500積分可抵5塊錢。

然而,對於橙v們來說,寫寫點評就能吃喝不愁的好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了。上個月,人們紛紛收到來自平臺官方的通知,從2021年1月1日起,不再有vip特權存在。

在相關帖子下,許多vip用戶都表達了不舍的情緒。/大眾點評社區論壇

你可能會想,此舉雖然傷害了vip用戶的利益,但要是能就此鼓勵更多的普通用戶活躍起來,從長遠來看,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但問題就在於,在大眾點評,普通用戶已經越來越不願意發表評價了。

「買花送軍體拳,今天你挨揍了嗎?」

在不少老用戶心裡,誕生於2003年的大眾點評,在賣身美團成為「新美大」一員之前,一直是一款「小而美」的裝機必備軟體。

而從近年來的熱點事件看,大眾點評已經不滿足於在商業消費領域乘風破浪,它有著向社會甚至法製版面進軍的野心。

去年,在微博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交大學生給花店打差評被打」事件,想必不少人還有印象。

事情的起因,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學生,在學校附近某花店訂購鮮花時遇到了貨不對板、配送延遲等問題,提出異議後又遭遇了店家在言語和肢體上的粗暴對待。

被媒體曝光後,人們驚訝地發現,這家店鋪的問題其實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就有發生過類似糾紛。

2020年9月,花店老闆毆打交大學生事件引起極大關注。/微博@瀟湘晨報

而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則是這家花店的大眾點評頁面,即使差評居多,卻依舊能維持4.5星以上的高分(滿分為5星)。在這金玉其外的包裝下,平臺方所扮演的角色耐人尋味。

據第一財經報導,平臺面向商家的收費項目可謂琳琅滿目。別的不說,僅僅為了能在大眾點評搜索頁面露出店鋪Logo與推薦菜的照片,商家一年就要付出3600元的排版費。

如果說,上面這則新聞主要還是商戶的素質問題,是極端個別案例的話,那麼,平臺方頻頻下場幫助商家隱藏差評的操作,就顯得尤為可疑了。

一名小紅書網友「豆豆龍」曾公開分享自己的糟心經歷。為了操辦婚禮,她選擇了一家在大眾點評上好評數眾多的店鋪購買了兩萬多元的喜糖,結果這家店從發貨到配送頻頻掉鏈子不說,服務態度還很糟糕。

在拒絕了商家的「有償刪評論」提議後,這位網友卻發現,自己的點評意外消失了。

此時,一位自稱是美團點評平臺工作人員的陌生人找上門來,之後發生的一系列對話,都足以收錄進迷惑行為大賞——

這位「工作人員」,自稱要「商家服務的不滿意之處」,在了解之後卻表示用戶的個人體驗不足為信;

一句話概括: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小紅書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被用戶問到「後臺能否看到我被消失的差評」時,這位「工作人員」回答道,「能看到,但系統不通過你的差評」。

而更多網友的反饋來看,大眾點評下場刪評並非個例,但給出的理由卻形態各異。

去年7月,日本博主inoryusei發布微博稱自己第一次使用大眾點評,就遭遇了刪評。

這位博主與朋友慕名去體驗了北京朝陽區一家「口碑被吹爆」的烤肉店,卻發現口味不過如此。於是,他發布點評表達了失望之情。

儘管從點評內容來看,博主對於這家網紅店的態度並非全盤否定,甚至還建議沒吃過的人可以嘗試,但在所有人都熱烈鼓掌的情況下,鼓掌得不夠大聲的就成了某些人眼中釘。

而平臺給出的刪評理由,也在「博主本人就是日本人」的事實襯託下,顯得愈發蹩腳。

在大眾點評打差評,要做好被刪評的準備。/微博

或許可以這樣說 ,在沒有利益驅使的情況下,大眾點評用戶們已經對於撰寫點評不再有熱情。

畢竟,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變味的大眾點評,正在失去年輕人

大眾點評上一次引發全民討論,還是因為美團的一次蓄謀已久的改名。

從2019年初,江湖上就有傳言稱大眾點評即將被美團更名並整合進一個app,就像摩拜單車被收購後那樣。

2020年9月,靴子落地。「美團點評」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決定將公司名稱簡化為「美團」。距離成立「美團點評」還不到五年,大眾點評就失去了自己的姓名。

儘管美團強調「名稱的簡化不會對業務方向、組織架構、公司運營等產生任何影響」,還是攔不住悠悠之口。美團在收購後的每一個舉動,都成了對大眾點評始亂終棄的證據。更有人說,大眾點評從被美團吞併那天就死了,只是直到今天才埋。

儘管存在感逐年變低,但大眾點評的實力仍然不可小覷。

根據美團發布的2020年Q3財報,人們不難看出,儘管「餐飲外賣」是美團收入的主要來源,但要說到利潤,還得是「到店酒旅業務」,而這,正是大眾點評的業務範圍。

美團名聲在外的外賣業務,利潤還不到4%,僅為到店業務的零頭。/美團《2020Q3業績報告》

然而,利潤上的豐收,並不意味著大眾點評從此可以高枕無憂。

事實上,這家老牌的本地生活平臺,正面臨著核心用戶的流失。

這兩年,不僅老對手「口碑」緊追不捨,新秀「小紅書」漸成氣候,就連微信、高德等本地生活領域的新玩家也頻頻試水到店業務。雖然至今尚未折騰出什麼水花,但大眾點評已經明顯感受到危機。

2007年,尚未被阿里收購的口碑網曾推出「千元搬點評」活動,鼓勵用戶將大眾點評網上的點評內容搬至口碑網,並承諾贈送1000元淘寶幣的獎勵。這一活動引起大眾點評網的強烈不滿。

做ugc社區內容,只有提升app的活躍度和用戶量,才能持續為公司賺錢。/Pixabay

憤怒的大眾點評發布公開聲明譴責了「點評搬家」事件,還給口碑網發去了法務公函。

十一年之後,還是同樣的劇情,大眾點評卻將自己從原告席搬到了被告席。

2018年,陸續有小紅書用戶發現,大眾點評上出現了自己的復刻版帳號,不僅內容1:1複製,部分圖片甚至還帶有小紅書水印,而這些用戶均未在大眾點評平臺開通過帳號。

小紅書官微也發布了聲明譴責大眾點評的抄襲行為,稱「小紅書非一天建成,更不可能被一鍵複製」。

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故事並不鮮見。十幾年過去,日漸做大的大眾點評,也終於活成自己當初討厭的樣子。

無論是小紅書等相近平臺的流量衝擊,還是短視頻軟體的異軍突起,都說明了大眾依舊需要點評。

但具體到平臺,卻不一定非得是大眾點評了。

相關焦點

  • 控評的大眾點評,正在失去年輕人
    刷單控評的大眾點評,糊弄不了年輕人了。/《武林外傳》在沒有利益驅使的情況下,大眾點評用戶們已經對於撰寫點評不再有熱情。畢竟,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周末去的網紅店又踩雷了,這是探店還是玩掃雷?」每個城市,大概都有那麼幾家讓當地年輕人深惡痛絕的熱門餐廳。
  • 大眾點評容不下點評
    眾所周知,無論是什麼APP,賣家都沒有權利刪除買家的評價,可大眾點評上的這家餐廳,卻莫名其妙沒了差評...這就有意思了。於是網友們順理成章的開始懷疑,大眾點評幫助這家餐廳刪除了差評。後來餐廳出了道歉聲明,但網友們懷疑的大眾點評刪評卻始終沒有後續。如今再去搜索,就連相關信息都少得可憐。
  • 大眾點評變味了:沒了「大眾」,容不下「點評」
    網際網路生活裡,評價機制的存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不僅僅是電商平臺,外賣平臺、網約車平臺、本地信息平臺…而我們消費前也習慣看一看軟體中的評價,就像小編吃飯必看大眾點評……網友吐槽 / 圖源深燃而如今," 大眾點評必吃榜再次踩坑,再也不相信必吃榜了 "、" 以前只要出去吃飯幹啥都會看大眾點評
  • 美團不需要大眾點評了
    至此,大眾點評徹底失去了姓名。不過,相比摩拜單車,大眾點評之於美團的成長,要重要得多,但那也只是過去式了。大眾點評成立於 2003 年,是國內最早的本地生活信息平臺。初期僅是聚合用戶評價和商務信息,到了 2010 年開始進駐團購領地;也是在這一年,美團上線。後來,大眾點評與美團均經歷了千團大戰的混戰廝殺,且存活了下來。
  • 大眾點評變味了?
    ,大眾點評曾是吃喝玩樂的最佳指南。曾經小而美的大眾點評,在被美團合併後,商業化導流的氛圍越來越重,內容越來越雜,當一個以高質量UGC內容為生的社區,失去了它的口碑,大眾點評的靈魂還在嗎?能刷好評,也能刪差評好評如潮的店鋪到店之後發現「踩坑」,答案顯而易見,這些好評是刷的。
  • 大眾點評點評後不顯示,大眾點評過濾評價的原因
    大眾點評點評後不顯示,大眾點評過濾評價的原因。商家們應該都知道,優質的好評是引流客戶到店鋪消費的關鍵,所以不少商家們都花費很多時間、金錢、精力在點評版塊上,叫親戚朋友、僱傭寫手們寫好評。但是後面商家可能會發現,那些五星好評不顯示/被刪除,這是什麼原因?
  • 大眾需要點評模式,但恐怕不再需要「大眾點評」了
    相信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大眾點評是一個古早的應用,在2020年驟然看到這個名字頗有「懷舊」之感。想當初大眾點評也躋身於網際網路第一梯隊,可發展到今天,存在感反倒越來越低了。但大眾點評的存在感低,並不代表消費者與市場不需要點評模式了。
  • 紫金新評:大眾點評變味兒,小心用戶用腳投票
    而這些,大眾點評都可以幫你解決,這是傳統網際網路的用戶,特別喜歡的方式。打開大眾點評,不需要你耗費腦筋,參考網友們給出的推薦,就可以找到陌生城市裡吃喝玩樂的最佳地點。這是不少經常出差或者旅遊的人們,慣常的操作。實際上,用戶點評的模式,在早期是非常具備吸引力的。當時的點評者分享美食經驗,甚至是「炫耀」,這個形式一度非常的活躍。
  • 大眾點評變味了?|| 深度
    以往,很多人的日常是,著急找飯店用大眾點評,有閒了跟著大眾點評必吃榜打卡,到了飯店,點菜都不看菜單,直接參考大眾點評網友的推薦,大眾點評曾是吃喝玩樂的最佳指南。而如今,「大眾點評必吃榜再次踩坑,再也不相信必吃榜了」、「以前只要出去吃飯幹啥都會看大眾點評,現在覺得真的好坑,因為在好評裡找到兩三條真實差評太難了,」網友在微博上吐槽。
  • 「試說新語」之「控評」——娛樂圈粉絲必備的神技能
    從粉絲角度,是不得不堅持控評。據悉,參與控評的粉絲手中大多擁有幾個甚至幾十個微博號,他們要不斷切換登錄這些帳號,來完成一整套控評操作。與此同時,粉絲還必須保持隨時網絡在線,以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控評需求。
  • 大眾點評消失在手機裡 商業化過度丟掉了信任
    大眾點評不僅僅消失在了公司的名稱裡,也消失在人們的手機中,其原因不止是過度商業化造成。大眾點評被美團吃掉過去的5年是大眾點評失去的5年。合併之初,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兩家公司的總裁也分別擔任聯席總裁和聯席董事長。不過也就在一個月之後,張濤就不再擔任新公司聯席CEO,整個公司的發展也開始向美團傾斜。
  • 「除名」後,大眾點評過得怎樣?
    當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已經納於騰訊系麾下,並宣布合併。在向大眾徵集過合併名稱後,雙方最終用了「美團點評」,是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名字。但僅僅5年時間,「點評」就被徹底從名字中去除了。「除名」後不久,還沒穩下來的大眾點評又被媒體「點名」。2021年1月11日,財經媒體深燃發布一篇《大眾點評變味了?》
  • 大眾點評「亡」於2020
    據說2003年的點評網早期用戶,是將這個網站當做一個美食家老饕們分享經驗甚至有些炫耀意味的平臺。 在2008年以前,大眾點評網上有一大批的資深吃客,他們對大眾點評早期的貢獻非常巨大,一些高級用戶的評論可能導致一些餐廳一夜成名,天天客滿,這極大地推高了大眾點評的影響力。
  • 大眾點評,前路在哪裡?
    2015年,在資本方的撮合下,大眾點評併入美團後,有報導稱,大眾點評的創始人團隊和高管團隊,曾經嚎啕大哭,心裡有很多不甘,因為大眾點評當時已經12歲,而美團才成立5年時間,但胳膊扭不過大腿,最後市場上出現「新美大」:美團在前,大眾點評在後。
  • 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大眾點評商家怎麼管理
    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大眾點評商家怎麼管理?「大眾點評怎麼管理自己的店鋪」,這個話題在網上經常有商家會問到,有些商家反映,自己找了朋友寫了幾條評價,就被大眾平臺加入黑名單進行實時監控,還把評論給屏蔽了,導致現在店鋪沒有曝光量,也沒有訂單量,到底要怎麼管理店鋪,才能讓店鋪運轉起來呢?
  • 2020大眾點評「必吃榜」 西安購物中心有幾家?
    今年7月,2020大眾點評「必吃榜」對外發布。44個城市1200+餐廳,全新首發燒烤、小龍蝦、串串、冰品4大主題榜全國50強必吃餐廳。   「必吃榜」是基於大眾點評海量用戶真實評價和驗證綜合選出,對於在年初受到疫情重創的餐飲行業來說,這在某種程度而言也顯示出了餐飲業不斷回血升溫的發展態勢;另一方面,大眾點評「必吃榜」餐飲品類覆蓋面廣且以彰顯本地特色為主,無論是對打造城市美食文化名片還是賦能上榜品牌而言,都具有很大的加持作用。
  • 300元刷好評、大V要挾商家:合併後的大眾點評,不再屬於大眾!
    V點評,大眾點評越來越不大眾了!有些東西,只有失去後,才知道珍惜。 比如,那個公正客觀的大眾點評。大眾點評的「靈魂」,早就已經不再了! 借用網友的一句話,現在的大眾點評,不僅失去了口碑,也失去了靈魂! 猶記得2003年,大眾點評成立的時候,其創始人洪濤的初心在於尋找更多高質量的美食。當時還處於pc時代,大眾點評的用戶質量很高,甚至把用心點評當成炫耀的資本。小而美,是大眾點評最早的標籤。
  • 大眾點評自發當起了「搬運工」,小紅書怒了!百度笑了!
    至少在聲明發出後,狂人在大眾點評上已經看不到小紅書的內容了,看樣子,大眾點評還是下功夫整改過的。至於態度,狂人覺得有點含糊其辭,短短四個字「違規轉載」就蓋過了平臺欄目盜取內容的不良行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十分明顯。而且狂人也沒見到大眾點評對於這樣損害平臺聲譽的行為有什麼具體的懲罰措施,可見還是有點包庇的意味,這裡就不探討了。
  • 大眾點評龍偉:商戶端O2O對接系統存在巨大缺口
    網易科技訊 5月5日消息,在今日的GMIC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大眾點評聯合創始人龍偉在接受網易科技專訪時表示,對O2O來說,服務業和網際網路的結合是最難的一件事,在商戶端線上線下對接的系統上還存在巨大缺口。
  • 大眾點評優惠碼在哪找 大眾點評10元立減紅包_18183專區
    18183首頁 大眾點評優惠碼在哪找 大眾點評10元立減紅包 大眾點評優惠碼在哪找 大眾點評10元立減紅包 來源: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