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來跟大家來說一下我最近重刷一部電影之後的一點感想。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作《查理與巧克力工廠》,是一部我在小學期間就看過的電影。電影的內容主要講的是五位孩子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得以跟一位巧克力發明家「旺卡」一起參觀他的奇幻巧克力工廠(一座能夠給人一種魔幻感的神奇巧克力工廠)之後,五位孩子在工廠裡遭遇的事情。
小時候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只是覺得這部電影講的好像是一個很奇怪的童話故事,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感覺了。但是,長大之後重看這部電影,我卻有了許多感觸。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重看電影之後,我感受到了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三個主題。
這三個主題分別是:1.夢想可以擊敗庸俗,過強的競爭意識,知識帶來的傲慢,沒有邊界的任性。2.沒有愛的人很可悲。3.愛很重要。
有人可能會疑惑了:你小的時候不是覺得這部電影只是講了一個奇怪的童話故事嗎?為什麼現在重新看一遍之後就感受到這些主題呢?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惑的話,那麼不要急,讓我慢慢說來。
我之所以會在電影裡感受到第一個主題的原因,首先是因為電影裡的四個孩子。在參觀巧克力工廠裡的五個孩子裡,除了我們的主角「查理」之外,其他四個孩子其實看起來都有些異常。
比如說那個胖小孩奧古塔斯,整部電影裡他好像就只會不停地吃,在幸運地獲得了參觀奇幻巧克力工廠地機會之後,也只是想去吃更多的巧克力罷了。進入了旺卡的巧克力工廠的第一個場景之後,他更是放開肚皮吃了起來。吃了這個還想吃那個,口裡的東西還沒吃完就塞進去新的東西,糊得自己滿臉都是奶油巧克力。那個樣子有些猙獰,也讓人覺得庸俗至極。
另外的三個孩子也比奧古塔斯好不到那裡去,分別是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
女孩「紫羅蘭」是一個一天到晚只知道「比賽」,「最強」,嚼一片口香糖可以嚼個不停的一位固執傢伙。另一個女孩「維露卡」則是一位「一旦想要,就必須得到」外加「超級喜歡小動物」的任性女孩。而男孩子「麥克」則是一位小小年紀就擁有很多知識,卻過早失去童真的傲慢人士。
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這四個孩子給我的感覺,那就是「討厭至極」。同樣的,巧克力發明家旺卡也對這四個小娃娃討厭至極,讓他們先後在某個場景中被迫「出局」。
在我看來,旺卡先生在電影裡代表的是「夢想」,奧古斯塔代表的是「庸俗」,紫羅蘭代表的是「過強的競爭意識」,維露卡代表的是「沒有邊界的任性」,麥克代表的是「知識帶來的傲慢。而旺卡讓這四個孩子先後被迫出局的過程其實就是「夢想可以擊敗庸俗,過強的競爭意識,知識帶來的傲慢,沒有邊界的任性。」這個主題最好的表現。
對於奧古塔斯,旺卡採用的是「在第一個場景中對參觀者放任不管」的策略。很快,奧古塔斯就被他那庸俗的貪婪之心害了,自己因為貪吃掉進了巧克力河裡被一根吸巧克力的大管子吸了上去,成為了第一個被強制出局的人。
對於紫羅蘭,旺卡則專門帶參觀人員們去他製作新口香糖的實驗室。在人們因為新的口香糖功能太過奇怪的緣故不願嘗試時,紫羅蘭因為自己的要強和「經常嚼口香糖」的緣故而毫不猶豫地把尚在實驗階段的新型口香糖塞進了自己的口中,又因為自己嘗到了口香糖的神奇以及自己以前「嚼個不停」的慣性,慢慢地使自己的身體變得像一個無比巨大的藍莓(口香糖的副作用)
對於維露卡,旺卡則專門帶參觀人員們去一個全用松鼠來撥胡桃的場景中。
這對於特別任性,又特別喜歡小動物的維露卡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坑」。不出意外,維露卡很快就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應有的代價,被只懂得撥胡桃的一群松鼠們當作一個質量不合格的胡桃扔進了通往垃圾堆的通道裡被迫強制出局,
而對於「富有知識又極度傲慢」的麥克,旺卡則在麥克被他的傳送技術驚呆了,並且想要親自驗證一番的時候選擇了不阻攔,而是笑著看他自食苦果,變成了一個聲音尖細的超級小矮人,不得不出局。
說實話,這種以「小孩子的出局」的方式表現「夢想可以擊敗庸俗,過強的競爭意識,知識帶來的傲慢,沒有邊界的任性。」這個主題,讓我覺得很特別。畢竟在我以前的設想裡,一部電影如果想要表達這個主題,那麼給人的感覺應該是熱血澎湃才對。可是《查理與巧克力工廠》這部電影表現這個主題時給我的感覺卻是比較低沉,比較沉重的。而這種反差也是我要給這部電影點讚的地方。
說完了我在這部電影感受到的第一個主題,之所以會感受到這個主題的原因以及這部電影表現這個主題時給我的特別感覺之後,讓我來接著說說剩下的兩個主題吧。
我之所以會在電影裡感受到「沒有愛的人很悲」和「愛很重要」這兩個主題。主要是因為電影裡「巧克力發明家旺卡」這個角色。雖然說旺卡在我看來代表著夢想,但是其實他在電影裡面的表現其實非常奇怪。
奇怪的地方有這些:1.他很刻薄,在五位孩子以及他們的陪同家長剛進入工廠一會,他就把五個孩子給懟了一遍,包括他後面極為欣賞的查理,這很奇怪。
2.他表達能力實際上很差,就算是介紹自己覺得十分驕傲的產品時,他也要在那裡卡半天,最後不得不拿出卡片念稿,這很奇怪。
3.雖然說旺卡在電影裡的一開頭就是一個已經實現夢想的人,他在電影裡面對他人的時候也一直是笑著的。可是他那個笑容實在是太虛了,一點都不真實,還很僵。而且在他自己面對自己的夢想時,給人的感覺除了沉醉之外,其實更多的是自得而不是快樂。這對於一個無比純粹的糖果發明家,或者說夢想家來說是一個極其奇怪的現象。
那麼,巧克力發明家旺卡為什麼會如此奇怪呢?這還要從他的過去說起。旺卡的父親是一位古板的牙醫,他不允許自己兒子的牙齒有一點點瑕疵。為此他在旺卡小時候就給他戴上了一個樣式奇怪的牙套,也不允許他吃糖果和巧克力。
奇怪的牙套讓他沒有什麼機會也變得不願與人社交,父親對於糖果和巧克力嚴厲禁止的態度,讓旺卡的逆反心理滋生出來,使他早早踏上社會,將糖果巧克力事業當作自己的夢想,專門從事和糖果巧克力有關的工作。
正是這樣的經歷,讓旺卡從小就沒有獲得過讓自己心裡能有安全感的愛,也不知道該怎麼樣去和別人交往,如何去愛別人。他的心,從很早以前就沒有了愛。
知道了這些之後,再去看旺卡,很多奇怪的行為就能夠得到解釋了。
因為自己的心裡沒有愛,所以他一開始對很有愛的查理也很刻薄,因為他看不出來。
因為不愛與人社交,所以表達能力很弱。
因為沒有在父親那裡獲得讓自己有安全感的愛,所以一旦要旺卡說出跟「家」有關的詞語,他就一個字也無法說出來。
因為自己的心裡沒有愛,所以旺卡在面對自己夢想的時候,除了沉醉,就只有自得。他不懂得如何在夢想中獲取快樂,也不知道該跟誰分享自己的榮耀跟心裡為數不多的喜悅。
看明白這些之後,我突然間覺得旺卡很可悲,他是一個以糖果巧克力作為自己夢想的,一個純粹的人。可是卻因為自己沒有了愛而失去了很多,也無法從自己的夢想裡獲得真正的快樂。
更可悲的是,在旺卡沒有遇到查理之前,他好像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因為沒有愛而失去了那麼多,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因為沒有愛,而不能在自己的夢想裡獲得真正的快樂。直到遇到了查理之後,旺卡才慢慢意識到,自己過去到底失去了什麼,以及因為過去的失去導致現在自己缺少了什麼。
想到這我的心不由得沉重起來,也是因為這樣,我也才從這部電影深切地感受到了「沒有愛的可悲」以及「」愛的重要」這兩個電影主題。
好了,我對《查理與巧克力工廠》這部電影的感想到這裡差不多就說完了,我們下篇文章見。
(完)
還有話要說:這部電影的內容實際上是比較適合成年人觀看的,十歲孩童儘量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觀看。
往期文章推薦:推薦電影:我對於電影《綠皮書》的五點直接感想/推薦電影:《觸不可及》(法版)/推薦電影:我對《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的五點感想
廣告時間:啥也不多說了,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好,那就點個「在看」,來個收藏,加個關注,分享朋友圈吧。還有,我的文章三至五天更新一次,會不定期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