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冬進入臘月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開始醃製鹹肉,所以鹹肉也就被稱為臘肉。「簡單又家常,農村裡做臘肉時,一斤肉放多少鹽最合適?對於臘肉,我從小耳濡目染,而且知道每到醃肉灌香腸的時候就快要過年了。臘肉的醃製我們家一直是秉承10:1的比例來製作的。也就是1斤肉1兩鹽,10斤肉1斤鹽。臘肉鹹一點沒事,因為做菜的時候提前浸泡就可以完美解決鹹的問題。這裡我再贈送一個灌香腸的口訣:10斤肉3兩鹽3兩糖。製作臘肉的具體方法。製作臘肉時,鹽則是選擇的大顆粒的粗鹽,並配以八角花椒這兩種材料,下鍋幹炒出香味,然後在新鮮的豬肉上揉搓。
接著就放入缸裡醃製。我們家的這口醃肉的缸,有估計30年歷史了,現在傳到了我的手裡。我打算以後再傳給我兒子,不知道他要不要,哈哈。在缸裡醃製大約15天左右,你會發現缸底會有一層滷水,這時我們就要來一次燙滷的操作。就是把這個醃製出來的滷水回鍋煮開,把醃漬的臘肉放入其中汆湯一遍,有點焯水的意思,這樣的操作是為了去腥增香和殺菌。燙完以後等到滷水冷卻後再把臘肉至於其中醃漬3天,就可以掛出去晾曬了。曬到八成幹的時候就可以放入冰箱冷凍儲藏了。什麼肉都可以做臘肉嗎?是的,記得以前外婆家,幾乎把豬身上的部位臘了個遍,從豬頭到豬尾,從豬腳到排骨。
甚至有一種說法,就是年關誰家門口掛的臘肉多,就證明哪家今年過得還不錯,那個年代攀比居然從臘肉就開始了。我的天吶。扯遠了。我最喜歡的部位還是五花肉,一直到現在,每到臘月,我會買10斤上好的五花肉,買肉的時候就請攤主斬頭去尾,只要中間肥瘦相間最好的部位,當然這得加錢,哈哈。回去以後分割成8釐米寬的長條製作臘肉。給大家推薦兩款我最愛的臘肉菜餚的製作方法。第一款:臘肉燉河蚌。兩種食材我認為是絕配,甚至吃到沒有臘肉的河蚌都感覺口味不正宗。主料:臘肉2兩,河蚌2斤(不連殼的純肉)。配料:青菜或者萵筍。調料:鹽,雞精,糖,胡椒粉。
具體製作方法:臘肉提前一天浸泡,一夜時間,泡去其鹹味,保留其臘香味。河蚌正好是冬季大量上市,去菜場買河蚌,請店家現場開殼,敲打肌肉。河蚌的肌肉不敲打會久煮不爛的。河蚌焯水,臘肉切片。鍋內油熱以後先放入臘肉煸炒,待臘肉的肥肉部分變成透明的時候就把河蚌下鍋和臘肉一同煸炒。倒入滾開的開水,讓湯汁立即沸騰,並加入蔥姜,調入鹽,雞精,糖。改文火慢燉。估計大約40分鐘,河蚌就會變得軟爛,此時放入青菜或者萵筍,燉煮5分鐘,這個過程不要蓋鍋蓋,不然青菜萵筍會被燜黃的。上桌前撒上胡椒粉,搞定。湯汁濃白,味道醇厚,此時最好吃的是臘肉裡肥肉的部分,軟糯的口感中透著濃濃的臘香,去鹹而留鮮,堪稱美味。
第二款:臘肉燉豆腐。豆腐的鮮嫩和臘肉的鹹香完美融合。主料:臘肉2兩,豆腐兩塊約1斤。配料:筍片。調料:鹽,雞精,糖。具體製作方法:製作這道菜,臘肉無需浸泡一夜,半天即可,留點鹹味入豆腐。臘肉和生薑一同下鍋煸炒,煸炒至臘肉透明倒入開水,下入筍片(新鮮的竹筍需要焯水)蓋上鍋蓋,中火燉煮10分鐘。打開鍋蓋,你會發現湯汁潤白,此時嘗一下鹹淡再進行調味,單獨燉煮臘肉的這10分鐘就是讓臘肉的鹽分釋放到湯汁中去,此時調入適當的鹽,雞精,糖。味道調好以後下入豆腐,小火慢燉至豆腐微微鼓脹即可出鍋。豆腐推薦用嫩豆腐,因為沒有豆腥味。
如果用老豆腐的話由於豆腥味比較重,所以入鍋燉煮之前需要焯水,以去除豆腥味。醃製臘肉從原先的食物保存,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成為一道美食,而是成為了一種文化一種傳統,我們國家有很多的文化和傳統需要傳承,需要發揚光大,大家一起努力吧。感謝朋友們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我會繼續努力,分享自己的美食經驗,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