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量先生二十多年「熬」出的這部譯本,曾受到了他的鼓勵才完成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應該是2004年,在一份讀書報上,我讀到介紹王智量新版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譯本的文章。普希金這部「詩體小說」,從大學開始,我就痴迷。先後購存的數種不同譯者版本可以為證。獲知王智量先生譯本出版信息後,我把城裡數家書店跑遍,可地僻城小,終於尋覓不得。求之不得的心情,想必許多讀書人都經歷過。因為喜歡又不可得,人的膽子會超乎尋常地大起來。我便想,能否求助譯者本人,詢問怎樣才能購存到這個譯本。

王智量翻譯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智量先生(在作、譯品中,王先生常以「智量」署名),當時我印象有限,只記得讀過他一些介紹外國文學的文章,知道他是華東師範大學老師。顧不得冒昧,我寫了一封信,言及自己對普希金這部作品的喜歡,期望能得到他指示購存。慌張寄出,完全不敢抱什麼希望。大約過了近兩月,我竟然收到了智量先生的回覆,還收到他惠賜一冊插圖本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喜出望外。

覆信中,王先生說他已退休,不常去系裡,所以收信遲了。他說的另一件事卻大出意外,我們是老鄉:「我老家就在蓮花池,我出生在那裡,非常非常懷念那個地方。」王先生所說「蓮花池」,是筆者所在小城的一個景點,今天立碑以為是明代瑞王府的後花園。筆者小時候,常與一夥玩伴在池中戲水。一次一腳踩空,竟然浮起,從此會了遊泳。想不到王先生居然出生在這裡(後來讀資料,方知王先生的祖父,是我國章草書法大師王世鏜,是他購下了蓮花池邊這處院落)。那麼,我玩過的地方,王先生早年也一定玩過,不過彼此時間差了數十載。看到我信上署的單位,他說有一位好友和學長,也曾在這裡教書。他這位好友,已經去世。我們曾在一個教研室工作。這下子我想起來,他這位友人,曾帶智量先生到過教研室,原來我和王先生還有「一面之緣」,但去來匆匆,印象稀薄。

收到這冊《葉甫蓋尼·奧涅金》,我急急用了幾乎一整天功夫,一口氣讀畢:精彩。

讀到「譯本修訂校改後記」,才大致知道此書曲折的翻譯過程。智量先生天分甚高,喜愛普希金這部長詩,到了能用俄文背誦的程度。此時他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一次,所長、著名詩人何其芳聽到他滔滔不絕的俄文背誦,一面讚嘆,一面熱情地說,你把它,翻出來嘛!在這樣的激勵下,年輕的智量接受了翻譯建議。可時代並未能創造好的條件,之後的王智量,陷入生活底層,到了幾乎不能維持生計的地步。可在這部由俄羅斯偉大詩人吟唱的精神之歌的感召下,智量先生用了二十多年苦熬,高質量完成了這部俄羅斯名著的翻譯。

「校改後記」中,智量記下了一個細節:他在即將被下放太行山區勞動之際,在衛生間與何其芳相遇。彼此無語。「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處於十分緊張難受的狀態。」良久:「其芳先生低聲地、匆促地、也是認真而嚴肅地、用他濃重的四川口音,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奧涅金》你一定要搞完咯!』」背景、環境、地點和說出的話,似乎那麼不協調,可由此表達的信任和情緒,卻足以激發一個人的生存勇氣和奮力志向。

因為何其芳這句話,陷入巨大痛苦迷惘的王智量,返回研究室,伏案痛哭一場。回到宿舍,打開已經封存的箱子,取出收有《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俄文版《普希金全集》第五卷,與已經譯出的稿子,塞進了下鄉的行李中……

1960年,智量又被派到甘肅定西地區勞動;再往後,他只能背著幾袋書,一隻裝滿各種碎紙片譯稿的手提包,到上海投靠兄長,投靠此時也在兄長家居的父母。在這裡,王智量第一件事,是用一種粗糙的紙(只買得起這種),將碎雜紙片上的譯稿整理抄清兩份,一份投寄人民文學出版社;另一份,寄給何其芳,回應其當年的囑託。

1980年,有關方面研究出版「世界文學叢書」。當時「人文社」已接到數種《葉甫蓋尼·奧涅金》譯稿,其中部分稿件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經反覆比對,王智量這部在無數磨難中完成的譯稿終被人民文學出版社選中。當編輯將原投稿交給王智量,希望他重校和修訂時,距離當初,已經整整二十年。1985年,新譯本推出。由此,智量先生進入我國最優秀翻譯家行列。

王先生此時惠賜我的,是該書出版十多年後的「插圖本」新版。獲得這冊譯本,我非常愉悅。一是得獲翻譯家的題字贈書,再是結識了一位名家老鄉。當然,王先生翻譯此書的艱辛之路,也深深感染和激勵了我。後來我在一部紀念普希金二百周年的著述中,讀到了智量這樣一段話:「我,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是世界上千千萬萬普希金的愛好者之一,自從將近五十年前買到一部十卷本的《普希金全集》以來,我不知從中得到了多少精神上的恩惠。我從少年時起便接近他的作品,一生中,無論在快樂時、悲傷時、幸福時、倒黴時、健康時、生病臥床時……我都堅持每天要讀幾行普希金。普希金給予我的,不僅是語句詩行帶來的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對美好人生的信念和不懈地追求它的力量和勇氣,普希金使我豁達、樂觀、向上,使我能以浪漫的做夢式的生活和思維抵禦了許許多多次並不公平的甚至來勢洶洶的侵犯……」一部書,在人的生活中,可以發揮如此明亮而沉厚持久的精神力量。通過智量先生與普希金的關係,我們也應該學會通過有品質地閱讀,使自己在生活中,獲得安頓靈魂和振拔精神往上的有力支撐。

在後來的通信中,智量先生知道我雖不能寫、畫,但喜歡賞讀,一次忽然寄來一幅水墨群蝦圖。圖幅雖不大,可幾隻蝦卻極為鮮活生動。蝦身處,用極淡的墨節節點染,蝦足蝦頭部一團,則用更濃墨色;蝦鉗或收縮或伸出,蝦須紛披兩側或挑前,此出彼入,雖有交錯卻各自獨有,運筆嫻熟,墨色濃淡掌控精到,一眼望去,群蝦浮遊自在,無一線水紋而潤澤豐沛……對此我頗為驚異,可想著他祖父是一代章草大家,父母皆大學畢業,文墨傳承,在智量先生,也許不過家庭濡染之小計罷了。

因為有了聯絡,對智量先生的譯本,格外注意起來。後見到一冊《萊蒙託夫名詩精選》,是智量翻譯,立即購存。書的封折口簡介第一句,寫著翻譯者「生於陝西漢中蓮花池。」讀著實在親切,可見他的家鄉情結。後來讀得多了,對智量先生的譯筆質量,有了更多且深入體會。一次,在翻譯名家張鐵夫教授《玫瑰·屠格涅夫散文詩集》的「譯後記」中,讀到一段話:「屠氏的散文詩,我國已經有了好幾個譯本,其中智量先生的譯本是得到公認的。」一部譯本,由另一位翻譯家來稱頌「公認」,赤金足量,令人由衷感佩。他的經歷,他遭受苦難卻仍懷著希望向光明突進的歷程,對後輩學人,也有更深啟示。

(原標題:智量先生的珍貴譯本)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楊建民

流程編輯:u00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金庸作品的外國譯本
    2004 年出版的《射鵰英雄傳》法文譯本,譯者是王健育。他的父親曾是臺灣國民黨的外交官,他自幼隨父親東闖西跑,諳多國文字,去國四十多年,後來長住巴黎,曾是電影製作人,現在是謝閣蘭基金會主席顧問。謝閣蘭(Victor Segalen, 1878-1919)是法國20 世紀詩人,代表作《中國書簡》(Letter de Chine, Plon, 1967)。
  • 《二十不惑》中的他曾是電工,出道多年,在39歲才被趙麗穎捧紅
    《二十不惑》 中的他曾是電工,出道多年,在39歲才被趙麗穎捧紅 文/呱呱熱劇熱播劇《二十不惑》終於落下了帷幕,這部劇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樂、勇氣、鼓舞和感動。就比如說劉鈞,他的加盟讓人頗感意外。現在大家看到劉鈞也許都叫不出他的名字,只記得他是「盛竑」是「竑郎」。這兩個稱呼都是在《知否知否你是綠肥紅瘦》中來的,因為這部劇真的太火了,劉鈞在這部劇裡也表演的很精彩。
  • 譯作||毛澤東詩詞英譯本:錢鍾書主持翻譯 歷經二十年完成
    1957年1月25日,國內出版的《詩刊》創刊號刊登出了18首毛澤東詩詞,同年9月、11月,蘇聯出版發行了兩種不同版本的俄文本《毛澤東詩詞十八首》。據稱這是最早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外文譯本。迄今為止,毛澤東詩詞曾先後在幾十個國家被譯為數十種文字,外文譯本也多達幾十種。詩人毛澤東的詩詞造詣和傳播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 研讀版聖經新譯本_簡介
    回頭一望,祂讓《聖經新譯本》順利出版,除了要直接讓華人教會蒙益不淺,還要間接地去完成三件常人認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祂讓我們一同有幸參與,實在榮幸,也該感恩不盡:(一)感謝父神,《聖經新譯本》雖曾歷經諸般艱辛、無情阻撓,且流淚撒種、揮汗耕耘;終能排除萬難,順利問世。它的出現不只直接供應華人教會急需;也間接地校正了華人信徒潛在已久的一項錯誤觀念,甚至接近「迷信」的程度。
  • 新譯本聖經與和合本譯本,根本基要有什麼不同
    唐崇榮牧師語言是在每個時代改變的,在進步,到了1970年的神學會議上,新譯本委員會盼望有一個新的譯本委員會可以成立起來。我是贊成的。新譯本翻譯完了,裡面有很多不會比和合本聖經的翻譯更好。現在看來,和合譯本還是最好的。雖然和合譯本已經超過了一百多年,但替代和合譯本聖經的還沒有,所以,中國教會,全世界還應當用和合譯本。中國大陸很多沒有的書,是在外國。
  • 仝婉澄 | 論《長生殿》的三個日譯本
    巖城秀夫的研究注重挖掘和還原戲曲演出的各種相關問題,比如化妝、道具和舞臺等,他翻譯中國戲曲的時候,也著眼於將其譯為「場上之曲」。巖城秀夫已完成的《桃花扇》(《中國古典文學全集》第33卷,1959年)[該譯本後經修訂與其所譯《還魂記》,一併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大系》第53卷,1970年。]、《還魂記》(《中國古典文學大系》第53卷,1971年)兩劇的譯文就曾多次在日本高校的文化節、演劇節中被採用。
  • 名著讀不懂可能是翻譯不好,11部名著推薦譯本
    因為莎劇原文是中古英語的詩句,如果仍然按照詩句來譯,朱生豪認為,不但難度大,而且在語言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難以達到通俗、流暢的要求。幾經斟酌後,他決定採用散文體進行翻譯。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翻譯莎翁,朱生豪與宋清如的愛情故事,同樣是一段流傳的佳話。在來往信件中,朱生豪曾對宋清如說,要把翻譯莎士比亞作為向她求婚的禮物。
  • 傅雷獎鼓勵青年譯者 翻譯要趁早嘗試
    寧春豔憑《孤寂在棉田》的翻譯獲得文學類獎項,汪煒憑《透明與障礙:論讓-雅克·盧梭》獲得社科獎,曾昭曠憑《審判王后:1793年10月14-16日》獲得傅雷翻譯新人獎。汪煒和曾昭曠都是80後,這也說明了傅雷獎鼓勵青年譯者的決心。
  • 夜讀黨史252丨陳望道與《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
    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學的你。今年是陳望道《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問世100周年。1920年2-4月,陳望道在故鄉義烏分水塘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8月在上海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次公開正式出版的《共產黨宣言》全文,曾一再翻印,廣為流傳,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起到了先驅性的重大作用,鼓舞激勵過成千上萬的革命者。
  • 美國漢學家用時8年出版首部《杜甫詩》英語全譯本
    宇文所安原本預計花三年完成的翻譯,因為教學、講座任務纏身,花了八年時間。「它佔據了我的生活。我雖然有多個學期都不用教書,但我不停地工作、工作再工作,並沒有偷懶。」今年69歲的宇文所安大部分時候都是一個人在進行這項翻譯工作,只是在作品完成後有一個研究生幫助他進行校對。「杜甫的作品非常值得翻譯,但是這佔據了我生命中的八年時間。我終於完成了。」他感嘆道。
  • 複製梵谷二十年後終見原作,他才畫出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幅作品……
    圖片:courtesy of Century Image Media 這部紀錄片跟拍了趙小勇為了趕製訂單,在畫室中無休無止地複製著梵谷作品的日常,並且還記錄了他在複製梵谷作品二十年後終於得以前往歐洲欣賞原作的過程。 「如果能有機會出國,那肯定不一樣——我們的眼界會開闊,」趙小勇向一位同僚畫師這麼說道。
  • 你讀過新譯本聖經嗎?
    謝謝主內弟姊不斷地關切、代禱和支持,使我幸不辱命,能完成父神所託負的中文聖經的翻譯,雖不能說大功告成,也總算告一段落。願將一切榮耀歸給父神。過去三十餘年如一日,大家努力推介《聖經新譯本》不敢稍有怠懈。目前發行數量已越百萬冊,接納使用的教會與信徒日益增多,深信今後必能繼續使更多的人受益。願一切榮耀歸給父神。
  • 哪個中文聖經譯本最好?
    看來華人基督徒採用和合本以外的譯本作為主要讀經之用,尚需時日。筆者鼓勵認真讀經的信徒,多參考不同的譯本,從而對經文有更準確的理解。聖經原稿的寫作歷時差不多1500百年(大約從公元前1400—公元90年),其中包括三種語言。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部分用亞蘭文,而新約是用希臘文寫成。舊約聖經在古代被翻譯為幾種不同的語言(主要是希臘文)。
  • 品讀丨高羅佩《狄公案》中譯本簡說(增訂版)
    其二是計劃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現居美國的高羅佩研究者張凌女士(1973- )翻譯的15冊新譯本「大唐狄公案」,此本並非合作翻譯,全部翻譯工作都由張凌一人完成,特別詩詞古文翻譯也由其獨立翻譯再創作,力求既有古風又符合原文。
  • 新教中文聖經譯本
    (2)《朱寶惠譯本》(新約1929,舊約1939)由朱寶惠與美籍教士賽兆祥(A.Sydenstrilker)據希臘原文合譯新約,出版後隨即重譯,因賽氏病逝,朱獨自修訂重譯完成於1936年,後來舊約也是由朱一人獨立完成,朱為金陵神學院教師。
  • TVB翻版古天樂暗示太太有喜榮升爸爸 是香港先生冠軍曾退出愛回家
    Jacky的扮演者黎振燁在去年9月的時候離開《愛回家》劇組,而一向有「愛妻號」之稱的他,結婚五年來時常把太太掛在嘴邊。兩人結婚5年一直努力造人,最近終於有好消息傳出。最近,黎振燁在接受TVB訪問時,暗示太太有喜。一直揚言想做爸爸的他說;「我很努力,說不定明天就會有好消息。」
  • 他是綠燈俠原型,他曾鼓勵過伊斯特伍德演電影,他曾讓數以萬計的孩子成為警察
    陽光俊朗的造型,在這部黑片中叫人眼前一亮。當時幾乎名不見經傳的他,甚至得到了《紐約時報》的表揚:「馬丁·米爾納展現出了不屈不撓的浪漫,以及真誠與可信。」他的角色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可是《紐約時報》當時的宣傳中並沒有提及他的名字。他的職業生涯再次被擱置是在1952年,因為他要參軍兩年。參軍後不久,他被分配到人類作戰研究部,他在那裡執導軍事訓練影片,並擔任總部設在加州奧德堡的巡演主持工作。米爾納在此時遇到了演員大衛·詹森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詹森和米爾納鼓勵當時還是基地遊泳教練的伊斯特伍德演戲。
  • 莎士比亞譯本被指全文抄襲,天津人民出版社:正調查核實
    網友郭某日前發文指出,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麥芒譯的《莎士比亞悲劇集》涉嫌抄襲朱生豪譯本(編者註:朱生豪是著名翻譯家,堪稱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第一人,生前共譯出莎士比亞劇本31部)。根據郭某微博貼出的兩本譯本的對比圖,其中出現了大量文字雷同的現象。
  • 「翻譯中每一個字都很重要」,傅雷獎鼓勵青年譯者翻譯要趁早嘗試
    寧春豔憑《孤寂在棉田》的翻譯獲得文學類獎項,汪煒憑《透明與障礙:論讓-雅克·盧梭》獲得社科獎,曾昭曠憑《審判王后:1793年10月14-16日》獲得傅雷翻譯新人獎。汪煒和曾昭曠都是80後,這也說明了傅雷獎鼓勵青年譯者的決心。
  • 沿著這些藏書票與手稿譯本,巴金與託爾斯泰有哪些共通的閃光
    沿著這些藏書票與手稿譯本,巴金與託爾斯泰有哪些共通的閃光 2020-10-19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