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砣一撥、秤桿一提,
斤兩就知道。
雖然不及現代電子秤的方便,但一次次的稱量卻讓交易更有人情味。
桿秤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也是現今人們仍然在使用的衡量工具,可算作是華夏「國粹」。2009年,桿秤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造就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助力非遺物質文化走近現代生活。2020年3月28日,綠城·相心谷將聯合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將在相心谷內開展「 匠心如意·浙江傳統工藝推廣展系列活動」,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活動將以直播的方式和大家見面,通過視頻進一步帶大家領略傳統匠心的精妙絕倫。本次匠心如意活動我們邀請了「中華第一秤「朱子巖大師。
朱子巖大師,永康市古山鎮坑口村人,67歲,14歲就跟著父親開始學釘秤。50多年來,他執著於釘秤製作,與秤結下了不解之緣。
匠心傳承,大師現場制秤技藝
現場講述世代傳承精神
把木桿秤做成一件藝術品,是朱子巖的夢想。
2015朱子巖手作的「中華第一秤」申請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成功。這杆「中華第一秤」長3.48米,秤自重約33.8公斤,能稱重1000公斤。秤的最大直徑72.4毫米,圓度正負不超過0.2毫米,直度誤差不超過0.5毫米。
活動當天,朱子巖大師將在現場製作秤,講述世代傳承的精神,秤在生活習俗(婚俗)中的應用和寓意,還有驚喜互動,直播現場更會送出"龍秤「一把!讓我們期待3.28那一天,在手機屏幕前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
暨 龍 秤 薪 ( 星 ) 火 相 傳 憶 美 好 主 題 直 播活動時間: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下午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