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消費"防藍光"概念,恐嚇消費者的文章鋪天蓋地,我們該如何看待藍光問題?
在國外科學家發現"藍光影響睡眠"這件事情之後,"防藍光"概念隨即被傳入國內,商人們便將這個新概念賦予健康類產品來營銷。就比如說在眼鏡行業,"防藍光"這個概念給這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像是一場彌足珍貴的雨露,這場雨後春筍,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更多目標客戶。
商人們在利益的驅使下,過度消費"防藍光"概念,在各大流量平臺上發布類似"手機藍光導致失明致癌"、"寶寶浴霸下洗澡2個月失明,是父母晚上手機藍光所致"的言論,把藍光的危害無盡誇大,恐嚇不清楚藍光專業知識的消費者。
文章中過度誇大了藍光危害,再怎麼說藍光都不會失明和致癌,它最多是加大了"眼睛失明"概率,從現實情況來看手機藍光這一單一因素是不會讓眼睛失明。這麼說並不是說藍光是不存在危害的,只是藍光的危害並沒有失明這種後果這麼嚴重。
[1]藍光對眼睛的損害程度取決於"藍光含量的光強度高低"和"藍光在視網膜停留時間長短"這兩個因素,因此視網膜的損害等於藍光傷眼能量與視網膜停留時間的乘積。對於手機藍光的正常劑量,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有每天超過4個小時或5個小時的時間累積的藍光能量,才能對我們的眼睛造成初步的眼疲勞。
很顯然眼疲勞不能等同於失明,眼疲勞的危害性也遠遠低於失明,它距離發展成為失明還有很大的距離,因此我們不該在文章中直接宣傳手機藍光導致失明致癌,讓消費者陷入藍光恐慌和焦慮中。
無可否認眼疲勞只是一個小問題,但是是不是我們因為它只是一個小問題,就可以不加以重視呢。出現小問題的時候,其實正是在提示我們要採取措施,把這個小問題解決掉,消除它會發展為大問題的可能。[2]大問題就是發展為近視、近視度數加深、黃斑病變等等。
[3]當我們的眼睛因為看多手機出現眼疲勞這個小問題,而不採取任何防護手段時,就會造成藍光傷眼能量隨著時間延長而不斷累積。一旦 超過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承受程度就會出現視網膜損傷的現象,造成視功能失常,看東西模糊不清。且損傷程度還呈藍光光照時間依賴性,光照時間越長,細胞損傷越嚴重。到時候眼疲勞這個小問題,就會發展成為大問題。
因此,"手機藍光會直接導致失明和致癌"的恐嚇言論是不屬實,大家不必因為這些言論而恐慌焦慮。但是在正常時長內玩手機,手機的藍光如果讓你產生眼疲勞,而且眼疲勞一直持續未能緩解,這時建議你戴上防藍光眼鏡,防一防手機的高能藍光。
參考文獻:
[1]李俊,徐洪海,張璟,楊藝偉.LED照明產品藍光危害的測試與分析[J].科技與創新,2018(07):122-123.
[2]饒豐,朱錫芳,徐安成,褚靜,張燕.LED背光顯示器對不同年齡人視網膜照度、節律效應和藍光危害的影響[J].光子學報,2015,44(04):205-210.
[3] Kanupriya,D. Prasad,M. Sai Ram,R.C. Sawhney,G. Ilavazhagan,P.K. Banerjee. Mechanism of tert -butylhydroperoxide induced cytotoxicity in U-937 macrophages by alteration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generation of ROS[J]. Toxicology in Vitro,20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