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風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見!

2021-03-03 中國美術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幅齊白石作品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臨摹學習絕佳素材!


◎當我在山野寫生風景,一步步前行尋找新境,永遠吸引我的是新貌, 新的神秘。神秘一朝被洞悉,日久生厭,又竭力探索別樣的神秘。人的一生就這樣為求新而耗盡精力,最終都留下看不到明天的遺憾。


◎聖母因靈感而受孕,那是神話,只為了掩飾耶穌私生子的身份。而藝術中確存在因靈感而懷孕的真實。似閃光,忽醒悟,一種異樣的思緒突然從心底升騰,誰啟示了我新的美感,我樂而發顫。這是我創作生涯中每每遇到的驚喜,懷孕的驚喜。我於是用繪畫或文字捕捉這轉瞬即逝的感受,捕獲了,牢牢不放,剪之裁之,孵化而成自己的作品。

◎人,從軀體到精神,是獨立的個體,這硬道理決定了人的孤獨,孤獨是人的本分。但人偏偏不本分,愛群體,生活的歡樂和意義都體現在群體活動中,雖然人們也欣賞獨來獨往的老虎與雄鷹。有了群體,人們才步入創造,個體比之群體,其間差異難以衡量。創造成果人人共享,李白、杜甫、蘇軾、陸遊成了一家人。前僕後繼力無盡,人類還將遷往無名的星球。但在波濤萬丈的前進洪流中,個體像螞蟻般消亡。消亡前,人往往苦於孤獨感, 消亡後呢,孤獨感也消亡了?或開始永恆的真正的孤獨。情侶雙雙殉情,夫妻攜手共赴死難,都為了不願分離,懼怕孤獨,但畢竟都不得不分離,不得不進入各人特有的孤獨,永恆的孤獨。永恆的孤獨轉化為永恆的安寧,但人們留在群體的貢獻代代閃光。

◎我作了一幅抽象水墨《遺忘之河》,是依據傳說,認為人死後必經一道河,口渴,喝一口水,於是生前之事統統忘光,此即遺忘之河。我的畫面表現無形狀無陰晴無方向的河,近乎忘卻的境界了,卻又灑落幾個彩點,終於還是留下了忘卻的記憶。

◎韓愈痛感:「事修而謗興,德高而誹來」,錢鍾書躲開一切媒體:「落寞聲名免謗增」。

◎人生大舞臺,人人有謝幕的時刻,真正謝幕了,我所見第一個沉痛的謝幕是魯迅之死。魯迅自己沒有向讀者謝幕,群眾潮湧般送喪,沈鈞儒大書「民族魂」三字覆蓋了魯迅的遺體,道出了全國人民心頭的評語。錢鍾書生前明確謝絕一切喪儀,他的謝幕似乎最冷落,但人們一直在讀他,他其實永遠謝不了幕。無數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藝術家,最後不知所終,無幕可謝,但作品永遠在人間閃光。

作品的風格與質量才是作者最權威的籤署。嚴格地講,作品毋須署名, 有水平的觀眾一眼就認出是誰的作品,真有生命的作品是無法仿製的,如魯迅的文章和梵谷的畫。

◎「願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二十年前我曾竭力想為魯迅這句詩作幅畫,試研朱墨作春山。詩中畫或畫中詩,其間關係複雜,恩怨交錯,大量的情況是詩作了畫的註腳,或畫作了詩的圖解,簡單化了。我首先著眼於繪畫的造型本色,用墨線勾繪山水,其間穿插紅、綠流動之線,以表現春意,有一幅贈了魯迅博物館。這次用朱色塊繪山,朱墨作了畫面主體,但如缺黑、白、灰塊的呼應與擁抱,朱色便失其活力。

◎上帝是傑出的悲劇編導者,編演了太多的人間悲劇,灑向人間都是淚。但她是失敗的喜劇作者,因她從來就妒忌人生的完美,多少盛開的鮮花被她噴吐毒液,英才早逝,哲人其夭。但我處處碰見我不喜歡的壽字,人們愛壽字,是願望,並不意識到其虛妄,其欺騙。一位友人給我照了一張相,神情是像的,他在相片下印一排小字:賀吳先生八十五誕辰,又在右頁大紅底色上書寫一個大大的壽字。我剪去那紅底壽字,留下了照片。

◎常有人送來一些延年的補品:人參、鹿茸、靈芝.我雖瘦,卻頑固地不吃任何補品,並對友人說:羊吃草長肉,生命只靠自身的機能,若用補品來退化機能,何苦呢。顯然我的觀點經不起科學一擊,但我決不吃補藥,我將巨大的鹿茸掛起來作裝飾品,欣賞其抽象的形線構成。

◎我看過一張從月球上拍攝地球的大相片,一個懸空的布著明代青花瓷似的美麗的球,如果這個球上將被垃圾堆滿,那都緣於人類自作孽。

垃圾也許是生存競爭的產物,競爭愈劇,垃圾愈多。華君武畫過一幅漫畫:有人向撿破爛的兜售良心。

◎老來仍輕鬆愉快地作畫,熟門熟路的工作,不費勁,還開心,確是養生之道。然而創造性勞動屬生死搏鬥,嘔心瀝血的長壽者還是少數。不走重複老路,不抄襲自己,在珠穆朗瑪峰上想更跨前一步的犧牲者歷來倒不屬於少數。

從藝以來,如獵人生涯,深山追虎豹,彎弓射大雕。不獲獵物,則如喪家之犬,心魂失盡依託。在獵取中,亦即創造中,耗盡生命,但生命之花年年璀璨,人雖瘦,心胸是肥碩壯實的。

雖行伍出身,老了的廉頗也難跨鞍馬,進入老、病,如何度日。我進不了所謂幸福的晚年生活,老牛靠反芻度日。

美,體現於風格。風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見。

◎藝術作品的價值寓於真情實感。創作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固然須具備才華、功力、經歷、素養等等諸多因素,但其出發點,必然是:真情。具備這些複雜而艱難條件的作者不多,真正杰出的作品稀有,古今中外,均不例外。風格之誕生緣於情感之赤誠。虛情假意與裝腔作勢,絕對偽造不出風格來。

畢卡索說:「創作時如同從高處往下跳,頭先著地或腳先著地,事先並無把握。」自己無從事先設計自己的風格。

中國藝術家視頻號已開通,歡迎朋友們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中國美術視頻號已開通,歡迎朋友們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秋拍再破億 不見風吹荷葉,吳冠中與他的「荷塘」
    其中,吳冠中《荷塘》以諮詢價上拍,5500萬港元起拍,90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1.062億港元。這是繼去年《周莊》,其又一破億的作品。時至入秋,杭州西湖邊的荷葉也正經歷自己生命中最後一段時光,滿眸的繁華已無蹤,剩下半是蕭條,半是如詩的殘荷清骨。藉此機會,就讓我們來品讀吳冠中的殘荷之美吧!
  • 畫家吳冠中作品收藏鑑定 吳冠中油畫拍賣成交價交易出售價格
    按《吳冠中全集》及公開拍賣紀錄統計,吳冠中在文革期間創作的油彩畫布不過三十幅左右,而畫幅超過一米的,幾乎全是為博物館或國家委託之作品,《荷花(一)》尺幅達120.5 x 90.5公分,是藝術家當時絕無僅有為自己創作的最大幅布面油畫,縱觀全球公共機構收藏的吳冠中作品,亦無如此題材,可以想像藝術家創作本作之時,是帶著無比珍惜與熱情,為自己人生與藝術上的重要時刻留下印記;《荷花(一)》所呈現的,是一片仲夏荷塘的盛景
  • 我所認識的吳冠中 ——追憶吳冠中藝事
    還有一幅是《向日葵》,描繪的是當地農民栽種的向日葵,這幅向日葵和梵谷的向日葵意義大不一樣,吳冠中的這幅「向日葵」具有自己民族藝術風格的特色,色彩的厚重含蓄,旋轉的線條和許多跳躍的點所購成的畫面表現出了吳冠中對前途,對祖國,對人民,對黨的那種矛盾複雜的心情,以及對命運充滿希望的力量。
  • 巴渝育桃李,美譽冠中華
    ——吳冠中其人其畫 - China.org.cn
    作者:杜承南 王峰他是一位風格獨特的、以「彩墨畫」獨樹一幟的畫家;他是「市場明星」,畫作在海內外拍賣市場上屢創天價;他更是一位「熱點人物」,總是直言不諱,每每引發激烈爭議。他就是從江南水鄉走出,曾在重慶大學執教、聲名遠播的藝壇泰鬥吳冠中教授。
  • 我的鄰居吳冠中
    最後幾句話:「他偶爾拉她的手,似乎問她什麼時候該結束我們病痛的殘年。她縮回手,沒有反應。年年的花,年年謝去,小孫子買來野鳥鳴叫的玩具,想讓爺爺奶奶常聽聽四野的生命之音,但奶奶爺爺仍無興趣。他們只願孫輩們自己快活,看到他們自己種植的果木。」《病妻》的結尾更震撼:「人必老,沒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無邊的苦惱,上帝撒下拯救苦惱的種子吧,比方藝術!」
  • 吳冠中和朱碧琴的愛情故事
    雙燕  73 ×54cm  吳冠中 在他這裡,東方和西方的衝突不見了。吳冠中國畫作品自己的著眼點,總易局限在自己固有的審美範疇內,她的無框框或天真的愛好,給予他極大的啟迪。吳冠中國畫作品她自己也備了個速寫本,有時坐在他身旁也描起來,反正誰也看不見,不怕人笑話。
  • 吳冠中:風箏不斷線
    回國後,在同學、油畫家董希文(油畫《開國大典》作者)的引見下吳冠中到了中央美院任教。當時時任中央美院院長的是徐悲鴻,徐悲鴻也是江蘇宜興人。徐、吳兩人雖同操鄉音,但初次見面就話不投機,似無緣分。在清華,吳冠中感覺自己脫離了原先「左的比武場」,心情舒暢多了,他開始在無幹擾中探尋自己的獨木橋。自接觸藝術起,吳冠中就在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美術道路。縱觀他一生的創作比重,風景畫絕對是主角。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少有人畫風景,認為不能為政治服務,是不務正業,甚至會遭到批判。後來周揚說風景畫無害,無害論一出,吳冠中開始放心地鑽研風景繪畫,清華建築系是他探索路上的一把庇護傘。
  • 吳冠中畫的瀑布,太壯觀了,美極了
    吳冠中畫的瀑布,太壯觀了,美極了吳冠中《瀑布》吳冠中的此幅
  • 不遇朱德群,就沒有畫家吳冠中
    作者:劉震風今年是旅法藝術家朱德群誕辰100周年,恰巧去年也是吳冠中誕辰百年。對於這兩位藝術大師,許多人知道他們都畢業於杭州藝專,都留學法國,畫還都賣得很貴。但實際上,兩人的羈絆遠比這更深,甚至可以說,若不遇朱德群,就沒有畫家吳冠中。
  • 吳冠中丨春風又綠江南岸
    其中,封面拍品吳冠中《周莊》起拍價1.38億港元,隨後直接加價到1.5億港元,最終以2億港元落槌,加上佣金後成交價2.36億港元,創造吳冠中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同時刷新中國現當代油畫最高紀錄,再掀春拍高潮。
  • 吳冠中「美麗的誤會」
    吳冠中(資料圖)戊子(2008)年除夕,年夜飯剛端上桌,電話鈴突然響了。我拿起聽筒,電話那頭傳來:「新年好。是張昌華先生嗎?」聲音很陌生,而且蒼老、沙啞。我連忙說「是」,隨即忙問:「請問,您是——?」對方說:「我是吳冠中。」一聽是吳冠中先生,我頓時有點惶恐不安起來。
  • 看國內「第二代」油畫大家吳作人、吳冠中、董希文、艾中信等作品
    有鳳梨的靜物 吳作人藏族婦女 吳作人池塘人家 吳冠中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自二十世紀初期以來他的老師林風眠、潘天壽等人篳路藍縷開創的中國現代藝術道路,可說至吳冠中拓展了嶄新的視野與氣魄,穿梭於油畫與水墨兩種媒材,中國與西方兩種美學價值的追尋,互為牽引,也使吳冠中在中國現代藝術歷程中達到少有的藝術高度。
  • 現代畫家吳冠中作品收藏行情價格 吳冠中作品鑑定拍賣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曾出版過《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一輯》、《東尋西找集》、《吳冠中散文選》等。吳冠中1997年作 周莊 油彩 畫布
  • 吳冠中 | 文學修養不等於審美眼力
    其實吳冠中在生活中是個十分感性可愛的人,他的文字細膩溫柔,富含哲理,他也希望自己像作家那樣,用語言來震撼大眾的靈魂,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筆下那些柔情似水的文字,探尋他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真的十分感人!如從繪畫的角度看,連片的桑園接稻田可能很單調;孤松、矮屋、板橋間的形象結構關係還須具體環境具體分析;桃花流水的畫面,通俗與庸俗之間時乖千裡,時決一繩,文學修養不等於審美眼力。
  • 吳冠中:乞丐站著行乞,有些藝術家卻跪著要飯!
    吳冠中當即站起來反駁:「生活第一,藝術第二,這樣的第二,永遠是第二,藝術永遠上不去。我說,這個看法有問題,應該辯論。」會場一片寂靜,竟沒有人敢接他的話茬兒。 會議結束不到兩周,吳冠中就看到報紙上出現大量批判自己的文章,從藝術觀點到人身攻擊,什麼都有。
  • 吳冠中:2065萬港元十渡拒馬河高清作品鑑賞
    ) 等代表作,他自己如此評論這個時期:「80年代水墨成了我創作的主要手段,數量和質量頗有壓倒油畫之趨勢……四十餘年的油畫功力倒做了水墨畫的墊腳石。」-吳冠中吳冠中 十渡拒馬河 局部吳冠中在他長期探索與實踐中,一直試圖將形式構成的理念引入他的繪畫創作,他充分運用點、線、面的造型語言和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裝飾色彩,因而開拓了中國現代藝術的嶄新境界。
  • 【中古陶秋拍】吳冠中的民族藝術——水牛圖
    中國民族藝術和民族文化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走向世界,是中華民族復興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從歷史的角度看,吳冠中的藝術應該可以看作是對這一課題做出的一個帶有嘗試性的解答。七十年代開始,吳冠中對於西方油彩和中國水墨的技法俱已嫻熟,遂嘗試對兩種媒介的探索,以繪出不同或相類似的風景,創造出心中理想的藝術效果。
  • 維港岸邊,屹立不倒的,還是吳冠中!|畫事
    估價 HKD 1,800,000-2,800,000吳冠中一生燒了很多自己的畫。上世紀50年代,燒了一批井岡山風景。1966年,他把自己回國後畫的幾百張作品全部燒掉。這件素描沒有吳冠中最典型的點線面結合以及典型的色塊組合,但是仍然一眼能看出是吳冠中,因為那些明顯有」風箏不斷線「風格的線條,以及對山水自然物體的準確把握,看上去很多的線,但細看沒有一處廢筆,筆筆有交代,有用處。再看展覽和出版經歷。
  • 吳冠中語出驚人:藝術活動就跟妓院一樣
    吳冠中:美國華裔數學家丘成桐說,科協制度不取消,中國的科學上不去。美協也是這樣。  你問問那些加入美協的人就知道了,進美協要靠哪些東西——根本不是看作品好壞,這個機構變成詐錢的機構了。  說白了,藝術創作是個體勞動,和組織、集體沒關係。
  • 吳冠中:這幫流氓藝術家,我就是看不慣!
    」89歲時的吳冠中揮舞雙手,激動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看不慣「流氓藝術家」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吳冠中說:「這幾年,中國的美術館、博物館越建越多,硬體越來越好,但你收藏了很多垃圾,許多東西是走後門憑關係送進去的。現在一些國外美術館,經常有中國人主動送畫,回來就宣傳炒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