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點名批評「土味」「奇葩」廣告——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網絡平臺的消費金融產品已嵌入客戶日常消費場景,形成無感化獲客,但也引發了金融信用錯配等問題。過度營銷帶來金融風險隱患,還導致過度消費、信用違約等社會問題。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一鍵就能貸款」「手機號就值20萬」「貸款秒變高富帥」……近來,一些網絡平臺上頻現「土味」營銷廣告,網貸等行業更是成了重災區。這些營銷廣告利用「土味」「奇葩」廣告詞吸引流量,套取客戶信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帶來了嚴重的金融風險隱患。

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於近日發布了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過度借貸存在風險隱患

一邊是能快速獲取消費金融產品的便利,一邊則是悄然積聚的金融風險。近年來,網絡平臺的消費金融已嵌入客戶日常消費場景,形成無感化獲客,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監管部門加大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監管力度,推動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審慎經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花唄、微眾銀行下調授信額度,有利於降低風險敞口,維護消費信貸市場的有序發展。

「從正面來看,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客群下沉,有助於提升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程度,培育最廣大居民群體金融素養和信用意識,激發消費潛力。例如,在縣鄉區域,農民依靠純信用消費信貸,可以在耕種季節獲得流動性支持,調節消費與生產需求。」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家強說。

然而,一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在金融領域業務經驗有限,過度營銷極易引發金融信用錯配問題,帶來較大風險隱患。對此,王家強表示,從供給方看,我國信用體系仍未充分發展完善,針對個人客戶的徵信信息仍不夠全面,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自身積累的數據亦存在數據造假、模型錯誤、數據無法反映未來變化趨勢等問題,風控水平難以支持其消費信貸的大規模擴張。從需求方看,消費信貸客群包含學生、農戶、就業初期的青年等相對弱勢群體,這些群體缺乏對金融風險的認知,消費觀尚未成熟。一味鼓勵增加信貸,超過其自身償還能力和可承受的消費水平,將導致過度消費、信用違約等社會問題。

「一些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產品往往缺乏足夠的貸款利率及風險提示,如多採用日利率等計算方式,不利於客戶了解真實利率及違約責任後果,消費者權益未得到切實保護。」王家強說。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分析師婁飛鵬表示,近年來一些網絡平臺通過過度營銷誘導用戶過度消費,對不具備還款能力的群體進行過度授信。在借款人無法還款時,採用暴力催收等方式,引發了不少社會矛盾。任其發展還存在帶來系統性風險的可能,需要加快進行整治。

多渠道加強規範整治

「首先,應按照持牌經營要求,對網際網路機構從事金融業務的實行牌照準入。其次,要按照對同類業務採用同一監管標準的原則,對網際網路金融進行監管,消除監管套利。」在婁飛鵬看來,要加快對網絡平臺的各類宣傳營銷進行規範,加大對網際網路金融廣告審查及執法力度,切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是業內專家們的普遍共識。

「有些非銀行機構或網絡平臺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讓用戶覺得利息很便宜,借貸成本很低,誘導甚至誤導用戶多借錢,但當用戶還款時會發現,實際上成本比銀行貸款高很多。」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專家表示,要想進一步治理網絡平臺誘導過度消費,一方面要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在監管部門許可的金融業務範圍內開展營銷宣傳;另一方面要出臺規制網際網路金融類廣告內容的細則,明確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的製作、發布標準。例如,消費信貸廣告應清晰準確展示貸款年利率,不應以「日利率」「日還款」等方式宣傳。

此外,加強行業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王家強表示,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應服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的會員自律公約、會員管理辦法等基本制度,密切與行業協會聯絡,及時上報重大經營變更或風險事件。「要審慎評估新業務、新科技帶來的風險,對依託網際網路平臺的消費金融授信模型進行充分測試,避免客群及信貸額度的大幅擴張,明確消費信貸的貸款利率、風險、還款期限及要求,避免虛假宣傳。」

消費者要保護好信用名片

除了對平臺的規範整治,金融消費者自身也應培養理性消費的習慣。「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信用都是經濟身份證,是一張沒有期限的名片。對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維護好個人信用記錄。一個良好的信用記錄,可以提高個人獲得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價格上還能有優惠。」董希淼說。

「樹立文明科學的消費觀,只為必要的事負債,對於那些可有可無的消費負債,應該認真思考,量力而行。過度消費、過度負債很有可能產生巨大財務壓力,進而影響個人情緒和身體健康。」馬上消費金融公司相關負責人提醒,如果個人消費貸、信用卡出現逾期,可能影響個人徵信。因此,金融消費者應學會判斷個人是否過度負債:一是看能否一次性還清所有債務;二是看個人信用卡和網貸大額消費數量。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專家建議,消費者應充分了解網絡平臺貸款、類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貸產品,知悉借貸息費價格、期限、還款方式等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機構或平臺所謂「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傳。同時,合理髮揮借貸產品作用,樹立負責任的借貸意識,不要過度依賴借貸消費,更不要「以貸養貸」「多頭借貸」。

同時,銀保監會也提醒,金融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借貸。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經營資質,防範非法金融活動侵害。對不明的電話、連結、郵件推銷行為保持警惕,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不在可疑網站提供個人重要信息,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降低被詐騙風險和個人信息洩露風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錢箐旎)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點名「土味廣告」 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銀保監會指出一些機構在各種消費場景中過度宣揚借貸消費、超前享受觀念。這種對貸款產品過度營銷、過度包裝的行為容易誘導無節制消費,尤其易對金融知識薄弱人群、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等產生誤導。
  • 警惕風險陷阱!銀保監會點名批評這類廣告
    近年來,網絡平臺的消費金融產品已嵌入客戶日常消費場景,形成無感化獲客,但也引發了金融信用錯配等問題。過度營銷帶來金融風險隱患,還導致過度消費、信用違約等社會問題。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 監管重磅發聲 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過度消費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孫璐璐 銀保監會發文提醒大眾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12月29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
  • 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程 碩作(新華社發)近年來,網絡平臺的消費金融產品已嵌入客戶日常消費場景,形成無感化獲客,但也引發了金融信用錯配等問題。過度營銷帶來金融風險隱患,還導致過度消費、信用違約等社會問題。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 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風險:「借貸追星」現象蔓延,「零利息」不等於零成本
    片面宣傳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以貸款手續簡單誘惑消費者;引導過度消費、超前享受,吸引未成年人借錢後給明星打榜、集資、包場、送「粉絲應援禮」,「借貸追星」現象蔓延;利用「土味」「奇葩」廣告引流,套取客戶信息……上述網絡平臺的過度借貸消費營銷行為已經引起監管部門關注!
  • 銀保監會:要樹立理性消費觀 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
  • 銀保監會點名通報安心財險、輕鬆保等四機構侵犯消費者權益
    1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通報,安心財險、輕鬆保經紀、津投經紀(第三方平臺為京東金融)、保多多經紀(第三方平臺為水滴保險商城)因侵害消費者權益被點名。其實在欺騙投保人銀保監會表示,經查,2019年1月至6月,安心財險通過輕鬆保經紀微信平臺公眾號「輕鬆保官方」銷售「安享一生尊享版」產品時,宣傳頁面顯示「首月0元」「限時特惠 首月立減**元」等內容,實際是首月不收取保費,將全年應交保費均攤至後11個月,消費者並未得到保費優惠。涉及保單16879筆,保費收入396.34萬元。
  • 「土味」借貸廣告毀三觀 瘋狂挑戰法律邊界
    「土味」借貸廣告毀三觀 瘋狂挑戰法律邊界 2020-12-21 10:43: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一則毀三觀的「土味」借貸廣告將京東金融推上風口浪尖,為此,短短三日內
  • 銀保監會集中回應七大熱點:約談螞蟻、網際網路存款下架、非法集資、網絡小貸……
    談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產品銷售過程中,存在合規管理不到位、風險管理不審慎、消費者保護不充分等問題;央行與銀保監會近日已研究起草該業務的相關規範性文件。談網絡小貸業務: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利用數據壟斷謀求特殊利益、誘導過度借貸、融資槓桿過高等問題,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增加客戶融資成本。
  • 1.87億元上當:「首月0元、1元」全是套路 四險企被銀保監會通報
    「首月0元、1元」全是套路,四險企被銀保監會通報程竹 剛剛,因存在保費首月0元、首月0.1元、限時特惠等不實宣傳行為,安心財險、輕鬆保經紀(第三方網絡平臺為輕鬆保)、津投經紀(第三方網絡平臺為京東)和保多多經紀(第三方網絡平臺為水滴)四家保險機構被銀保監會點名,涉及保費合計約18716.68萬元。
  • 這家股份行遭銀保監會點名通報!舊疾未除又添新傷,浦發銀行到底...
    浦發銀行遭銀保監會點名!  要參君  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遭到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點名通報!  4月16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公告,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和中華財險兩家金融機構被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告,並披露了其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其中提到,2018年9月,浦發銀行代理銷售的私募產品出現延期兌付的問題,引發多起消費者投訴。經查,浦發銀行存在五方面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浦發銀行近兩年似乎走的並不是很順,屢次出現創傷,處境頗為艱難。
  • 銀保監會1號罰單!
    1月29日,銀保監會公布了2021年1號罰單。農業銀行因信息系統安全和數據洩露等問題,被罰款420萬元人民幣。而此前包括農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都曾因類似問題受罰,近年來金融領域網絡信息和數據安全越來越收到監管層的重視。
  • 銀保監會:螞蟻集團突出問題有普遍性 網際網路平臺要對照自查
    銀保監會再就螞蟻集團被約談發聲。
  • 京東金融「土味」借貸廣告下線背後:價值觀扭曲的短視頻廣告何時休?
    京東金融「土味」借貸廣告下線背後:價值觀扭曲的短視頻廣告何時休?京東金融下線的涉事短視頻廣告截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 實習生 黃士近日,一則內容為貧困男子坐飛機借錢升艙的「土味」借貸廣告將京東金融推上風口浪尖,京東金融、京東集團先後公開道歉並下線涉事短視頻
  • 快評|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廣告被吐槽,除了惡俗更應警惕風險
    (小塵4x/圖) 近日,京東金融等為其兩則創意低俗的廣告道歉。類似的廣告在不同網絡金融平臺上都有出現,反映出這些平臺的目標客戶群體下沉。
  • 借貸廣告屢毀三觀,道歉就可了事?
    近日,一則毀三觀的「土味」借貸廣告將京東金融推上風口浪尖,為此,短短三日內,京東金融、京東集團先後道歉。  這則雷人的短視頻廣告可謂是行業的一個縮影。調查發現,鋪天蓋地的借貸廣告中,有些走「惡俗」路線,有些則是打「溫情牌」,以誇張的營銷手法、誘導超前消費。
  • 銀保監會:安心保險等險企欺騙消費者
    1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了關於安心財險、輕鬆保經紀、津投經紀、保多多經紀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的通報。(二)輕鬆保經紀(第三方網絡平臺為輕鬆保)經查,2019年4月至10月,輕鬆保經紀在微信平臺公眾號「輕鬆保官方」銷售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年輕保·600萬醫療保障」產品時,銷售頁面顯示「首月0.1元」「首月3元」「會員日補貼」等內容,實際是將全年應交保費扣除首月0.1元或3元的保費後,將剩餘保費均攤至後11個月,消費者並未得到保費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