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心理學專家這樣說

2020-12-21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瞿文斌):在本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過程中,疑似病例和確診患者、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以及堅守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此,應該採取哪些心理幹預和支持措施?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江光榮一一給予解答。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由於擔心病毒造成的嚴重後果,可能會感到恐懼、無助、憤怒,甚至出現拒絕治療、暴力等行為,對此應如何進行心理疏導和護理?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江光榮建議:「第一條要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理解他們的感受。第二條,告訴他是安全的,治癒的可能性很大。第三條,醫護人員要告訴他,我們對你的病治好是有很足的信心,我們一定會全心全力幫你一起去戰勝病魔,醫護人員講這個對患者很有幫助。最後一條是最重要的,因為病毒現在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物,醫學上是靠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我們知道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精神狀態非常大的關聯,因此要告訴他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藥物,只有抱著希望、絕不放棄的心態才能夠最大程度激活自身免疫系統,維持自身免疫的活力。我們自身免疫系統才是真正對抗病毒的戰士,所以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藥物,打起精神來,才好得快。」

目前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大部分正在接受醫學觀察。他們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有過接觸,可能會擔心被人歧視。對此,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等單位將通過問卷的方式,幫助他們進行心理問題的篩查。江光榮說:「被隔離家屬或者密切接觸者現在沒有任何疾病症狀出現,但是有接觸史,擔心被歧視,產生負罪感,比如說覺得自己對某一個親人感染負有責任,或者沒有保護好他。我們目前正在做一個(中國)公眾抗疫心態自查問卷,可能一兩天內上線,對公眾和密切接觸者,我們會放到網上平臺去,任何人對自己的心態有壓力可以做問卷,這個問卷做完之後我們會提供自助的建議,如果你答了多少分就相應給你一些建議。最後還有一些人可能自助不成功或者更嚴重的,我們提供一些心理熱線途徑,他可以打心理熱線或者進入網絡諮詢網址。」

在臨床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承受著被感染的風險及高負荷工作壓力。患者如果出現了心理問題,醫護人員會給予心理護理,但醫護人員自身的心理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對此,江光榮表示,現在醫護人員比較大的問題,一個是自己防護的問題,這會令他們經常處在緊張、擔心下,怕自己防護做得不夠;再一個,過大的工作強度、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尤其是處理危重病例的醫生,那就可能壓力會更大,這個是一線醫護人員的主要問題。因此,一方面提供釋放壓力的途徑,另外一個,最好是把他們換下來,強制他們休息,如果有人連軸轉,一定要這樣,休息是能夠使人心理緩解非常有效的形式。」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心理專家免費諮詢熱線開通
    曾參加溫州大學婚姻家庭諮詢師培訓、溫州大學心理諮詢師培訓、溫州大學兒童問題的鑑別與幹預研究高級研修班、中國臺灣博士黃政昌認知行為治療、溫州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心理諮詢師技能提升培訓、心理危機幹預學習、「系統式家庭治療」培訓班、《團體心理輔導實操與演練》、心理諮詢基本技術培訓班等學習。
  • 疫情防控中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國家衛健委這樣回應
    新華網北京2月5日電(王蹊)當前,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處於關鍵時期,有一部分人出現了壓力過大、焦慮、躁鬱等情緒,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針對這一情況,2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會心理服務有關情況。
  • 心理出現問題怎麼辦?彭國球:輕度患者可以這樣做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醫學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彭國球以「疫情之年,出現心理疾病怎麼辦」為題,向網友全面地分享了疫情期間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調節的小技巧。出現心理疾病應該如何治療?彭國球指出,一般而言,心理疾病有輕度和重度之分。輕度心理疾病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或不首先採用藥物治療,重度心理疾病則必須採用藥物治療。
  • 【在線課堂】「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七)丨過度的...
    【在線課堂】「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適特別專題(七)丨過度的心理壓力會產生哪些精神心理問題 2020-0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神醫學專家:疫情當前,三類人群急需心理援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在持續。向疫區逆行的白衣戰士、正在經受疾病煎熬的病人、相關服務保障人員,都迫切需要心理的支持與撫慰。同濟大學醫學院趙旭東教授是我國知名的精神醫學專家,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專訪時,他這樣解讀疫情中心理援助的意義。
  •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哪些問題 心理學專家有金句
    專家和領導合影近日,第二屆「木鐸心聲」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論壇在南岸區舉行,本次論壇雲集了邊玉芳、盧家楣、李玫瑾、徐凱文、林祺堂等國內外眾多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在這場心靈盛宴中他們說了哪些金句?抑鬱、孤獨,強烈的無意義感和孤獨感;自我缺失,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早期症狀是迷惘和自我認同問題;外部認同與自我否定,人際關係良好,需要維繫在他人眼中好的自我形象等。「一切向分數看,甚至忽視對學生的品德、體育、美育的教育成為很多家長、教師的教育觀,這是導致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高發的主要原因。」徐凱文認為,教育應該是學以成人、是育人的。
  • 疫情讓你好憂慮?全國道德模範、心理專家這節直播課乾貨滿滿!
    對於目前市民求助的主要問題,趙廣軍介紹,一類是因為出行限制導致的生活不便帶來的情緒困擾;另一類是對疫情或自身身體狀況的擔憂:一般是擔心自己或者家人感染。「有不少街坊說自己忍不住刷手機裡的各種疫情信息,越刷越焦慮……」面對這樣的情況,趙廣軍說會盡力讓對方先平復心情,並讓對方明白,預防病毒最有效、直接的方式便是做好個人防護,而不是對不確定的意外過度擔心。
  • 疫情後|鳳凰網&志玲姐姐「護童計劃」心理專家講座上線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疫情給人們心靈留下的傷痕需要時間撫平。後疫情時代,孩子生活作息紊亂、地面複課適應不良、親子衝突頻發……這些問題接踵而來,具體怎麼辦?此次位於武漢「志玲姐姐親子援助小屋」所在地進行的線上科普講座提供了細緻的方法論,對受疫情影響的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 【防疫科普|心理篇】居家隔離,出現應激心理反應怎麼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陸續開始採取封閉隔離政策已有十多天。居家隔離,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出現一些心理應激反應,並影響到家庭關係。那麼,居家隔離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反應呢?由此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心理專家為您一一解答。
  • 疫情當前,過於憂慮怎麼辦?心理專家給你支招!
    疫情當前,過於憂慮怎麼辦?心理專家給你支招!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疫情當前
  • 疫情後親子心理健康|鳳凰網&志玲姐姐「護童計劃」專家講座感恩上線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疫情給人們心靈留下的傷痕需要時間撫平。後疫情時代,孩子生活作息紊亂、地面複課適應不良、親子衝突頻發……這些問題接踵而來,具體怎麼辦?專家們聚焦疫情後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對典型狀況的案例深入剖析,從如何進行生命教育的角度,給予適用的方法,幫助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交流中,專家們基於「雙緩衝器」理論假設,圍繞家庭與學校兩個方面,探尋如何發揮「緩衝器」作用。
  • 「我快要崩潰了,不知怎麼辦」…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志願者幫你邁過...
    她是崇明區教育局的一名心理專家,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已有20年,疫情防控期間成為了一名心理疏導志願者。在崇明,像她這樣的心理疏導志願者還有很多,早在2月初,崇明便已組織專業力量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心理疏導體系。疫情防控,眾志成城,志願服務在四處湧現。除了醫護志願者、社區防控志願者、物資運送志願者等,心理疏導志願者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河北省各級團組織整合資源開通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熱線
    &nbsp&nbsp&nbsp&nbsp中央文明辦、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發出倡議,鼓勵有醫學、心理學等專業技能的志願者,積極參與衛生防疫、心理服務等志願服務。&nbsp&nbsp&nbsp&nbsp共青團廊坊市委招募28名心理諮詢專家,10名心理諮詢調度和心理宣傳志願者組成心理援助志願服務團,積極撰寫抗擊疫情系列心理原創文章,發布了13期不同主題的心理微課,線上閱讀超萬人。
  • 百度健康攜手湘雅二院共建「全國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平臺」
    近日,戰鬥在武漢的國家心理醫療隊湖南精神醫學中心小分隊中湘雅二院醫療隊,百忙之中在武漢武昌方艙醫院進行了一場特別的直播,7位精神心理科專家生動講述了他們位於前線支援的戰「疫」故事,同時也宣布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湖南精神醫學中心、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將與百度健康共建 「全國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平臺」。
  • ...疫情心理調試特別專題(三)丨疫情來臨時,人們可能有哪些心理反應
    「桂姐姐說」抗擊疫情心理調試特別專題(三)丨疫情來臨時,人們可能有哪些心理反應 2020-02-12 0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慶人經歷了哪些心理考驗?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大慶讀本...
    疫情期間負面情緒激化多有「跡」可尋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求助者的困惑是簡單的疫情引發的應激反應,還是求助者原有的心理問題被激發。」作為心理督導,在聽取、總結心理諮詢師們的個案情況後,楊金偉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 真正的治癒系|心理專家陪你抗「疫」!
    12355陽光心理輔導團專家陣容李 萌武漢青少年陽光心理輔導團成員,心理諮詢師,動力溝通師。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理事,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動力溝通流派核心骨幹成員。精研個人成長及家庭教育,擅長動力溝通及成長團體,釋夢與催眠。
  • 疫情防控發布會 | 心理專家支招:一二三四五六七 抗擊疫情勿焦慮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表示,在疫情階段,適當焦慮有好處,這樣有助於大家在心理上有高度的防範,採取很好的措施,但是不能過度。如果說焦慮或者是恐慌過度的話,就需要注意了。謝斌簡單概括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個數字:   一是保持和疫情之前基本一致的節奏;   二是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外,如果沒有特殊工作要處理的話,建議保持兩件比較需要專注、集中記憶力的事情;   三是每天要保持適當運動,每次時間最好不少於30分鐘;   四是每天接受與疫情相關的這些信息的總量,不超過我們接受信息總量的40%。
  • 疫情來襲,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撐一把「守護傘」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於恩彥攜手多位老年精神醫學與心理健康領域的權威專家和心理工作者,共同編寫了一本專門針對疫情期間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書——《新冠狀病毒肺炎老年人心理支持與輔導》,為老年人心理健康撐一把「守護傘」。
  • 南非著名心理學專家:邪教借新冠疫情社交隔離滋生
    核心提示:新冠疫情的發生,在世界範圍內引發經濟、政治和社會巨變,其中包括人們的心理變化。  邪教拉人的大好時機  桑薩斯·庫珀(Santhas Cooper)博士警告說,新冠疫情引發了各種問題,因此邪教的勢力可能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