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瞿文斌):在本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過程中,疑似病例和確診患者、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以及堅守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此,應該採取哪些心理幹預和支持措施?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江光榮一一給予解答。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由於擔心病毒造成的嚴重後果,可能會感到恐懼、無助、憤怒,甚至出現拒絕治療、暴力等行為,對此應如何進行心理疏導和護理?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江光榮建議:「第一條要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理解他們的感受。第二條,告訴他是安全的,治癒的可能性很大。第三條,醫護人員要告訴他,我們對你的病治好是有很足的信心,我們一定會全心全力幫你一起去戰勝病魔,醫護人員講這個對患者很有幫助。最後一條是最重要的,因為病毒現在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物,醫學上是靠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我們知道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精神狀態非常大的關聯,因此要告訴他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藥物,只有抱著希望、絕不放棄的心態才能夠最大程度激活自身免疫系統,維持自身免疫的活力。我們自身免疫系統才是真正對抗病毒的戰士,所以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藥物,打起精神來,才好得快。」
目前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大部分正在接受醫學觀察。他們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有過接觸,可能會擔心被人歧視。對此,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等單位將通過問卷的方式,幫助他們進行心理問題的篩查。江光榮說:「被隔離家屬或者密切接觸者現在沒有任何疾病症狀出現,但是有接觸史,擔心被歧視,產生負罪感,比如說覺得自己對某一個親人感染負有責任,或者沒有保護好他。我們目前正在做一個(中國)公眾抗疫心態自查問卷,可能一兩天內上線,對公眾和密切接觸者,我們會放到網上平臺去,任何人對自己的心態有壓力可以做問卷,這個問卷做完之後我們會提供自助的建議,如果你答了多少分就相應給你一些建議。最後還有一些人可能自助不成功或者更嚴重的,我們提供一些心理熱線途徑,他可以打心理熱線或者進入網絡諮詢網址。」
在臨床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承受著被感染的風險及高負荷工作壓力。患者如果出現了心理問題,醫護人員會給予心理護理,但醫護人員自身的心理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對此,江光榮表示,現在醫護人員比較大的問題,一個是自己防護的問題,這會令他們經常處在緊張、擔心下,怕自己防護做得不夠;再一個,過大的工作強度、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尤其是處理危重病例的醫生,那就可能壓力會更大,這個是一線醫護人員的主要問題。因此,一方面提供釋放壓力的途徑,另外一個,最好是把他們換下來,強制他們休息,如果有人連軸轉,一定要這樣,休息是能夠使人心理緩解非常有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