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劇照
11月13日,由中宣部對外推廣局指導,五洲傳播中心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英國子午影視公司聯合製作的紀錄片《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通過國家地理頻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全球首播,並在多個網絡平臺同步推出。
平凡的人述說不平凡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慶祝活動,人數之多、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堪稱世界之最。紀錄片《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回顧新中國發展歷程,將個人幸福融入國家命運,用影像匯成一首讚美詩。
遼寧盤錦,微風拂過稻田,蕩起層層綠浪。藍天下,農戶沈桂豔與她的工友們正在稻田中忙碌。從高空俯瞰這片土地,顏色深深淺淺的水稻構成了一幅令人驚嘆的圖畫——五顆五角星環繞著「祖國萬歲」四個大字,仙鶴翩翩起舞。在華夏文明中,仙鶴是長壽與和平的象徵。
四川成都,大廚李國偉舉行了以「錦繡中華」為主菜的晚宴,邀請與新中國同齡的朋友們品嘗。「這是來自西藏的羊肚菌,這是來自天津渤海灣的大蝦,這是廣州的筍殼魚、內蒙古科爾沁的牛排、四川的火鍋蛋糕、新疆核桃做的假山……」一道菜品,融合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食材。
西藏自治區,年過七旬的林周強從東部沿海家鄉騎行橫穿中國,來到4500多公裡外的高原。正值慶祝豐收季的望果節,當地村民們圍繞著青稞田邊走邊唱,舉行賽馬、野餐等活動。「祖國大陸我已經全走遍了,用這個方式去看祖國的山山水水,我的心情很好。」林周強說。
從鐵路橋梁到「綠水青山」,從糧食豐產到自貿區建設,從渤海之濱到南海群島……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處處是繁忙的景象。
人們胸口那份發自內心的喜悅,源自新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20年,感覺變化特別大。我的父母都是下地手工插秧,現在用機器插秧,半天就能幹完活。」沈桂豔對著鏡頭說道。
過去,中國在水稻種植上難以自給自足。自1978年起,改革開放政策和現代農耕手段使得糧食產量節節攀升。如今,中國是全世界水稻產量最高的國家,每年水稻產量超過1.5億噸。
藝術家劉宇在湖北武漢度過了一生。在距離國慶還有幾周時間時,他正在籌辦一場關於「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展覽。
「對這個大橋,我充滿感情。」劉宇表示。
長久以來,洶湧澎湃的長江將漢口與武昌分之兩側,橫跨武漢不僅耗時,而且危險。據劉宇回憶,大橋建成之前,只能靠輪渡過江。「當時北京到武漢的火車到這裡就要停下來,人下車,先把火車通過船輪渡到對岸。」
1949年9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通過了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的議案。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交付使用。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從此變通途。這座凝聚著中國橋梁工作者的智慧與精湛工藝的橋梁,大大增強了中國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羅都顥也感受到了新中國的巨大變化。作為八達嶺長城站總工程師,他已經在幾十米深的地下工作了5年。30年前,中國鐵路運行速度慢、舒適度低。如今,中國高速鐵路運營裡程已超過2.9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
八達嶺長城站是目前中國最大最先進的土木工程項目之一,也是獻給新中國70華誕的一份大禮。2022年冬奧會將在北京和河北張家口舉辦,屆時,成千上萬的人將會通過這個車站,湧向八達嶺長城、湧向張家口崇禮。
「能參與這項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在70年前,這樣的工程是不可想像的。」羅都顥說。
找到中外觀眾的情感共通點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和各族兒女舉辦了一系列精彩生動、活潑熱烈的慶祝活動,不僅凝聚了全體中華兒女的愛國之心,也在國際社會引發了熱烈反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五洲傳播中心攜手國外媒體機構合作推出《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在《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發布會上,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局長張雁彬闡釋紀錄片的製作背景。他表示,紀錄片會把新時代中國的嶄新面貌和中國人民的歡樂喜悅之情生動地傳遞給世界觀眾。
這部紀錄片巧妙地選擇了十餘位不同行業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為主角。「在選擇過程中,我們首先考慮到典型性。由於要體現新中國70年來不同領域的發展變化,所以我們從農業、基礎設施、環保、衣食住行等方面切入。其次,選擇的人物在各自的領域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於人選所處地域、年齡的跨度等,我們也都經過認真考量。最後,還需要選擇與國慶相關的故事。這幾個維度交叉考慮,最終選擇出了影片的主要人物。」五洲傳播中心影視製作中心主任王媛媛表示。
「在尋找主角的過程中發生了不少趣事。」據王媛媛介紹,當時畫家秦大虎的畫作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影片主創團隊成員被現場的作品打動,又正巧在展廳中遇到了秦大虎本人,彼此交流後敲定了這個故事。
作為一部中外合拍、中外同步播出的紀錄片,要做到既讓國內觀眾共鳴,同時與國際觀眾共情十分不易。對此,王媛媛表示,時機和話題的選擇非常重要。「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國內外共同關注的時間點,紀錄片則真實反映出了每個人物所做的事情。個人濃烈的感情與國家盛事結合在一起,讓樸實的敘事充滿感染力,找到中外觀眾的情感共通點。」此外,影片本身也是國內外聯合製作完成的,在拍攝、剪輯過程中,主創人員注重做到既符合中國的發展實際,又符合國外觀眾的觀影習慣。
由於影片主題宏大,中國地域廣袤,影片的拍攝也遇到了許多難點。
「人物多、故事多,這對調研能力要求非常高。故事集中發生在國慶前夕,需要同時拍攝多組故事。如何集合、協調國內外團隊進行拍攝,是這個影片的拍攝難點。」王媛媛說。
困難雖多,但隨著調研和拍攝推進,王媛媛等製作人員對祖國的自豪感也在不斷加深。「看到各行各業的中國人都在認真努力地工作,我們深受感動,自己對國家的敬愛之情也越發加深。」她注意到,國外拍攝組在拍攝過程中,對中國的發展成就和現代化建設成果也有了新的認識。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也是中國向世界分享的一次盛事,希望我們的影片通過融媒體傳播,能成為對這次慶典的又一份獻禮。」王媛媛說。
把中國故事講得更精彩更漂亮
《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是中外合作、講好中國故事的一次創新嘗試。影片中,新時代中國的嶄新面貌和中國人民的歡樂喜悅之情被樸實而生動地記錄下來,傳遞給每一個觀眾。
除了在電視平臺播出外,該片還在學習強國、優酷、騰訊、愛奇藝、嗶哩嗶哩、快手、喜馬拉雅FM等平臺同步推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一同發力,融合傳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以90後、00後為主要用戶群體的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上,《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開播的13個小時內,播放量已經達到2.5萬。11月14日晚上7點,根據網頁提示,正在同時觀看該片的觀眾有近300人。
眾多用戶在評論區、留言區分享自己的感受。當影片播放到八達嶺長城站修建的畫面時,一條彈幕閃過:「沒有機會參加解放戰爭,就讓我為您修修路吧。」
「不是誰過70歲生日都有14億人來慶祝的!」用戶「伊伊伊歐娜」寫下感想。
學習強國APP上,用戶「閆趙凌雲」對該片評論道:「看得非常激動,也非常感動。新中國70歲生日這一天,家裡特地準備了一個生日蛋糕,並在上面寫上了『祖國生日快樂,祖國萬歲』!這一天永生難忘啊!」這條留言,獲得了210個用戶點讚。
網絡之外,觀眾的反響同樣強烈。
「中國高速鐵路運營總裡程已位居世界第一!如今,中國速度、中國智造、中國方案……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聲音越來越響亮。走好復興路,共築中國夢,有你有我有他,我們永遠在路上。」吉林省集安市紀委監委宣傳部幹部李承育對記者表示。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小劉在宿舍用電腦看完了紀錄片,她說:「感慨萬分。覺得新中國很不容易,感到自己必須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美麗富強做些什麼。」
據華特迪士尼公司高級副總裁裴逸群介紹,該片還將在國家地理頻道覆蓋的全球市場播出,並提供多種語言版本。「中國故事是國家地理頻道重要的選題來源,中國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為節目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她說。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作為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影視作品不僅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也成為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關鍵。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逐步增強,中國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增強。要在國際輿論場上更好地發出中國聲音,就必須增強文化自信、增進中外理解、溝通中外民心,用創新傳播的手段、方式方法、理念和渠道,以全世界觀眾都能看得懂的方式,把中國故事講得更精彩、更漂亮。(本報記者 李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