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崩壞人生》:世界何止眼前這一個,尋找答案並非終點

2021-01-08 莎莎為您說電影

《狂野行》導演尚馬克瓦利的新作《崩壞人生》,開篇即一場致命車禍。不少電影作者都曾以行進中的私家車來比喻現代處境中的夫妻關係,波蘭斯基《水中刀》和奇士勞斯基《藍色情挑》的開篇莫不如此。很明顯,片名所指非車禍本身,假設災難摧毀肉體後,僅僅引起悲慟,遺下些回憶,那又何談Demolition?因為怎樣怎樣、接下來就必然怎樣的思維定見,被猝然來臨的猛烈撞擊轟開了個缺口,男主角Davis由此展開跨度約一年的小徑交錯之旅。待片尾響起Half Moon Run樂隊的Warmest Regards時,證實了影片意念所含的寫給觀眾的一封信的構思,而觀眾亦完成了一段絕不簡單的旅程:隨男主角見證了各種定見的崩塌,也反窺到現實中自己的人生和家庭。

Davis每封投訴信都是一段插敘,待第一段結束,亡妻的形象是位哼著《小夜曲》的美國姑娘,其所遭遇只是普遍意義上的不幸。所謂美國姑娘和不幸,都是定見,影片亦用了不少篇幅強化之:隨Davis思緒閃動,妻子手捧購回的水果盒和小塊地毯,舞動肢體表達歡樂。Davis在信中介紹妻子說:她是一位看到雙子大樓倒塌會悲痛失聲的好姑娘。他們相識於一個以卡通海馬為主題的派對,並很快上床。對,就是如此不幸:愛她的雙親不得不送走黑髮人,事業興旺的丈夫成了鰥夫……但,且慢,好像並非這麼簡單,於丈夫每次思緒閃動中所出現的妻子形象,與觀眾都保持一段距離的:其或舞動於餐桌的另一端,或在浴室的鏡中凝望,或在丈夫起床後才顯出背對鏡頭的軀體,或矗立於沙灘的前方……人物如此保有自己的空間,不斷提醒曖昧之重要,對不幸的女兒和妻子這兩重身份構成了質疑。待房子拆毀,Davis看到那張超音波相片,了解到一年前的家庭隱秘後,片首的《夜曲》再響起,觀眾又看到車禍前妻子轉頭望向丈夫的眼神時,分明感到不再那麼簡單了;甚至車禍本身,似也非偶發事故那麼肯定了。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其實真相併不重要,或者說,準確的答案反而會背離生活本質的意義。

一輛跟蹤Davis快一年的旅行車於墓地外停下,駕車人看到Davis後猶豫了下,但他依舊走入並站到了逝者墓前。當觀眾感動萬分地聽到來自丈夫對第三者的寬恕後,才發現全部是誤會,那個陌生人原是一年來受盡良心折磨的車禍中的另一方——法律上,其應該不是肇事者,並沒有責任,即也處於一個曖昧的空間。假設此時,觀眾再次被影片打動,絕非因陌生人的道德困境或丈夫的寬容心,或逝者終於安息等等,而是這重缺席了對象的寬恕,反而推出了一幅更廣闊得多的心靈圖景,帶我們踏足於一片輪廓絕對不分明的世界。

影片為花園中交錯的小徑留下不少路標的,我試舉幾例。與撕裂或拆毀有關的:車禍的撞擊、砸冰箱、拆咖啡機、卸下廁所門、毀掉電腦、地盤拆房子、鐵釘鑽腳底、真槍實彈打自己、砸自己的房子……這組路標最終指到了妻子梳妝檯的抽屜,其中有張超音波的相片。與生長或生命有關的:不再繼續剃毛髮、再次被刮乾淨的毛髮、妻子梳子上的頭髮、門前由父親滅蟲的樹、路邊倒掉的樹、不完整的心臟……這組路標,最終再次指向相片上的孩子。與時光暫停或時代有關的:卡住的自動販賣機、做出擁抱動作的卡通海馬、19世紀的蕭邦、多數流行於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歌、倒放的影像、做虛化處理的對白……這一組,最終還是指向相片所固定下來的一年前的時光。那麼,這一部電影,除了被寬恕者是缺席的,其實寬恕者本身需要被救贖。一張定格的負相,連接起了所有的人,以及陰陽兩界。

再簡單說下另一些不肯定吧。作為客服部門的女主角,有一個西班牙名字,但長得並不像拉丁人。從定見來看,她與Davis應該上床才對,特別當Davis問起我們該如何使用這張沙發時,多數觀眾不會猜到下一場是兩人在沙發上做手影遊戲吧?而客服部門究竟做些什麼呢?從影片中看得很虛的,而其與老闆的同居關係也非公開,與Davis的關係又無法一言蔽之。廢棄的海邊遊樂場、飛翔的海鷗、翻起筋鬥來很有力的軀體……這一切又賦予這位女性濃厚的離地色彩。再看看她的兒子Chris,在母親嘴裡,這個兒子看起來12歲,實際15歲,說起話來20多歲。Chris第一次出場,是在窗口用望遠鏡偷看離去的Davis,燈光昏暗,他一頭長髮,似乎一個小女孩。第二次出場,是背對著Davis吃早餐,滿口fuck,分明是一個男孩。之後他模仿鮑勃迪倫唱歌、塗口紅、指甲有染色,直至向Davis提出性向話題,他的曖昧性昭然若揭。

至於男主角Davis,電影世界中的所有的不肯定都是一面面鏡子,每次都反照出他的新面貌,以打破我們原本對其的定見。乘龍快婿、銀行家、喪妻者、無感者、極端好奇的人、受到誘惑的男人、精神上的父親、自虐狂、不通人情者、寬恕者……一面面鏡子立起來,Davis就隨之映現出一個個我們想不到的形象。看著Demolition這個世界,及其中的各色人等,再反看我們自己的人生處境和歷程,難道沒有一絲呼應嗎?影片中那首配合海灘遊樂場的帶有濃烈東歐格調的法國歌曲,也許一直在暗示我們:世界何止眼前這一個,尋找答案並非終點。

相關焦點

  • 電影《愛情沒有終點》:人生最長的駕馭之旅就在眼前,那就是愛情
    如果我們看一部早期的愛情浪漫電影,那我們應該要選哪一部?以編劇人生的喜好來看,我會想選《第凡內早餐》對於一個男性來說,要不斷地打開自身的感性開關,其實需要大量的薰陶。才會慢慢去將感性這一項水閥打開,而對於一個需要海量看電影的文字工作者來說,缺乏了感性,其實會少看到許多重要的核心與細節。
  • 如何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熱愛也許是答案
    熱愛這種狀態可能會讓我們帶去任何地方,我們可能上同一個目標走了很久,也可能半路折返走進了一條曲折通幽的小路,但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我們都終將老去,當回憶起自己這一生的時候,我們會意識到人生並非一定要完成什麼,或者給世界留下永恆的印記,因為死亡會帶走一切到那一刻,為我們的體驗熱情與愛才是真實的。
  • 《德州巴黎》:斷舍離只是虛幻,人生是一次沒有終點的流浪
    這是他父母戀愛並孕育和誕生了他的地方,是他和妻子在婚姻最甜蜜時買下的地方,是他因忌妒而犯錯的地方,因此德州的巴黎對於特拉維斯來說是一個代表了生命、愛情與存在的地方,充滿神聖感,是一種精神寄託。在電影的最後,特拉維斯在妻兒團聚後,自己默默離開,再次一個人上路,不同的是,這次不是流浪,而是朝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前進,這是一種解脫,更是一種超越。
  • 《德州巴黎》:斷舍離只是虛幻,人生是一次沒有終點的流浪
    文德斯的電影「一直在路上」,因為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公路片,在路上尋找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是永恆的母題,《德州巴黎》也是如此。《柏林蒼穹下》是文德斯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但是《德州巴黎》才是最能代表他個人風格和一直所追求的精神內涵的電影,這部電影摘取了第37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桂冠,為他贏得了世界範圍的聲譽。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有可能死亡是另一種「開始」嗎?
    簡單的來說,人只會躺在那裡一動不動,並且不會出現任何的活動跡象,這就是人類定義的死亡。當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在大家的眼前,這樣也就成為了人生的重點,因為從生到死是一個過程,死後也將再也不會做什麼。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死亡可能並非是人生的終點,這只是人生之中的一個過程,當我們在這個過程之中結果之後,那麼我們就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並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所以這可能就形成了「能量轉換」的模式。
  • 崩壞3劇情解析:幽蘭黛爾覺醒黃金聖衣 死後世界驚現量子神明
    因此蘇將自己觀察平行世界的記錄濃縮在一片葉子中,讓比安卡轉交給奧託,指引他去尋找千界一乘的信標,這也是奧託和凱文談判的動機。 假如這三者是同一件事,那麼琪亞娜當年的暴走很可能和現在的長空市崩壞一樣,將虛數之樹的一部分召喚到了現界,從而讓奧託解開神啟,同時也導致前來查看的衝鋒隊犧牲。
  •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崩壞的青春與人生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在展現這些主題方面都沒以前的電影做得出色,但在展現當今日本青年面貌與人生崩壞的一點上,中村義洋做得挺好。看似接近真相的同時,雙眼所及之處卻愈加撲朔迷離……推薦理由:崩壞的青春與人生《白雪公主殺人事件》這種尋找殺人犯的推理小說,即使不知道原作者湊佳苗是女作家,光看故事的格局也能猜出這種故事十有八九出自女人手筆。因為裡面的殺人動機及人物間的各種矛盾,實在太小了。
  • 終點亦是起點,起點本是終點
    存在起點,就必定存在終點。有些看似開始之後,便一直沒有結束的事物,一樣有結束的時候。不過,終點其實也是起點,終點的意義就是證明了起點的存在,終點是新一個起點的開始。當某個或某件事物到達終點之後,它會呼應起點,又以一種類似之前起點開始卻有不一樣的形式開始。思維來源於意識,思維又決定了意識。起點是意識,終點也是意識。起點和終點都是意識,不過是不一樣的。
  • 尋找人生目標的兩個挑戰
    我覺得這段對話很美,不自覺地就會想起。我們每個人都無數次地想過這個的問題:這一生,我想要什麼?我想成為誰?可如果真的去做個統計,能有多少人,可以給出完美的答案;又有多少人,將答案變成了現實。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曾說他四歲多就想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畫一輩子漫畫。
  • 讓我們在「冒牌人生」中一起尋找答案
    一雙正在逐漸脫離主人管理的雙手,一顆無法再安心停留在胸膛裡的心臟,一對從來未被身體接受的乳房……三個因特異的身體而將命運羈絆在一起的人,共同駕駛著脫軌的人生列車向未知前行。 來吧,來吧,朋友們,遊蕩在這座城市地下四通八達的血脈裡,用自己的無能和瘋癲賣力清除著這城中的血栓和梗阻,期待著不可能中的可能,愛這不可救藥的烏糟,愛這無路反轉的破敗,愛這即將崩壞的世界。
  • 人生的起點和終點
    今天,他們又為一個話題爭執起來了——人生的起點和終點!最先挑起這話題的事快嘴李:「要說這人啊!可真是起點不同!」鐵嘴張問道:「怎麼不同啊?!」鐵嘴張的答案讓快嘴李不快。快嘴李馬上回答道:「你是花了幾百塊現大洋,在醫院裡頭,由洋護士接生的!而我,是由我奶奶用大剪刀剪下來的!」鐵嘴張聽到快嘴李的話之後,知道這老夥計的嫉妒心又起來了——鐵嘴張的祖先曾經是資本家,快嘴李的祖先曾經是他們家傭人。如果不是後來,局勢緊張,讓張家家道中落。兩個人也不可能是鄰居。
  • 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監管終點
    需要看到的是,網貸機構「歸零」並非終點,對監管部門而言,一方面應處理好網貸清退之後的存量風險化解任務,尤其是惡意逃廢債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應梳理總結近年來專項整治的經驗,為後續類似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鑑。  分析近年來的整治情況可以發現,網貸監管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體系化的過程。
  • 答案公布!快來估分 | 五月天2019《人生無限公司》統一招生考試
    HOFNER這把琴因為披頭四,保羅·麥卡特尼而聞名世界。瑪莎在第一張專輯裡面有半數的歌是用該琴彈的,音色特別軟,其中就包括《瘋狂世界》,五月天第一首歌。以及《軋車》《嘿我要走了》 《透露》都是有用此琴演奏。補一張《第一張創作專輯》的內頁,瑪莎手頭這把琴就是了。3,以下哪首歌曲曾出現在五月天遞給滾石唱片的Demo帶裡?
  • 電影是一列火車——旅途充滿歡樂,而悲傷埋伏在終點
    夏學傑「電影不是站臺,它是一列火車。」——旅途充滿了歡樂,而悲傷埋伏在終點。只要搞懂了這段話,就自以為理解了整部電影,這樣的狀態,無論對創作者還是觀看者來說,都不算一種幸福的關係。恰恰在所謂的主題之外,方才存在著電影的豐富性。」誠哉斯言,作家蔣勳也曾說:「如果人用一兩個字就能說出生命的答案,會害人的。生命太豐富,太複雜了,以至於到最後連是憂愁還是喜悅都不一定能分清楚。」伊伯特在評論電影《我的舅舅》時寫道:「『我弟弟需要的是一個目標。』
  • 一部劇情電影,講述尋找幸福的故事
    一部劇情電影,講述尋找幸福的故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心理醫生常年幫助患者穩定情緒尋找快樂,然而自己卻從來沒有快樂幸福過,他決定出門尋找這些東西,想找找自己的幸福和人生的意義。電影告訴我們生活如果沒有危機,中產也想給自己製造一個危機。各種作幾乎算是編劇賦予中產的生活志趣了,可怕。
  • 《崩壞3》學富五車 玩法介紹 答案揭曉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崩壞3出的新活動學富五車這個活動的攻略,在文章裡面,小編詳細的介紹了關於這個活動的玩法規則,以及學富五車這個活動的答案。如果你也想了解,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崩壞3學富五車怎麼玩
  • 並非終點?《神盾局特工》還有機會回歸嗎?
    不過,這真的是《神盾局特工》的終點了嗎?在接受Deadline採訪的時候,劇集的製片人傑夫·洛布和Jeffrey Bell也被問到了這一問題。洛布對此避而不談,「現在這種時候還有什麼事情會真正地結束嗎?」
  • 人生|哪裡是終點!哪裡又是終點呢?
    今天看到自己的微信名字「踏雪飛鴻」忽然想起了蘇軾的這句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句詩的意思是在說人的一生到處奔走像什麼呢?應該像飛鴻踏在雪地吧。他的下一句是說「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飛鴻飛過的地方偶然留下了爪印,但是它的飛東飛西又哪裡有定數。
  • 《尋找羅麥》:這部豆瓣4.6分的電影,並非毫無意義
    但站在另一個維度對影片予以評析,《尋找羅麥》或許也正是觀眾一直在等待和尋找、卻在大銀幕上久違的那類電影——敏感、細膩、誠摯、平淡中見真情。即使影片敘事雲遮霧繞,演員在表演(尤其是臺詞)上也不時力有不逮,這仍然是一部值得被品味和咀嚼的電影,如青橄欖般入口微苦,卻有回甘。
  • 柴靜:我們總在尋找一個答案,但真實的世界,有些事情是無解的
    柴靜寫道:全世界都存在難以根除的家庭暴力,在中國,一個男人可以打一個女人,用刀砍她的手,用酒瓶子扎她的眼睛,他甚至在眾人面前這樣做,不會受到懲罰。只因為他是她的丈夫。這是記載在柴靜寫的書——《看見》裡的一個故事,還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