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的科幻電影類型

2021-02-08 GaiaDaily

圖片來自:Star Film Company

本文將細分科幻電影的類別,通過學習,讓你展開自己的科幻電影冒險。

科幻藝術從誕生伊始早已捕捉到了人類對於未來與未知的奇思妙想與深深著迷。時至今日它的魅力絲毫不減。尤其是科幻電影以及科幻小說,為人類想像力插上了翅膀 。

追溯到默片時代,喬治·梅裡埃根的經典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成為了這種電影類型的開山之作,至此之後科幻電影成為了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創作自己的科幻項目,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科幻電影又細分哪些次類別能為你的故事提供借鑑。

太空旅行是科幻旅行中最盛行的一種

圖片來自:《月球》(索尼影業)

雖然這第一種次類別有點像是幾種科幻元素的大雜燴,但科幻小說電影的雛形概念都會多少涵蓋一些簡單的科學——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太空旅行。

從《星際迷航》到《星球大戰》再到《銀河戰星》,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在科幻類型上都湧現了優秀的作品,故事都是在未來感十足的太空飛船上在探索星系。雖然太空旅行已經是被拍了又拍的題材,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法再被有才華有能力的電影人拍出新的花樣。

優秀的大製作太空旅行大片有《星際穿越》、《星際探索》或《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還有不少中等成本熱門電影和低成本獨立電影,比如《太空生活》、《月球》和西南偏南(SXSW)的《致命勘探》。中小成本電影同樣可以創作出引人入勝、讓人意想不到又機智的情節,精良的服化道以及優秀的太空旅行段落。

時間穿越類科幻電影一直是影史熱門

圖片來自:《回到未來》(環球影業)

類似於科學與太空旅行,科幻電影長時間以來也一直在探索時間穿越的概念。從《神秘博士》到《回到未來》到《十二猴子》,時間穿越的科幻電影要麼是硬核探索時間穿越理論(比如《環形使者》),要麼就是以此概念作為劇情或題材助推工具(比如《比爾和泰德歷險記》)。可能對於獨立電影人或小成本項目的電影人而言,比起太空旅行類型,時間穿越是一種更容易上手的科幻電影次類別。話說《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是可以歸類為時間穿越科幻電影的,但同時聖丹斯獲獎影片《初始者》也是同類型影片,而這部影片的預算不到7000美元。

大腦科學類科幻電影探索的是玄妙的思維遨遊

圖片來自:《黑客帝國》(華納兄弟影業)

比太空和時空穿梭更抽象的一種類別,就是人腦的穿梭遨遊,而這種題材長久以來都深受觀眾和讀者的喜愛。沒有哪種媒介比電影更適合來探索這種現實與幻想之間奇異的聯繫了,這種次類別就是大腦科學類科幻電影。從《黑客帝國》的整體概念到《暖暖內含光》的幻景,大腦科學類科幻電影給予了創意滿滿的電影人足夠大的空間來探索這種嶄新的令人激動的形式。

 

機器人科幻電影主要呈現

人類與其憎惡之間的對陣

圖片來自:《變形金剛》(夢工廠影業)

機器人科幻電影又是結合了幾種次類別。說到這種類型很容易想到《變形金剛》這樣的電影,但其實這個此類型中還有一些電影也包含一些基礎的怪獸科幻元素,比如《原子怪獸》、《侏羅紀公園》或《哥斯拉》。

但並不是所只要有機器人或自動機械的電影就是人類對陣怪獸的故事。只不過通常而言,當電影世界中創造出了人類憎惡的存在,那麼這樣的故事走下去通常就是人與怪獸的一決勝負,比如《終結者》或《科洛弗檔案》裡的怪物。

外星人入侵災難類科幻電影

探究外星生物難以捉摸的意圖

圖片來自:《降臨》(派拉蒙影業)

最後一種要說的就是災難與外星人入侵類型。比如《世界之戰》就是一部教科書式經典外星人入侵災難電影。但是多年來這種類型也在不斷發生演變,《火星人玩轉地球》、《星河戰隊》、《降臨》等影片也在不斷探索更多不同的版本和微妙的層次。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要做自己的科幻片,可以通過我們的文章進一步對科幻電影有所了解,然後開始大展拳腳吧!

https://news.gaiamount.com/

資訊板塊致力為廣播影視行業的讀者提供最即時的海內外行業和技術資訊,為國內影視行業領導人的決策提供參考讀物!

相關焦點

  • 一篇超全的電影類型分析
    月球旅行記》被認為是第一部科幻電影,梅裡愛繼續製作了一些幻想科幻片,如《奇幻旅程》(1904)、《徵服極地》(1912)。而歐洲電影製作者則更傾向於利用改編科幻小說來達成社會寓言與批判而取得更高的超越科幻題材的影史地位,如威恩的《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1920)、普羅塔扎諾夫的《火星女王艾莉塔》(1924)、普多夫金的《死光》(1925)、克萊爾的《沉睡的巴黎》(1925)、弗裡茨的《大都會》(1927)與《月裡嫦娥》(1929)等。有聲時代到戰後15年是科幻電影的前黃金時期。
  • 科普 | 一篇超全的電影類型分析
    月球旅行記》被認為是第一部科幻電影,梅裡愛繼續製作了一些幻想科幻片,如《奇幻旅程》(1904)、《徵服極地》(1912)。而歐洲電影製作者則更傾向於利用改編科幻小說來達成社會寓言與批判而取得更高的超越科幻題材的影史地位,如威恩的《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1920)、普羅塔扎諾夫的《火星女王艾莉塔》(1924)、普多夫金的《死光》(1925)、克萊爾的《沉睡的巴黎》(1925)、弗裡茨的《大都會》(1927)與《月裡嫦娥》(1929)等。有聲時代到戰後15年是科幻電影的前黃金時期。
  • 科普丨一篇超全的電影類型分析
    ,梅裡愛的《月球旅行記》被認為是第一部科幻電影,梅裡愛繼續製作了一些幻想科幻片,如《奇幻旅程》(1904)、《徵服極地》(1912)。《人猿星球》凝聚了強烈的社會與政治批判,瓦迪姆繼續把其一貫的色情元素帶到了《巴巴利娜》(1968),而特別是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1968),把新的現實主義注入了科幻類型,並發展出前所有未的視覺效果和哲理性。
  • 電影論壇:科幻電影類型片
    沙錦飛:當時顧備跟我說這個事的時候,我給她發了一篇前兩年寫的小文章,然後我說,要討論科幻電影類型,這玩意好像不是太好討論。我當時有一篇文章,從我的角度看科幻電影,就不認為科幻電影是一個真正的類型。因為涉及到分類學,那麼你在圖書館裡,其實可以很好地進行分類。關於電影的類型分類,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分類,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源自於好萊塢商業電影的一種分類。
  • 日本黑幫電影分析:類型的生產空間
    原標題:《類型的生產空間和風格因素——日本黑幫電影分析》作者:劉輝 鄧穎翀來源:當代電影2015年第12期*本文節選了論文《類型的生產空間和風格因素
  • 大趨勢:科幻電影的三種傾向
    加上日本、歐洲等其他國家科幻片的興起與發展,科幻片類型創作方法趨於成熟。 60年代末,太空人登月將之前科幻電影中的幻想元素變為了現實,科幻片必須從幻想和寓言層面開始新的探索與挖掘。隨著科技的發展,真實的太空旅行、太空人和外層空間的風景線,激發了電影創作者回歸科幻電影「奇異疆域」探索的欲望。
  • 類型電影是創作者與觀眾的契約
    電影節與日常的影院,似乎被藝術電影與類型電影分成了兩個世界。 在7月29日舉行的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上,包括導演李少紅、青年導演李霄峰、編劇全勇先、科幻作家陳楸帆就「類型實踐與作者表達」展開討論。雖然這個議題聽上去似乎專業性非常強,但剖開來說,其實就是關於如何才能拍出有品質保證,又能滿足觀眾期待的商業電影,而這正是中國電影發展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 《星河戰隊》:一部科幻類型的R級電影
    說起科幻電影,似乎是老少皆宜的浩瀚宇宙,很少有導演會把科幻電影拍成R級,不過1997年上映的《星河戰隊》便是這樣一部R級電影。它是由美國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撰寫的小說《星船傘兵》改編而成,電影講述了在未來世界裡蟲族和人類之間發生的戰鬥。
  • 回望2019│科幻、動畫、主旋律類型電影實現重大突破
    在所謂「影視寒冬」論的籠罩下,中國電影人回歸初心、勇於開拓,終於在年末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提前18天超過了去年的年度總票房。回顧這一年,電影類型完成重要突破,青年電影人正在成為中堅力量。在接下來2019年的最後一周,新的票房紀錄還在不斷攀升。盤點2019年的中國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和《我和我的祖國》是繞不開的話題。
  • 「新漫榜」從原點做大數據分析挖掘題材類型
    從7月市場新增作品不同題材的人氣數據來看,新增作品人氣都市、魔幻、戀愛、搞笑排名靠前,恐怖、校園、穿越類型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三)漫畫題材選擇根據對市場及用戶的分析可知,現今漫畫市場搞笑類型作品最多,愛情、科幻類等具有一定數量,新增作品人氣都市、魔幻、戀愛、搞笑較高,恐怖、校園、穿越類型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都市情感系列,比較火的是「霸道總裁」,此類作品契合小女生群體的"幻想"需求和都市女性的情感訴求。
  • 中國的優質科幻電影那麼少,為什麼?
    許多人說中國沒有好的科幻電影,最後一個裡程碑是《流浪地球》。在此之前,中國大陸電影豆瓣評分的最高几十名下來都沒有科幻片,重點是豆瓣科幻電影排行榜前20名裡也沒有中國的科幻片。我的分析有兩個主要原因:1.科學原理和弱邏輯科幻電影不是非理性的。他們應該被稱為幻想電影。真正的科幻電影必須以科學為基礎,具有一定的真實性,解釋性和邏輯性。想一想歷史上最著名,收視率最高的科幻電影,例如《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神秘博士》等等。他們中沒有一個完全是只講故事不講科學的,故事常常是由於科學而發生的。
  • 愛鎖電影講座(10)電影的類型
    說回來電影。電影剛誕生的時候比較簡單,沒有分類的必要。在上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電影越來越多,形成了不同的風格特色,就有分類的必要了。尤其是某一部電影突然火了,會帶動一種類型的出現。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的題材往往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比如,沒有美國西部淘金熱和大開發,就不會有西部片這個電影類型的出現。
  • 飛躍2020,中國科幻電影將是這些創作者的天下
    特別版》,即將以公益放映形式回饋院線;而由2020中國科幻大會所折射的科幻電影發展趨勢,卻已與《流浪地球》打開的格局大有不同。在這一年,同樣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的《瘋狂的外星人》,用鄉土範兒喜劇形式大膽解構科幻類型,同樣取得極高票房回報;從劇情到表演均遭口誅筆伐的《上海堡壘》,則以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失敗探索,為中國科幻電影發展慘烈「試錯」;而《被光抓走的人》在年末激起的「這到底算不算科幻片」的討論,更在某種程度上輕巧拓寬了科幻類型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定義維度……
  • 「新漫榜」從原點做大數據分析挖掘題材類型
    從7月市場新增作品不同題材的人氣數據來看,新增作品人氣都市、魔幻、戀愛、搞笑排名靠前,恐怖、校園、穿越類型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三)漫畫題材選擇根據對市場及用戶的分析可知,現今漫畫市場搞笑類型作品最多,愛情、科幻類等具有一定數量,新增作品人氣都市、魔幻、戀愛、搞笑較高,恐怖、校園、穿越類型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都市情感系列,比較火的是「霸道總裁」,此類作品契合小女生群體的"幻想"需求和都市女性的情感訴求。
  • 41位科幻電影大神為卡梅隆正名,科幻電影聖經《詹姆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科幻不是兒戲,更不是爆米花.
    這部9.2分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41位科幻電影名人堂大佬為卡梅隆正名,科幻電影不是兒戲,也不是爆米花。詹姆斯·卡梅隆將通過分析科幻小說從起初被人們崇拜到如今轟動影視界的成功演變,深度探究人類與科幻小說之間的歷史關係及現實意義。本片AMC出品,2018年4月6集陸續上線AMC。
  • 科幻電影中的時代症候探析
    科幻電影聚焦於不同領域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影響,為深陷各種「焦慮泥沼」的人們提供了釋放情緒的渠道,折射出當今的時代症候,也使得更多的人開始關注科技發展的另一面。科幻電影中焦慮情緒的流露,揭示出人類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從全盤接受到辯證反思的轉變。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2019年我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比2018年的456.35億元顯著增長。」然而,儘管科幻的市場規模在持續擴大,頭部影視投資公司對科幻類型的投入不斷加碼,為何《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再創造票房奇蹟?目前的中國科幻電影,是否進入了瓶頸期?這是中國科幻界、電影界和文學界近兩年都在探討的議題。
  • 2018科幻電影立項觀察 | 元年之後呢?
    於是從2017年開始,奇觀電影每年都會匯總全年在電影局立項的科幻電影項目,做一次全面梳理分析。不是所有立項的電影項目都能拍出來上映,尤其是科幻電影,但起碼能看出業內製片公司的方向選擇與趨勢判斷。其中2018年科幻類項目備案僅有124個,佔比3.55%。
  • In Search of Tomorrow | 電影類眾籌項目分析
    、分析產能、分析技術實力等方法來減小確定性。影片介紹:《尋找黑暗 In Search of Darkness》回顧了整個 80 年代美國恐怖類型電影的輝煌十年,從 80 年開始每年以幾部代表作為主體穿插小主題(錄像帶風潮、特效化妝、電子合成器配樂、色情元素、節假日殺戮片亞類型、怪物惡棍、粉絲文化等)一直聊到 89年,各路偶像紛紛前來受訪爆料。
  • 非官方版豆瓣電影可視化分析報告
    電影行業分析我們首先從全球及中國電影的數量和質量入手,分析最近20年電影行業的總體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