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王蒙
氣溫跌破冰點的日子裡,熱乎乎的暖氣總能讓人幸福感飆升。然而進入供暖季已一個月了,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最近在鄭州多家醫院兒科門診,「暖氣病」小患者開始多了起來。
為了預防「暖氣病」,家長圈裡可謂是湧現了許多「神操作」。醫生提醒,有些正在流行的做法可能會「坑」娃!
什麼是「暖氣病」?
「『暖氣病』實際上是咱們生活中通俗的說法,典型表現是中醫所說的『上火』,除了與室外乾燥寒冷的天氣有關,也和家中暖氣過熱、室內不通風有關。」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李欣指出,中醫將上火分為上焦熱、中焦熱和下焦熱。
上焦熱指的是肺系、心繫的一系列表現,門診上有些孩子舌尖紅、口舌生瘡、口乾舌燥、嗓子疼、眼屎多、流鼻血,或者溼疹較重,多屬於上焦熱。而中焦熱多表現為牙齦潰瘍潰爛、口臭等。
另外,有些孩子出現尿痛、尿頻等尿路感染的症狀,以及大便乾燥、乾結等便秘表現,屬於下焦熱。「在室內室外溫差較大、空氣乾燥的情況下,體質弱的孩子特別容易出現上述症狀,嚴重時還會引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李欣指出。
維生素A能防「暖氣病」?醫生提醒要慎用
關於怎樣預防「暖氣病」,家長們可是交流了不少方法。
最近,在一些家長群中流行「補充維生素A能預防『暖氣病』」的說法。對此,李欣認為應慎用,「生活中許多食物本身就含有維生素A,比如蛋奶、動物肝臟等,正常飲食是可以滿足人體需要的。盲目長時間服用補劑容易導致中毒,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不提倡額外補充維生素A。」
對於一些內熱的孩子,比如已經出現流鼻血、口腔潰瘍等症狀,可以將蘆根、白茅根、葛根煮水飲用,即「三根湯」。李欣介紹道,「三根湯是中醫經典的名方,有清熱潤燥的功效,味道也是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
「但三根湯偏涼性,脾胃虛弱的孩子則不宜多喝。」李欣補充道,平時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還可以常給孩子煮一些梨水喝,都能起到潤燥的作用。
加溼器的這些操作背後暗藏安全隱患
今年「雙12」期間,加溼器成了不少家庭購物車中的熱門選擇。可是,你真的會用加溼器嗎?李欣提醒道,門診上曾遇到許多小患兒,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罪魁禍首」正是家裡被不當使用的加溼器。
「自來水中一般含有氯,最好不要直接注入加溼器中,可以用涼白開、純淨水或蒸餾水。」李欣指出,為避免加溼器內壁滋生的真菌或細菌隨蒸汽進入呼吸道,最好每天換水,每兩周徹底清洗一次。此外,有些家庭還會在水中添加醋、精油以及各種消毒殺菌劑,此類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這些添加物進入人體,可能刺激肺部和支氣管的上皮細胞,引發感染。
「如果冬天家裡暖氣太熱,可以定期開窗通風,適當調低溫度,室內空氣溼度建議控制在40%~60%。」李欣說道,可以把一塊溼毛巾放在暖氣片上,或者在暖氣片下放置一盆水,通過水汽蒸發增加空氣溼度。另外,用吸水性好的拖把多拖幾次地,也能起到同樣效果。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