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烏雲遮蔽月光,寒風嗚嗚地吹著。戴森仿佛感覺到了食死徒隨風而來,在身後飄啊飄啊,帶來徹骨的冷意。
突然,客廳裡的座地鐘敲響了十下。儘管戴森把房門關得緊緊的,但驚心的鐘聲還是深深鑽進耳膜,他心臟跳動的頻率也好像變得和鐘聲一樣了。
戴森慢慢站起身,小心翼翼地拉上窗簾,又輕輕坐回電腦前。漆黑的臥室只有電腦屏幕發出暗淡的光,照著戴森慘白的面孔。他喝了口水,用微微顫抖的手指在鍵盤上敲打著。
原來,他正在自己的「微博」上寫日記:
再過兩個小時,就是2012年1月13日了,這該死的黑色星期五!來到中國後,這還是我第一次經歷「13日星期五」。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在中國,很多人都討厭數字「4」。和這個類似,在很多西方國家,都把數字「13」和「星期五」看作是「不吉利」和「壞運氣」的象徵。如果某個月的13號正好是星期五的話,那就是超級不幸的一天!我們稱這一天為「黑色星期五」,而明天,正是這樣一個倒黴日子!
如果我還在美國,明天就很可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好多商店都停止營業一天,汽車站和飛機場也會比往常冷清許多。雖然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異,但我依然決定明天絕不出門!就在家中度過這最長的一天!
寫完,戴森就發表了日記。
不久,戴森看到日誌下面有人留言,是他的中國朋友玲玲:不會吧戴森,真有這麼靈驗嗎?你們美國人為什麼會對「13」和「星期五」這麼恐懼?
看到好朋友的留言,戴森感到些許安慰。他對玲玲的疑問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好像這樣能減少他心中的不安:「13號星期五」這個說法的起源現在還是個迷。
有人說它是來自《聖經》中「最後的晚餐」這個故事。耶穌遭其門徒猶大出賣那天是星期五,而且猶大是當天最後的晚餐中第13位客人。
義大利畫家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就是根據《聖經》中猶大叛變的故事創作而成。
還有一種說法和歷史上著名的聖殿騎士團有關。那是中世紀天主教的軍事組織,主要由法國騎士組成。1307年10月13日,騎士團遭到屠殺,而這天正好同時是13日與星期五。
直到現在,西方還有很多建築不標註第13層樓,很多酒店也沒有13號房間。
剛給玲玲回復完,戴森又看到一條陌生人的留言:這位老鐵你想太多了吧!現在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就算不標註第13層樓和13號房間,它們不還是存在著嗎?這完全是迷信,信則有,不信則無。
聽說國外現在就有「13俱樂部」,會員專門挑選13號星期五的日子來聚會,以此來消除人們對「13」和「星期五」的恐懼心理。
戴森看了,稍稍有些安心。他正琢磨著如何回復這條留言,突然,那個座地鍾又響了。「當、當、當……」竟然響了13下!戴森一下子又緊張起來:就算現在已經到了凌晨1點,也應該只響一下的啊!
是自己數錯了?還是……這一時刻終於還是到來了,戴森如何度過這最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