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鐵2號線開通第4天
你打卡了哪一站
今天小編帶你走近太原地鐵2號線的
10個特色站點
★ 特色站10座
澗河站、大北門站、府西街站、開化寺街站、大南門站、長風街站、南中環站、晉陽街站、龍興街站、龍城公園站。
★ 標準站9座
通達街站、康寧街站、嘉節站、電子西街站、王村南街站、南內環街站、體育館站、緝虎營站、尖草坪站。
★ 裸裝站4座
勝利街站、學府街站、化章西街站、西橋站。
澗河站
整個空間是以木色作為主基調,天花的搭建方式遮擋了其它設備,與柱面的花紋形成統一的空間感受。
本站的設計提取山西古建築特色符號,挖掘建築蘊涵文化,頂部利用序列感線條的設計手法以及疊級的展現形式搭造空間形態,將空間縱向拉升,加深空間延展性,抬高空間,結合條燈的打光方式,使中跨與邊跨的設計更融合,更統一,讓空間更加通透。
在保證空間簡潔大方的前提下,細節處展現太原文化,一方面與現代結合,另一方面將晉魂注入建築。旨在傳承過去,開創未來。
大北門站
此地出土了著名的鎮遠橋,「鎮遠門外鎮遠橋」,架起了亞歐交通的橋梁。在其北方,雁門、河曲是通往西部的交通要道。本站提取石拱橋弧形特點並加以延伸,運用河流、橋梁,結合一帶一路串聯的概念進行站點特色設計,流動的空間特點展現了鎮遠橋曾經的輝煌,用流暢的線條連接山西從古至今的文化,串聯起山西與國際的交流。
邊跨的流線設計,靜中有動,像蜿蜒的水,使靜態的空間有了動感和生機。中跨的掛板排列,體現了建築的序列美,中部星空頂的設計,更是向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的致敬,寓意更好的發展。
府西街站
整個空間以木色為大基調,色彩搭配上避繁就簡,體現了設計的簡約美。頂部空與實的比例,掌控得當,搭配燈組的設置,使空間富有律動感。中跨的抬升和簡約的色彩,使人在整個空間當中不會有壓迫感,側面體現了設計之美。
開化寺站
本站地處老太原、老街巷的商業核心區,是老字號集聚區,是商業集中大街,繁華街市,門樓林立,商賈雲集,熱鬧非凡。站點設計以老字號、老建築為元素。色彩提取以樓柱的朱紅色為點綴,展現山西老字號的特色,打造成一個別具歷史風情的「商業地下空間」,讓古老的街道在地下空間散發出閃耀的光芒。
中跨的大線條設計拉伸空間延展性,具有標誌性符號的柵格窗畫龍點睛,加深了細節的刻畫,凸顯了文化的展示。搭配燈光,呈現出了別樣的風格。
大南門站
本站為錦繡太原城的代表,承載了太多的太原記憶。從站點的地理位置與地位的角度出發,提取古代建築的元素,用黃色結合格柵組成唐建築形式特點,讓整個空間醒目且莊重。
用空間的形式讓晉陽古城文化的印象深刻保留在人們中,營造出一個恢弘大氣、古韻今風的空間氛圍。整個大空間色調統一,手法一致,無論在與牆面還是柱子的結合上都做到了設計一體化。中跨的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體現建築美的同時,也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匠人精神點讚。
長風街站
連貫的線條,強調了空間的整體性,曲面的造型與個性化的燈光,傳遞著唯美感和時尚感。
藉助中跨的天花拱起,設置月亮門的造型,在空間中起到了交通指引的作用,同時也蘊含圓圓滿滿的吉祥寓意。
側面天花通過燈光的明暗營造出山水畫的感覺,又如夢幻的流星雨划過天際。
側牆在灰色金屬板板間鑲嵌的LED點光源形成陣列,展現出不同氛圍下的動態光影效果。
南中環街站
南中環街站天花採用了曲面造型,虛實結合,形成反差,恰似舞臺大幕層層疊疊;柱子向上託舉,與弧形天花融為一體,柱子側面為原木色,沿縱向嵌入紅色飾面,鮮豔醒目的用色使人聯想到舞臺氣氛的熱烈,飄逸的線條恍如舞臺上翻動的水袖,輕盈靈動。
晉陽街站
站廳裝修風格以原木色和紅色為基調,配合淺灰石材,昭示晉陽街的新貌與騰飛,側面天花的木條延伸至側牆,構成了層層疊疊的造型序列,映襯了晉陽街的繁華剪影,中跨的柱子採用了紅色,象徵太原人民未來的日子紅紅火火,天花的光帶、弧形裝飾燈無一不在強調空間的秩序。
龍興街站
站廳以木色為主色調,中跨的柱子以及柱頭,提取並融入了鬥拱的元素,柱子和天花採用仿木構搭接的結合方式,無不展現傳統建築的神韻。天花木構造型之間,通過金屬拉網結合均勻明亮的反光燈帶,構成獨特的造型,輕盈舒展像展開的畫卷一般。天花穿孔鋁板的花紋巧妙的隱藏了風口,與牆面的花紋形成連貫統一。
龍城公園站
本站的站廳較短,面積較小。通過抬高車站中跨,勾勒出木色屋架和梁柱關係,柱子為灰色花崗石,穩重大方。車站側面採用層疊的燈帶,營造明亮舒適的空間氛圍。
太原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