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前幾天登陸內地銀幕的特別篇電影《神探夏洛克:可惡的新娘》火得一塌糊塗,各種唐人街的梗都上天了。《神探夏洛克》是一部改編自經典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的現代劇,圍繞著小說經典案件,以現代刑偵的手法重新...
前幾天登陸內地銀幕的特別篇電影《神探夏洛克:可惡的新娘》火得一塌糊塗,各種唐人街的梗都上天了。《神探夏洛克》是一部改編自經典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的現代劇,圍繞著小說經典案件,以現代刑偵的手法重新解讀案件,新穎的現代改編,夏洛克和華生醫生之間被粉絲稱之為「基情」的有趣關係,都讓它在一大堆英劇中脫穎而出。而這次的電影版,它返回了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英國,在那裡,不僅有名偵探,還有崛起的國力、貧富差距巨大的社會、看不盡的特色服飾、黑暗的罪犯和由此孕育並發展開的偵探文化。
本期專題,一起跟著夏洛克電影版的「線索」,重返 19 世紀,看看那個時代不得不說的四件事。
維多利亞女王 引領文化風尚
不管你接下來要談這個時代的服飾、建築、文學抑或是社會風貌,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是一個怎麼都繞不過的人物,因為她是這個時代的開創者,是全球文化領域和時尚界最矚目的人物,我們可以通過幾個關於她的關鍵字來認識一下。
盛世女王:女王在位期間,英國內有工業革命,外有領土擴張,是國力上漲最顯著,逐漸成為歐洲霸主,乃至擁有眾多海外殖民地的強權大國(不過對我國來說,這位女王也是鴉片貿易最大受益人,以及鴉片戰爭的發動者)。
英國海上艦隊強極一時時尚達人:女王以及她的時代最為復古迷們所熟知的當然要屬「維多利亞時代服飾」,尤其是由女王穿著風格引領的女裝,從她登基時(1937 年)的開胸、低領、束腰長裙發展到她晚期( 20 世紀初)的襯衫外穿配長裙,光是女裝就經歷了近十種服飾風格的轉變,大家在福爾摩斯的影視作品裡常見的那種把後臀墊高的 Bustle 裙則是 19 世紀 80 年代的流行款。
「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電影的艾琳(左)及一路人美女都穿著 Bustle 裙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結婚穿白婚紗。戴白頭紗的習俗,最初就源自維多利亞女王的婚禮,大概她老人家也沒想到自己的嫁衣會影響了全世界新娘的選擇,並且還形成了特定的習俗一直延續下去吧。
電影《年輕的維多利亞》裡可以清晰看到當時女王的白婚紗和頭飾福爾摩斯的粉絲:19 世紀 90 年代,《福爾摩斯探案集》連載在英國爆紅,女王也沒能「倖免」地成為了大偵探的粉絲。正因為有她這一位重量級粉絲,當柯南·道爾在小說裡安排偵探和莫裡亞蒂教授同歸於盡後,因為女王的發話(當然也少不了激進粉絲對作者的怨念),柯南不得不把結局改了過來,才有後面的續篇。
看不盡的華服 維多利亞男裝之美
除了以上提到的女王引領的女裝,維多利亞時代的男裝也十分經典。經過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男士,褪去了之前修飾華麗繁雜的法式風格,更趨簡潔、英挺,正規場合多以黑色西裝外套、馬甲、白襯衣和長褲為主,戴上帽子,才是教養、氣質甚至地位的表現。
帽子在當時是紳士的標配儘管崇尚簡潔的男裝也翻不出什麼新花樣,但到了 19 世紀末,男裝的分類也越來越細緻,以卷福在電影中的造型為例,下圖(右)的造型:雙排扣外套禮服、馬甲、領結、手套和圓筒型的高禮帽,是參加婚禮、賽馬會等正式場合的禮服之一。
在 211B 公寓裡,卷福雖然穿著馬甲、長褲,戴著領結,但換了一身棕色外套,也不戴帽子,是比較居家的、非正式場合穿著的便裝之一。
到了要外出,進行破案活動時,卷福又換了一套深色的鬥篷大衣,戴著福爾摩斯最標緻的獵鹿帽——這是當時英國男士常見的外出便裝,同樣適用於非正式場合。
這一套從古延續到今天的服飾文化,一直被英國人民或者復古迷津津樂道,不僅《神探夏洛克》為了這個規矩換了一套又一套衣服,連英國 Rumpus Animation 推出的解謎手遊《伯特倫·費德歷險記》也非常細緻得為每位角色,尤其是男性設計了符合身份的服飾——居家的三件套,路人大叔的雙排扣大衣和高禮帽,報童不成套的外套和背帶褲……遊戲畫風雖不是十分華麗,但就衝著角色設計之用心,也值得喜歡復古風的玩家進去體驗一番。
矛盾激增的社會 財富與**並存
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表面看著是華服豪宅,繁華昌盛,但內在矛盾極多,貧富差異大,一方面貴族住著城堡別墅,另一方面農夫住著茅簷破舍;這邊有工廠主壓榨工人勞動力,那邊工人拿著微薄的工資可能連病都看不起。這種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社會狀況,造成英國有相當部分地區的治安管理混亂,人口組成複雜,生活環境惡劣,很容易在某些黑暗的角落,孕育了一些反社會分子,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犯罪案件——先後殘忍殺害 5 名妓女的「開膛手傑克」、被認為是「福爾摩斯」系列裡莫裡亞蒂教授原型的盜賊亞當·沃斯(Adam Worth)等都是那個時代的引起社會轟動的罪犯。
開膛手傑克想像圖(左)和亞當·沃思的照片(右)對這段**斑斑的歷史頗感興趣的玩家除了可以看電影《來自地獄》外,也可以進入 PS4 遊戲《刺客信條:梟雄》裡,感受英國當時的富與罪。遊戲的故事背景就設定在工人階層,玩家跟隨主角雅各·弗萊聯合街頭幫派,佔領地盤,對抗工業巨頭,遊歷如威斯敏斯特、倫敦城、白教堂等英國著名地點。
宣傳圖充滿了英國工業時代的特徵而在 PS4 版的獨佔任務「恐怖罪案」中,玩家還要加入「開膛手傑克」案件中去:這個「加入」意味著玩家不僅需要扮演女主角伊薇·弗萊破解案件(下圖),還得先扮演傑克襲擊雅各引出下面的劇情。
虛擬偵探小說興起 名偵探誕生
正因為上述提到的日漸劇增的罪案,人們對此類案件和真相的關注度也隨之增加,而且隨著謎案的出現,大家的目光也慢慢從罪犯本身轉移到負責調查的罪犯、負責安全的人身上,從而促使了警探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漸漸提高,到了 19 世紀中葉,查爾斯·狄更斯小說《荒涼山莊》出現了第一位以「破案」為己任的「偵探型角色」,督察布克特。他雖然不像後來的福爾摩斯那般孤僻,但同樣無所不知,對倫敦十分熟悉——在書中,這將是他破案的關鍵。
在同期稍晚的時候,業餘偵探也開始活躍於文學作品中,但當時還沒有現代偵探小說這一風格的形成,犯罪和破案情節在小說中只起到了增加懸疑感的作用;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最後 15 年間(1886 年-1901 年),偵探小說已經發展成一種流行文學風格,不少我們熟悉的小說設定或者推理技巧陸續出現,比如在威爾基·柯林斯的《法律與淑女》中,聰明專業的業餘偵探和無能平庸的警察探員這對經典組合,在後世不少偵探作品中都是主要的角色設定。
18九遊 年,柯南·道爾正式連載《福爾摩斯探案集》,旋即獲得大量好評,福爾摩斯這個性格古怪、強邏輯、缺乏感情的偵探一時間成為了貴族和平民心**同的英雄。他的形象反覆被搬上舞臺、熒幕和大銀幕,光是電影形象就有七十多個,可以說「每一代英國人都有自己的福爾摩斯」。
光是21世紀後福爾摩斯的影視形象就有十位左右,英美德俄等國都有翻拍也就是在《福爾摩斯探案集》連載的前一年,另一位推理小說大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出生,生在維多利亞時代晚期的她,由於早年接受的依舊是維多利亞式的保守教育,所以筆下的人物也不乏那個時代的印記,不管是感性紳士的波洛還是可愛的老小姐馬普爾,都帶著舊時代的上流階層的人情味,破案手法更傾向於探索嫌疑人的內心和性格。
阿加莎筆下的兩位大偵探波洛與馬普爾,不管小說還是影視形象同樣經典從維多利亞時代流行至今的偵探小說發展到今天,除了繼續有新版書籍推出,也被帶到遊戲裡,比如「福爾摩斯」系列前年就推出了 PC 遊戲《福爾摩斯:罪與罰》,波洛的經典案件《ABC謀殺案》(暫未在中區上架)、《東方快車殺人事件》等也被改編成解謎手遊,基本都是以偵探本人視角為主,帶領玩家尋物、解謎、破案,雖然遊戲未必能展示原作全部精華,但對於新時代的人們來說,以這樣相對輕鬆且參與感強的方式閱讀偵探小說,也是經典延續的方式之一。
維多利亞時代,富麗又**,保守又時尚,既有條條框框規定的生活,也有對虛擬偵探文化的狂熱——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它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那麼在喜歡《神探夏洛克》的你眼中,它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司聯繫,我司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