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畫片」 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

2020-12-24 中國江蘇網

馬季相聲《宇宙牌香菸》裡集卡促銷的橋段,很多人記憶猶新。事實上,香菸裡的小卡片確實已經成為一大收藏門類,學名「煙畫片」。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收集整套的,價格還不低呢!

■融媒體記者 王舒

市場 老年人對「煙畫片」有特殊的情結

7日上午,記者來到文廟收藏市場看到,不少收藏店都有「煙畫片」出售。

一家收藏店的老闆邵女士告訴記者,「煙畫片」和郵票、年畫類似,因為上面印有圖案,自身就具備一定的觀賞價值,加上有些年代久遠,品種稀缺,便成為收藏市場上的一個特殊門類。由於「煙畫片」存量較多,市面上買賣價格多在幾毛錢一張,非常便宜,而也正是因為價格低廉,淮安「煙畫片」的收藏群體也比較大,「像我們店,每個星期都能賣出不少,買賣的主要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這些人對『煙畫片』有特殊的情結,有些人為了收集全一套,不惜會花高價來買。」

邵女士介紹,成套系列「煙畫片」比單枚片貴,清末民國初期「煙畫片」比上個世紀30年代印製的要貴,具有重大歷史題材的比一般小說人物、美女的「煙畫片」貴。

建議 最好盯住一個題材,收集全套

收藏專家曹述林告訴記者,「煙畫片」解放前稱洋片,是香菸廠商為推銷香菸而將其放置在煙殼內送給消費者的一種硬紙小畫片,因其內容廣泛、印刷精緻,當時就被很多小孩子收集,隨著時間推移,逐步轉向收藏領域。雖然後來由於製作成本提高,多數煙廠不再贈送「煙畫片」,但人們對「煙畫片」的收藏興趣並未消退,反而又轉移到煙盒、煙紙的收藏上來。

曹述林表示,「煙畫片」並非全是價格低廉,比如多年前一套殘缺不全的「封神榜」香菸畫片(全套應是100枚,拍品只有87枚),落槌價高達3000元,若這套「煙畫片」100枚全齊全的話,那價格再翻一番也不止。

對於有意收藏的市民,曹述林建議,選擇「三無標」的「煙畫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各煙廠生產的捲菸商標沒有『R、焦油含量、煙型』,被稱為『三無標』,因為年代較早,所以價格也比較高。到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菸草總公司規定廠家要標註焦油含量等級,這一時期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香菸大量生產,煙片、煙盒的升值潛力也就不是很大了。」此外,最好盯住一個題材,收集全套,這樣價值更高。

相關焦點

  • 眼淚成詩 那些漸行漸遠的汽車品牌
    原標題:眼淚成詩 那些漸行漸遠的汽車品牌(自主篇)   當我們身處中國汽車市場10多年高速增長後幾乎全部跨國公司最新產品的包圍中,當我們成天議論著未來是長安、長城還是吉利、比亞迪最終會領自主之雄風時,我們好像忽略了一些汽車品牌的存在。
  • 爸爸去哪兒四對「實習父女」,前三對漸行漸遠,唯獨最後成一家人
    到現在為止,總共有四對實習父女,其中前三對的漸行漸遠,唯獨最後一對成為了一家人!但是現在兩個人都有了各自的發展,也漸行漸遠了。不過還是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他們的!>大家都知道爸爸去哪兒的前幾對父女都漸行漸遠
  • 這些漸行漸遠的手藝,默默活在老祁陽人的童年裡
    曾經在某些年代輝煌一時、現在看起來又充滿鄉土氣息的草根手藝,伴隨祁陽人的生活一路走來,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之後,正在逐步地淡出我們的視線,那些漸行漸遠的往日歲月,只留下這一張張的照片,成為記憶當中最深處的懷念……這些在祁陽漸漸消失的老手工藝
  • 那些漸行漸遠的鄉村手藝
    但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最後一堆棉花被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睡起來也是格外厚重踏實。 很神奇的一項技藝,我始終不明白,那些老匠人們是怎麼樣把一塊塊毫不相連的木頭,箍在一起,成個桶狀,美觀、大方,隱隱散發著木頭的清香,而且還很實用,不會漏水.
  • 記憶中的雷劇:漸行漸遠的鄉曲
    對雷劇的記憶,記不清是從哪一年哪一月開始的了。但是雷劇的聲音,卻深深印在心底,磨滅不散。雷劇原名大班歌,是家鄉人最喜歡的一種戲曲,也是廣東「四大名劇」之一,具有濃鬱而鮮明的地方特色。我們常常稱「看雷劇」為「看戲」。它的演出大多集中在一年的兩個時段,即農曆正月二月和伏天的七八月。每逢碰到大型節慶,村幹部就會挨家挨戶地收取戲金,請來雷劇團到村裡唱戲。
  • 尚雯婕與許飛:一段親密友誼是如何漸行漸遠的
    01看到這個消息,我有些感慨,因為之前看過2006年《超級女聲》,還曾經給參賽的選手投過票,對那一屆中性風的選手印象很深刻,對不是專業背景出身的尚雯婕獲得冠軍感到意外,總而言之那一屆《超級女聲》是我少年時的一部分記憶
  • 《東京物語》揭示三個殘酷真相,教你淡然面對漸行漸遠的親情關係
    親情關係終究是一條漸行漸遠的路臺灣作家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和《目送》中的兩段話闡釋了父母子女之情: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日本傳統家庭分崩離析的開始。影片中子女們為了謀求發展,紛紛離開尾道、前往東京,融入到現代化大都市中去。
  • 從冬儲大白菜的消失,看時代的變遷,重拾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
    最早的記憶是在蔬菜門市部購買,每天隊排的很長很長,家家都是麻袋扛,架子車拉,成幾百斤的往家拉。再往後,隨著市場的開放,附近農民開著拖拉機開始了自產自銷。在馬路邊、街道上售賣大白菜和其它冬儲菜,大白菜堆得和小山似的。
  • 曾經擁有,隨歲月漸行漸遠
    每個人都步履匆匆的從我的身邊走過,漸行漸遠,感慨萬千。許多人,許多事,都成了一段段模糊的光影,遺落在無人的角落裡。不知何時起,習慣了去懷念過往的歲月,懷念過往的人。也許是因為曾經記憶太深刻,如今的無奈,或許只是想獨自在安靜的地方,慢慢地細數著那些失去的東西而已。在流年的歲月裡,有太多的無奈,也有太多的辛酸,時光荏苒,你只能讓心去承受,有多少往事一如過眼雲煙。
  • 《輕音少女 第二季》有種時光叫漸行漸遠。
    曾經年少的自己,也是很幼稚地譴責那些看漫畫的朋友。記得高中時候,看漫畫的人或多或少都會被冠上宅男或者腐女的頭銜。而且在那個時候,宅可不是一個好名詞。白駒過隙,那時候的事,已經是多年之前了。現在回想起來,漫畫和曾經自以為豪的那些經典文學其實是沒什麼有區別的。只是多年之後才發現,在那些時光漸行漸遠之後。 輕音少女講述的是幾個女生高中三年的生活,點點滴滴,讓人覺得親切無比。
  • 北京的天橋有話說:從北平天橋雜技說起,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
  • 為什麼熟悉的我們會漸行漸遠?
    一起逃過的課,聊過的八卦,趴在窗臺上看過的隔壁班帥哥,相處幾年間,共享了彼此百分之八十的青春記憶。 記得《重慶森林》中,金城武喜歡在舊宅子裡,對著一塊用了好幾年的舊毛巾自言自語。單純的記憶共同體。即使曾真心相待的朋友,也會敗給漸行漸遠的三觀。 記憶回到少年時,當時班上有很多同學,籃球隊有一排穿同款髒兮兮球衣的小隊員,舞蹈班也有好幾個可愛的小姑娘,大家都有朝夕相處的集體記憶,可為什麼偏偏是你們,成為了朋友? 我想是因為當初的認同。有了相似的三觀,就有了共同話題,有了最初的感情基礎。
  • 老茶館(酉林記錄於四川雙流彭鎮) 留住記憶 · 老行當攝影賽
    ▲▲▲▲▲▲點擊上張圖片,即可查看比賽徵稿規則收稿郵箱:chinaxhm@vip.163.com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傳承上百年甚至千年的行當正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縱使我們千方百計的挽留,已經被歷史車輪淘汰的它們,最終總會走出我們的視野.留住記憶
  • 漸行漸遠的不是距離,而是三觀
    最近被這樣一句話刷屏:曾經的好朋友會漸行漸遠,是因為你們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其實,別人活成什麼樣子我們沒法感同身受,畢竟我們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但是從談天說笑裡,我們卻可以窺見一個人的三觀。而一個人的三觀,就決定了他在你眼裡活成了什麼樣。我們或許理解,但不一定認同。
  • 《哭泣的女人》第六代漸行漸遠漸無書
    周冰倩的《真的好想你》當年是收音機常播曲目之一,如今基本已經消失在公眾視野,那些年廣東流行樂壇猛人輩出,但很多要不是偶然聽到他們的成名歌曲都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了。女主色誘警察這個,很《阿甘正傳》嘛。劉冰鑑一直紅不起來,大概是才華也就到那裡了,去不到一個高度。第六代漸行漸遠漸無書。
  • 漸行漸遠漸無聲的天生港號子,是一個時代的迴響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農民老了,農民少了,這些記載歲月的號子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如同流水,漸行漸遠。如今能夠完整演唱天生港號子的,也只剩兩位老人了。在那裡,有一份鄉土記憶;在那裡,有一種生活方式;在那裡,有一種農耕情懷。
  • 貼花,火柴盒上親民的畫片
    其中「一種貼在商品上的小型裝飾圖片,特指貼在火柴盒上的畫片」百度百科說,貼花有很多種類。其中「一種貼在商品上的小型裝飾圖片,特指貼在火柴盒上的畫片」百度百科說,貼花有很多種類。其中「一種貼在商品上的小型裝飾圖片,特指貼在火柴盒上的畫片」百度百科說,貼花有很多種類。
  • 低音笛獨奏《大漠孤煙直》
    曲:石磊低音笛:維芳文:風舞錄音:吳新春《大漠孤煙直》也叫《孤煙直》,是青年笛子演奏家石磊作曲
  • 黃明昊朱正廷關係變化史,曾經異國他鄉相濡以沫,如今漸行漸遠
    自從《偶像練習生》出道以後,樂華七子就一直和NINEPERCENT一起兩團並行發展,按理說,樂華的藝人們的感情會被NINEPERCENT好很多,可是當朱正廷在節目中透露自己的內心想法時,大家才發現,自己心中一直都是兄弟情滿滿的成員之間也開始漸行漸遠
  • 克裡斯汀、可頌坊們都漸行漸遠 什麼原因?
    人煙稀少,外加不得不出門的那些人也戴上口罩匆匆而過,儘量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使得開設在地鐵站內的麵包店生意驟然降至冰點。儘管5月逐步復工以來,地鐵人流已恢復到原先的七成,但門店的銷售情況依然不能和疫情前相比。在不少關閉的門店上,宜芝多在關停通知上將觀點原因寫為「地鐵店合同到期」,而事實上,真實原因則在於因疫情導致收入銳減造成的資金鍊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