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白晝見流星

2021-02-15 聽書圈兒

國慶假期,與家人一起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國》,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為引,拍攝了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誰不能愛自己的祖國呢。即使再普通的人也有滿腔熱情……宏大的敘事,小人物大事件,不失不過,總體還是可以打個六分的。

電影由七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是一個時代的符號。看似波瀾不驚,實則群情洶湧,每個普通人的情懷都在大祖國的大事件下得以釋放。

《前夜》講述天安門升旗儀式舉行前一晚的故事。為了升起一面小小的五星紅旗,需要無數人默默無聞付出努力。黃渤用日常的工作細節展現了一個工程師的靈魂與一面國旗的神聖。

《相遇》是無名英雄的家國情懷大愛悲劇,為了中國的科技事業,自我犧牲,放棄愛情,甚至為了保護科研成果患上絕症……符合特殊環境特定人物的設定。

《回歸》說的是香港回歸的故事。一對夫妻的故事。妻子是警察,丈夫是鐘錶修理師。惠英紅與任達華,影帝與影后有默契有演技,不錯。

《北京你好》說的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故事。司機葛優在病房裝殘那個鏡頭亮了……

《護航》說的是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故事。女主角為了任務放棄夢想……看到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飛行員的成長經歷。但她樹立理想的動力來源於何處?克服困難的動力又來自何處?有許多漏洞也可以接受……

《奪冠》說的是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故事。濃鬱的生活氣息,所有的人的情感都落實到實處。是我喜歡的電影故事,滿滿的回憶殺。

《白晝流星》是最高大上最有情懷的電影故事。據說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可,這部電影也是爭議最大的。

《白晝流星》主要講述的是一對少年流浪兄弟與扶貧辦主任的故事。一對少年流浪兄弟,因為偷搶東西被捉到了少年勞改所勞改八個月,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和洗禮,然後重生了。然而,我看完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完全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你都不知道陳凱歌是在黑還是在捧。

流浪兄弟倆一出場就是犀利哥的形象,陳凱歌為了突出這兩位是「問題少年」,還專門點出了這倆從少管所裡出來。陳凱歌沒進過少管所就不能進少管所看一下?約等於半個軍營,統一的制服,統一的寸頭。兄弟倆那一腦袋流浪漢氣質的頭髮到底是哪個少管所出來的?

我國現在下大力氣扶貧攻堅,像兄弟倆這種明顯屬於重點扶持對象。流浪兄弟倆這樣的會優先動員去職業學校學習,然後再根據各地政策進行扶持發放相應助學金。如果沒有重返校園意願會被歸類為「主觀上缺乏勞動意願而致貧」,在有專人進行思想工作的同時,對其進行相應職業技能培訓。而到了陳凱歌這裡,啥都沒有,唯一有的就是老旗長一心一意帶他們倆去看神舟十一號返航。

其中有一個情節:日出東方,太陽升起,李主任帶著二兄弟,騎馬在草原上狂奔。李主任說,我們要去迎接一個貴客,和你們一樣是回來的人。很快遠遠地就看到航天飛船回來了,「白晝流星啊,國之將興啊,你們快去追流星」。還有個情節:衛星落地了,軍車和軍人排得整整齊齊的,門都沒開呢,軍人突然齊刷刷的開始鼓掌了……兩個少年居然輕而易舉地就跑到了太空人的身邊,然後還「抬轎子」……

這些情節實在太匪夷所思了。我以為我懂的那些常識都是假的。飛行員降落基地這麼重要的大事情,一般來說都是要清場的。平時人家普通領導去某個地方走一趟隨身而行的普通群眾都要經過嚴格挑選呢。還有李主任再大也是一個旗長,還是一個退休的旗長,怎麼知道太空人是這個點降落的……現實生活中,一般的省級報社記者想去現場都沒資格,這倆「犯罪分子」竟然能輕易進去現場還跟舉國關注的英雄太空人親密接觸?這是你陳大導演VIP通道走多了已經不知道我們平民百姓是怎樣的生活狀態了?

可能與我一樣思想的普通群眾太多了,最後導致群起而攻之:「陳凱歌不懂電影,學習了美國的先進電影藝術之後,自由散漫習慣了,脫離生活,脫離群眾了……」著名編劇史航拍案而起為陳凱歌主持公道,說我們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有人白晝見流星,有人只能白日見鬼。這是最有詩意的電影故事,不僅題目最詩意,通篇也是目接歸鴻,心遊萬仞。兩個草原上的浪蕩兒目睹了宇宙間的遊子歸家,他們因此有了變化,這是我完全能接受的賦比興……在一個扶貧故事裡雙手捧出的詩意,所謂掬水月在手……」

好吧,是我不懂,在一個扶貧故事裡,捧出了一陀……

如果說,人思想的轉變僅僅是依靠幾句臺詞就能成功,那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壞人,沒有罪犯了……

為了突出老旗長的好幹部形象,竟然說他五千塊救命錢都是他曾經幫助過的貧困戶一塊一塊湊出來的。一個老旗長,正處級幹部,請問哪個正處級幹部一年的退休工資少於五萬的?需要你為了感動而感動強行湊出這麼個看似紅實際高級黑的情節?

在扶貧這事上,我國有很多真實讓人感動的案例,陳凱歌偏偏生編硬造了這麼一個看了讓人跟吃了蒼蠅似的玩意,說真的,我都開始懷疑他為何要讓自己加入美國國籍的兒子來當主旋律愛國片主角,就像某位著名女主持人自己把孩子生在美國,卻在那高呼「用生命守護國旗」。

我看到的不是愛國,是低級紅高級黑的噁心。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祖國》線下熱映,為何陳凱歌《白晝流星》口碑又墊底?
    文:羅毅祥 這幾天,《我和我的祖國》在騰訊視頻網站熱映,短短幾天播放量已達1.5億,可見觀眾的熱情依然不減,除了本身對祖國深深的愛之外,其實也是這部電影本身很好看的緣故,由於很多自媒體大咖們早已寫過這部電影了,所以我就來談一些不同的看法。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白晝流星的故事,你看懂了嗎
    《我和我的祖國》,我看了兩遍。七個故事,每看一次,感受都不一樣。尤其是第二次觀看的時候,淚點明顯比第一次「低」。這七個故事,截取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幾個重大歷史瞬間。說是「圍觀者」,但又不是普通的「圍觀者」,在「圍觀」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比如《回歸》中的鐘表維修師傅華哥,還有正在觀影的我們。總體而言,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很高,觀影的過程也是一次集體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國慶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很巧妙地將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間分別發生的7個歷史大事件與7組普通老百姓所經歷的鮮為人知的故事相互結合,給觀眾們顯示了在祖國大歷史事件背後的那些普通人的高光時刻。故事的片名為《白晝流星》,但是在故事中何為「白晝流星」,它最為普遍可以被大家接受的理解,可能就是從一個草原的傳說開始變成了一對貧苦少年對於夢想的追求。在這部故事中最直接的視角是陳飛宇與劉昊然飾演的兩個玩世不恭,剛剛從少管所釋放的兩個貧困潦倒的男孩子了。他們倆以一身乞丐般的造型登場,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的姿態,整天遊手好閒甚至是有著偷盜搶劫的犯罪行為。
  • 《我和我的祖國》爆棚:《相遇》最催淚,《白晝流星》立意最深遠
    單片方面,《我和我的祖國》一馬當先,僅用了兩天時間,便以6.75億的佳績把去年《無雙》7天6.28億的成績單撕了個粉碎,而且極有可能用半程假期,就把《羞羞的鐵拳》2017年開創的13.24億紀錄挑落馬下。 《我和我的祖國》之所以爆棚,除了70周年大慶助力,與其拼盤聯動的方式無不關聯。
  • 我為什麼喜歡《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一共有七位導演,七部短片,要問最喜歡哪部?
  • 《我和我的祖國》豆瓣評分8.2,《白晝流星》單元受爭議最大
    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毫無疑問將成為國慶檔的票房冠軍,票房首日就破2億,預售最快達到1億。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差評最多的短片,卻拍出了人性之美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文|諸神的恩寵今年10月1日,是共和國70周年華誕,無論是繁華鬧市還是胡同小巷,都能聽到《我和我的祖國
  • 《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濃縮了新中國成立來七個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時刻,他使用notes將小人物串聯記錄在七個故事中,他喚醒了時間線上塵封的記憶,揭開了普通人獻給國家的付出和「秘密」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秘密」。時光永不停止,祖國在歲月中掀起的波瀾長河鎖定了每一個一代人定格時刻中最美的時光。
  • 從《厲害了,我的國》看白晝流星表達的含義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國慶檔獻禮影片,口碑票房雙豐收。其中,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最有爭議。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電影的含義,說陳凱歌不會講故事。我也想聊聊這個短片所表達的想法。記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相信很多人看過,是一部介紹近年來祖國取得成就的影片。作為影片的組成部分之一,扶貧工作,是與港珠澳大橋,射電望遠鏡等大工程和國之重器並列的成就。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由七位導演執導的七部短片的合集,必然會被人拿來進行比較。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 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博大胸懷和詩意氣質
    七個片段,七個重大時刻,《我和我的祖國》的敘事和主題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緊緊圍繞「我」和「祖國」之間的關係展開,其中,陳凱歌所執導的《白晝流行》,就更能看出這種互相關聯的意味。茫茫戈壁灘上,一對流浪兄弟,無家可歸,不學無術,整日做些偷盜的勾當,把拘留所當成了真正的家。兩位扮演者劉昊然和陳飛宇,一身「犀利哥」打扮,與自身的鮮肉氣質形成強烈反差。在迷惘落寞的生活中,他們心中唯一記著的是民族的古老傳說:如果大白天看到流星,將會改變人生的命運。
  • 《白晝流星》與我之間還差一本書的距離
    當《我和我的祖國》清一色在微博、朋友圈刷屏時,我就知道這次又憋不住了。果不其然,上映前的預告片就已經讓人熱淚盈眶,看過電影更是分分鐘落下激動的淚水。7段故事,回溯了新中國成立70年裡難忘的7個歷史瞬間:《前夜》——林志遠克服重重困難,確保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新中國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相遇》——原子彈科研工作者高遠,隱姓埋名三年,即使面對愛人也不能相認。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演演員表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簡介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演演員表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簡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葛優、黃渤、任達華、王天辰、佟麗婭、張嘉譯、張譯、王千源、歐豪、劉濤、劉昊然、陳飛宇、惠英紅、杜江、宋佳等人主演,據悉,這還不是全部,更多參演名單可以看下下面這篇文章。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所以,陳凱歌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總導演,自然要統籌其他六位導演,而且,也只能由他來拍這最重要的一段。而這一段,又是所有故事裡面最難拍的那個。一方面,時間軸上的這六個故事,神舟十一號的民眾關注度是最低的,沒有其他六個事件中的全民狂歡,無法利用潛意識玩「回憶殺」,也很難調動觀眾情緒。
  • 《我和我的祖國》:祖國給我們希望,我們砥礪前行
    趁著國慶熱潮過去,寫者便去補了國慶最熱的三部電影,《攀登者》看過了,所以對比之後決定去看《我和我的祖國》。 寫者覺得七個片段中拍的讓人記憶深刻的有《白晝流星》和《奪冠》,在這之前寫者去網上搜了一下影評,這兩個片段的評價並不高,甚至有人說這兩個片段是多餘的。
  • 白晝流星丨孩子們,那是你們的星星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當聽到這段歌詞,很容易就會想起最近大熱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截至10月4號,票房已累計超過15.9億元。實至名歸是國慶檔最熱的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由7組故事組成。
  • 《白晝流星》,文藝畫風混進了寫實電影!
    截至目前,《#我和我的祖國#》票房最佳,已經突破20億元啦。七位導演,執導七個故事,演繹七個瞬間。我們沉浸在電影所賦予的情感裡,為五星紅旗背後的故事而感動,為真實的科研英雄而讚嘆,為女排的勝利而歡呼,為香港回歸儀式護旗手的軍姿而震撼,為奧運裡小老百姓的詼諧而歡笑。雖然七個篇章敘事角度各異,風格不同,但是全片卻有貫穿始終的靈魂。
  • 拉片《白晝流星》和大家談談影片中的主旋律
    劇情簡介《白晝流星》是由陳凱歌執導的獻禮建國70周年單元電影,該電影是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大電影的七個單元之一。 《白晝流星》主要講述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並將鏡頭對準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和洗禮  。故事發生的「地」是飛船著陸的祖國邊陲貧困地區。
  • 陳凱歌《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我和我的祖國》已經是國內上映的第14天了,近些天的單日票房都是《中國機長》拿下,而且反超都是在晚間,由此可見觀眾們大多喜歡在晚間觀看更加驚險的電影
  • 《我和我的祖國》是我心中的歌,給我碧浪清波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親愛的祖國,你是大海永不乾涸永遠給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昨天約朋友看電影,她說她不知道挑哪部,因為想看的太多。我毫不猶豫地拍板決定,必須先看《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由七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是一個短片,分別選取了從新中國成立前夕至今的七個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