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厲害了,我的國》看白晝流星表達的含義

2020-09-03 金戈鐵馬入夢來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國慶檔獻禮影片,口碑票房雙豐收。其中,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最有爭議。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電影的含義,說陳凱歌不會講故事。

我也想聊聊這個短片所表達的想法。

記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相信很多人看過,是一部介紹近年來祖國取得成就的影片。作為影片的組成部分之一,扶貧工作,是與港珠澳大橋,射電望遠鏡等大工程和國之重器並列的成就。

國慶獻禮影片,篇幅有限,其他6個短片並沒有展現近年祖國發展和科技成就的內容,這個任務就落在了陳凱歌身上。從這點看,他選擇載人航天和扶貧兩個切入點就不意外了。

命題作文不好寫。載人航天和扶貧,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怎麼聯繫在20來分鐘的短片裡?

陳凱歌選擇扶貧作為短片的主題,在短片裡樹立了四個人物形象--劉昊然、陳飛宇飾演的兄弟倆,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老李,江珊飾演的老李老婆。老李是知青落戶,在工作中幫助了很多貧困戶,鞠躬盡瘁,身患絕症。老李老婆雖然有小抱怨,但還是支持丈夫工作,借錢給丈夫治病也不要扶貧對象的錢。這兩個形象在平凡中透出偉大。平心而論,演員們的演技是在線的,樹立的人物形象也具有典型性,不過故事有點簡單老套。

載人航天作為背景事件,怎麼帶入扶貧故事?陳凱歌用了兄弟倆口中的一個傳說「白晝流星」。白天降落的返回艙替代了父輩傳說中的流星,所表達的意象非常明顯:返回艙體現了祖國的科技發展和富強,也正好印證了傳說,白天的流星會帶來富裕--富強的祖國一定會為貧困的人們帶來富裕的生活。

返回艙--流星,為把科技發展和扶貧成就結合進20來分鐘的短片,陳凱歌選擇的結合點是巧妙的。在這篇短篇幅的命題作文裡,主題也非常明顯:祖國的發展有目共睹,發展的祖國一定會給人民帶來幸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陳凱歌《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我和我的祖國》在國內上映期間,也在北美和澳洲等地小範圍公映了,影迷們這回大概不必擔心中文字幕怎麼翻譯了,因為電影採用的就是雙語字幕,想知道很多句子如何翻譯的只需仔細觀看就好,以下要提的是七個短片片名的英文翻譯。
  • 《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今天就來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的票房成績,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
  • 我為什麼喜歡《白晝流星》
    34年之後的《白晝流星》,承接和延續著陳凱歌的土地情懷。 不用討巧的喜劇橋段,也不用刻意煽情的表現技法,陳凱歌的《白晝流星》細膩而磅礴,含蓄又不失力量,彰顯出十足的大師風範。 對於為什麼選擇《白晝流星》這個題材,陳凱歌說: 「我在成長過程中,真正見過窮人的日子是什麼樣,在黨的十八大之後,國家重點部署了扶貧攻堅的工作,我從心底裡深受觸動。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所以,陳凱歌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總導演,自然要統籌其他六位導演,而且,也只能由他來拍這最重要的一段。而這一段,又是所有故事裡面最難拍的那個。一方面,時間軸上的這六個故事,神舟十一號的民眾關注度是最低的,沒有其他六個事件中的全民狂歡,無法利用潛意識玩「回憶殺」,也很難調動觀眾情緒。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見流星
    國慶假期,與家人一起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國》,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為引,拍攝了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誰不能愛自己的祖國呢。即使再普通的人也有滿腔熱情……宏大的敘事,小人物大事件,不失不過,總體還是可以打個六分的。電影由七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 《我和我的祖國》線下熱映,為何陳凱歌《白晝流星》口碑又墊底?
    01 很多人都不喜歡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但在我看來,《白晝流星》才是最理想的愛國 很多觀眾批評《白晝流星》,最大的原因就是《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東西和《我和我的祖國》之間沒有太大的關聯性,實在有點強扣主題的味道,簡單來說,《白晝流星》的愛國元素有點生硬,不自然,不合邏輯,也不合情理。
  • 白晝流星丨孩子們,那是你們的星星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當聽到這段歌詞,很容易就會想起最近大熱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截至10月4號,票房已累計超過15.9億元。實至名歸是國慶檔最熱的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由7組故事組成。
  • 你看懂了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嗎?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而吐槽最厲害之處莫過於陳凱歌導演拍攝的《白晝流星》.記得當時我看這部電影,自己是中了好幾個淚點,最讓我感動的片段是張譯飾演的工作人員在研發原子彈基地現場的「逆行」——緊急關閉開關。都說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而這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行為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而其他故事因為自己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或者事件本身就國人關注度很高。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由七位導演執導的七部短片的合集,必然會被人拿來進行比較。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 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白晝流星的故事,你看懂了嗎
    《我和我的祖國》,我看了兩遍。七個故事,每看一次,感受都不一樣。尤其是第二次觀看的時候,淚點明顯比第一次「低」。這七個故事,截取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幾個重大歷史瞬間。整部電影,唯一有爭議的就是《白晝流星》這部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看完的第一感覺就是「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從故事情節上來說,《白晝流星》很簡單,就是兩個問題少年被感化的故事。
  • 《白晝流星》,文藝畫風混進了寫實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很多觀眾都表示,《白晝流星》沒看懂、或似懂非懂,給人很懵的感覺,不知道具體在表達什麼,進而被評判為七個故事中最差的一個。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為何會引眾怒?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唯獨陳凱歌指導的《白晝流星》部分目前爭議巨大,甚至有「引起眾怒」之嫌,怒火不僅針對電影本身,也燒到了陳凱歌本人頭上。一、劇情生硬。非得把扶貧和航天兩塊結合起來。而且劇情與《悲慘世界》開篇相似,很有違和感。二、人物刻板單薄。田壯壯飾演的幹部太過套路,整個感覺像「17年」走出的人物。
  • 《白晝流星》與我之間還差一本書的距離
    當《我和我的祖國》清一色在微博、朋友圈刷屏時,我就知道這次又憋不住了。果不其然,上映前的預告片就已經讓人熱淚盈眶,看過電影更是分分鐘落下激動的淚水。7段故事,回溯了新中國成立70年裡難忘的7個歷史瞬間:《前夜》——林志遠克服重重困難,確保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新中國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相遇》——原子彈科研工作者高遠,隱姓埋名三年,即使面對愛人也不能相認。
  • 為什麼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口碑這麼差?到底差在了哪裡?
    雖然沒有觀眾最不喜歡的單元投票,但就目前的口碑來看,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當選最差絕對當仁不讓。具體問題我分兩點來說:一是故事本身,二是表達方式。按照短片內容,陳導是想要表現出那種追趕流星,追趕時代的荒涼戈壁灘上的希望之感,用現實主義的表達,達到高於現實主義的目的。老李有段臺詞意思大概是這樣:只要在白天看到流星,那麼未來就會有希望,就不會再貧窮。指的就是短片標題「白晝流星」。
  • 陳凱歌如果這樣講故事,《白晝流星》就不會被罵爛片了!!
    我和我的祖國》,當《白晝流星》從我眼帘「劃」過後,我百感交集,如鯁在喉。片名「白晝流星」,詩意又美好,讓我好不容易治好的「文藝病」再次復發。電影用草原上有關「白晝流星」的傳說,把紮根土地的扶貧和漫步天際的神舟十一號巧妙地連結在一起,實在是天才的構思啊!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在這場表面上看是演員間的角逐,實際是導演間之較量的修羅場中,郭敬明被戴上了「擅詭辯」的帽子,陳凱歌則成為那個「最擅長調教演員的導演」。有意思的是,在剛剛過去甚至餘溫未退的國慶檔,因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並親自操刀了其中一部短片《白晝流星》,陳凱歌被推上風口浪尖:喜歡的人稱《白晝流星》為當代電影的一首抒情詩,不喜歡的人卻直呼它邏輯上失控、脫離現實。前一秒是因作品而湧來的巨大爭議,後一秒則是因在綜藝節目中的表現而得到的讚譽。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國慶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很巧妙地將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間分別發生的7個歷史大事件與7組普通老百姓所經歷的鮮為人知的故事相互結合在這七個故事中,陳凱歌導演的故事名為《白晝流星》,與其他導演《回歸》《奪冠》《護航》這些乾脆、直接的片名不同,凱歌導演的故事名從表象上很難看出這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電影,光看片名就充滿了濃重的藝術色彩,但是當你看過這個故事之後,你會恍然大悟的發現這個故事卻是再現實不過了,並且相當接地氣。
  • 《我和我的祖國》爆棚:《相遇》最催淚,《白晝流星》立意最深遠
    單片方面,《我和我的祖國》一馬當先,僅用了兩天時間,便以6.75億的佳績把去年《無雙》7天6.28億的成績單撕了個粉碎,而且極有可能用半程假期,就把《羞羞的鐵拳》2017年開創的13.24億紀錄挑落馬下。 《我和我的祖國》之所以爆棚,除了70周年大慶助力,與其拼盤聯動的方式無不關聯。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陳凱歌、田壯壯這一王炸組合打出的《白晝流星》,在劉昊然和陳飛宇兩枚「清新鮮肉」的加持下,口碑竟然遭遇大規模雪崩。七個短片橫向對比,《白晝流星》口碑墊底,總結網上評價,大家對故事的不滿最大,認為情節脫離現實、人物莫名其妙、邏輯滿是硬傷、畫面語言跳躍,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看不懂」。
  • 拉片《白晝流星》和大家談談影片中的主旋律
    劇情簡介《白晝流星》是由陳凱歌執導的獻禮建國70周年單元電影,該電影是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大電影的七個單元之一。 《白晝流星》主要講述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並將鏡頭對準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和洗禮  。故事發生的「地」是飛船著陸的祖國邊陲貧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