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口碑這麼差?到底差在了哪裡?

2020-09-15 餘人醬

國慶檔結束了,三部熱度最高的影片都第一時間刷了一遍,《我和我的祖國》毫無疑問是我心目中的最佳。

這部由七個短片組成的超級獻禮大片,截止目前共拿下了超過24億的票房,位列國慶檔所有影片第一位,豆瓣評分也穩定在了8分,真正實現了票房口碑雙豐收。



像這種由幾個不同單元組成一部影片的形式其實並不少見,但是每個單元都有不同導演的情況卻又少之又少,且不論影片質量如何,其最直接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很直觀地比較出每個導演的功力如何。



前幾天網友票選出了七個短片中最受觀眾喜愛的短片,徐崢執導的《奪冠》,管虎執導的《前夜》,和寧浩執導的《北京你好》分列前三位。

雖然沒有觀眾最不喜歡的單元投票,但就目前的口碑來看,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當選最差絕對當仁不讓。



《白晝流星》主要講述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

這個故事單獨來拍的話可以很振奮,因為飛船著陸本就是國家大事。但問題出在陳導將這個故事與扶貧幹部改造頑劣少年聯繫在了一起。

具體問題我分兩點來說:

一是故事本身,二是表達方式。



首先說第一個。

把幾件事情捆綁在一起用以表現同一個主題這種方式到底可不可行??

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在於這幾件事情之間是否有緊密的聯繫,是否能共同反映出故事主題。



田壯壯飾演邊遠地區的的扶貧幹部老李,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流浪兄弟正是老李要扶貧的對象。

這裡扶貧扶的不是物質上的貧,而是精神上的貧。

老李對流浪兄弟很包容,即便家裡錢被偷也在警察面前積極庇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老李相信流浪兄弟生在這片土地,對這裡充滿感情,如果改造,定能成功。

如何改造?老李認為,只是缺少一個瞬間——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著陸的瞬間。

老李把返回艙著陸稱為「歸鄉」,和流浪兄弟要達成的目的一樣。

返回艙「歸鄉」了,流浪兄弟的改造也就完成了。



如果把飛船返回艙著陸和改造頑劣少年分開來講的話我覺得都會是不錯的故事,但將這兩個故事強行捆綁在一起,我找不到充分的理由。

我知道導演想要表達返回艙歸鄉和流浪少年歸鄉,一個大國,一個小家,聯繫起來會更有震撼的力量。

但問題是,讓流浪少年目睹返回艙著陸了流浪少年就改造好了??這兩件事之間有必然聯繫嗎??流浪少年的內心受到了怎樣的觸動沒有任何交代,單單一個返回艙著陸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實在莫名其妙。

如果這種療法這麼有效的話,我建議可以將我國的問題少年聚集起來,在飛船返回艙著陸的時候統一帶到現場,完成改造,完美。



然後再說說表達方式的問題。

陳凱歌的電影一直都追求詩意表達,喜歡用浪漫敘事來展現現實生活。

這種表達方式沒有錯,甚至還有點我們所說的「高級」,但如果所有的影片都要來表現一下自己的「高級」,就會變得很low。



流浪兄弟騎上駿馬奔馳在戈壁灘上,很美,很壯闊。按照短片內容,陳導是想要表現出那種追趕流星,追趕時代的荒涼戈壁灘上的希望之感,用現實主義的表達,達到高於現實主義的目的。

老李有段臺詞意思大概是這樣:只要在白天看到流星,那麼未來就會有希望,就不會再貧窮。指的就是短片標題「白晝流星」

類似這樣讓人一頭霧水的畫面與臺詞使得《白晝流星》變得晦澀,如果去掉返回艙著陸的情節的話甚至可以直接定性為文藝片了。





我又要重複下,這種表達沒有錯,但是在國慶檔,特別是作為獻禮片的頭號種子,真的不適合,國慶要振奮,影片是表現祖國七十年徵程的不易,過於藝術化實在不可取。

與影片整體氛圍不搭,也與獻禮片的主題不搭,所以註定在七部短片中墊底。

但《白晝流星》如果單拎出來拍成獨立電影的話,我覺得會很不錯,不管導演是不是陳凱歌,背景是否是大沙漠,起碼主題很勵志:

迷茫時,所有微光都是希望......



在網上看到種說法是,一開始陳凱歌執導的是張譯和任素汐主演的《相遇》,講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誕生的故事,而《白晝流星》由張一白執導,結果後來具體選的時候又換了回來。

不管這個說法可不可靠,陳導的《白晝流星》總歸是沒有讓大家滿意,雖說曾經拍出過《霸王別姬》,但可千萬別指著這一部作品吃一輩子呀,陳導。

相關焦點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陳凱歌、田壯壯這一王炸組合打出的《白晝流星》,在劉昊然和陳飛宇兩枚「清新鮮肉」的加持下,口碑竟然遭遇大規模雪崩。七個短片橫向對比,《白晝流星》口碑墊底,總結網上評價,大家對故事的不滿最大,認為情節脫離現實、人物莫名其妙、邏輯滿是硬傷、畫面語言跳躍,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看不懂」。
  • 《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今天就來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而對於陳凱歌來說,更困難的是,既要把脫貧這件事情艱苦卓絕的困難拍出來,以顯示中國脫貧事業的偉大,又要沿著中央既定方針,把脫貧必定會成功拍出來,而且限定在20分鐘,還要跟神州返回這件事情關聯上..可以說,陳凱歌給自己領了一個如「白晝流星」般,近乎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由七位導演執導的七部短片的合集,必然會被人拿來進行比較。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 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
  • 陳凱歌直面爭議,十二字總結《白晝流星》,會繼續創作電影
    但和其他電影不一樣的是,《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合力完成,每位導演負責一個單元,重現七個重要歷史瞬間,難免會被觀眾比較,電影上映後,爭議最大的是總導演陳凱歌,以及他導演的單元《白晝流星》,甚至有不少網友直接批評《白晝流星》最差,也有扶貧幹部寫長文批評作品離現實太遠等等。而陳凱歌對《我和我的祖國》(下文簡稱《祖國》)以及《白晝流星》的解讀,其實就是最好的回應。
  • 你看懂了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嗎?
    而吐槽最厲害之處莫過於陳凱歌導演拍攝的《白晝流星》.記得當時我看這部電影,自己是中了好幾個淚點,最讓我感動的片段是張譯飾演的工作人員在研發原子彈基地現場的「逆行」——緊急關閉開關。都說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而這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行為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而其他故事因為自己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或者事件本身就國人關注度很高。
  • 《我和我的祖國》線下熱映,為何陳凱歌《白晝流星》口碑又墊底?
    01 很多人都不喜歡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但在我看來,《白晝流星》才是最理想的愛國 很多觀眾批評《白晝流星》,最大的原因就是《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東西和《我和我的祖國》之間沒有太大的關聯性,實在有點強扣主題的味道,簡單來說,《白晝流星》的愛國元素有點生硬,不自然,不合邏輯,也不合情理。
  • 我為什麼喜歡《白晝流星》
    答案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為什麼? 四個詞:「磅礴,深情,質樸,浪漫。」  這份對人民的情懷,對國家的熱愛,以及對土地的眷戀,在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上山下鄉期間,少年時代的陳凱歌被安排到雲南插隊,他對底層人生的現實生活有著極為深刻的感悟。 34年之後的《白晝流星》,承接和延續著陳凱歌的土地情懷。 不用討巧的喜劇橋段,也不用刻意煽情的表現技法,陳凱歌的《白晝流星》細膩而磅礴,含蓄又不失力量,彰顯出十足的大師風範。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博大胸懷和詩意氣質
    其中,陳凱歌所執導的《白晝流行》,就更能看出這種互相關聯的意味。茫茫戈壁灘上,一對流浪兄弟,無家可歸,不學無術,整日做些偷盜的勾當,把拘留所當成了真正的家。兩位扮演者劉昊然和陳飛宇,一身「犀利哥」打扮,與自身的鮮肉氣質形成強烈反差。在迷惘落寞的生活中,他們心中唯一記著的是民族的古老傳說:如果大白天看到流星,將會改變人生的命運。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為何會引眾怒?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唯獨陳凱歌指導的《白晝流星》部分目前爭議巨大,甚至有「引起眾怒」之嫌,怒火不僅針對電影本身,也燒到了陳凱歌本人頭上。一、劇情生硬。非得把扶貧和航天兩塊結合起來。而且劇情與《悲慘世界》開篇相似,很有違和感。二、人物刻板單薄。田壯壯飾演的幹部太過套路,整個感覺像「17年」走出的人物。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有意思的是,在剛剛過去甚至餘溫未退的國慶檔,因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並親自操刀了其中一部短片《白晝流星》,陳凱歌被推上風口浪尖:喜歡的人稱《白晝流星》為當代電影的一首抒情詩,不喜歡的人卻直呼它邏輯上失控、脫離現實。前一秒是因作品而湧來的巨大爭議,後一秒則是因在綜藝節目中的表現而得到的讚譽。
  • 《白晝流星》,文藝畫風混進了寫實電影!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很多觀眾都表示,《白晝流星》沒看懂、或似懂非懂,給人很懵的感覺,不知道具體在表達什麼,進而被評判為七個故事中最差的一個。
  • 替陳凱歌說兩句話《白晝流星》
    《前夜》、《相遇》、《你好,北京》、《奪冠》、《回歸》、《白晝流星》、《護航》,任何一片子,單獨來拿出來都是各有各的好,要讓排個名,實在是為難。但《前夜》對於我來講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近水樓臺先得月,一直對管虎那種狠意喜歡的我自然是先套上一圈光環。管虎特別喜歡在夜色下拍攝一些人物戲(《老炮兒》、《廚子戲子痞子》),這對於他所擅長的燈光布置領域是得天獨厚的。
  • 陳凱歌如果這樣講故事,《白晝流星》就不會被罵爛片了!!
    片名「白晝流星」,詩意又美好,讓我好不容易治好的「文藝病」再次復發。電影用草原上有關「白晝流星」的傳說,把紮根土地的扶貧和漫步天際的神舟十一號巧妙地連結在一起,實在是天才的構思啊!然而《白晝流星》卻飽受爭議,甚至被網友群嘲是《我和我的祖國》中最爛的片段。編劇史航站出來力挺導演陳凱歌: 「《白晝流星》不僅題目最詩意,通篇也是目接歸鴻,心遊萬仞。
  • 陳凱歌《白晝流星》想要表達的,都體現在英文名裡
    《白晝流星》的英文名「The Guiding Star」直譯過來就是「引路的星星」,白晝流星在短片中都非常重要的內涵,重點是桀驁不馴的沃德樂和哈扎布都信那個傳說,看到神州十一號的返回艙,兩兄弟都認為這就是他們一直期待的流星,
  • 《我和我的祖國》豆瓣評分8.2,《白晝流星》單元受爭議最大
    七個導演分別是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個片段也都各有好評差評,但正因為如此,這部電影的口碑怎樣都不會差,因為你即便真的不喜歡某個片段,但還有其他的片段讓你覺得滿意、感動。其中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是爭議最大的,有人說陳凱歌認領了這部電影「最爛的一個劇本」,但同時也有人說《白晝流星》引起了自己的共鳴。故事單元講述了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戈壁灘流浪兄弟,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
  • 《白晝流星》與我之間還差一本書的距離
    《白晝流星》——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護航》——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 70 周年。本著對小鮮肉無法自拔的沉迷,從預告片開始就對《白晝流星》這個故事最為期待。當然,相信大家也有同感,在七段故事中,相對比較神秘、光看名字很難猜出內容的同樣也是《白晝流星》。
  • 從《厲害了,我的國》看白晝流星表達的含義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國慶檔獻禮影片,口碑票房雙豐收。其中,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最有爭議。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電影的含義,說陳凱歌不會講故事。我也想聊聊這個短片所表達的想法。記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相信很多人看過,是一部介紹近年來祖國取得成就的影片。作為影片的組成部分之一,扶貧工作,是與港珠澳大橋,射電望遠鏡等大工程和國之重器並列的成就。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見流星
    《白晝流星》主要講述的是一對少年流浪兄弟與扶貧辦主任的故事。一對少年流浪兄弟,因為偷搶東西被捉到了少年勞改所勞改八個月,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和洗禮,然後重生了。然而,我看完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完全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你都不知道陳凱歌是在黑還是在捧。
  • 網傳的《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父親陳懷皚代拍,到底可不可信?
    ,口碑也越來越差。包括去年《我和我的祖國》裡陳凱歌的《白晝流星》被評為了最差,以至於早前網傳的《霸王別姬》其實是他父親陳懷皚代拍,兒子陳凱歌只是掛名,似乎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了這樣的事情,那麼究竟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不是代拍,我們稍微探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