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用「糧心」紀念「糧食日」 崇尚「節儉風」

2020-12-25 原創頻道

  殷建光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8.9%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此前預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民以食為天,是中國的古訓,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硬道理。聯合國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近6.9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8.9%)處於飢餓狀態,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8.9億人,即全球人口的9.8%受到飢餓影響。糧食危機危及人類生存,危及世界和平發展,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必須擁有「糧心」。

  世界面臨糧食危機,但是,糧食浪費現象十分嚴重。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稱,全球每年總值約4000億美元的糧食在未進入商店前已遭浪費,原因包括錯誤地收割和處理食物、疾病及氣候等問題。據統計,全球每年食物浪費產生的碳足跡相當於33億噸二氧化碳。是美國2010年道路運輸排放二氧化碳的二倍多,是歐洲的三倍多。因此,應對糧食危機,一方面要依靠科學,提高糧食產量;一方面,迫切需要的是減少糧食浪費,倡導節儉。我們應該用「糧心」紀念「糧食日」,崇尚「節儉風」。

  崇尚「節儉風」,發達國家應該做出表率。統計表明,發達國家在消費層面浪費糧食較多,其中東南亞、北美及歐洲等地,浪費食物的情況嚴重。糧食是全人類共同生存的基礎,發達國家不能僅僅停留在自己食用的認識上,必須樹立為全人類生存發展擔當的意識。從去年底至今,世界多地接連暴發了蝗災,禍延東非、中東和印度等地。其他一些嚴重自然災害增加了全球農產品供給的不確定性,引致糧食市場波動,在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我們必須保持高度清醒。發達國家應該崇尚糧食節儉風,尊重糧食,為全人類生存分擔責任,為應對糧食危機作出貢獻。

  崇尚「節儉風」,中國衝鋒在前。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問題是重中之重,我們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斷提高糧食產量,實現了糧食的連年豐收,尤其是今年夏秋糧食豐收,譜寫了疫情防控之下農業強力發展的奇蹟,保證了端牢自己的飯碗;一方面,我們大力倡導節儉,崇尚節儉風尚,尤其是今年以來,曝光違規吃喝、實施N-1點餐、餐廳推出半份菜……「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風潮在全國颳起。在一些城市,成效顯著。例如,在重慶,9月主城中心城區餐廚垃圾日均收運量同比減少2.15%、約38噸。同時,各地的高校、機關食堂、飯店的飯菜浪費量明顯減少,節儉美德正日益成為人們的基本素養,節儉悄然成為新食尚。

  應對糧食危機,必須各國攜手並進,必須世界人民都行動起來。用「糧心」紀念「糧食日」,崇尚「節儉風」,我們都要踐行!

編輯:錢江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豐收≠浪費,持續做好節糧保「胃」戰
    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還要對它始終保持危機意識,這是為什麼?「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自古以來,敬天惜糧、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豐年不忘飢苦,富歲當思節約。」我國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生產已經實現「十六連豐」。
  • 節糧惜糧,零陽商會在行動
    ,簡潔、生動的珍惜糧食標語張貼在餐飲場所入口處、菜譜封面上,醒目地提醒著前來用餐的消費者節約用餐、文明用餐。近日來,零陽商會積極行動,在商會餐飲企業中大力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行動,通過餐飲消費節約提醒、開發價廉物美的大眾菜品、「光碟」有禮、加強後廚管理等方式,將節糧惜糧的傳統美德融入經營理念 ,推動崇尚勤儉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 。
  • 崇尚節儉卻又愛扔食物?看日本如何減少糧食浪費
    看過日劇的朋友們可能都注意到,日本人在吃飯前有這樣一個習慣:他們會雙手合十並說上一句「我開動了」,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我獲得了」或「我領受了」,換句話說是「我在此接受了你的恩惠」的意思,是一種感恩的表現。
  • 糧心 - 糧心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糧心 2020-09-12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節約在貿大:光碟「糧心」,不負美好「食光」;且讀經典,探尋愛糧密匙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北京市有關工作要求,我校後勤與基建處聯合學工部、研工部、團委、校工會、扶貧辦等部門,以世界糧食日為節點,開展了一系列師生愛糧節糧主題教育宣傳周活動。
  •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愛糧節糧 從我做起
    糧食 日 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天津市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主會場活動在天津科技大學濱海校區舉行。 本次宣傳周主題為「端牢中國飯碗 共築全球糧安」,展示糧食行業風貌,進一步提高市民對糧食安全、愛糧節糧重要性的認識。 活動現場,本市發布了天津第二批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名單並進行授牌。
  • [浦東]楊思高級中學:日積一善種下「糧」心 揚善慎思功在千秋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一個月前在羅馬發布。報告說,疫情使全球糧食體系的脆弱性凸顯,需要各方共同應對。以節儉為基礎,我們才能重新認識物質的意義,在簡單中感受到豐富和充盈,善用資源、學會珍惜。 吳敏: 新華社一份《網民呼籲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材料反映了當前我國餐飲環節上觸目驚心的浪費現象,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是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和國家關心群眾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為民情懷。
  • 珍惜糧食 不負「糧」心
    北宋司馬光說:「成由勤儉敗由奢」,從古至今人們都十分重視節儉品德的養成。現在,我們好多人覺得時代進步了,生活富裕了,認為勤儉節約過時了。生活中浪費飯菜現象隨處可見。 做為黨員幹部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古往今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成功解決了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
  • 【地評線】海報圖評:護士節,致敬那一盞盞「燈」
    【地評線】海報圖評:護士節,致敬那一盞盞「燈」 2020-05-12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評「大胃王」:既糟蹋了糧食,也傷害了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有關網絡平臺負責人表示,如果直播內容有浪費糧食或是以假吃、催吐、宣揚量大多吃等方式博眼球的行為,平臺將進行嚴肅處理,給予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帳號等處罰。 吃飯本是個人私事。但是,「大胃王」們卻公然將飯桌搬到直播間,在眾目睽睽之下,以驚人的食量來「圈粉」。為了表現「驚人食量」,他們先拼命地吃,再偷偷地吐,甚至還吃藥催吐,以便騰出胃部空間。
  • 81屆鄱陽湖徵稿(13日截稿)丨 80屆「惜糧」專輯(美塑同題)
    節儉平常是,存糧自覺安。張光珍歺飲觀團宴,糟糧無法查。盤盤曾倒棄,盞盞又成渣。節儉楊宏德,奢華終敗家。用時休浪費,富貴備慌茬。劉斌鋤禾寄李紳,欲喚憫農人。日享餐餐飽,誰知粒粒辛。得之炎日下,未惜是何由?餘永源   聞香餐五穀,粒粒汗斑辛。  沃土耕良種,清禾滅害蜦。  風調倉廩滿,雪冷饌饈淳。  節儉防饑饉,有糧能濟貧!王曉麗飽時何可忘,粒粒惜如金。酷夏三更苦,深秋萬點心。
  • 開學第一課,拒絕浪費、愛惜糧食成校園熱詞
    領糧票、了解一粒米的「旅程」、爭當「光碟俠」……報到日,拒絕浪費、愛惜糧食成了校園熱詞。   局前街小學 進校喜領紀念「糧票」   繼暑期向全校學生發出「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的倡議後,報到日,局小龍娃每人領到一張紀念「糧票」,「糧票」背面是由學生負責填寫的「節糧妙招創作區」,還有5個「光碟章」,本學期的5個月,就餐表現好的小龍娃齊集5個章,將受到表彰。   學校大隊輔導員楊宏磊表示,用紀念「糧票」來迎接新學期,是為了讓孩子們在了解艱苦歲月的基礎上,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 張家港市第一中學營造校園節儉文化 開展「糧心」行動 傳承節儉美德
    □蘇報記者 水木近日,張家港市第一中學開展了「節儉養德,舌尖有道」主題系列活動,通過攜手多方資源,創新服務理念,強化精細管理,講好校園「糧心」故事。此舉積極營造校園節儉文化,讓節儉信念根植於心,由心化行。
  • 節約糧食,古人何為?
    崇尚節儉、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他們當年如何節約糧食、懲治浪費行為呢? 這等節儉,自是修養功夫。 後來,蘇軾被貶黃州,他不但自己親自耕種,還實行計劃開支,這就是後來曾國藩都為之效仿的「房梁掛錢」。據說,蘇軾將錢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三十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分好的錢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取下一小份,作為當日的生活開支,如有結餘,就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 【努敏河詩社311期】美塑80屆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專輯||美塑81屆鄱陽湖徵稿(12月13日截稿)
    節儉平常是,存糧自覺安。張光珍歺飲觀團宴,糟糧無法查。盤盤曾倒棄,盞盞又成渣。節儉楊宏德,奢華終敗家。用時休浪費,富貴備慌茬。劉斌鋤禾寄李紳,欲喚憫農人。日享餐餐飽,誰知粒粒辛。得之炎日下,未惜是何由?餘永源   聞香餐五穀,粒粒汗斑辛。  沃土耕良種,清禾滅害蜦。  風調倉廩滿,雪冷饌饈淳。  節儉防饑饉,有糧能濟貧!王曉麗飽時何可忘,粒粒惜如金。酷夏三更苦,深秋萬點心。
  • 立法反食品浪費有利於弘揚節儉美德
    12月22日,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不久的將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將以專門法的形式,伴隨我們的日常生活。(12月22日新華社)在中華民族傳統價值理念中,節儉一直是普遍認同的美德。我們黨傳承和弘揚了這一美德,形成了艱苦奮鬥、厲行節約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 「光碟」傳德 節約有我 | 富閻創意海報 張張有「糧」心
    「光碟」傳德 節約有我 | 富閻創意海報 張張有「糧」心 2020-09-02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大洋網評:立法反浪費,為糧食安全加把「鎖」
    另一方面,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頻頻發出的全球食品安全警報,已使人們更加意識到食品供應鏈的戰略價值。可以說,反食品浪費從單純的道德號召,升級為道德與法律「雙保險」,勢在必行。立法反食品浪費,是培養全社會良好消費習慣的可靠保障。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豐收≠浪費,持續做好節糧保「胃」戰
    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河南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6108.19萬畝,比上年增加6.38萬畝。糧食平均畝產423.75公斤,比上年增加7.9公斤。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還要對它始終保持危機意識,這是為什麼?「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自古以來,敬天惜糧、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