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古人何為?

2020-12-22 騰訊網

《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崇尚節儉、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他們當年如何節約糧食、懲治浪費行為呢?

清代陳枚彩繪本《耕織圖》。 圖片均為資料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五彩耕織圖瓶。

五穀之熟,豈易易耶?

明代餘繼登《典故紀聞》中記載,明成祖朱棣一日上完早朝後巡視皇城,見太監用白米餵雞而勃然大怒,他訓斥曰:「此輩坐享膏粱,不知生民艱難而暴殄天物不恤。論其一日養牲之費,當饑民一家之食,朕已禁之矣。爾等職之,自今敢有復爾,必罰不宥!」糟蹋糧食的太監隨後被重打二十板並枷號半月,以示懲罰。

在《庭訓格言》中,康熙皇帝也曾這樣教導後代子孫:「夫天地之生成,農民之力作,風雷雨露之長養,耕耘收穫之勤勞,五穀之熟,豈易易耶?……奈何世之人惟知貴金玉而不知重五穀,或狼籍於場圃,或委棄於道路,甚至有汙穢於糞土者。輕褻如此,豈所以敬天乎?夫歉歲谷少,固當珍重,而稔歲谷多,尤當愛惜。」

中國人一向敬畏自然,視天地為衣食父母,但世事無常,天地萬物有其自然發展規律。豐年之後,難保出現災年,唯有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不懼凍餒;若是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難免有忍飢挨餓的一天。

《清宮逸事錄》中說,一次,道光前往香山健銳營巡視,發現很多八旗兵丁的宅院養貓養狗養鳥,那些貓食狗食鳥食多為小米黃米、魚肉骨頭等,十分浪費。道光見後十分生氣,當即訓斥,「八旗將士當牢記古訓,操演技勇,練習騎射,而今卻提籠架鳥、戲貓逗狗,朝廷發放的錢糧就這麼糟蹋了。真是不知農人勞作之苦,如揮霍無度,遲早敗掉家業!」事後,道光下令:「即日起,健銳營總統大臣、翼領、翼長罰俸半年,兵丁俸銀、俸米減半!」

蘇軾「房梁掛錢」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北宋時期的文學家、美食家蘇軾,曾自稱「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其實他在飲食上十分節儉。

在《節飲食說》中,蘇軾給自己定下規矩,「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乃止」。其中大意是,蘇軾平時吃飯,不過一葷一酒;自己請客或別人請吃飯,也不能超過三個肉菜,否則就不赴宴。蘇軾如此,絕非造作,其用意是:「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這等節儉,自是修養功夫。

後來,蘇軾被貶黃州,他不但自己親自耕種,還實行計劃開支,這就是後來曾國藩都為之效仿的「房梁掛錢」。據說,蘇軾將錢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三十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分好的錢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取下一小份,作為當日的生活開支,如有結餘,就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雍正為剩飯兩下聖旨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是大國,如不能居安思危,難免有後顧之憂。古人寫詩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惟有豐年不忘饑饉,珍惜每一粒糧食,才能做到有備無患。又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詩句,都是古人重視糧食安全的警句。

為了處理剩飯剩菜的問題,雍正專門下過兩道聖旨。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給御膳房下旨:「凡粥飯及餚饌等食,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斷不可委棄。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其大意是剩飯剩菜不許丟棄,可以給服役下人吃;如果人不吃,就用去餵貓;如果貓不吃,就曬乾後拿去餵鳥,總之不能浪費。雍正還特別警告說,「我會派人不時檢查,誰要是違反,必定治罪。」

或許因為執行的情況並不好,雍正三年後再次就浪費糧食的事發出上諭:「朕從前不時教訓,上天降生五穀,養育眾生,人生賴以活命,一粒亦不可輕棄。即如爾等太監煮飯時,將米少下,寧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以致餘剩拋棄溝中,不知愛惜。朕屢屢傳過,非止一次。恐日久懈怠,爾總管等再行嚴傳各處首領、太監,見有米粟飯粒,即當撿起。如此不但仰體朕惜福之意,即爾等亦免暴殄天物。應不時查拿,如有輕棄米谷者,無論首領、太監,重責四十大板。如爾等仍前縱容,經朕察出,將爾總管一體重責。」

屢下禁酒令節約糧食

俗話說得好,人無儉不立。人種糧、糧養人,珍惜糧食就是尊重勞動、敬畏自然的體現,惜糧就是惜福。《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警世名言,應成為國人之家訓,代代相傳。

明清時期,京城食用的糧食大多從南方經大運河運來,時稱「漕糧」。由於運輸成本高昂,一石糧食往往費銀數兩,而有些八旗兵丁「不知運糧之艱,既得糧米,因暫時有餘,遂賣銀錢,以供幾次飽餐醉飲。及米不繼之時,妻子又皆不免飢餓。」因此,清朝嚴禁賣米與奢費,可有些人認為這不過是尋常小事而有煩言,康熙則駁斥說,「米者養人之本,為人上者,不留心省察,可乎?」

清朝重視糧食安全與保障,還體現在禁止燒鍋釀酒上。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因山海關外發生旱災,而「彼處蒸造燒酒之人將米糧糜費頗多」(民間大肆釀酒而導致糧食浪費),康熙特命戶部侍郎賽弼漢前往奉天,會同將軍、副都統等嚴加禁止。隨後二十餘年,清朝都禁止直隸、湖廣、江西、陝西等南北九省燒鍋釀酒。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特別召見直隸巡撫趙弘燮,再次強調嚴禁燒鍋釀酒,並對失察官員加以重處,其嚴禁燒鍋釀酒的理由有二:一是大量浪費糧食,有悖崇儉禁奢的社會風氣;二是認為此乃小民逐末利的表現,不利於農業生產。直到康熙末年,在糧食問題相對安全後,禁酒令才有所放鬆。

相關焦點

  • 作文講評之節約糧食
    朱子家訓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先人以諄諄教誨告誡子孫節儉為美;《論語》中孔子有云:「無農不穩,無商不富」,聖人以明言善理曉喻天下:若安百姓則糧食先行。古往今來,一粥一飯看似微不足道,實則關乎人情國情。於小,節約彰顯個人風度;於大,糧安則民定,行穩益致遠。(引經據典,亮明節約之觀。)
  • 【眾言堂·網評】每個人都應該為節約糧食盡一份責任
    中國藍新聞客戶端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嚴重的糧食浪費現象,最普遍的就是餐桌上的剩菜剩飯,請客吃飯菜點得多,剩菜不願意打包,對自己浪費的糧食無動於衷,習以為常。
  • 為搞笑飯粒撒滿桌遭批,曾教導孫子節約糧食
    為搞笑飯菜撒滿桌遭批,曾教導孫子節約糧食?馮鞏有模有樣地在一旁說著逗趣的臺詞,搭配上專屬表情,絲毫不覺得有何不妥兩人為了達到節目效果,卻浪費糧食的行為,受到了大家的指責。較為諷刺的一點是,馮鞏前不久的新段子,曾教導孫子節約糧食
  • 從田間到餐桌,糧食浪費觸目驚心!連年豐收仍要倡導節約糧食!
    「減少糧食產後損失浪費等於建設無形良田,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舉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說,緊平衡將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糧食供求基本態勢,穩定糧食供給水平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長期艱巨任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狠抓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減少糧食產後損失浪費。節約減損等於「綠色增產」。我國糧食損失浪費大,節糧減損的空間也大。
  • 主題作文|節約糧食,主題解說+名言+標題+觀點+素材
    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後,一些糧食出口國宣布限制糧食出口,比如俄羅斯農業部長在7月初宣布:計劃將俄羅斯「糧食出口配額制」常態化。很多國家元首倡議國民節省開支,節約糧食,以平穩度過後疫情時代。」節約糧食,全民有責讓「節約糧食」蔚然成風「節約糧食」要從全民理念走進生活日常「節約糧食」,絕不是形式主義全民節約,
  • 時政評論挑戰賽話題一:節約糧食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 拉薩二職舉行節約糧食主題活動
    為貫徹落實拉薩市教育局下發的《關於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學習習爺爺『糧』言『糧』語」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9月中旬,拉薩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參加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行動啟動儀式暨籤名活動。
  • 智慧食堂:用更「聰明」的方式節約糧食
    星辰在線11月24日訊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舒文 通訊員 張永濤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在高校落實得怎麼樣?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省會長沙多所高校,發現各高校紛紛出創意、使新招,藉助大數據、物聯網、無感支付等技術手段,推出了精準、智慧措施,讓節約實現智能化升級。
  • 人民網評:用法治引領節約糧食新風尚
    制定反食品浪費法,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大立法舉措。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糧食供求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保障糧食安全,需要在重視糧食生產的同時,高度重視防止糧食浪費,把糧食生產和防止浪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 就餐光碟送水果 踐行節約有新招 浙農林大多舉措引導師生節約糧食...
    「老師您好,我們在開展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活動,打來的飯菜請儘可能吃完,一起參與到光碟族的隊伍中來。」這兩天,一走進浙江農林大學東湖食堂,食堂裡的「光碟勸導員」就會熱情地向就餐的師生介紹光碟活動,並向他們宣傳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知識。  連日來,浙江農林大學積極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風氣,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人人爭做光碟族」活動。
  • 勤儉節約 從我做起 青島中小學生倡議「節約糧食光碟行動」
    今天記者再次走進校園採訪,發現「節約糧食、踐行光碟行動」成為全市各中小學新學期的一項大事。這緣於日前青島市教育局發起「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倡議,得到各學校積極響應,各學校都向師生及家長發出了「節約糧食」的倡議。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 「節約糧食」風尚下,抖音「約」飯營銷如此「對味」
    從10月2日到6日,抖音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的指導下,發起了「DOU來『約』飯—節約美食,文明旅遊,為中國加分」活動。連續一周來,抖音採用線上、線下「接力式」直播,優質抖音美食達人「帶隊」,走進廣州、上海、長沙三大城市,探索城市特色美食、逛人文風情美景,提倡文明旅遊、節約糧食。
  • 節約糧食不能僅僅是一陣風|水果|蔬菜|用餐|剩飯_網易訂閱
    圖片來源:川報觀察  中國不僅有舌尖上的美食,也要做到舌尖上的節約。  節約糧食 從種植開始  好習慣要從小培養,節約糧食的意識要從種植開始。山西太原市新建路小學和家長一道開展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系列活動。  學校鼓勵學生親手種植一些簡單的蔬菜。油麥菜長成居然需要40天,而滿滿一盆菜,只能炒成一盤——這讓小朋友們更生動地體會到盤中餐的來之不易。
  • 節約糧食 從我做起 臨海這群小紅萌向餐館發出倡議
    勤儉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於我們每個人而言,不僅僅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更是一份責任,一份義務。 8月30日,臨海尤溪鎮中心校小紅萌整裝出發,對尤溪街道上的餐館提出了節約糧食的三點倡議: 請店家建議顧客適量點餐,對過於「大方」的顧客進行適當提醒。
  • 中國城市餐飲年浪費超300億斤 節約糧食應立即行動!
    非但如此,我國生產、儲存、運輸、加工等環節的糧食損耗也較大,造成了巨大的糧食損失浪費,中國每年糧食儲藏、運輸、加工環節損失量也高達700億斤以上。這對糧食安全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可見,餐飲與生產、儲運環節的浪費,更加讓人擔憂,且目前這種情況若不制止,真的會帶來很多的問題。
  • 大學食堂饅頭切成一半出售:警惕節約糧食歪心思
    當下,全國號召節約糧食,大學食堂積極響應,這本是一個值得點讚的行為,但是在實際校園裡,某些學校食堂管理方面動起歪心思,很多節約行為流於形式,引起很多在校生的吐槽。一個饅頭切兩半出售,為什麼不把饅頭做小一點呢,這樣不是更好嗎?事實上,這個切一半饅頭的大學食堂行為,來自於清華大學。
  • 2020年天災人禍一籮筐,節約糧食再引媒體熱議,我們需要害怕嗎?
    日前,節約糧食、杜絕餐桌浪費又成為熱點話題,央視和各媒體也對各種形式和群體的餐飲浪費提出批評,武漢餐飲協會發出倡議:10就餐,只能點9個人的菜。 節約糧食無論何時都非常重要,為什麼是現在再次強調這個問題?
  • 「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培養節約習慣」 專項活動 宣傳好,菜色棒,節約...
    為守護國家糧食安全,推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良好社會風尚,靜安區城管執法局機動執法中隊通過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專項活動,效果彰顯,現將專項活動總結如下:內外結合宣傳到位。為積極響應社會「節約糧食,從我做起」號召,機動執法中隊對內開展糧食安全宣傳活動,通過宣傳陣地張貼海報、倡導「光碟行動」、集體學習《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等方式,做到居安思危,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從身邊飲食做起堅決制止餐飲浪費。
  • 連年豐收仍要倡導節約糧食_吉林廣播網,吉林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
    如按照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計算,如果產後損失降低1%,就可節約糧食663.84萬噸。這就相當於沒有使用任何土地和水資源,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不使用任何勞動力,就實現了「無地增產」。「這將有力緩解我國糧食保供、增產的壓力,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王宏說。
  • 點讚會務餐:節約糧食的良好舉措|「綠會指數」(GMI)觀察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節約糧食,人人有責,我國的餐飲業在這方面大有可為。近日筆者在中國科技會堂參加一次會議後用餐時,被該場所的餐廳在節約糧食方面的努力所感染。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筆者認為,該餐廳在以下幾點值得學習。首先,倡導與宣傳。無論是餐廳入口,還是每一個小桌子、以及取食物的地方,都有各種標語,提醒著大家要節約糧食。其次是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