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1月24日訊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舒文 通訊員 張永濤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在高校落實得怎麼樣?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省會長沙多所高校,發現各高校紛紛出創意、使新招,藉助大數據、物聯網、無感支付等技術手段,推出了精準、智慧措施,讓節約實現智能化升級。節約糧食,已然成為長沙高校最走心的新「食」尚。
打餐精準到克,光碟更精準了
去食堂打飯,你最怕啥?「怕阿姨手抖唄!抖著抖著,把心都抖涼了。」這或許是不少人的心聲,不過,湖南農業大學的學生就沒有這樣的煩惱。該校東湖三樓智慧餐廳依託現代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讓學生通過精確到克的智能稱重和無感支付,讓他們自己來「抖」。「食堂地盤學生做主」的智慧打餐模式,不僅讓學生吃得好,還讓他們爭做「光碟俠」。
擁有「智慧」的餐廳究竟長啥樣?近日,記者在湖南農業大學餐飲中心副主任解再宏的帶領下,來到這家餐廳。剛一進門,簡潔大氣的餐廳裝修風格讓記者誤以為到了某家星級酒店自助餐廳。打菜的阿姨不見了,傳統食堂裡熙熙攘攘排隊打菜、付款的擁擠場面也消失了,更帶勁的是,它顛覆了傳統食堂的打餐體驗。
當時正值飯點,許多學生進入餐廳就餐,記者的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計」。在工作人員指引下,記者在餐廳門口拿好餐盤和一個帶二維碼的託盤,隨後用手機微信(也可用支付寶)掃描二維碼完成首次綁定後,就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菜品了。與普通自助餐廳不同的是,64道菜品旁邊都有一塊液晶顯示屏。這相當於打餐的智慧小助手,只要用餐者將託盤放至感應區,按需打好菜後,它就能顯示對應的菜名、重量、價格等信息。當記者看到喜歡吃的土豆炒肉,果斷地打了一些,此時屏幕顯示重量為42克,1.41元;隨後記者又打了一份奶油山藥卷,重量為25克,0.74元……打好飯菜,記者在餐廳內找位置坐下來用餐。15分鐘內,系統會根據記者選擇的菜量和菜價,自動結算這一餐的費用。
「這是無感支付,這一支付功能基於微信和支付寶免密支付,使打菜、結帳不再需要長時間排隊。」東湖食堂華天美食項目負責人吳讓麟介紹,智慧餐廳精準到克的打餐方式,鼓勵學生按需打餐,做到真正「光碟」。
「我們做過統計,如果營業額達到2萬元,高校餐廳可能產生2到3桶30升容量的潲水,而智慧餐廳的潲水不到半桶。」吳讓麟說。記者在學生用餐接近尾聲時,特意走到餐盤迴收處查看,發現兩個潲水桶裡的食物殘渣只有約10釐米高。一個負責潲水回收的爹爹告訴記者,因為潲水不多,這份工作幹起來很輕鬆。
大數據配餐,光碟更科學了
光讓學生來「抖」還不行,關鍵是要做出學生喜歡吃的菜。
那麼,學生喜歡吃什麼口味的菜?哪個時間段就餐人數最多?總用餐量有多大?過去,這些都只能憑經驗做出判斷。如今,有大數據加持,就可以更科學了。近日,記者從湖南師範大學獲悉,該校後勤處引入大數據平臺,統計學生就餐相關信息,從而精準配置食材。
湖南師大後勤處副處長黃智勇告訴記者,學校幾年前已在後勤部門推行了信息化,考慮到食品安全與廉政要求,從2018年起,所有餐飲消費全面推行無現金消費方式,這也為大數據的採集提供了便捷。
「我們根據每個時段學生用餐人數、個人口味、用餐量、人均消費等關鍵大數據,來調整配餐量,從而做到不浪費。」在黃智勇看來,與其喊破嗓子讓學生光碟,不如在他們喜歡吃的菜上下功夫。「一般來說,學生的就餐習慣是相對固定的,我們會根據不同時段學生的消費習慣,為他們量身定做喜歡吃的菜品。如果一個人吃的都是喜歡的菜,那麼浪費也會大大很少。」
黃智勇表示,學校將按照創新、共享、協調、綠色等理念,繼續推進餐飲供給側改革。同時,將以此為抓手,加強立德樹人,讓學生形成綠色理念,養成綠色生活習慣,畢業後帶到未來的生活、工作中。
光碟有獎、拼餐,光碟更走心了
除了藉助新科技,長沙高校還各出妙招,引導學生節約糧食、拒絕浪費。
前不久,在湖南農業大學師生的朋友圈裡,500多人同步開展「光碟與微笑」接力打卡活動,並@兩位校內好友,一時間,近萬人的朋友圈被光碟與微笑霸屏。「我光碟,我行動」「吃多少點多少」逐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全校師生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此外,湖南農業大學東湖二樓食堂投入數萬元,推出了十天光碟打卡行動,該活動只要學生每天光碟,就可以免費領取酸奶、飲料等獎品。「節約糧食、抵制浪費是學校食堂一直推廣的文化,由學校的學生餐飲服務部牽頭,各個食堂都在光碟行動方面推出了各自的特色舉措。學校還將組織師生對餐飲公司進行評比,評選結果將與食堂補助基金進行掛鈎。」解再宏介紹,未來學校還將在餐盤迴收處安裝視頻監控,對於浪費的行為進行監督。
在長沙商貿旅遊職院,為進一步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該校團委組織志願者裝扮成玩偶,向就餐的學生宣傳愛糧節糧和垃圾分類等相關知識。去食堂就餐的學生可以通過展示自己用餐後的光碟,從志願者手上領取積分卡。每次光碟展示後可集1分,集滿5分可兌換該校美食協會志願者製作的可可曲奇餅、抹茶餅乾等小禮包。該校學生會也在全校範圍內發起了「光碟集贊」抽獎活動,參與者用餐後與光碟合影或拍攝光碟創意視頻,發布在「今日校園」媒體平臺上,憑集贊數參與抽獎活動,獎品是數額不等的食堂現金餐券。活動一經推出,迅速得到師生們的支持,大家紛紛參與。
為了打造兩型節約型食堂,湖南師範大學創新性地推出了拼餐。這是類似社會餐飲的文化形式,學生可在公布的菜譜上,組團點菜,品種、數量由同學們說了算。「拼餐制推行後,受到了師生的青睞,非常火熱。」黃智勇介紹,拼餐制實施以來,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顯。從廚餘垃圾的量來看,拼餐制比大餐制要減少近20%,加上學校其他得力措施,目前學校廚餘垃圾總量減少了40%。
記者手記
節約糧食並不丟面子,相反,它應成為一種新時尚。
《朱子家訓》有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舌尖上的浪費時有發生,甚至有人認為,浪費點不是什麼大事。殊不知,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關係到國家安全。如何讓節約糧食落到實處,應該成為各中小學(幼兒園)、高校乃至全社會要思考的重要命題。長沙這些高校的探索,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發,讓節約變得越來越實。
(點擊進入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