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oNews,作者 | 程夢玲,責編 | 楊博丞
「不想成團。」
《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成團夜上,以3242082票獲得了第一名的寧靜如實說道,而這句話或許是大多數姐姐們的心聲。
出道多年、早有名聲、有一定年齡的姐姐們真的打算像隔壁選秀節目中的弟弟妹妹一樣,組團重新出道,再重新打磨一番?
從一開始觀眾就心知肚明,節目是奔著熱度招商去的,姐姐們是奔著曝光去的。成團,也許只是作秀,為的只是藉助選秀綜藝的熱度。
不同於姐姐們對於《浪姐》火熱的先判,《樂隊的夏天》對於五條人的走紅應該是始料未及的,否則五條人也不會在初舞臺結束後就被淘汰。不過這並不影響局面,憑藉著#五條人被復活 、#五條人又被淘汰、#五條人又被復活的熱搜,《樂隊的夏天》熱度KPL應該不用太愁。
「浪姐」和「五條人」可能就是今年綜藝熱度KPL的兩條大腿了。30+的姐姐們和屢次淘汰總被撈回的老男人,仿佛寓意著如今的綜藝類型不「新鮮」,熱度靠「邊緣」。
鐵三角
據統計,截至2020年8月,共計上線國產綜藝281部。沒有特殊的黑馬出現,整體格局與兩年前相同:選秀、觀察類真人秀、音樂綜藝。
1.
選秀作為綜藝隊伍中的流量擔當,在各大視頻平臺上幾乎全勤。愛奇藝的《青春有你第二季》,騰訊的《創造營2020》《明日之子第四季》,優酷的《少年之名》《炙熱的我們》,包括時下最熱的在芒果TV播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姐姐比賽成團出道,同樣也是偶像養成類的變體。就連央視也開始操刀選秀節目。
藝恩、雲合、貓眼等第三方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播映指數TOP3為選秀類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創造營2020》以及《青春有你2》。此外,央視推出《上線!華彩少年》少年創團選秀節目僅僅官宣,就登上熱搜。
橫向對比來看的確有人氣,但單看選秀綜藝這兩年的發展就會發現,雖然名目繁多、形式各異,卻本質趨同。「評級」、「晉級」和「淘汰」的流程延續至今,負責催淚的套路不外就是「夢想」、「堅持」、「青春」。有所改變的只是節目熱度營造,越來越依靠選手「黑料」和剪輯。
比起當初《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還有舞臺節目的討論,今年的《青春有你2》卻是靠著參賽選手們不斷被挖出的黑料登上熱搜,《創造營2020》僅依靠導師為數不多的話題吸睛。就連今年大爆款《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期間一度口碑下滑,換湯不換藥的套路透視出製作人對於這一類型綜藝的思想乏力。
另外,為了分得選秀更多羹湯,選秀市場在不斷透支,最終帶來的後果是,如今選秀綜藝出道的偶像團,質量在不斷下滑。
2.
有數據顯示,自2017年起,真人秀節目比重逐年提升,今年佔比預估更是超過八成。而佔比不斷攀升的真人秀中,近兩年又以「真人秀+演播室」模式的觀察類綜藝增長更甚。
從2018年的3檔、到2019年的15檔,再到今年已播出和去年相近的節目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8月,優愛騰芒四大視頻平臺就已經推出了18檔觀察類真人秀綜藝。且早前艾媒數據統計,下半年網絡綜藝題材中,觀察類數量依然居第一。
觀察類真人秀的生機,是源於觀眾對由《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帶起的競技類真人秀風的口味「反叛」,泛濫的競技表演、快節奏遊戲節目中,弱化了遊戲環節,主打觀察體驗的觀察類綜藝「慢」的尤為清新。
並且以明星生活和婚戀話題作為突破口,一方面滿足了觀眾對明星生活的窺私慾,另一方面又迎合了現代熱點社會的議題,使得此類綜藝在近兩年被提速生產。
從今年上線的18部綜藝節目來看,總體的綜藝類型在不斷創新。從之前的明星生活、婚戀話題,到如今涉及情感觀察、代際溝通、夫妻關係、職場經歷、獨居生活等諸多話題。而從播出效果來看,戳中大眾G點,還是集中在「催婚」、「相親」等內容上。其他不少方向的觀察綜藝播出後,不少都是「查無此綜」。
而觀眾對於情感類綜藝也並非全部買帳,畢竟大多數節目仍透著一股不真實的「劇本感」。當節目播完後,嘉賓打破之前營造的粉紅戀愛幻象,微博撕逼輪番上演。已然在降低觀眾對此類綜藝節目觀感。
此外,觀察類真人秀也在走著前輩的老路,同質化內容扎堆出現。如集中在今年5月上線的《讓生活好看》《我要這樣生活》《看我的生活》,都是以明星獨居生活為觀察視角,雷同的名字、相同的類型、原汁原味的套路,但卻來自三家不同的出品方——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
3.
音樂綜藝算是市場上的全能型選手,從到競猜、比賽、原創、線下演出及其他線下場景等拓展涵蓋自身產業鏈,再到社交、造星、賦能虛擬偶像等音樂橫向延伸等,創新種類豐富。
在今年已播出的綜藝中,專業極致向的音樂節目如《歌手·當打之年》《天賜的聲音》《樂隊的夏天2》《中國新說唱》等。跨界融合向的如音樂+旅遊《街頭音浪》、音樂+詩歌《中國好詩歌》《詩樂遠方》、音樂+互動《宅家點歌臺》、音樂+影視配音《宅家猜猜猜》、音樂+造星《炙熱的我們》等。音樂元素涵蓋國風、EDM、搖滾、嘻哈、民謠、R&B等品類。
有數據顯示,音樂類是2020上半年廣告投放的綜藝數量佔比最高的類型,28.31%。廣告主的偏愛也體現出其行業的地位。
只是在不斷創新的情況下,國內外製作人對於音樂節目的翻新速率和創新程度已然進入瓶頸期,而已有節目基礎上只做一些不痛不癢的小改變,也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突破。挑大梁的音樂綜藝仍是那些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老IP們。
然而老節目想要維持原有的水準是很困難的事情。就以《樂隊的夏天》為例,比起第一季豆瓣評分8.8,讓新褲子、刺蝟、面孔、痛仰等一眾樂隊被網友熟知,第二季評分7.6,一個被人認識的五條人還因淘汰而聞名。
自2018年年中《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兩檔節目大火試探出選秀市場的潛力,年末《心動的信號》《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三檔綜藝等拉開觀察類真人秀大幕後,選秀、觀察類真人秀、音樂綜藝在內的整個綜藝市場局面就已形成。而這兩年間,綜藝一直在復刻老路,從未被超越。
衍生橫行
如今的綜藝市場,創新之路確實變得滯塞難行,製作出一檔爆款更是不易。
因一檔爆款綜藝誕生後,除了其類型被追逐外,綜藝本身也要被最大化利用。這就催化出了衍生綜藝的爆發。
2018年,為了將現象級網綜《創造101》的熱度發揮至最大化,在正片之外,又一連推出了《創造101悠享版》《創造101導師教室》《101進階練習室》《101宿舍日記》《創造101評級連連看》5檔衍生節目。
此時的衍生綜藝還是錄製花絮以及正片時常限制沒有剪進去的素材,節目內容都是導師、學員、賽制的臺前幕後、練習生訓練過程和生活日常,僅是記錄影像,且沒有太多剪輯。但因為節目火熱,也有粉絲對此買單,而這幾檔單期衍生節目的平均播放量甚至能達到單期正片的10%左右。自此,衍生節目成為了一個新的「小風口」,稍有流量的綜藝,就會給配上一檔或幾檔「衍生」。
據藝恩營銷智庫數據統計,2020年1-8月,優愛騰芒四家視頻共上線103檔網綜,其中就有33部衍生節目。其中,不少流量綜藝更是多檔「衍生」配置,如《這!就是街舞3》則在正片的基礎上,推出了《一起來看流行舞》《一起火鍋吧》《街舞營業中》《Just Dance》《街舞開課啦》《這!就是舞者》《街舞潮流圖鑑》《街舞要One More》等七檔衍生節目。《創造營2020》《明日之子4》《青春有你2》》也均擁有4檔之多。
這些綜藝節目在內容上除了正片邊角料,也開始拓展了有新的錄製內容,如正片嘉賓參入「火鍋趴」的吃飯+聊天形式、玩劇本殺的遊戲形式等。且為了配合正片,從節目預熱,到節目播出時熱度橫向延伸,再到播出後熱度拉伸,衍生適合前、中、後各個階段發揮作用的衍生節目。
甚至在正片的播出期間,同時有多檔衍生節目上線,填滿除正片之外的其他時間。不少節目組還貼心的製作「追綜日曆」,讓觀眾能夠追蹤一周的節目。
只是在數量轟炸之下,難保觀眾們不會疲倦。尤其是選秀類節目,市場上同類節目已經泛濫,再有多檔本質相同的衍生節目輸出,將會透支觀眾對此類綜藝的「耐心」。這或許也是如今的選秀綜藝聲量驟熄的原因之一。
當綜藝製作者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在已有熱度的綜藝上再多分一杯羹,生產出許多「爆款邊緣」來搶佔熱度,而非創新賽道,那麼,原有的市場就會變得更加擁堵,觀眾的「耐心」也會被透支,爆款綜藝也就越來越難出現。
因此,這也是偽爆款頻繁現身的主要原因。當剩飯被不斷加熱,大家最終都會吃得索然無味。綜藝製作人們的確該想想如何推陳出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