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首部「直播帶貨」標準,這三個問題很關鍵

2021-01-18 騰訊網

▲某直播插花課程吸引網友在線參與。資料圖。攝影/新京報記者 陶冉

直播帶貨是普羅大眾在全媒體時代的線上「擺攤」,是將老鐵經濟、流量經濟和線上經濟「三合一」的新經濟形態。簡單的一部手機就能夠解決很多人和很多產業的就業、扶貧、滯銷、體驗的問題。

當下「直播帶貨」無疑是最熱的電商銷售模式,但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也廣受詬病。6月5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經中國商業聯合會下達計劃,中商聯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將牽頭起草行業內首部全國性社團標準《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兩項標準。這意味著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不久後將出臺,以此讓「直播帶貨」有規可循。

直播帶貨本質是網際網路紅利的新賦能,在未來較長時間,風口紅利依舊會存在。與其他網絡新經濟形態一樣,現階段直播帶貨存在虛假宣傳、平臺責任不明確、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對直播帶貨缺乏直接具體的法律規定,行業制定相關行業標準非常重要,但有三個最關鍵問題需要在未來標準中予以解決。

首先要確立分類監管標準

直播帶貨類別很多,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也不相同,因此,首先有必要在對直播帶貨充分類型化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監管。

按照網絡實踐,直播帶貨大致分為五大類別:直接銷售類、引流宣傳類、粉絲導入類、短視頻種草類、第三方跳轉類。這五個類別,平臺與主播的性質與責任、電商法與廣告法的適用、產品審核、信用體系、售後責任等都不盡相同。

其中,直接銷售類與傳統電商並無本質差別,但其他類別均屬於間接電商模式,相關責任應進一步明確。特別是第三方跳轉類出現問題極多,責任主體會出現位移,甚至會與直播平臺用戶協議相衝突,應在未來標準中重點規範。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新京報網

需回答直播帶貨宣傳性質問題

在直接銷售類直播電商中,一般認為,主播對產品的介紹、說明應納入到銷售範圍,而非廣告法領域。主播即銷售者,相關承諾等應依據消保法相關規定予以履行,平臺應對直播銷售內容回放功能在技術上予以支持,確保宣傳內容固定化。

引流類、連麥類、漲粉類等其他類別直播帶貨的宣傳,需要納入到廣告法規制範疇,分類別按照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等性質予以明確。市場監管總局曾出臺網際網路廣告相關規定,目前該規定正處於進一步修法階段,未來的新規需要對直播類宣傳的廣告類別進行明確界定。

第三方引流等類型的宣傳問題,應屬於廣告法律體系。這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平臺需要依據電商法保存相關視聽信息,宣傳類別的段子、直播應依法標記有「廣告」字樣。

解決信用、評價、消費者知情權等問題

直播帶貨最大的問題,就是直播銷售中的信用數據展現問題。實踐中,主播完全控制段子播放或刪除、評論展現或禁止、直播間關鍵詞屏蔽、拉黑受損消費者、刪除差評或投訴。簡言之,大部分的主播帶貨思維仍停留在「一錘子買賣」,賺的是快錢,一筆生意結束後,就消除掉所有痕跡。

消費者的評價、投訴渠道、知情權保障,以及主播、商家的信用等級、物流水平、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客服水平等關鍵性問題,在直播帶貨中仍未被重視。個別長期以假冒偽劣產品銷售、欺詐類銷售、違法違規直播的主播,常常今天被平臺「禁播」,第二天就換了個號繼續直播銷售。

缺乏黑名單制度、信用評價制度和投訴監管制度的直播經濟是走不遠的。黑名單與信用體系,不能僅限於一個平臺,行業標準應充分參照國家網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關於黑名單制度的規定,要做到一次違規,終身禁業,必須做到消費者投訴應收盡收,規定時間內予以處理。

直播帶貨的標準固然重要,但相比直播帶貨行業的繁榮發展程度看,標準的位階太低,約束力遠遠不夠。同時,直播帶貨主管部門除了商務部門之外,市場監管部門、網信管理部門、文旅部門、新聞出版與消協都是法定責任部門。

在此之外,未來應儘快建立以市場監管部門、商務管理部門和網信管理部門為核心的跨部門監管模式,儘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只有立法先行,才能保障創新,直播帶貨只有做到消費者權益至上,才能真正稱得上是風口。

□朱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編輯:胡博陽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 李項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總「翻車」,這事快有救了?
    眾所周知,直播帶貨的興起,是因為用戶對主播的信任。其實這些年一直處於野蠻生長狀態下,如果不解決質量、售後難問題,那麼對直播帶貨未來來說將是最大的病根。「主播的誠信、自律,目前是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但這顯然不是羅永浩一個主播,一次賠付就能解決的問題。」
  • 直播帶貨將有新規 有利於規範直播購物和網絡購物行業
    文/股城網隨著網絡直播帶貨興起,現在有很多人加入了直播行業,直播帶貨,有不少明星也加入直播融化行列。大家注意了!網絡直播帶貨將有新規了,在今年7月份執行新規。據了解,此次制定了兩項標準,將有利於直播購物行業。
  • 薇婭和李佳琦同框:與董明珠辯主播帶貨優勢 談直播帶貨未來
    三、談主播帶貨優勢薇婭:主播會站在第三方角度看待產品,李佳琦:付錢的人是消費者,而不是做空調的人隨著直播電商的「風口」越燒越旺,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電商直播,其中還包括企業大佬、明星、主持人等。七、談主播與平臺關係薇婭:電商直播已不是低價時代,不會離開淘寶,李佳琦:與平臺相互成就,天貓旗艦店是帶貨標準現在很多直播帶貨的商品都有相應的補貼,對於平臺以後若不想補貼或補貼不起的問題,薇婭回答道:「現在電商直播已經不是低價的時代了,它是個好品的時代,有補貼當然(好),但最主要的還是產品
  • 熊律師說:「直播帶貨新規」能上升到法律或法規,就好了。
    中國商業聯合會近期發布通知,要求由該會下屬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牽頭起草制定《視頻直播購物運營和服務基本規範》和《網絡購物誠信服務體系評價指南》兩項新規。新規對行業術語和定義、「帶貨」產品的商品質量、直播場景軟硬體要求、網絡主播的行為規範、行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內容發布平臺合規性、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等,均做出規範要求。這是行業內首部全國性標準,將於今年7月發布執行。
  • 央視曝光直播帶貨賣假貨,觸目驚心,行業亂象如何破解?
    在直播帶貨中,美妝是僅次於服裝的第二大帶貨品類,國內外各大美妝品牌都紛紛開啟直播帶貨,最近香港兩大美妝零售企業莎莎、卓悅也開始了直播帶貨。 可見直播帶貨對化妝品品牌和化妝品零售企業的吸引力有多大,這也讓不法商家、企業和個人躁動起來,利用非法手段謀利。
  • 15個問題,帶你了解直播帶貨的真相
    文章梳理總結了關於直播與短視頻、賣貨與營銷的15個問題,包括影響銷售轉化率的核心因素、直播賣貨和短視頻賣貨等方式最大的區別以投放策略等等。三、 7個公式裡,貌似特別不看好素人。但春節到現在,很多企業幾乎是全員直播賣貨,這種現象能持久嗎?怎樣延續優勢?網紅也是從素人成長起來的,但是目前的素人直播實則很盲目。疫情當下企業有點亂投醫了,只依靠素人,通過折扣、促銷、秒殺利益刺激,實現轉化,但這本身不是素人直播的核心價值。
  • 網絡直播帶貨來了「緊箍咒」 「帶貨」的同時也必須帶上責任
    直播帶貨「火爆」的背後,也不得不面對一些問題,比如,有些看似有數萬人觀看的直播,可能實際在線觀看的數量不到一半,甚至更少。比如,有一個人發的消息稱「抖音百萬粉絲達人帶貨,淘寶TOP直播機構全網最低價!」記者得到的一份報價表顯示,在抖音、快手點讚4元100個,(增加)粉絲10元100個,抖音、快手直播人氣8元50個真人觀看人氣。「微博、公眾號、小紅書、視頻號等都可以,可自助下單。」
  • 出新規,遏制直播帶貨亂象
    有專家分析,「這一條規定明確了直播營銷號的名稱、頭像、簡介都需要受到監管,符合規範,這種情況可以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 有評論稱,「直播帶貨亂象可以休矣。」 單日幾千萬、上億元的成交金額,使得直播帶貨成了新的營銷風口,但是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不規範的營銷行為被相繼曝光,其中圍繞直播帶貨產生的消費者投訴也與日俱增。 此前有媒體揭露,在一場粉絲量達311萬的直播中,300萬的互動實際上是通過刷單公司營造出來的虛假繁榮。 明星帶貨,也同樣經常翻車。
  • 直播帶貨莫把質量帶沒了
    趁著當下直播帶貨的熱潮,從當紅主播、央視名嘴,到領導幹部紛紛下場,參與到各類「扶貧專場」直播中,為貧困地區農產品「打call帶貨」,拉動消費扶貧,減輕疫情影響,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
  • 這三個直播帶貨絕招,李佳琦、薇婭、辛巴都在用
    從一個人對著手機鏡頭默默無聞地直播,到逐漸積累起數以千萬的粉絲,再到一次直播動輒可以帶貨上億元。他們,用直播為自己開闢了一個新的行業。7 月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 9 個新職業,其中「網際網路運營師」職業中包含了「直播銷售員」這個新工種。
  • 快手直播帶貨風口正酣,魔筷星選是破局關鍵
    不管是網紅大咖也好,商界大拿也罷,越來越多的人湧入直播帶貨行業,也讓我們看到了直播帶貨時代的來臨。快手,依然是直播帶貨的「風口契機」直播帶貨領域「百花齊放」,各路玩家紛紛入局,從早期的電商平臺淘寶直播到短視頻平臺快手、抖音,再到京東、小紅書等平臺的布局,整個電商直播的格局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在這眾多平臺中,快手以高轉化率的「老鐵經濟」為特點,在直播帶貨領域佔據絕對優勢。
  • 辛巴辛有志事件的正面價值:推動直播帶貨行業標準完善
    包括快手、抖音等各大直播平臺都已經涉足直播帶貨。培養出了包括辛巴在內的眾多網絡平臺頭部主播。然而,直播帶貨"火"了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亂象頻發,各類事件頻上熱搜。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壓實有關主體法律責任,嚴格規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依法查處網絡直播營銷違法行為。
  • 辛巴辛有志事件反思:萬億直播帶貨市場亟需完善標準
    包括快手、抖音等各大直播平臺都已經涉足直播帶貨。培養出了包括辛巴在內的眾多網絡平臺頭部主播。然而,直播帶貨"火"了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亂象頻發,各類事件頻上熱搜。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壓實有關主體法律責任,嚴格規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依法查處網絡直播營銷違法行為。
  • 燕窩門事件反思:萬億直播帶貨市場亟需完善標準
    影響越大 責任越大2020年,直播帶貨儼然成了全民追捧的熱門行當。包括快手、抖音等各大直播平臺都已經涉足直播帶貨。培養出了包括辛巴在內的眾多網絡平臺頭部主播。然而,直播帶貨"火"了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亂象頻發,各類事件頻上熱搜。
  • 年度盤點:細數2020年直播帶貨大事件
    年直播帶貨成功出圈,蹲守直播間搶貨已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但臨近年末時分,頭部主播卻頻頻翻車,甚至出現了忍無可忍的品質問題,這無疑是給曾經在直播間購物的人的頭上澆了一盆冷水。>全場總銷售額超12億元,打破快手直播帶貨記錄。
  • 直播帶貨團隊人員配置,直播間場控的重要性
    直播電商是這兩年的熱詞,截止目前,帶貨主播的缺口依然非常大,未來有個巨大的紅利期。
  • 千播大戰勝利者為何集體缺席直播帶貨?
    更為重要的是,受限於單一的盈利模式,這些勝利者們還面臨著營收利潤雙降的新困局,股價低迷,淡出公眾視野,與當下火熱的直播帶貨形成強烈的反差。另一方面,在秀場直播等需求持續降低的當下,這些千播大戰中的勝利者如何開拓新的空間,迎接直播帶貨的流量紅利成為直播行業進入下半場後獲得新一輪增長的關鍵,但它們還有機會嗎?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到了該下痛手整治的關鍵時刻
    近日,一段「陳胖胖直播帶貨」的視頻在微博、B站、虎撲等平臺非常火爆。在視頻中,這些人用極為誇張的表演手法,重現了直播帶貨中那些匪夷所思的橋段。聲嘶力竭的喊價、十克拉南非糖心鑽價格從98000元降到98元、化妝為部落人出鏡、女助理呼天搶地助演……這些都讓網友大呼精彩。這段諷刺直播帶貨亂象的視頻,無疑是非常到位的。
  • 直播帶貨漸趨理性
    李佳琦和薇婭也在直播帶貨時翻過車。不專業的關鍵在於對市場、對消費者需求沒有敬畏之心,尤其是帶貨的明星或名人,以為自己曾經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收穫了大批粉絲,就可以肆意妄為地收割這份關注度,其結果遭受赤裸裸的打臉也是預料之中的。直播帶貨翻車事件不斷發生,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也是一件好事,它至少反映出消費者不再盲目迷信名人效應,理性消費意識不斷增強。
  • 答好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規範題」
    馮春天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優勢進一步凸顯,激活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為加強網絡公益直播活動規範管理,促進網絡公益直播活動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安徽省委網信辦在全國網信系統首家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網絡公益直播活動的通知》,引導推動各地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