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姜文「北洋三部曲」配樂史,只有他敢用帕瓦羅蒂配彭于晏裸奔

2021-01-13 貓眼電影

電影掃地僧/搖滾死兔子

隨著《邪不壓正》的上映,姜文導演前後橫跨8年的「民國三部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值得一提的是,《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都沒有通過官方渠道發行過電影原聲帶(OST),姜文電影的配樂一直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好好來聊一聊姜文電影的配樂之謎。

如果仔細觀察《邪不壓正》的片尾字幕,我們能夠發現,姜文這次並沒有遵循商業電影通常的慣例,在片尾以音樂作品為單位介紹配樂,而是採用區分樂器和場景的方式,令人眼前一亮,這在整個電影史上也屬於非常罕見的做法。

此次《邪不壓正》配樂的製作,姜文邀請了中國愛樂樂團參與錄製。每一位參與了配樂錄製的樂手的名字都和所用的樂器出現在了片尾字幕中,中國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餘隆和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夏小湯也位列其中,他們是姜文導演多年的好友。

對於不同團隊的選擇,姜文導演有不同的喜好。像在編劇團隊的搭建上,姜文每一次都會選擇一些新人編劇加入其中。而在和作曲家合作中,姜文則更傾向於業內資深的大咖。比如《太陽照常升起》的原聲音樂,姜文他邀請日本著名配樂大師久石讓,並且要求他創作出超越莫扎特《安魂曲》水準的配樂。起初,連久石讓本人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這個程度。但最終的結果十分令人滿意,久石讓交出的配樂成為中國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3分44秒的《太陽照常升起》更是廣為流傳。

姜文對《太陽照常升起》一曲的偏愛,達到了無可復加的程度,以至於連續在三部電影中都用了這首曲子。在兩部不同的電影中重複使用配樂,對於其他導演來說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在《太陽照常升起》後的《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中,這首配樂依舊佔有著舉足輕重的核心地位。姜文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認為在這三部電影冥冥之中承載了某種聯繫。

姜文在《一步之遙》上映後與焦雄屏的對談中,曾透露過他對電影的大量思考。看過《邪不壓正》之後,回頭再看他的觀點,我們會發現姜文對電影的態度和講究一直都沒有變。

配樂與場景的真實感

姜文曾在採訪中強調過真實感的概念,在他看來,電影的布景不一定非得是真的,但只要有真實感,就可以幫助觀眾產生浸入式的體驗。比如拍《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時候,其實很多場室外戲是在冬天拍的,但人物額頭豆大的汗珠卻給了觀眾營造了一種身處炎熱夏天的焦灼感,從而忽略了遠處枯萎的樹枝。

同理,在很多情境下,配樂的意義也在於幫助電影營造真實感,這種真實感來自於音樂對情緒的調動。真實感其實是比較好聽的一種說法,很多時候,一首曲子用在不同的作品裡會有其各自的適應性和欺騙性。比如在《邪不壓正》中,《在寧靜的湖泊(By the Sleepy Lagoon)》這首頗具「東方敘事」的西方弦樂就曾多次出現。

更重要的是,王菲的那首古典樂配器的《偶遇》主旋律部分也正是來自於這首華爾茲,這也正是姜文說只有王菲才能駕馭這首歌的原因——畢竟《在寧靜的湖泊》原本沒有歌詞就已經很美了。原曲的主旋律是由提琴奏出,雖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但除了王菲的獨特空靈嗓音之外,恐怕無人可以駕馭這種疊加於詞曲之上的情感了。

李天然在屋頂上騎著自行車跳躍轉向;點燃了鴉片倉庫,然後回到巧紅身邊。在《邪不壓正》中,《在寧靜的湖泊》這首配樂是屬於屋頂的,也屬於李天然的理想世界和愛情世界。在「天上」有巧紅也有自由快樂。屋頂的形象和婉轉的樂曲作為理想和夢想的承載,也給予了觀眾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寧靜的湖泊》其實是英國作曲家柯茲創作於1930年的一首輕音樂。據說此曲是為了他的一位親密女伴而寫。可有誰能想到,這首來自英國的音樂,經過重新編排,最終卻成為了《一步之遙》的配樂和宣傳曲呢?姜文對於影片配樂的掌控力,著實是不一般。

在《一步之遙》中,也有不少姜文把控音樂的實力案例。電影一開場百老匯般的鶯歌燕舞,配樂選擇了Louis Prima 創作於 1935 年的《Sing Sing Sing》,這首歌本身是在二戰期間大樂隊時代最受歡迎的一支搖擺爵士。不過片中選用的並不是Louis Prima本人演奏的黑膠版本,而是Benny Goodman窮極奢華的近代演奏版本。

細說起來,Benny Goodman其實也有多個版本,但電影中使用的是錄音最清晰也是最恢弘的一版。輔以極其華麗的舞臺效果,觀眾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催眠」下,隨著電影一起進入了民國最奢華也最空虛的時代。這種代入真實感的無縫體驗可以說在音樂和影像上達到了高度統一。

大樂隊時代特指流行於美國30年代初到50年代末的搖擺樂年代(Swing Era),當時所演奏的爵士樂即興成分很少,樂團還有使用小提琴的弦樂部。不過在1935年後搖擺樂開始盛行時,弦樂部分被拿掉,在《Sing, Sing, Sing》中的體現就是小號取代了弦樂,成為了主旋律樂器。選用這個版本搭配電影的畫面,說明姜文的配樂團隊對於爵士樂搖擺樂年代十分熟悉。

更加巧妙的運用體現《讓子彈飛》中,剿匪前四位主角登上演講臺時,使用了《波基上校進行曲》的口哨版。《波基上校進行曲》又被叫作《布基上校進行曲》,由英國作曲家奧爾福德創作于于1914年。奧爾福德擅長譜寫進行曲,一生作有大量作品,但唯有本曲最為流行。1957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桂河大橋》曾用此曲作為插曲,因而流傳極廣,故又名《桂河進行曲》。

進行曲主要是為了滿足軍隊中統一行進步伐一致的要求,以偶數拍作周期性反覆,具有強烈的行進感和一致性。在《讓子彈飛》演講開始前,各懷鬼胎的惡霸、土匪和老騙子,踏著一致的步伐,在詼諧的口哨中行進,這場景本就是一出活喜劇。

熱衷於古典的姜文導演

《鄉村騎士》間奏曲,有著淡淡的哀愁和惆悵,漂泊的旋律帶來了對未來的彷徨和焦慮。《邪不壓正》中的人物,也正是在這首曲子的旋律中離我們逐漸遠去。據說姜文就是一邊聽著這首曲子一邊完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劇本。

《讓子彈飛》中張麻子和小六子對話時曾在唱機中播放了一張黑膠唱片,那首曲子是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柔板)。單簧管曾被形容擁有「可以再現彩虹」的音色。在這首協奏曲中,優美的旋律,明亮的調子,由獨奏單簧管直接奏出。在這個簡短的對話場景中,沒有惡霸黃四郎,也沒有騙子湯師爺,只有一對父子規劃著隨時都可能破滅的未來。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段舒緩的協奏曲竟然也被用在了《邪不壓正》上,橋段換成了一次密談,但和這支協奏曲一樣不可預測的,是人物的命運。

關於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柔板),羅賓斯·蘭登曾寫道:「在莫扎特的作品之中,沒有哪一部比這部作品有更多的宿命色彩。」這種宿命感,縈繞在《邪不壓正》每一個人物的身上。

配樂的一致性

Edvard Grieg的《Solveig's Song》貫穿了《一步之遙》整部電影。從片頭單簧管版《Solveig's Song》的吹唱,緩緩切入黑屏時馬走日的自白,一氣呵成;到了中段,《Solveig's Song》在馬走日的自白中再次響起,這次他成了殺人犯,被他剛救下的項飛田追捕;臨近結尾時,《Solveig's Song》第三次響起,馬走日走上風車,對他的一生做了自白,然後被亂槍打死;片尾字幕時,《Solveig's Song》最後一次出現,直到出現導演姜文的名字,配樂緩緩結束。

蘇格蘭民謠《Loch Lomond》的主旋律在《一步之遙》中多次出現,代表了武六這個角色對於馬走日的情感線索。馬走日營救項飛田並送到警局之後,武六與馬走日有了一番對話,豎琴版的《Loch Lomond》緩緩切入。武六知道馬走日需要幫助,馬走日卻因為面子和「自己配不上武六」的想法,沒有選擇向武六求救;直到片尾,馬走日從風車一躍而下,Jennifer White演唱的《Loch Lomond》響起,畫面上是武六送別馬走日的那段回憶。

《邪不壓正》中,彭于晏穿著一件薄衫光著屁股在四合院兒的屋頂裸奔的時候,帕瓦羅蒂演唱的《L'Elisir d'Amore: Una Furtiva Lagrima(偷灑一滴淚)》響起。這首歌為義大利歌劇《愛的甘醇》(L'elisir d'amore)選段,是一支著名的歌劇詠嘆調。

這支詠嘆調講述了少年戀上少女,為了追求愛情甘願付出生命飲下危險「靈藥」的故事。《偷灑一滴淚》以配樂形式出現的橋段,都發生在李天然理想的「天上」世界。在這首歌的陪襯下,李天然穿著鳳儀的薄衫跳上屋頂,光著屁股奔向巧紅的天台,也意味著戀愛中少年的勇敢和奮不顧身。

「偷灑一滴淚」直譯過來的意思是「不露聲色」,這和彭于晏光著臀裸奔時張揚的畫面形成了有趣的碰撞。這種對比巧妙地附和了詠嘆調歌詞中蘊含的年輕氣盛,也藏住了李天然穿梭於天台奔向心愛戀人時內心的雀躍,順帶還實現了姜文誇彭于晏的臀型好看,一定要用在電影中的承諾。

配樂中的隱喻

《邪不壓正》前半段,李天然來到雪中北平的配樂是《Dmitri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2 - Waltz No.2 (Arr. André Rieu)》,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圓舞曲。蕭士塔高維奇是前蘇聯作曲家,《第二圓舞曲》正是他最得意的管弦樂代表作。該曲創作完成於1938年,正值二戰爆發前夕。而《邪不壓正》的故事發生在1937年,這一年是北平乃至全中國開始全民抗擊侵略者的年份。

由於兼顧了交響和舞蹈,《第二圓舞曲》本身的俄羅斯元素其實相當明顯。所以在當時的蘇聯,這首歌的作用其實和中國春節時候放的音樂是類似的。但實際上《邪不壓正》故事的發生地北平在當時是否真如看起來那樣平靜祥和,其實就見仁見智了。此時我們看到出門打醋的藍先生並不是真的藍先生,開車接兒子回家的亨德勒大夫也不是真正的亨德勒。

六國飯店裡,老亨德勒、藍先生、根本一郎、朱潛龍和唐鳳儀,這五個人是在《約書亞出徵傑裡科之戰(Joshua Fit The Battle Of Jericho )》伴奏下巧妙地完成了各自的博弈。這首搖擺樂是當時典型的靡靡之音,也是一首輕快的黑人搖擺舞曲。

傑裡科之役本身是《聖經》中所記載的一場戰鬥,據說約書亞帶領猶太人圍攻迦南,第七天城牆轟然倒塌,猶太人衝進城中殺光了所有人作為獻給上帝的祭品,之後將迦南付之一炬。在這裡,姜文使用這首曲子也有北平城看似夜夜笙歌,實際上不日將被輕易攻陷的寓意。

相關焦點

  • 姜文的北洋三部曲,才不會只有一層意思
    《讓子彈飛》中,張默演的老六聽說將來留學,鬧了在北洋留學的笑話。姜文演的張麻子指出他就生在北洋。兩方面結合起來看,電影中的北洋是近代的中國,北洋三部曲是近代中國的三部曲。歷史學家寫近代史,姜文作為導演就拍了近代中國的電影。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三部曲是姜文提取、鏡頭化的結果。
  • 姜文、北洋三部曲、邪不壓正之隱喻情節,網友:腦洞真大!
    姜文,1963年出生於河北唐山,著名的中國演員,導演、編劇。那麼,其作品《邪不壓正》與2014年的《一步之遙》,2010年的《讓子彈飛》這三部電影共同構成了大名鼎鼎的北洋三部曲。電影《邪不壓正》上映與2018年7月,是姜文導演,著名演員彭于晏、廖凡、周韻等人主演的一部大型喜劇、動作、劇情片。該片改編自張北海老先生的《俠隱》,講述了李天然小時候目睹了滅門慘案。在美國長大之後,李天然回國不斷尋找十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兇手。隨後,他孤身進入到古都的胡同巷子,與兇手鬥智鬥勇的故事。
  • 姜文的北洋三部曲,你都看幾部?
    姜文的北洋三部曲,你都看幾部?,1、《讓子彈飛》這是一部取材自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的一部喜劇。電影講述了土匪頭子張牧之假冒清官「馬邦德」上任鵝城縣長,並與欺壓鵝城百姓的惡霸黃四郎展開一場激烈角逐的故事。該片中,姜文在自己營造的北洋亂世中,將他心中的英雄主義發揮到了極致。
  • 北洋三部曲《邪不壓正》幾處細節表明,姜文導演真的很厲害
    談起姜文,我們都會想起他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是非常經典的一部電影。像他導演的《讓子彈飛》也是深受廣大影迷的喜愛,小編這次為你們帶來北洋三部曲《邪不壓正》幾處細節表明,姜文導演真的很厲害。這部電影讓姜文的影迷期待了很久,因為有許多影迷希望這部電影能與《讓子彈飛》媲美,甚至超過《讓子彈飛》。畢竟北洋三部曲中第二部《一步之遙》,實在讓姜文的影迷太失望了。所以對於《邪不壓正》,他們則抱著很大的希望。這部《邪不壓正》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不一定能超過《讓子彈飛》,但絕對不輸於。《邪不壓正》類似於復仇電影,但是不是傳統的那種復仇。
  • 姜文「北洋三部曲」貢獻的不只是魔幻現實主義樣貌
    姜文執導的「北洋三部曲」終篇《邪不壓正》今天正式上映了。從今早上映時100%的大V推薦度到現在84%的大V推薦度,大眾評分7.7,票房12221億+的成績。都在說明,姜文又一次的挑戰了觀眾們的觀影舒適度。有一部分觀眾看完後覺得看不懂,太「姜文」,老套路,臺詞太多...
  • 北洋三部曲最後一部《邪不壓正》沒有讓我失望
    前幾天上映的《邪不壓正》是姜文北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了
  • 北洋三部曲之《邪不壓正》,姜文耗時十二年譜寫的中國男人成長史
    要知道住的地方離電影院只有五六公裡路程,坐公交五站就到了,能遲到半個小時真是奇蹟。接下來我想用姜大大的話說說我為什麼會遲到:因為我害怕遲到,所以我才遲到。所以,我進場的時候電影就已經演到了李天然(彭于晏飾演)要復仇,至於如何復仇我不太感興趣,我的關注點在:李天然是如何站起來的,他是如何從一個膽小鬼變成一個大英雄的。
  • 姜文將拍《俠隱》:「北洋三部曲」終結篇
    活動現場,《俠隱》編劇何冀平表示下個月她將遞交劇本,盛讚姜文非常尊重編劇,是「對編劇最好的導演」。繼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杭州放映後,姜文導演攜四部作品重返杭州,「我非常願意作為活體解剖的例子,讓大家談談電影,這是很開心的事」,姜文笑言,有人認為他的五部作品其實是一個故事,而他所探究的一直是真相到底在哪個方向。
  • 姜文新作《邪不壓正》定檔7月13日,北洋三部曲完結!
    姜文新作《邪不壓正》定檔7月13日。《邪不壓正》是姜文導演的第六部作品,也是他的「民國三部曲」終章。該片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從《讓子彈飛》裡的北洋南國到《一步之遙》的北洋東國,再到《俠隱》的北洋北國,姜文「北洋三部曲」橫跨北洋中國。小說《俠隱》被稱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被認為是民國北平繁華的頂點,姜文在影片中重新打造一個老北京,再現昔日北平。劇情簡介北洋年間,北京以北。
  • 姜文北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邪不壓正》!
    將於今年上映的《邪不壓正》是姜文北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了,第一部是《讓子彈飛》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第二部是《一步之遙》口碑嚴重的兩極化,本來第三部打算叫《俠隱》的,但從放出的預告片中,大家明白了,原來《俠隱》改名為《邪不壓正》了。
  • 原創影評‖姜文指導的「北洋三部曲」之《讓子彈飛》您看懂了嗎?
    其實這部電影的全名,應該叫做《讓子彈飛一會兒》,在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沒有獲得觀眾認可後,姜文意在用這句臺詞,給觀眾一點時間去體會,也應該是一種自我慰籍吧。革命雖然勝利了,可僵化的封建思想無法帶動新興主義。革命的成果只不過是將「勝利者」由黃四郎變成了老三、老四、花姐等人...
  • 《一步之遙》-姜文作品北洋三部曲第二部
    『一步之遙 』-姜文作品北洋三部曲第二部您相信世界上分成兩種人嗎?一種是有良心的、一種是沒良心的。這部片就是在講三個有良心的人和一群沒良心的人的故事。這部2014年的片子是姜文北洋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是『讓子彈飛(2010)』與『邪不壓正(2018)』,當初這部片沒有在臺灣做院線上映,目前影音串流平臺上已經上架。故事主軸並不複雜,馬走日(姜文飾)被冤枉殺害名妓完顏英(舒淇飾),他選擇逃亡、最後被捕。在忘恩負義的法租界警察長項飛田(葛優飾)刻意操控下,他勢必難逃被槍斃的命運。
  • 姜文北洋三部曲之玩砸了的「遊戲」
    充沛的「遊戲」精神電影《讓子彈飛》是姜文北洋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改編自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故事發生在北洋時期的一個南方小鎮,鵝城,崇山峻岭中八匹白馬拉著一輛行駛中的火車,呼嘯而過,火車裡買官上任的馬邦德以及他的夫人、湯師爺正吃著火鍋,飲酒作樂
  • 《北洋三部曲》姜文布局8年的大棋你看懂了背後的心思嗎?
    我猜這正是姜文熱衷於以北洋軍閥為時代背景拍攝三部曲的緣由吧。北洋三部曲分別是《讓子彈飛一會》《一步之遙》《邪不壓正》,三部看完花了8年時間。我和很多人一樣,一開始根本沒有覺得這三部影片是一個系列,除了演員和導演有重疊之外,人物角色之間沒有半點關係。
  • 雄心姜文:三部曲的終結
    這部電影固然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姜文由此完成了他的「北洋三部曲」,這也是繼李安「父親三部曲」、王家衛「蘇麗珍三部曲」、馮小剛賀歲三部曲、《無間道》三部曲之後,又一個展現導演完整創作狀態的華語電影三部曲。
  • 姜文再續「北洋三部曲」 傳新片《俠隱》男主為金城武
    姜文新片敲定《俠隱》,4月13日,在杭州出席導演生涯二十年活動的姜文宣布新片為《俠隱》,與前兩部作品《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共同構成「北洋三部曲」。活動現場,《俠隱》編劇何冀平表示下個月她將遞交劇本,盛讚姜文非常尊重編劇,是「對編劇最好的導演」。繼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杭州放映後,姜文導演攜四部作品重返杭州,「我非常願意作為活體解剖的例子,讓大家談談電影,這是很開心的事」,姜文笑言,有人認為他的五部作品其實是一個故事,而他所探究的一直是真相到底在哪個方向。
  • 《邪不壓正》幕後冷知識,姜文親自教許晴嫵媚戲,苦勸彭于晏裸奔
    作為姜文民國三部曲的收尾之作,《邪不壓正》在拍攝一開始就受到了巨大的關注。但是他卻沒有多生氣,因為不管是張艾嘉還是高曉松;都明白只有姜文才能把這本小說拍好。之後他約姜文出來吃飯聊天,並說出了自己對主角李天然的一些看法。
  • 細說姜文傾力之作:北洋三部曲,小夥伴們更喜歡哪一部?
    姜文總是給人們一種神秘的感覺,他的電影總是給人們不一樣的感覺,就像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的芬芳,雖然姜文的影視劇拍攝的不多,但是每一部都讓人值得回味,總覺得姜文拍攝的影視劇第一遍你就別想看懂,你必須看第二遍才能看的懂,像姜文這樣又當導演又當演員的人才很少了,姜文用他獨特的見解和自己的眼光打造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 姜文「北洋三部曲」為什麼只成就了一部《讓子彈飛》,差異很明顯
    提起《讓子彈飛》,不少人都認為是姜文的得意之作,甚至有人認為《讓子彈飛》是姜文僅有的代表作。其實這樣理解也不過分,因為在三部曲中《讓子彈飛》的佳績實在耀眼。
  • 姜文二十年拍五部作品 新片將拍北洋三部曲終結篇
    晚宴現場   姜文   13日,姜文導演生涯二十年的紀念活動在杭州舉行,出席活動的主角姜文宣布新片為《俠隱》,與前兩部作品《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共同構成「北洋三部曲活動現場,《俠隱》編劇何冀平表示下個月她將遞交劇本,盛讚姜文非常尊重編劇,是「對編劇最好的導演」。繼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杭州放映後,姜文導演攜四部作品重返杭州,「我非常願意作為活體解剖的例子,讓大家談談電影,這是很開心的事」,姜文笑言,有人認為他的五部作品其實是一個故事,而他所探究的一直是真相到底在哪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