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2021-03-01 古文詩歌


葬花吟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原文: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程高通行本

譯文:
花兒已經枯萎凋殘,風兒吹得它漫天旋轉。退盡了鮮紅顏色,消失了芳香,有誰對它同情哀憐?
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蕩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帘。
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麼惋惜。滿懷憂鬱惆悵,沒有地方寄託愁緒。
手拿著鋤花的鐵鋤,挑開門帘走到園裡。園裡花兒飄了一地,我怎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
輕佻的柳絮,淺薄的榆錢,只知道顯耀自己的芳菲。不顧桃花飄零,也不管李花紛飛。
待到來年大地春回,桃樹李樹又含苞吐蕊。可來年的閨房啊,還能剩下誰?
新春三月燕子噙來百花,散著花香的巢兒剛剛壘成。梁間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鮮花多麼無情!
明年百花盛開時節,你還能叼銜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舊巢也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麼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
明媚的春光,豔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
花開時節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
手裡緊握著花鋤,我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空枝上浸染著斑斑血痕。
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地關上重重閨門;
青冷的燈光照射著四壁,人們剛剛進入夢境。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的被褥還是冷冷冰冰。
人們奇怪是什麼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
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鬱。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
昨晚不知院外什麼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涼的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
不管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鳥兒的精靈,都一樣地難以挽留。問那鳥兒,鳥兒默默無語,問那花兒,花兒低頭含羞。
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向那天地的盡頭。
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那裡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
不如用這錦繡的香袋,收斂你那嬌豔的屍骨。再堆起一堆潔淨的泥土,埋葬你這絕代風流。
願你那高貴的身體,潔淨的生來,潔淨的死去。不讓它沾染上一絲兒汙穢,被拋棄在那骯髒的河溝。
花兒啊,你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麼時候忽然命喪?
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
不信請看那凋殘的春色,花兒正在漸漸飄落。那也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
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髮如絲。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注釋:
⑴榭(xiè):建在高土臺或水面(或臨水)上的的建築,是一種藉助於周圍景色而見長的園林或景區休憩建築。
⑵香丘:是根據佛教名詞「香山」新造的詞,意思是香氣繚繞的小山丘,比喻有一小方受佛教庇護,可以安居樂業的土地。不奢求香氣繚繞的蓬萊仙境。
⑶一抔(póu):意思是一捧之土。典出《史記·張釋之馮唐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淨土:佛教專用名詞,原意指完全被佛教度化的土地,淨土上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任何其它外道。與「一抔」聯用後成為雙關語,也指只有漢文化,不被佛教文化沾染的土地。
⑷簾中女兒惜春莫:「簾中」與上句為頂針續麻格。「莫」,「暮」的古字。
⑸灑上花枝見血痕:此句與兩個傳說有關:①娥皇、女英在湘江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所以黛玉號「瀟湘妃子」。②蜀帝杜宇魂化杜鵑鳥,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鵑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鵑」。案:周汝昌言:(花枝)謂花即淚染,非「空枝」之義。
⑹他年葬奴知是誰:這一句中在周匯本中出現了矛盾。在《葬花吟》中打出的是「奴」,而在下一章節中寶玉感慨句寫出的是「我」,而周先生在注釋中特意說明用「奴」「我」字樣可體現小女隨口吟成,改成「儂」盡顯文人酸氣。


賞析:

  《葬花吟》是曹雪芹創作的章回小說《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悽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將花擬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緊相聯繫,有力地控訴了那些摧殘花的自然界和扼殺人的黑暗社會惡勢力。明寫花,實寫人,將人物的遭遇、命運、思想、感情融匯於景與物的描繪之中,創造出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生動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價值的真實寫照。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寫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為其思想價值。

  此詩另一價值在於它為後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上脂硯齋的批語指出:沒有看過「寶玉之後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後文」。所謂「後文」當然是指後半部佚稿衝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這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徵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後文不可;只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言,而大都與後來黛玉之死情節聲切相關時,才有必要強調指出,在看過後面文字以後,應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由此可見,《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

  為落花縫錦囊,為落花埋香冢;還要悲哭,還要作詩。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荒唐」舉動,唯有痴情如寶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發生在寶黛身上方能為世人所理解。和曹雪芹同時期的富察·明義《題紅樓夢》絕句說:「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似讖成真」,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以前紅學研究者還以為明義未必能如脂硯那樣看到小說全書,從此絕句中可以看出,他讀到過後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極大,或者至少也聽作者交往的圈子裡的人比較詳盡地說起過後半部的主要情節。如果說,明義絕句中提到後來的事像「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之類,還可由推測而知的話;那麼,寫寶玉貧窮的「王孫瘦損骨嶙峋」,和寫他因獲罪致使他心中的人為他的不幸憂忿而死的「慚愧當年石季倫」等詩句,是再也無從憑想像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詩中的後兩句也是如此:明義說,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成為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起來。可想而知,只要「沉痼」能起,「紅絲」也就能續,這與後來續書者想像寶、黛悲劇的原因在於婚姻不自主極為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偉元、高鶚整理的續書中所寫的那樣,則賈寶玉已有他屬。起黛玉「沉痼」毫無作用。「續紅絲」當然不是為了要她做寶二姨娘。

  《葬花吟》「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複,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並非虛詞作比。同時,這裡說「他年葬儂知是誰」,前面又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於十分悽慘寂寞的境況之中可以。那時,並非大家都忙著為寶玉辦喜事,因而無暇顧及,恰恰相反,寶玉、鳳姐都因避禍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論親」、「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日子,詩中「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幾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憐落花而怨及燕子歸去,用意甚難把握貫通。倘作讖語看,就比較明確了。大概春天裡寶黛的婚事已基本說定了,即所謂「香巢初壘成」,可是,到了秋天,發生了變故,就像梁間燕子無情地飛去那樣,寶玉被迫離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嘆「花魂鳥魂總難留」,幻想著自己能「脅下生雙翼」也隨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終至於「淚盡證前緣」了。

  這樣,「花落人亡兩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說寶玉,正是完全切合的。賈寶玉凡遭所謂「醜禍」,總有別人要隨之而倒黴的。先有金釧,後有晴雯,終於輪到了黛玉,所以詩中又有「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的雙關語可用來剖白和顯示氣節。「一別秋風又一年」,寶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賈府,但所見怡紅院已「紅瘦綠稀」(脂評),瀟湘館更是一片「落葉蕭蕭,寒姻漠漠」(脂評)的悽涼景象,黛玉的閨房和寶玉的絳芸軒一樣,只見「蛛絲兒結滿雕梁」(脂評謂指寶黛住處),雖然還有薛寶釵在,而且以後還成其「金玉姻緣」,但這不能彌補他「對境悼顰兒」時所產生的巨大精神創痛。「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就是這個意思。這些只是從脂評所提及的線索中可以得到印證的一些細節,所述未必都那麼妥當。但此詩與寶黛悲劇情節必定有照應這一點,應不是主觀臆斷;其實,「似讖成真」的詩還不止於此,黛玉的《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和《桃花行》也有這種性質。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後來離別寶玉的情景,後者則又像是她對自己「淚盡夭亡」(脂評)結局的預先寫照。

  有人說《葬花吟》是從唐寅的兩首詩中「脫胎」的(《紅樓夢辨》)。詩歌當然是有所繼承借鑑的,但不應把文藝創作的「源」和「流」的關係弄顛倒了。說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詞造句、意境格調上利用前人之作,實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類為人熟知的詩句也足以借取利用。即如葬花情節,也未必逕取唐寅將牡丹花「盛以錦囊,葬於藥欄東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詩鈔》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詩句,也不足以啟發他的構思。但這些都是「流」,都僅僅是利用,既不表現詩的主要精神,也決不能代替作者源於現實生活的創造。何況,如前所述,此詩中,作者運筆鬼斧神工之處,完全不在於表面上那些傷春惜花詞句的悱惻纏綿。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不自知。」黛玉這首抒情詩,實際上也是隱示其命運的讖語。她如一朵馨香嬌嫩的花朵,悄悄地開放,又在狂風驟雨中被折磨得枝枯葉敗,從世界上悄悄消逝。說這首詩是讖語,是就其整體的思想而言,並不是說每字每句都隱示著黛玉的具體遭遇。

  《葬花吟》中消極頹傷的情緒也是極其濃重且不容忽視的。它曾對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讀者起過不良的影響。這種情緒雖然在藝術上完全符合林黛玉這個人物所處的環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畢竟因作者在某種程度上有意識借所傾心的人物之口來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而顯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點。

  其實《葬花吟》不僅僅是黛玉一個人的詩讖,同時也是大觀園群芳共同的詩讖。她們儘管未來的具體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無運」這一點上卻沒有兩樣,都是在「薄命司」註冊的人物。隨著賈家的敗落,所有的大觀園內的女孩兒都要陷於汙淖、溝渠之中,都沒有好命運。


相關焦點

  •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桃花、梨花、杏花、李花。說不上來。白白的,又微微透一點粉。北國的春天就是這樣,似乎一下子來了,昨天還光禿禿的枝丫,忽然就拱出一簇簇嫩綠,一抹抹淡紅,一片片黃灼。天地間是白亮的陽光,空氣中是撲鼻的氣息。甜濃的。可是,忽然,幾場東風。才見奼紫嫣紅。花事就又謝了。殘花滿地,如同殘雪。
  • 我先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清.曹雪芹《葬花吟》這首詩可以說是《紅樓夢》中第二長篇的詩作。我不知道大家最喜歡《紅樓夢》的哪一個故事情節,很多女性初讀時,可能最喜歡的就是「黛玉葬花」,那種悽涼和絕望,林妹妹弱柳扶風的身姿和那些字字血淚的歌詞,多少人像寶玉一樣淚流滿面。
  • 黛玉如詩: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葬花詞》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 肅竹:花謝花飛花滿天,看落花惹起的古人愁怨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落花在古人筆下,寫滿了傷感和愁怨,多少唯美悽楚的故事都與落花有關。那麼就隨著肅竹的落花照,品讀古人的落花愁怨吧。南唐·李煜《浪淘沙》 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 《花謝花飛花滿天》如何避免掉入「三角戀」的俗套?(1382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曹雪芹《葬花吟》「前段時間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心疼吳聘心疼到不行,恨不得把醫保卡給他,無時不刻不擔心他下線。」還好這次在電視劇《《花謝花飛花滿天》中,他依然是那個專一、溫暖的暖男——花家大公子,能文能武,又正義凜然,一心愛著張馨予的青梅謝千尋。
  • 二胡《葬花吟》
    《葬花吟》是曹雪芹創作的章回小說《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悽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 花謝花飛花滿天:精美大氣紅樓風,愛恨糾葛忠孝全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吟》悽絕唯美,也是電視劇《花謝花飛花滿天》劇名由來。由北京東方飛雲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長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賴水清執導的跨年摯戀懸疑古裝劇《花謝花飛花滿天》將於今天12月4日(周一)19:30起正式登陸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騰訊視頻獨家網絡播出,作為第四季度壓軸上演的古裝劇集,《花謝花飛花滿天》還未播出就已經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期待。
  • 花開花謝花滿天
    ·引賞:紅樓夢花名籤酒令《花名籤酒令·杏花》出自清代文人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所作的一首酒令。花名籤酒令·杏花賈探春杏花——瑤池仙品。日邊紅杏倚雲裁。《葬花吟》曹雪芹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 花謝花飛葬花吟
    《葬花吟》等歌曲,至今無人企及,那一份道不盡的悽楚悲切,餘音繞梁。真是一轉眼已30多年。斯人已逝,而音容宛在。看到紅樓劇組今年重相聚,怎不令人淚目。「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暮春時節,繁花似錦,又隨風飄零。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最全版《葬花吟》,驚豔!
    《書畫文化》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朱昌耀二胡演奏《葬花吟》琴簫版《葬花吟》玉面小嫣然古箏趙海洋鋼琴合奏《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 評論丨看似離奇百出《花謝花飛花滿天》卻深諳紅學之道
    為牧雲笙和穆如寒江打Call的空檔,又不經意間被一部叫《花謝花飛花滿天》的古裝巨製吸引,相比於慢節奏的內容,這部劇第一集就跳崖、換臉、失憶玩的很是放飛自我,劇情離奇又飛快。《花謝花飛花滿天》是由北京東方飛雲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賴水清執導,何潤東、張馨予、朱一龍、李心艾、朱梓驍、于小彤、餘少群、王豔、歸亞蕾、劉雪華、寇振海、高曙光等聯袂主演。看到這個陣容,根本不用擔心演技方面,實力派飆戲,老戲骨加持很穩,選角打了一手好牌。
  • 張愛玲《花凋》|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文/一隻旅行的貓圖/網絡《紅樓夢》裡,林黛玉哼唱的一首《葬花吟》,裡面最有名的一句是: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聯?這句話後來被很多人認為是林黛玉自身的寫照。林黛玉一生清清白白,質本潔來還潔去。她是多愁善感的多情女子,與賈寶玉在大觀園中譜寫了一首藕斷絲連的戀歌。最後卻在心愛之人寶玉成婚的當天,帶著乾淨的身子離去。
  • 葬花吟
    《紅樓夢》最高潮處,《紅樓夢》思想內涵最深刻處,曹雪芹文學詩詞造詣最體現極至處,便是黛玉葬花一節,而《葬花吟》則是這節的重中之重!《葬花吟》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無怪乎賈寶玉聽《葬花吟》時痛倒在山坡之上,第三十五回鸚鵡亦會唱《葬花吟》,信然:千古一曲《葬花吟》!
  • 花謝花開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說的是射手嗎
    2, 射手座不為人所知的一面,大概就是他們對自己其實有很完美的挑剔性格,他們很難接受對方告訴自己,有關於自己並不是個好人或不是個好東西的這件事情。射手座也是一種愛好面子的狂熱分子,尤其不能忍受別人說他的不好,當發現自己並不完美甚至有很大的問題與障礙,射手不是想要改變,而是遺憾怨嘆!
  • 《葬花吟》的靈感來源於這首唐詩,曹雪芹也為這首詩打call
    想像一下,林黛玉滿面悲戚,拿著花鋤,將片片落花掩埋時……讓無數人沉醉。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 忠孝情義大愛感人,66集春節賀歲大劇《花謝花飛花滿天》即將登陸湖北衛視、廣東衛視,帶您探索中醫奧秘
    在昨晚收官之後,仍有大批觀眾直呼不夠過癮,令人振奮的是66集摯戀懸疑古裝劇《花謝花飛花滿天》將在春節期間作為跨年賀歲大劇登陸湖北衛視、廣東衛視黃金檔,與觀眾朋友們一起紅紅火火過新年!致敬經典演繹滿心家國大義「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出自《紅樓夢》的《葬花吟》,這意味著電視劇《花謝花飛花滿天》註定和《紅樓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辣眼色調、狗血劇情,還沒看《花謝花飛花滿天》的千萬繞道走
    前幾天開播了一部新劇《花謝花飛花滿天》,先給大家一個忠告,沒有看過的朋友就不必再看了。開播2天,豆瓣還是查無此劇的狀態,大概是真的沒什麼討論度。怎麼就變成了這幅樣子——劇名「花謝花開花滿天」的出處是林黛玉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還直接藏了三兄弟的名字:花滿天、花無謝、花飛揚。
  • 林黛玉寫了一首《葬花吟》,脂硯齋說自己不是賈寶玉,無處落筆
    《紅樓夢》中有很多經典詩詞,有著紅樓詩庫之說,林黛玉的《葬花吟》,是鎮庫之寶。原文如下: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zhi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 《花謝花飛花滿天》為什麼值得期待
    作為難得的大型原創古裝電視劇,我們來看看《花謝花飛花滿天》究竟有哪些值得期待之處。         吳聘領盒飯太早,觀眾心裡都充滿著意猶未盡的遺憾,不過這種遺憾或許能在何潤東、張馨予領銜主演的古裝大戲《花謝花飛花滿天》中得以圓滿。何潤東飾演的花滿天,不僅是擔負著家族興衰的花家長子,還是統領禁軍的大將軍,忠誠敦厚,正直穩重,不是傳統形式的暖男,卻給人以極大的安全感,依舊散發著成熟男人的魅力。
  • 《花謝花飛花滿天》古裝生旦大集結,朱一龍丰神俊逸,實力演繹唯愛痴狂的花無謝
    而張馨予飾演的謝千尋與李心艾飾演的傾城公主則位居花滿天兩側,雖然千尋與傾城都身著粉色長裙,但在服飾細節上又處處透露出角色身份的差別,四人關係令人遐想。此外,從眾主演的神情中也隱隱暗示著各自的命運走向,而《花謝花飛花滿天》的劇名與《紅樓夢》中黛玉葬花時「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意境頗為相似,讓人不由得擔心劇中的人物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