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謝花飛葬花吟

2020-08-21 雲書悅讀

這個春天的周末,4月11日,CCTV官微曬出了87版《紅樓夢》演員雲聚首的畫面,引人注目,又有無限慨嘆。

大家還能認出來她們扮演的是誰嗎?

《紅樓夢》電視劇,我也不知道看了幾遍了,每一次心情都會隨著故事起伏,每一次又有不同的感受。這部幾代人心中永遠也無法超越的經典,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不可逾越的螢屏經典」。

陳曉旭說,我就是為黛玉而生的。也確實如此,她寄給王扶林導演的自薦信裡,有她對於黛玉的理解,洋洋灑灑幾大頁,附的照片背後是她14歲做的詠絮詩,打動了王導,這才有了之後的面試,和永遠的林黛玉

貫穿電視劇的,是曹雪芹的詞,王立平的曲,由陳力演繹的歌聲,給予我們獨一無二的視聽盛宴。《葬花吟》等歌曲,至今無人企及,那一份道不盡的悽楚悲切,餘音繞梁。

真是一轉眼已30多年。斯人已逝,而音容宛在。

看到紅樓劇組今年重相聚,怎不令人淚目。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暮春時節,繁花似錦,又隨風飄零。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多少年過去,依然擊中無數人的心靈。

忽然想到日本的櫻花,每年春天,櫻花盛開,花期約七天,團團簇簇,擠擠挨挨,燦若煙霞,忽而一陣風來,紛紛似雪落。

櫻花在美至極致時凋落,單是這一朵朵墜落的美麗,已讓人目眩神迷,更遑論置身其中,感懷心事,更是深感生命無常,美而易逝的東西,總會讓我們有「浮生若夢」之感。

此時此刻,耳邊循環播放著《葬花吟》,一字字的抄寫著《葬花吟》,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無一字不發自肺腑、無一音不血淚凝成。

自從高中時用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了一套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紅樓夢》,它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愛紅樓,偏愛黛玉,尤喜《葬花吟》。

從昨夜到現在,春雨綿綿,空氣裡漫著溼冷的氣息。

這樣的雨聲裡,感懷黛玉的《葬花吟》。

展開紙,拿起筆,一字一句抄寫《葬花吟》,心也隨著一字一句輾轉。

詩歌起首,「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已給我們一個悽楚悲切底色下的吟嘆。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一動一靜,「遊絲」,柔軟蛛絲兒似斷又連,身不由己;「落絮」飄零,任憑風吹西東。

而這些遊絲,落絮又「軟系」,「輕沾」於「春榭」,「繡簾」之上,身不由己之物,附著於錦繡莊嚴之上,怎不讓人產生巨大的落差?!

命運的身不由己,大約若是。


詩裡所有關於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春」,「花」,「桃」,「李」,「柳絲」,「榆莢」,「燕子」等等,全部蒙上了一層灰色,變成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變成了「青燈照壁,冷雨敲窗」,變成了「春殘花漸落,紅顏老死時」……

聲聲慢,字字淚,黛玉感嘆身世浮沉雨打萍,紅消香斷有誰憐?

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有傷春悲秋之時,然而黛玉的一吟一嘆裡,是從心底深處漾出來的孤獨,滿園春色,花蝶飛舞,越加襯著這一抹生命的蒼涼。

《葬花吟》是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前幾天,寶黛共讀西廂,初吐衷腸,前一天,黛玉掛念寶玉被父親叫去後是否挨罵,所以夜裡走到怡紅院,結果敲門時,被沒聽出來是黛玉聲音的晴雯拒絕開門,一個人站在門外,聽到裡邊寶釵她們的笑鬧聲,悲從中來。

這一天是芒種節,書中寫道:「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飄,花枝招展。」

明媚春光裡,一邊是寶釵她們送花神的喜慶熱鬧,一邊是黛玉葬花的冷清自憐。

書中寫到,「不想寶玉在山坡上聽見,先不過點頭感嘆;次後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懷裡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質本潔來還潔去「、「花落人亡兩不知」,如同讖語,成了黛玉命運的真實寫照。

黛玉的心裡藏著一個詩魂。

幸好寶玉懂得她。


不由想到在太虛幻境中的十二支紅樓夢曲,哀悼黛玉的《枉凝眉》: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一曲《葬花吟》,感時傷懷,在最奼紫嫣紅的春天,響起命運的悲音。

黛玉的遭遇、命運、思想、感情,在送花神的景與人切換中,一喜一悲,一笑一哭,蘊含的巨大的生命張力,每個人也許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鳴。

這個世界,最難的是遇見「懂得」!

而黛玉遇見了,這是黛玉之喜還是悲?


陳曉旭也遇見了。

她在罹患癌症後,選擇青燈古佛,後其丈夫也選擇遁入空門。

正如紅學家周汝昌所言,花落人亡一愴神,螢屏幻影也成真。

從此,天堂有了陳曉旭,世間再無林黛玉……

而今又是暮春時節,草長鶯飛,一樣花謝花飛飛滿天……

相關焦點

  • 葬花吟
    《紅樓夢》最高潮處,《紅樓夢》思想內涵最深刻處,曹雪芹文學詩詞造詣最體現極至處,便是黛玉葬花一節,而《葬花吟》則是這節的重中之重!《葬花吟》全詩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無怪乎賈寶玉聽《葬花吟》時痛倒在山坡之上,第三十五回鸚鵡亦會唱《葬花吟》,信然:千古一曲《葬花吟》!
  • 二胡《葬花吟》
    《葬花吟》是曹雪芹創作的章回小說《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悽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 最全版《葬花吟》,驚豔!
    《書畫文化》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文藝公眾號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朱昌耀二胡演奏《葬花吟》琴簫版《葬花吟》玉面小嫣然古箏趙海洋鋼琴合奏《葬花吟》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門被未溫。
  • 你聽過鋼琴三重奏版的《葬花吟》嗎?
    《葬花吟》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古體詩。
  • 《紅樓夢》中《葬花吟》是洪升所作崑曲《石頭記》中的一段唱詞
    《葬花吟》是洪升所作崑曲《石頭記》中的一段唱詞《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故事中的『黛玉葬花』情節:賈寶玉到那日同黛玉葬桃花的的『葬花冢』處來,『……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批1)……將到花冢,猶未轉過山坡,聽到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一行數落著,哭的好不傷感(批2)…… 聽到她哭道是:(批3)』小說正文中,僅這短短的幾句描述,便有多於正文的八條
  • 林黛玉寫了一首《葬花吟》,脂硯齋說自己不是賈寶玉,無處落筆
    脂硯齋對《葬花吟》的批語是這樣的: 「餘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悽楚感慨,今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筆,有客曰:『先生身非寶玉,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看過玉兄後文再批......故停筆以待。』
  • 《葬花吟》的靈感來源於這首唐詩,曹雪芹也為這首詩打call
    《葬花吟》是一首古體詩,是曹雪匠仿歌行體而作。名為詠花,實則寫人。全詩血淚怨怒凝聚,通過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暗淡而悽清的畫面,濃烈而憂傷的情調,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細微而複雜的心理活動,表達了其在生與死、愛與恨等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對自身存在焦慮不安的體驗和對生命迷茫的情感。
  • 曹雪芹《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在《葬花吟》中打出的是「奴」,而在下一章節中寶玉感慨句寫出的是「我」,而周先生在注釋中特意說明用「奴」「我」字樣可體現小女隨口吟成,改成「儂」盡顯文人酸氣。賞析:  《葬花吟》是曹雪芹創作的章回小說《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
  • 【黛玉葬花】曹雪芹是如何寫黛玉葬花的
    她的《葬花吟》一如他的《秋窗風雨夕》和《桃花行》,只有這樣歌行式的詩,才能足以抒發她內心的情感。因此說,《葬花吟》脫胎於《花下酌酒歌》,卻又勝於《花下酌酒歌》。它不但哀豔濃鬱,而且量身定做,堪與黛玉此時此景吻合。黛玉以景抒情,以情應景,借花以自悼,感花落之傷悲,哭自己之身世。抒發她對愛情的渴望和對生命的熱愛:「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二胡版《葬花吟》,連聽10遍,醉了!
    點擊題目下方漫漫說,免費關注頂尖好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由漫漫說編輯整理,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漫漫說(enjoy-talking)二胡版《葬花吟》:電視劇紅樓夢《葬花吟》(演唱:陳力)古箏 鋼琴 長笛版 葬花吟《作者題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 古琴曲《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最美音樂《葬花吟》是《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一首詩。這首詩在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體,名為詠花,實則寫人。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 三版葬花吟 好聽到爆(附紅樓夢 美詞美圖)
    點擊題目下方漫漫說,免費關注頂尖好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由漫漫說編輯整理,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漫漫說(enjoy-talking)電視劇紅樓夢《葬花吟》(演唱:陳力)二胡版《葬花吟》:古箏 鋼琴 長笛版 葬花吟《作者題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 【黛玉葬花】葬花的隱喻和黛玉的隱憂
    然而,讀過《紅樓夢》的人,卻能一口氣報出黛玉葬花、鳳姐理喪、探春結社、寶釵撲蝶、湘雲眠茵等等經典故事情節來,這些經典情節塑造了一個個鮮活而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無疑,黛玉葬花是《紅樓夢》經典情節的代表。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除了葬花最能反映黛玉多愁善感的才女形象外,更重要的是巧妙地借用葬花的隱喻含蓄地表達黛玉的憂思。這是黛玉的聰明之處,也是作者的巧妙構思。
  • 《葬花吟》道盡辛酸淚,痴情女為何惹人憐?
    而後就有了黛玉葬花的經典。一腔無明正未發洩,又勾起傷春愁思,因把些殘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傷己,哭了幾聲,便隨口念了幾句: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 學習一下美美的《葬花吟》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青燈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 鳥自無言花自羞。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願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 美女歌手陳燕妮柔情演繹《葬花吟》 戲曲融入民歌真好聽
    陳燕妮《葬花吟》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經典歌曲音樂欣賞」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經典老歌丨民歌丨草原歌曲丨薩克斯丨小提琴丨口琴丨舞蹈等每天都有分享。1987年電視劇版《紅樓夢》在螢屏上熱播,而隨著電視劇一起火起來的,還有這首一聽,就讓聽者流淚聞著傷心的《葬花吟》!在歌曲的開篇,陳燕妮融入了越劇《天下掉下個林妹妹》的選段,而這段的加入對整首歌來說可以說是神來之筆!雖然對於民歌創新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流行唱法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種,但是像陳燕妮這樣將戲曲元素融入民歌之中的卻是第一個!
  • 怎樣理解黛玉葬花和《葬花詞》
    林黛玉有過多少次葬花,我們不必去探求。三月中句,碰見賈寶玉在沁芳閘橋邊讀《會真記》,她大概是去葬花的。在這以前,她已經在那犄角上有一個花冢。花冢是什麼?就是葬花的墳墓,讓花在墓裡隨土而化。那一次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共同葬桃花。那麼,林黛玉的花冢有幾個?這也不得而知。想來大觀園雖大,林黛玉的花冢一個也就夠了。芒種這天,賈寶玉兜了花瓣也是奔那個花冢來。
  • 《紅樓夢》第27回:黛玉葬花的靈性成長意蘊及寶黛故事的另一種解讀
    但歷來較少讀者從佛禪靈性成長的角度解讀黛玉葬花,而整部《紅樓夢》,佛學思想貫穿始終。作者寫得清清楚楚,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講的是生命從無明,痴愛,煩惱,痛苦走向覺悟、解脫的故事。而黛玉葬花正是這一生命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充滿了佛禪意蘊。由此我們也可以對寶黛故事進行另一番解讀。
  • 琵琶《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部《紅樓夢》,牽動多少人的心,其中黛玉葬花的片段更是令人感動,春去花落,無盡惋惜,這平常之事,在黛玉心中卻是十分的沉重,這如她的身世正好相關,父母不在,無依無靠,寄人籬下,如花朵一般,隨時可能飄落,繁花落盡,葬於土壠,還有一個歸處
  • 走近紅樓夢中人 | 恭王府與《紅樓夢》系列講座 (第一講) 《黛玉葬花與明清文人雅事》
    林黛玉生於花朝,她愛花、惜花、賞花、詠花,又在芒種餞花日葬花、哭花、吟誦《葬花辭》,《葬花辭》又預示了所有青春少女終將飄零的歸宿,所以林黛玉葬花不僅引發賈寶玉的共鳴,而且也引得無數讀者為之感嘆、為之悲憫。最早的讀者脂硯齋就說:「埋香冢葬花乃諸豔歸源,葬花吟又系諸豔一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