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電視劇中有一個片段:馮世傑的母親因為是信教的,就一直希望能把包裝的活交給教會的信徒做。正好丁元英前往王廟村送文件,這件事得到他的首肯後,馮世傑的母親執意要請丁元英吃一頓聖餐。在教堂裡信徒和牧師為了讓丁元英信教,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片段。
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是這樣描述的:
劉牧師問:「你信神嗎?」
丁元英說:「信,了妄唯真即是神。」
劉牧師思忖片刻,說:「了妄唯真,那神和人是什麼關係?」
丁元英說:「不一不異。」
這幾句簡單的對話裡,信神的丁元英為什麼會被牧師認為沒救了呢?
了妄唯真
為什麼說了妄唯真就是神呢?
這裡得了,應該是了卻的意思。真:真相、本質
這四個字的意思大概就是:了卻了妄念,能透過現象發現真相併掌握本質的就是神。
就像劇中描述的那樣,神只不過是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已。
丁元英能帶領私募基金在一年的時候從故事獲利接近一倍,用書中的話說是他掌握了中國的文化密碼,股市才會變成他的提款機。
其實那更是因為丁元英通過股票買賣的表象,破除妄念直透真相併抓住了它的本質。
在他跟芮小丹的聊天中這樣描述曾經的工作:「股票的暴利並不產生於生產經營,而是產生於股票市場本身的投機性。它的運作動力是:把你口袋裡的錢裝到我口袋裡去。它的規則是:把大多數羊的肉填到極少數狼的嘴裡。私募基金是從狼嘴裡夾肉,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風險。所以,得適可而止。」
丁元英的這段話不但指出了股票的本質,更是對私募基金的操作進行了最真實的介紹。這才是別人看來是神話,而他能輕鬆做到,因為他做到了了妄唯真。
不一不異
不一不異這四個簡單的字,其實出自古印度吠擅多派行學的理論,由跋達羅衍那在該學派的《梵經》中提出。《梵經》集中闡明梵(神)、我、幻三者不一不異的哲學原理。認為梵與我之間,既一致又不一致。一致是因為梵與我本質一致,不一致是梵與我在表象有區別。
不一不異就是說,有時候是一體的,有時候又是分開的。
不一不異實際上是否定了神的存在。
不一不異否定一切現象中不變的獨立形上學的東西的存在,即否定絕對靜止不動的存在。眾生愚見認為會有恆常不變、穩定穩固的實體真實存在,然而這是錯誤的見解。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這段話,稱為八不中道,是運用了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
後記
把這兩句對話聯繫起來,神掌握了事物本質,人和神有時候是一體的,有時候又是分開的。
丁元英直接將人和神歸成一個大類,認為神只是掌握了事物本質的人。
這個在基督教的信徒中認為,這個人是褻瀆神靈的人、是撒旦、是魔鬼。所以牧師直接說:「天國遠了,沒人能救得了你,你走吧。」
「了妄唯真即是神」和「神與人的關係時不一不異」這兩句話概括了丁元英思想中的核心。
了妄唯真就是讓人去破除一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發展的本質。不一不異在否定神存在的同時,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
這個世界上沒有可以救你的救世主,能救自己的永遠是自己。破除虛妄的幻想,努力去奮鬥自己想要的。終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