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公眾消費模式發生改變,網絡電影也隨之迎來一波小高潮。
與上半年37部破千萬元網絡電影分得6.32億元票房相比,數據截止到11月16日,2020年已有69部網絡電影分帳過千萬元,共計分得11.72億元票房。按這個勢頭統計全年成績,2020年勢必超過2018年和2019年破千萬元網絡電影數量之和。
加上下半年新上線的23部破千萬元網絡電影,截至11月16日共計69部破千萬元網絡電影作品中,3000萬元以上6部,2000萬元以上(含超3000萬元)15部,Top15共計分得4.4億元,二八效應明顯。
其中愛奇藝平臺33部破千萬元,騰訊視頻15部(《奇門遁甲》愛奇藝、騰訊視頻聯合獨播),優酷22部。
作為目前網絡電影市場份額佔比和影響力較大的平臺,愛奇藝勝在會員用戶基數和網絡電影用戶觀影習慣較為穩固,所以其平臺顯現出來的「中腰部」分帳力量較為堅實。其平臺分帳冠軍為3511萬元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
騰訊視頻2020年上升趨勢明顯,頭部作品表現強勁。雲合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騰訊視頻是網絡電影有效播放佔比和上新網絡電影部數佔比均呈正向發展的平臺。下半年勢頭更為強勁,4個半月新增誕生了10部破千萬元作品(為上半年破千萬元數量的2倍),其中不乏《鬼吹燈之湘西密藏》《海大魚》《武動乾坤:涅槃神石》《龍無目》這樣的年度TOP20影片。目前平臺分帳冠軍為4576萬元的《倩女幽魂:人間情》。
2020年優酷網絡電影發展較為保守。目前其年度平臺分帳冠軍為2156萬元的《鬼吹燈之龍嶺神宮》,影片在全平臺票房排名為第12位。其次,優酷網絡電影延續「怪獸宇宙」概念,《蛇王》(2024萬元)、《陸行鯊》(1808萬元)、《大章魚》(1168萬元)都取得了超千萬元成績。其餘均為1000萬元—2000萬元之間作品。
愛優騰等視頻平臺作為市場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不論內容審查、分帳政策制定、排期規劃及營銷扶持,都在不斷推動網絡電影行業發展。今年上半年,愛優騰三大平臺網絡電影的每日票房、月度票房數據都實行了公開透明化,並做出了升級。同時,三大平臺也同步對分帳模式進行了不同升級。今年3月,騰訊視頻率先進行了議論調整,公開月度分帳票房榜單,推出全新的分帳規則,將有效觀影人次定義為「能連續觀看超過5分鐘的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觀影行為」,並提高分帳單價,S+級分帳單價為4元、S級為3.5元、A級為2.5元,依然以內容分成為主。
愛奇藝方面,自從今年4月開始,將網絡電影結算周期由季度結算升級至月度結算。具體的分成模式為三種:內容分帳收益=內容定級單價*有效觀影人次;營銷分帳收益=營銷單價(0.5元)*上線首月有效觀影人次(邀約制、獨家);廣告分帳收益=內容廣告收益*分成比例(獨家:70%;非獨:30%)。
相比之下,優酷對於網絡電影分帳規則的調整似乎「姍姍來遲」,但其實在「優酷網絡院線」的最新公告中可以看出,此次對於合作模式的升級力度不容小覷,變化主要集中在對定級單價、資源推廣、分帳公式的優化。
優愛騰三家分帳規則
具體來講,優酷此次在網絡電影分帳票房計算方法上,最大的變化在於由內容定級單價和會員有效觀影時長來決定票房成績。即將之前採用的「定級單價*有效會員觀看總時長/1.25小時」,調整為「分帳票房=內容定級單價*會員有效觀影時長」。會員有效觀影時長,是指許可作品付費周期內,付費用戶觀看影片的累計有效時長。和過去的分帳規則相比,這一做法取消了固定時長參數,簡化了分帳公式,也向片方讓出了部分盈利的可能。對於片方來說,可謂是一種更為透明且靈活的計算方式,這也會讓那些節奏夠好、能吸引觀眾持續看下去的電影,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題材類型方面,為服務觀眾觀影需求,各個視頻平臺都在不斷深耕精品內容。雖然各平臺佔據主流的還是奇幻、古裝、玄幻、動作等題材,但隨著「提質減量」的逐步深入,以及現實題材、怪獸、女性題材類型片的異軍突起,逐漸讓各平臺在題材呈現上有了些許差異化。
例如,愛奇藝9月中旬上線的聚焦「小人物」成長的網絡電影《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熱度持續走高。貓眼數據顯示,該片上線後連續9天位列網絡電影全網熱度榜TOP3。此前,愛奇藝還上線類似的影片《我來自北京之過年好》《臥魚》《老大不小》等,這也是愛奇藝在市場導向下主動的自我調節,在誌異怪獸之餘,更大程度上去挖掘「小人物」現實主義的好故事。
在優酷,2018年《大蛇》的火爆,為網絡電影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賽道。隨後,優酷趁熱打鐵,通過「錦繡合制計劃」推出三部怪獸題材,分別是《水怪》《大蛇2》和《大雪怪》,旨在打造類型案例,助推題材出圈。今年,延續怪獸題材的《陸行鯊》《大章魚》《蛇王》等影片也已加入千萬元票房陣營,優酷的「怪獸宇宙」,就此拉開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雜糅古裝、奇幻、動作類型的IP改編作品仍是網絡電影主流。TOP4影片《奇門遁甲》《倩女幽魂:人間情》《鬼吹燈之湘西密藏》《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無一不由經典IP基礎,TOP10中具備IP屬性的網絡電影有6部。69部破千萬元作品中,來自公版IP、人物IP、經典古籍衍生等渠道的共計21部,佔比30.4%。自經典IP被引入網絡電影,極大地推動了網生內容升級,加速網絡電影品類破圈。
當前,題材紅利正在削減,網絡電影需注重題材創新和更進一步的內容升級,同時,網絡電影團隊需要積極擁抱變化,秉持電影創作精神,不斷深耕內容提高專業水準,把握「電影」屬性同時保持「網絡」內容創作的產品思維。
隨著網際網路對國內電影市場的「規則」重塑,網絡平臺的承載能力得到進一步認可,網絡電影已經成為觀眾觀影的重要選項之一。但不容忽視的是,網絡電影現階段的盈利獲取主要還是依託於平臺的扶持,且各大平臺發力背後,更多的也是基於優化自身內容結構、打造平臺差異化、獲得用戶拉新及留存的訴求,但就當下的網絡電影而言,市場底氣並不充沛。
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李忠志在第二屆中國網絡電影周上介紹,2020年1月至10月全國取得規劃備案號的網絡電影已經達到3780部,取得上線播出備案號的網絡電影已有634部。他表示,網絡電影不能只關注一己悲歡,要從時代大主題中去發掘選題,尋找故事,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時間節點,重大戰略部署開展重大主題創作。
在渠道為先、內容為王的時代,網絡電影行業正在經歷著從初創期向成長期的歷練,伴隨著創作力量的提升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未來網絡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必然將更集中於高品質的內容競爭,如增強原創能力;拓展題材;加強精品創作,從追求數量的擴張到追求質量的提升;創作步伐跑在觀眾之前,幫助觀眾提高審美水平。
再加上,網絡電影在朝著更加「精品化」方向的發展趨勢,以及大部分觀眾會去區分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使得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的觀眾重疊度也正在逐漸提高,好故事和好內容的補給更加成為市場觀眾所欲汲取的本質。
在網絡電影形成良好生態後,一定是既有典型的類型片,也有關注現實的主旋律題材,既有大IP大製作,也有小而美的好故事。也唯有以講好故事為前提,網絡電影才能迎來真正百花齊放的春天。
在駛進2020年全新賽道之際,國內視頻平臺的大力扶持、用戶消費習慣的逐漸養成,以及片方與平臺之間形成的良性合作關係,都在預示著網絡電影行業愈發蓬勃的生命力。未來,市場只會越發清醒,競爭也必將更為激烈。依託移動網際網路端的飛速發展與平臺的大力扶持,片方將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內容,當市場迎來好作品的爭奇鬥豔,平臺才有足夠多的優勢內容吸引用戶,良性循環之下網絡電影的受眾市場方能得到有效拓寬。
下一個六年,網絡電影還將有哪些新內容帶來市場新想像?對這一問題的答案填寫權,正掌握在視頻行業及每一位從業者手中。
文圖來源:網娛觀察、毒眸、娛樂獨角獸等